1. 首頁
  2. 農/林/牧/漁

農村成功創業的案例

農村成功創業的案例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不斷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歸國留學人員等返鄉下鄉到農村創業,他們在農村的創業故事是怎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成功創業的案例,希望大家喜歡。

農村的個人創業故事1

創業青年王用水農村土雞創業的故事

王用水,出生在福安市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但他並不滿足於在農村一輩子過貧苦日子,更向往城市的“美好”的生活。於是乎在1999年,王用水來到福安城關一家電機廠打工,希望以此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2008年,他在福安農貿市場親眼看到剛上市的一批土雞土鴨在很短時間裡就被搶購一空。王用水有了主意——何不利用村裡那些荒廢的田地養土雞呢?

因為有前車之鑑,王用水不敢貿然行動。他走訪了福安市區各大農貿市場,瞭解到土雞蛋也有分不同的品質,一般的土雞蛋一斤可以賣15元,而質量好的最高可賣到每斤20元。王用水又走訪了一些市民,90%的人表示會長期購買土雞蛋,75%的人願意接受每斤20元的高質量正宗土雞蛋。

為了學習現代養殖業,王用水參加了福安市農業局組織一些關於養殖技術的培訓班。學成之後,他立即開始租田地、建廠房、買材料、訂雞苗、購裝置等。僅僅一個多月時間,土雞養殖場就辦起來了。

由於實踐經驗不足,在養殖過程中不斷出現雞苗的非常規損耗,後來在獸醫的幫助下得到控制。這次疫情使他再一次意識到農村養殖只靠勇氣和幹勁是不夠的,必須熟練掌握養雞的相關科學技術才行。他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養殖知識、企業經營管理和營銷知識,並大膽付諸實施。雞場的管理越來越規範,養殖場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步入正軌。

家鄉很多農戶看到養雞賣土雞蛋能掙錢,紛紛加入養雞行列。2009年底,他組織6戶農民成立了“福安市青創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 並出任法定代表人。由於合作社的土雞是在生態林裡放養,吃的是穀物、豆渣、酒糟等飼料。憑藉客戶的口碑宣傳,王用水的專業合作社漸入佳境,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隨著養雞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出的雞糞數量隨之增加。為了不汙染環境,影響村民生活,王用水請來了農技部門的.專家,在他們支援指導下,將雞糞發酵處理後轉化為有機肥料,用於紫心番薯和土豆的種植,也為合作社增添了一條創收渠道。

目前,王用水養殖隊伍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合作社成員從原來的7戶增加到了36戶。使家鄉農戶平均年收人增長6600多元,還帶動了周邊其他村莊農戶49戶,並無償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農村創業故事還有很多,一個成功的企業始於正確的理念和好的構思,切不可僅憑感覺盲目的創業。當自己並不具備創業必須的所有素質或技能知識時,須懂得如何去彌補,去克服自己的弱點並將其轉變為優勢,這樣才會朝正確的方向創業,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農村的個人創業故事2

年少穩重80後,農村養兔做出大事業

幾年前,藍雲傑從學校畢業後,到湖南長沙一家超市裡做收銀員,每個月工資僅幾百塊人民幣,每天都要按時上下班,工作非常的辛苦。在超市打工不到一年後,他選擇了回家鄉創業,在村裡看到有村民養兔賺了不少的錢,而且兔子都是供不應求。藍雲傑也按耐不住了,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加上家裡人的支援,買了一批100多隻肉兔回家飼養。

但是養兔不是說養就可以養活的,兔子需要精心的“呵護”,稍不留神就賠了夫人又折兵。由於沒有做好防疫工作,100多隻兔子全部病死,藍雲傑一下損失了好幾千塊錢,第一次創業就遭遇了失敗,對他的打擊不小。失敗的經驗教訓讓藍雲傑明白,養兔是一門精細的技術活,沒有掌握真正的養殖技術,是根本無法靠養兔賺錢的。於是他上網瞭解相關資訊,當得知在梧州蒙山縣一個兔業公司有著先進的養兔技術的時候,他又一次自掏腰包到該公司培訓跟班學習1個月。

學成歸來後,藍雲傑決心大幹一場,擴大養兔規模。他的想法得到了在縣城裡做生意的表哥的支援,投資10多萬元在交通相對便利的三里鎮上河村籌建兔業園,藍雲傑則負責技術與管理。2008年6月,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兔業園正式建成,當年購買籠位1200多隻,引進種兔60多組(一組為1公4母),共三個品種,兔存欄達到近千隻。

“建園後半年,我們第一批肉兔出欄銷售,當時是一共收入4385塊錢,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對於自己養兔的第一桶“金”,藍雲傑記憶猶新,自第一批肉兔賣出後,附近鄉鎮的客商紛紛來電話定貨,肉兔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當兔業園上了一定規模後,今年,藍雲傑再投入15萬元,新建兔舍600多平方米,購進籠位1600多隻,購置飼料加工裝置一套。全場計劃發展基礎母兔600只,種植優質木草20畝,到時年可出欄商品兔18000只左右,產值達到100萬元。“我們現在正在縣城尋找鋪面,自己開店賣園區的兔,形成產銷一條龍,把養兔業做強做大。”

由於兔業園日均產出量僅為10多隻,供給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必須提供儘可能多的貨源。此時,藍雲傑想到了帶動附近農戶發展兔業養殖,他計劃採取基地+農戶的養殖發展模式,即基地跟農戶簽約,按成本價提供兔種,要求每個簽約農戶至少養殖20只基礎母兔,基地負責技術服務到戶,由農戶自繁自養。兔業園負責組織對簽約農戶生產出來的商品兔進行統一銷售,然後從收入中補齊提供種兔的差價。按照這個模式,每個農戶每年從養兔專案中純收入不低於15000元。

創業故事網: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