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對聯

名人與對聯的故事

關於名人與對聯的故事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為大家分享了名人與對聯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一、楊繼盛巧對趣話

楊繼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對”著稱的名人。出生於河北容城,嘉靖進土。相傳他“每作對,人輒稱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他的巧對佳話。

傳說,楊繼盛剛剛入私塾讀書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學生,私塾先生,看見這麼大年紀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老學生

誰知話一說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不假思索地接過來:小進士

那位嘲笑“老學生”的先生聽後,大吃一驚,說:“此兒小小年紀,竟聰穎如此,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學生們,學生們作陣交戰的遊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先生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先生大怒,挨個地罰跪,並出對;藏形匿影;

叫學生對,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的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對:顯姓揚名。

先生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乃絕對也!”伸手將楊繼盛拉起來。從此,楊繼盛擅對出了名。在私塾從師十年間,楊繼盛還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體元來做客。剛好家裡沒有酒,到酒店去買,湊巧酒也賣完了。

辛體元出了上聯戲道:無酒是窮主;

只聽見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回答:有兒為名臣。

辛體元眼光一掃,原來應對竟是小繼盛,不禁嘖嘖稱讚。楊繼盛長大後,果然成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當時奸相嚴嵩專政,楊繼盛因為忠苜敢言,一年之內四次被貶。最後一次,被貶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彈劾嚴嵩,結果被陷害入獄,受盡酷刑後,慘遭殺害。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這副傳頌千古的名聯,就是楊繼盛在獄中寫下的。對聯鏗鏘有力,表現出他那蕩蕩襟懷,錚錚鐵骨。

二、賣柴童妙對進家塾

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裡很窮,上不起學,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裡的一位老秀才,學習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傢俬塾,聽著裡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現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裡幹什麼,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願望。張合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傢俬塾唸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經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上聯,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

張合憲出的上聯是: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上聯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笑嘻嘻地說“學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

他略加思忖,便對出下聯: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施盤對出的下聯,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唸書了。

三、切瓜分客

明代年輕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才思敏捷,對答如流,蜚聲鄉里。

有一天,他的'爺爺,帶他到一座廟裡去玩。蔣燾從高高的臺階上往下跳,三蹦兩跳地到了下邊。

爺爺見了,笑著說: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隻小鳥“撲哧”一聲,飛上天去了,

他馬上對了一句:一飛,飛上天。

爺爺聽了很高興,連連贊好。

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來訪,他們圍坐在客廳吟詩、聯對,忽然烏雲密佈,接著,括起大風,一會兒,就下起大雨,雨點“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戶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見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觸景生情,出一上聯求對: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這上聯的意思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雨點。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聯意既說明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了“凍”“灑”兩字的組成。這樣,下聯就不大好對。要求後半句說的事,與前半句說的事,互有關聯,還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兩個字,可真夠難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難以應對,客廳一時沉默。

這時,僕人送上瓜來,蔣燾的父親,連忙切瓜分片,請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親切瓜,客人們吃瓜的蔣燾,即景生情,高聲說:“我來對下聯”。接著吟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一語既出,滿座驚歎。蔣燾對下聯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是當時吃瓜的事。後半句“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關係。同時“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是第三個字“分”。真是妙語雙關,興趣盎然。客人們皆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