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新年

新年元旦的由來

新年元旦的由來

元旦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之日,從古至今就備受人關注,因為元旦節不僅是新年的開始,也預示著家人團聚的日子即將到來,為了春節而開始準備,為了今後幸福的日子更加努力奮鬥,那麼對於元旦的由來你們又是否清楚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新年元旦的由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新年的由來

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春節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

農曆新年也就是大年初一,也稱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曆的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抵是從原始社會時代的"臘祭"演變而來的。春節又叫"過年",俗稱"年",年是一隻怪獸,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來。它一上岸,所到之處便是洪水氾濫。後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里。於是就有了除夕貼對聯,掛彩燈,穿新衣,還要剁餃餡包餃子,晚上還要攏旺火、燒柴禾,------這就是年了。

到了農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半夜十二點的時候,春節便來到了。按照我國農曆,俗稱年初一,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掃除汙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到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 "發財"、"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門拜年,節日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直到元宵節。

元旦的寓意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曆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中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

元旦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那時候還處於堯舜盛世,堯天子在位做了許多對百姓有利的好事,所以大家都非常愛戴他,不過因為他的兒子不成器,所以在退位的時候,他選擇了品德兼備的舜,並對他寄予厚望。

當然舜果然沒有讓他失望,接連做了許多好事,後來堯去世了,人民就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相傳自此以後,歷代皇朝都會在正月初一舉行類似的祭祀活動,就是為了緬懷堯舜二帝,也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好,風調雨順。而民間則會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