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通用12篇)

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從小講衛生、不買零食的好習慣。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歡迎閱讀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1

教學目的:

1、透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

2、讓學生在生活中能養成愛乾淨的習慣,具備講究衛生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真正明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飲食要講究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讓學生透過報刊、雜誌、網路等多種途徑,瞭解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教師引導:食品安全是一個關乎生命的重要話題,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話題。說起食品安全,我們的許多同學會有這樣的想法:食品安全是食品安檢部門和大人們的事,和我們無關;其實,食品安全與我們息息相關,關係到我們的人生安全,是每個公民的事,也是每個公民必需知道和注意的事。

(二)我們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哪些?(先讓學生討論他們所知道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哪些)

1. 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

觀察圖片及閱讀材料,指導學生了解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各種表現及危害,請學生分別舉出生活中的相應例子。使學生認識到農藥殘留在食品中人類健康的危害,明確目前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無處不在的危機現狀。

2. 濫用食品新增劑的危害

網上以有不少不到揭示出很多無牌、無良的商家為圖謀利而不顧人們的生命安全,濫用色素、香料等新增劑;觀察圖片及閱讀材料,瞭解濫用食品新增劑的主要表現和危害。

3. 食品包裝容器與裝置的危害

觀察圖片及閱讀材料,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食品與我們人類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食品包裝機械作為食品的“貼身衣物”,其在原料、輔料、工藝方面的安全性將直接影響食品質量,繼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20**年以來,我國收到國外關於我國出口食品包裝容器、包裝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預警通報,這些通報主要集中在重金屬、苯、微生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問題上。長期食用“毒包裝”中的食物,可能導致各種疾病,例如膽結石,重金屬、苯中毒。暗藏“殺機”的食品包裝,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不得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食用經過檢測的合格產品或有機農產品

農產品為我們提供了大量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是人類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來源之一。

在食用食品時我們可以做到的:

1、 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以免造成農藥中毒。

2、 儘量少吃或不吃剩飯菜;如果吃剩飯菜,一定要徹底加熱,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

3、 不吃無衛生保障的海產品,如生魚片、生貝類等,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

4、少吃油炸、煙燻、燒烤的食品(這類食品如製作不當會產生有毒物質)。

◆不光顧無牌無證的小販。

在我國,在各個街頭巷尾幾乎都可以看見不少無牌無證的流動小販,尤其在學校附近,對於這些無牌小販,我們必須做到:

1、到正規商店裡購買,不買校園周邊、街頭巷尾的“三無”食品。

2、 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儘量選擇信譽度較好的品牌。

3、仔細檢視產品標籤。食品標籤中必須標註:產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不買標籤不規範的產品。

◆少使用塑膠製品

現在我們使用的塑膠包裝袋,塑膠瓶罐等,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產的,這些包裝物就用會釋放一些有害的物質到食品當中,食後危害身體,被拋棄到大自然後,會對環境形成“汙染”。我們每天能做到的有:

1、儘量使用環保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不隨手亂扔塑膠包裝物。

4、儘量購買用紙包裝的物品。

5、購買塑膠瓶飲料時要看瓶底安全標籤,儘量使用自己的水壺。

6、 多喝白開水,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一些飲料含有防腐劑、色素等,經常飲用不利於少年兒童的健康。

(四)教師總結:

透過我們今天的討論,大家知道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部分食品存在的危害,以及哪些食物對身體有益,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拒絕街邊小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播;我想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和學習,我們就能健康地成長,健康地學習和生活。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2

一、班會目的

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從小講衛生、不買零食的好習慣。

二、班會準備

1、班會前一週,讓學生對學校周圍的小攤進行實際調查,並且透過各種途徑調查什麼樣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愛買零食的他》。

3、分別從小攤上和大超市裡購買一些食品。

4、準備一臉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三、班會程式

1、主持人宣佈“食品安全與衛生”主題班會活動開始。

2、班主任:同學們!今天我們班舉行以“食品安全與衛生”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各位同學已經經過自己的實際調查或查閱資料瞭解了有關“食品安全與衛生”的知識。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學到的知識帶進今天的課堂,達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護的目的。

3、主持人請同學們彙報對學校周圍小攤進行實際調查的結果。

學生談到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烤羊肉串、烤年糕的桌子又黑又髒,食品上叮著蒼蠅,有沾滿了灰塵。

②制棉花糖的機器都是汙垢,還不時會有髒東西掉進去,賣主自身也很髒,根本不講衛生。

③袋裝食品沒有明確的產地、商標,有的已過保質期。

4、主持人小結: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觀察得非常仔細,調查得很全面,發現的問題還真不少。這樣的食品我們同學吃了能不生病嗎?下面我們來看小品《愛吃零食的他》。

5、小品表演《愛吃零食的他》

主要內容:上課時,一個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醫務室。經校醫診斷是得了急性腸胃炎。經過了解,他早上上學時吃了小攤上的油炸雞腿。

全班討論:

①這位男生得的是什麼病?

②他為什麼會生病?

6、主持人歸納:學校規定不能到小攤上去買零食吃,可有的同學偷偷地去買,不聽老師的勸告,剛才的這位男生就是因為吃了小攤不衛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麼究竟什麼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己從大超市買的食品和我手裡的小攤上的食品進行比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須有哪些標識。

學生比較並且討論:安全的食品要有生產日期、生產廠家具體的地址和電話、保質期、食品的具體組成成分和重量等。

7、主持人:我們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除了剛才同學們所講的安全標識以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那麼究竟怎樣洗才能把手洗乾淨呢?請A同學為我們作示範,大家一起伸出手來試一試。

①先把雙手放在水裡浸溼。

②用洗手液將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將手上的泡泡洗乾淨。

⑤最後用乾淨的毛巾把收擦乾。

8、班主任小結

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想法及時地和同學進行了交流。透過這次班會,我們大家都懂得了亂吃不衛生的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的道理。同學們也都表達今後不再亂買零食的決心。透過討論,我們知道了如何去選購安全的食品,並練習了怎樣洗手。希望每位同學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大腦更聰明。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3

活動目標:

1.學生能認識到飲食安全的重要性。

2.學生能初步識別食品是否安全。

3.學生能自覺養成飲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精心佈置活動場景。

2.設計、列印調查問卷。

3.學生的四人小品表演。

4.活動涉及的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活動主題

主持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展一次有意思的班隊活動——注意食品安全。先看大螢幕——(多媒體播放圖片)。請我們班的朗讀小能手來給大家讀讀這份資料吧!

一名隊員朗讀“美國一百多年前的食品安全問題與中國現在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

學生認真地聽著,仔細地看著……全班沉浸在食品汙染的作嘔現象中。

二、發放問卷,當場答對,摸清學生飲食現狀

主持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份調查問卷吧。

1.判斷題搶答,並說明理由。(給最先回答並答對的孩子一個笑臉,誰最多誰就得到一份獎品。)

2.回答問題,同桌合作搶答。(給最先回答並答對的同桌每人一個笑臉,誰最多誰就得到一份獎品。)

3.擊鼓傳花,誰拿到花誰就回答。(若答對就加兩個笑臉,若答錯就減兩個笑臉)

4.最後總結,並獎勵超過五個笑臉的學生每人一份禮物。

三、表演小品,貼近生活,展示學生飲食現狀並體會到飲食安全重要性

主持人:大家拿到了這麼多獎品肯定很高興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小品。

(小品梗概:一個矮小的學生扮賣涮羊肉的小販,一個學生扮賣棒冰的小販,兩個人互相吆喝著自賣自誇,一個學生扮演一個顧客,結果被兩個小販逗留,但因顧客只有1元錢,不知買涮羊肉好呢,還是買棒冰好,一時無從下手,使得兩個小販互相辱罵爭吵甚至動手打架。另一個學生扮演工商部門督察,對馬路小販進行了懲罰教育,並對顧客進行了說服教育。)

隊員1:香噴噴的涮羊肉,快來買咯……

隊員2:好吃的棒冰,1元錢一根啦……

隊員3:(又熱又餓,掏出1元錢左顧右盼,無從下手)買什麼好呢?

隊員4:處罰你們黑心的無證小販!小朋友,你也站住,以後可不準買這些又髒又亂的垃圾食品了,好嗎?否則,不僅要肚痛,還會像這個賣涮羊肉的人長得像老鼠似的,還可能會變成缺牙老公公呢!

隊員3:我知道了,叔叔。以後一定不會買這些垃圾食品了,我要長得像你這樣高。

隊員4:(問全班同學)大家都能做到嗎?

全體隊員異口同聲:能!

四、普及知識,牢記食品安全“三字經”。

1.瞭解兒童食品安全十大問題:

問題一:食品中的新增劑未引起高度重視。

問題二: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

問題三:過分迷信洋食品。

問題四:用泡麵代替正餐。

問題五:多吃營養滋補品。

問題六:用乳飲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飲料代替水果。

問題七:用甜飲料解渴,餐前必喝飲料。

問題八:吃大量巧克力、甜點和冷飲。

問題九:長期食用“精食”。

問題十:過分偏食。

2.朗讀背誦“三字經”:

好零食,陋習染,日三餐,飽而健。

聰明魚,綠蔬菜,鮮瓜果,多吃點。

肯德基,麥當勞,洋快餐,不可貪。

路邊攤,油炸品,聞得香,寧可斷。

買食品,看標籤,不貪吃,營養全。

好隊員,康而健,安全經,記心間。

(這些活動中都可以獎勵小禮物。)

五、班主任講話:

看來,大家對安全飲食都提高了認識,增進了瞭解,還學到了一些生活的基本道理:食品就像人一樣,華而不實的東西,我們不願吃,也不敢吃。請珍愛我們的身體吧,首先得注意飲食安全。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食品衛生與飲食安全相關知識。

2、瞭解在學校應注意的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活動形式

以問答、競賽、遊戲為形式,以競賽小組為單位。

活動前準備

1、讓學生查閱食品衛生方面的資料,以備小組交流,做好參賽準備。

2、製作道具、準備獎品。

3、選定主持人和參賽隊員,搞好班級佈置。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班長宣佈“食品衛生安全主題班會”開始,宣讀競賽規則,請主持人上場。

競賽規則

1、全班同學除6名評委和一名主持人外,其餘分兩組,每組指派4人作為代表進行比賽。

2、在活動過程中尊重參賽同學和評委,不能大聲喧譁,中途不能無故離開座位,整個活動時間為40分鐘。

3、在比賽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聽清主持人所說的答題注意事項,再進行答題。

4、競賽結束後,當場公佈比賽成績,頒發獎品。

主持人:喜歡零食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我們往往在吃得高興的同時,卻忘記了要看看食品是否過期,是否變質。因此,這就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請同學們在享受零食時記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在生活中還做到以下幾點:

1、預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換床單和被蓋(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環境的清潔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不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經高溫處理的飯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從食品標籤上注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二、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知識競賽。(必答題)

主持人:下面進行第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必答題,每道題目都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正確。每個小組回答一道題目,答對加3分,答錯不扣分。

1、 綠色食品指什麼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綠顏色的食品 C、安全無汙染食品 D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蘋果 C、麵包和牛奶 D、饅頭和豆漿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賽就到此結束,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得分情況吧!

三、搶答題

主持人:下面要進行第二輪的比賽,同學們加油呀!這一輪的比賽是搶答題,同學們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問完題目後,就可以舉手搶答。每答對一題加3分,答錯不扣分。舉手搶答者答錯後不再繼續搶答,直接進行下一題的搶答。

1、發黴的花生能吃嗎?(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泡麵是不是可以作為主食?(不是)

4、我們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嗎?(不能)

四、辯論題

主持人:現在是辯論賽環節。小組討論(可以離開座位和組內其他成員進行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說出你們的意見和結論,組內其他成員可補充。說得好的小組加5分,次之加3分。

主持人:餐廳、飯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膠餐具利弊談。

答:利:衛生,不易傳染各種疾病。

弊:塑膠餐具不易處理,造成“白色汙染”。一次性筷子浪費大量木材,長此以往,將會破壞森林,破壞生態環境。

結論:弊大於利、應停止使用。

主持人:好啦,辯論賽到此結束了。從雙方的辯論中,我們知道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塑膠餐具有弊也有利,但總地說來,是弊大於利,應停止使用。現在請評委們對兩組同學的辯論情況進行舉牌評價。(如成績相等,則兩組各加5分)

“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競賽”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組的積分。(算積分)

比賽結果已經出來了,xx組獲勝。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xx組表示祝賀。

五、唱《食品衛生安全童謠》(大家一邊拍手一邊念)。

主持人:現在,讓我們拍起手來,一起來唱《食品衛生安全童謠》。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從口入危害大。

良好習慣要養成,食品挑選切注意。

“三無”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質在其中。

小攤小販莫相信,衛生更是談不上。

過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

變質食品切分清,中毒機率高又高。

油炸醃製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臨。

飲料、冷飲要節制,損害牙齒的健康。

六、班主任小結

是呀,“食品安全真重要,病從口入危害大。”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懂得了很多食品衛生安全方面的知識,希望同學們今後更加註意食品衛生與安全,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5

活動內容

學習一些食品安全等知識。

活動要求

透過學習有關安全知識,使學生在購買食品時要進行選擇和鑑別,使學生安全、健康成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裡,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下面就談談食品安全要注意什麼:

1、正確洗手,是飲食安全第一步。

“溼、擦、搓、捧、幹”,人人飯前便後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邊飲食、零食拒入口,疾病遠離我。

3、不買包裝不完整、標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購買眼睛、鱗片明亮有光澤、肉質有彈性、無腥臭味的魚;呈粉紅色具彈性的肉;絕不買頭、腳部以及尾扇部變黑、頭部快脫落的蝦。

5、防交叉汙染:買回家中的食物,應分類分割槽貯放;烹調時,生、熟食分開處理,保持餐具與食器清潔。

6、禽畜類食物先除去內臟、清洗,並依每餐份量個別包裝存放冰箱;蔬菜去汙、除爛葉,不以一般報紙(可用白報紙)包裹置冰箱內,防油墨食入體內有礙健康。

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食品衛生習慣。

1、夠買食品時要進行選擇和鑑別,不購買“三無食品”。就是沒有商標的食品不能買;沒有生產日期的食品不能買;沒有廠址的食品不能買。天氣炎熱,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變質,一旦不注意易發生食品中毒,故烹調及儲存食物時應特別注意衛生,尤其是廚房環境設施衛生、個人衛生及食品原材料調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藥預防外,食療也是方便可行的選擇。一根白蘿蔔、半個橘子皮、三片生薑、兩段蔥白、一綹香菜,煲湯全家喝,就能夠達到增強呼吸道防護能力的作用。

三、發生身體不適怎麼辦?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飲水。立即喝下大量潔淨水,稀釋毒素。

3、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儘可能將胃裡的食物吐出。

4、用塑膠袋留好嘔吐物或糞便,送醫院檢查,以便於診斷。

5、出現脫水症狀(如面板起皺、心率加快等),應儘快將國毒病人送往附近醫院救治。

四、 食品安全問題知識競賽。(必答題)

1、綠色食品指什麼食品 (c)

a,蔬菜和水果 b,綠顏色的食品 c,安全無汙染食品 d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蘋果 c,麵包和牛奶 d,饅頭和豆漿

3、發黴的花生能吃嗎 (不能)

4、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 (不是)

5、泡麵是不是可以作為主食 (不是)

6、我們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 (不能)

7、能空腹喝牛奶嗎 (不能)

(辯論題)

8、餐廳,飯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膠餐具利弊談

答:利:衛生,不易傳染各種疾病。弊:塑膠餐具不易處理,造成"白色汙染".一次性筷子浪費大量木材,長此以往,將會破壞森林,破壞生態環境。結論:弊大於利,應停止使用

五、 小結:

喜歡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興的同時卻忘記要看看食品是否過期,是否變質,因此就存在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請同學們在享受零食時記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6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飲食衛生安全觀教育。要教育引導學生提高珍惜健康,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強化學生飲食衛生安全觀念;

2、進一步加大飲食衛生安全宣傳力度。各學院要透過班、團會等多種有效形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飲食衛生知識的專題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能力;

3、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儘可能在校內進餐,杜絕飲食事故發生;

二、教學內容:

(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有一些不衛生的飲食習慣和行為,但很多人對此尚未重視起來,這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病從口入"這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注意:

1、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3、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4、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二)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如下:

1、好熱鬧喜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大多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熱鬧又便於交流感情。這樣做不利於健康,不符合飲食衛生,特別是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最好實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對別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負責和尊重。

2、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乾乾淨淨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汙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3、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並且白酒畢竟不同於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4、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裡使用一週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並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汙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乾淨,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汙染機會。

6、用毛巾擦乾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乾。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乾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

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淨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乾毛巾擦拭。

7、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後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透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了,還是扔掉為好。

9、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10、不購買三無食品飲品(無產地、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7

班隊會活動主題

“飲食安全在我心中”

活動目的

瞭解身邊的飲食安全隱患,瞭解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增強識別和抵制不安全食品的意識。

活動過程設計

(一)觀看影片,匯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於食品安全的影片。

同學們,看了這段影片你想說什麼呢?是啊,食品安全是如此重要,今天就讓我們關注食品安全這個話題吧。

(二)瞭解食品安全隱患,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1、觀看圖片和文字介紹,瞭解身邊的一些食品安全問題。比如蘇丹紅、毒綠豆等等。啟迪學生重視身邊的食品安全問題。

2、瞭解生活中的生物毒素知識,比如芸豆中的甙等。瞭解如何在飲食中避免這些生物毒素中毒。

3、觀看影片,瞭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問題。

(三)說說身邊的食品安全故事。

(四)總結這次的班會。

活動反思

在週五舉辦的這次班會上,我們共同瞭解了關於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患,瞭解了關於如何避免食品中毒事情的知識,我相信同學們透過這次班會會更加重視飲食安全了。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8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吃飯也要講衛生,才能保證吃進去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促進健康成長。

教學重點

吃飯不專心和狼吞虎嚥對身體的危害。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進食衛生習慣。

教具準備:

1、人體的器官掛圖一幅。

2、小黑板一塊。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揭示、板書課題、談話匯入。

有的小朋友吃飯時狼吞虎嚥,或者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這種進食習慣好不好呢?這節“衛生與健康”課,我們來學習《吃飯的衛生》(板書),大家齊讀一次。

2、出示人體的器官掛圖,邊看掛圖,老師講述:

(1)人有一副堅硬的牙齒,是用來咀嚼食物。食物進入口裡,由牙齒把它們嚼碎,然後進入咽喉和食道,到達胃裡,在胃裡再進一步加工磨碎,才進入小腸,營養物被吸收,剩下的廢物被排洩出去,這就是食物被消化吸收的過程。在消化過程中,如果上述各“關口”都正常,人的營養就好。但是,有的小朋友吃飯時不是細嚼慢嚥,而是狼吞虎嚥,結果食物還未嚼碎就嚥到胃裡,這就打亂了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沒有嚼碎的,較硬的食物刺激摩擦胃壁,會使胃受損傷,出現消化不良,甚至患上胃病,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2)吃飯時還要專心,因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大腦的指揮。吃飯的時候,大腦就指揮腸胃分泌消化液,喚起我們要進食的慾望。如果我們在吃飯時看書或看電視,大腦就會被看書、看電視產生的情緒控制,抑制了消化液的分泌,食慾就減少或沒有了。長期這樣,會引起食慾不振,嚴重的就要得消化不良症了。

3、開啟書p14,齊讀兒歌《吃飯的衛生》

飯菜進口細咀嚼,慢吞慢嚥胃腸好,

集中精神品食味,不看電視和書報。

4、小黑板顯示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對錯。對的拍三下掌,錯的指出應怎樣糾正。

①小東一邊吃飯,一邊看卡通片《機器貓叮噹》被電視吸引住了,逗得哈哈大笑。

②明明和小強約好,一會兒要出去踢球。為了趕時間,吃飯時狼吞虎嚥,把飯粒撒得滿桌都是。

③吃飯時,玲玲要和姐姐比賽,看誰吃得快。姐姐說:“吃飯要細嚼慢嚥,對身體健康才有幫助。”

④蘭蘭一邊吃飯,一邊拿起《故事大王》看,一碗飯吃了足足一個小時。

5、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吃飯也要講究衛生,才能保證吃進去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促進我們身體的健康。因此,我們要養成專心吃飯,細嚼慢嚥的良好進食衛生習慣。

6、複習鞏固

①自己小聲讀課文幾次,加深理解。

②思考:為什麼吃飯時不要狼吞虎嚥?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9

一、 活動主題

健康飲食,快樂成長

二、 活動目標:

透過本次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和關注飲食衛生,飲食營養 和飲食心理,學會如何安全選購食品,合理搭配營養,能夠適當調節飲食心理,進行健康飲食。

三、 活動時間:

20XX.9.17

四、 活動地點

301教室

五、 活動主持人:

小明,小花

六、 活動物件:

小學三年級一班全體學生

七、 指導老師

張老師

八、 活動形式

討論式 競賽式 表演式

九、 活動過程:

(一)前期準備:

1排練小品《愛吃零食的他》

2生活小調查:生活中的衛生隱患

3蒐集有關飲食方面的資料

4製作“蔬菜 水果 奶類 博士”的頭飾

5製作ppt

(二)後期準備;

1會場佈置

2負責人的工作分配

3撰寫活動總結

4準備糖果

(三)活動流程:

流程一:主持人:甲:民以食為天。

乙:食為生活之源,

合:“健康飲食,快樂成長”主題班會正式開始。

流程二:小品《愛吃零食的他》

(讓同學們知道“病從口入”這個道理)

流程三:“食品安全大pk”

(使我們獲得了一些飲食安全的常識)

方法:在班上選出四名飲食安全宣傳員。

遊戲規則:四名飲食安全員分別從“如何選購物品”、“如何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如何注意生活中的飲食安全衛生”等題目中抽籤決定所選主題來進行宣傳。宣傳完後,有教師點評,學生投票選舉人氣指數最高者為勝,評出“最佳口才獎”和“最佳衛生獎”各一名,並獎勵適當糖果。

流程四:“食品秀”

方法:學生戴上頭飾,在臺上自己介紹自己。

流程五:“影片調配師”

方法: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一日三餐,每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寫好後貼到展示欄中,主持人挑選太胖、太瘦或搭配較好的各一個進行交流。

流程六:由老師當我們的“食品博士”,為我們指點迷津(老師點評並總結本次活動)

流程七:主持人宣佈本次主題班會結束。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10

設計意圖:

現在的家庭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很挑食,遇見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管有沒有營養,使勁吃;可是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不管家長怎樣勸說,決不會張嘴。這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哪些食物吃了有益健康,哪些食物吃多了對身體無益,並瞭解營養寶塔的結構,知道要合理攝入各種食物。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到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2、幫助幼兒瞭解淺顯的營養學的知識,知道人體生長髮育需要從各種食物中吸取不同的營養。認識到偏食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3、培養幼兒養成不挑食、注重營養搭配的良好飲食習慣。

活動準備:

附有故事圖片的PPT一份。

各種食物的貼紙和快餐盤,以及若干笑臉貼紙活動過程:

①老師出示圖A.

三隻小熊圖片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森林裡有三隻小熊教師提問:

這三隻小熊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顏色、胖瘦不一樣。)教師提問:

為什麼一個胖、一個瘦、一個不胖也不瘦?

(啟發幼兒說出專吃葷菜,不吃素菜,容易發胖;只吃素菜,不吃葷菜長得瘦;不挑食,樣樣吃最好。)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是不是這樣呢?我們請三隻小熊來告訴大家“我是小白熊。我愛吃肉、愛吃雞,還有甜牛奶,就是不喜歡吃素菜,才這麼胖。”

“我是小黃熊。我不吃肉、不吃雞,只吃一點點菜,媽媽老說我挑食。”

“我是棕熊。我呀,不挑食,不偏食,葷菜素菜樣樣吃,身體健康人人愛。”

教師提問:

小白熊為什麼會那麼胖?

(因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教師提問:

小黃熊為什麼會那麼瘦?

(因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教師提問:

你覺得那隻小熊更漂亮?你願意做哪隻小熊呢?為什麼?

(小棕熊更漂亮,因為它不挑食,不偏食,葷菜素菜樣樣吃,身體不胖不瘦。

)②老師出示圖B.

小白熊和小黃熊的計劃③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不健康,他們都在想:“怎樣才能像棕熊那樣漂亮呢?”於是他們決定去請教小棕熊④老師出示圖C:

小棕熊的營養寶塔小棕熊拿出媽媽送給他的營養寶塔,對小白熊和小黃熊說每天吃的東西就像寶塔一樣,最底層的要多吃,最上面一層要儘量少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提問:

我們每天吃的最多的是什麼?(穀類食物)這些食物包括什麼?(米飯、饅頭、麵包等)教師:這些是粗糧做的食物,吃了就會有力氣。

教師提問:

排在第二的是什麼?(蔬菜和水果)教師:多吃水果能長高,多吃蔬菜對身體好。

教師提問:

接下來又是什麼?(牛奶、雞蛋、魚肉不能吃太多)教師:這些食物可以讓我們變的更聰明更結實。

教師提問:

吃的最少的是什麼?(油炸食品、碳酸飲料等)教師:吃到最少的應該是糖和油炸食品,這些食物多吃會讓人肥胖,而且吃教師小結:

糧食蔬菜和水果,每天要吃不能少;雞肉魚是和豆奶,不多不少要正好;巧克力糖果和肥肉,每天少吃要記牢。

④遊戲:制定健康的食譜看了營養寶塔,我們知道了哪些應該多吃,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膳食搭配,那現在小朋友們來為他們制定一份健康的食譜,好嗎?

盒子裡有許多食物貼紙,你想讓兩隻小熊吃什麼,就在食譜上貼什麼。

老師提出具體的要求:

(1)每人選擇5種食物。

(2)要求按照營養寶塔合理搭配。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夏季不能吃過多的生冷食品以及暴食生冷食品產生的危害。

2、能說出其他可以替代生冷食品的消暑食物。

3、形成自我保護意識,適量食用生冷食品。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活動前排好情景劇。

活動過程:

1、活動匯入:講故事。

師:夏天到了,奇奇可高興了。他最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可以吃到各種各樣冰涼的食品,可是現在他不敢多吃了,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發生什麼事情。(觀看情景劇表演)。

2、活動展開:觀看教學掛圖。

(1)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提問:

*奇奇一天裡吃了哪些食品,這些食品有哪些特點?

*然後發生了什麼事?

*媽媽帶奇奇去了哪裡?你覺得醫生會說什麼?奇奇會說什麼?

(2)幼兒觀察並逐幅圖講述。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奇奇一連吃了很多雪糕,喝了很多冰飲料,吃了很多冰西瓜,突然肚子疼得受不了,在床上直打滾。媽媽帶著奇奇去醫院看醫生,醫生說:“生冷食品會刺激腸胃,引起急性腸胃炎。”奇奇說:“我以後再也不吃那麼多冷飲了。”

3、活動討論:夏天怎樣消暑?

(1)師:夏天,大家都喜歡吃雪糕,吃冰西瓜、喝冷飲,怎樣吃才不會生病呢?還有哪些食品既能幫助我們消暑又不會讓我們生病呢?

(2)請幼兒分組討論。

4、活動總結:

夏天吃生冷食品要適量,在家聽大人的話,按照大人的規定食用生冷食品,從冰箱裡拿出的飲料和西瓜要放一會兒再吃。如果覺得很熱,可以喝一些綠豆湯或涼開水,代替食用生冷食品。

活動反思:

活動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能讓幼兒更有真實感,讓受過“肚子痛”折磨的幼兒產生想知道的興趣,透過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來明白肚子痛的真正原因,讓他們腦袋裡有意識的抗拒會讓肚子痛的東西。透過相互討論、交流,也鍛鍊了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的團隊意識。

飲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篇12

活動目標:

1、瞭解食品的一些衛生常識,知道不講衛生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2、在搶答的活動中,區分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種類。

3、樂意吃一些比較有營養的綠色食品,並參與綠色食品遊戲賽。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一些和飲食衛生有關的圖片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紅色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1.教師:你喜歡吃什麼食品?為什麼?

2.教師將幼兒說的各類食品一一貼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畫在黑板上,並進行分類。

二、透過觀察幼兒用書,瞭解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

1.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觀察畫面,說說:這些小朋友怎麼啦?他們為什麼會生病?

例如:觀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說說:為什麼他會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沒有洗手。)……

3.觀察一名肥胖兒童:他為什麼會這麼胖?(他吃的東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多了……)

三、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吃什麼食品比較好?什麼樣的食品要少吃,為什麼?

四、請幼兒在紙上記錄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師請幼兒談論自己記錄的結果,並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總的匯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並給以"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稱號。

五、食品搶答,教師報出食品的名稱,請幼兒說出垃圾或綠色食品。

1.教師:水果、蔬菜。幼兒:綠色食品;

2.教師:薯片、妙脆角、炸雞腿。

幼兒:垃圾食品。

六、引導幼兒評選出2個綠色食品。

教師請3位幼兒上來分別扮演3個綠色食品,並站成一排。開展遊戲《蹲一蹲》玩法:分別說出自己蹲和別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綠色實物:黃瓜、西紅柿、青菜,第一個是黃瓜說:"黃瓜蹲,黃瓜蹲,黃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聽到後,立即接上來說:"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紅柿蹲。"然後,繼續接說……說錯了,就換人接著遊戲。

活動反思:

《細則》中提到“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活動利用家長資源使活動發展的更加深人。在活動中,不是讓家長單純地講述,而是以家長演示為切入點,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幼兒操作為主,真正使資源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實現了深層次的家園共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