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人教版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導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編寫的一本選修課教科書,為了突出文言文學習中鑑賞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到古代文學的獨特魅力,這本教材按不同的鑑賞角度、鑑賞方法設定單元。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作為一門選修課,老師們對待它有兩種偏激的態度,一是既為選修課,就乾脆捨棄不修,提前進入高考複習;二是把它當做必修課一樣進行教學。這兩種做法都偏離了選修課設定的根本意圖。新課標明確地指出設定這一門選修課的宗旨一是培養鑑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二是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如果要有效地落實這樣的能力,我認為應該抓住兩個關鍵詞,一是欣賞,二是積澱。

筆者認為欣賞、積澱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學在有效層面上的著力點。為了實現這種有效,筆者這樣進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強選修必修的聯絡。

例如教學散文之部,我們可以回望蘇教版必修三第四專題的尋覓文言津樑,加強選修與必修的聯絡。蘇教版必修三第四專題尋覓文言津樑有三個板塊組成,即因聲求氣仔細理會融會貫通。因聲求氣重在聲情並茂地誦讀,仔細理會重在字詞理解基礎上的品味,融會貫通就是閱讀的綜合運用。選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為我們品味欣賞文言散文提供了三種渠道。創造形象,詩文有別要我們從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角度去仔細理會,散而不亂,氣脈中貫要我們從把握散文的邏輯性和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細理會,文無定格,貴在鮮活要我們從體會散文的靈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細理會。

再來看創造形象,詩文有別這一單元選了三類散文,獨具韻味的山水風物的山水遊記類,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傳記類,直觀形象的事實呈現的寄寓言志類。第一類散文的特點是情景交融的意境、靈活多變的筆法、多角度多側面的細緻的真實描寫;第二類散文的特點是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精湛的場面描寫、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態細節描寫;第三類散文的特點是寓言說理、鋪敘誇飾、渲染描摹、繁簡搭配、多種修辭的運用。如果我們在欣賞《項羽之死》之後,將《史記》刻畫人物的手法即選取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展示人物性格、運用多種手法來描摹人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行總結,再來反觀必修教材《廉頗藺相如列傳》和《鴻門宴》兩篇文章,並將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較一下,學習就會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賞詩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點突破。

作為選修課,授人以漁是必要的,知識短文在於梳理欣賞的知識,賞析示例在於明示學生欣賞的方法,自主賞析在於老師引領學生欣賞,在這些基礎上我們提出兩點,一是欣賞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點。二是規劃每一篇的欣賞重點,在課外實踐中加強,積澱學生素養。

例如教學詩歌之部,筆者首先研究確定單元欣賞方法的重點,那就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重點在誦讀,以意逆志的重點在體驗,知人論世的重點在探究,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重點在想象。教學時,我們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賞效果會最好,也利於學生遷移課外詩歌甚至高考詩歌鑑賞。例如教學《長恨歌》和《夜歸鹿門歌》:

《長恨歌》的教學筆者確立的欣賞重點是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探究詩歌的主題。

一是讓學生明白愛情說、諷喻說、愛情諷喻說這三說由來的根源。二是讓學生明白從哪些方面來探究主題。一要看作品怎麼寫和寫了什麼。二要看相對歷史,文學作品作了哪些處理。三要將同類作品進行比較,看看它們的同中之異。四要看創作時代背景。

《夜歸鹿門歌》的教學筆者確立的教學重點是在想象畫面中辨清襯托和烘托。江邊的喧鬧、山中的寂寥怎麼組成一個有機統一和諧的意境,那就是襯托和烘托手法的運用。在這一首詩的教學中,筆者重點講清襯托和烘托的手法,讓學生遷移閱讀其它運用同類手法的詩歌。

三、豐富學生學習的課外活動,重視他們文化素養的積澱。

1.一句成名活動讓學生評點欣賞某一首詩歌中的某一名句,品一品成名的價值。例如學生品味杜甫《旅夜書懷》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一名句,寫成一段文字。

2.詩人素描就是抓住詩人創作的風格、詩歌的內涵、生活經歷、思想修養等來描述詩人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妙的情懷,讓詩人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3.詩意寫畫詩意寫畫就是藉助詩意,展開想象,運用多種手法,對詩歌的意象、情感等加以描繪、闡發。之所以名之為寫畫,一是強調描寫的畫面感,二是強調語言的美感。

4.編輯意象小詞典就是積累意象為自己閱讀欣賞古詩服務。例如學習《春江花月夜》,筆者讓學生編輯以下意象的小詞典:月亮、流水、浮雲、南浦、扁舟、玉簾、搗衣、鴻雁、雙鯉、落花等等。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選修,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拓展了自己想像和聯想的空間,對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產生感情的共鳴,善於發現作品的豐富內蘊和深層意義,對作品有獨到的感受和創造性理解等,這才是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