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英文學就業方向

英文學就業方向

英文學就業方向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英文學就業方向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英文學就業方向

一、翻譯:

翻譯大概是被誤解最深的職業之一了吧。許多人認為,學點英語不就能翻譯了麼,每個單詞都認識不就能翻譯了麼?搞翻譯的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話,他們只能默默呵呵,呵著呵著就哭了……這是對翻譯這個行業極大的不尊重,就像說微積分考了60分下學期就能教微積分一樣可笑。各類筆譯和口譯都是需要大量專業訓練、經驗積累和相關知識儲備的。

1. 筆譯:

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信”指的是忠於原文,也就是正確性和準確性。“信”也

許是最基礎的要求,但仍然會出現很多難題。比如一些專業檔案(合同,財務報告,法律檔案),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可能連中文都看不懂,更別提準確翻譯了,再比如一些文章或演講中用到了一些雙關、典故、幽默、反語、文學化處理等等,這些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面和文學功底積累,很可能根本發現不了,譯出來的東西也會讓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再說“達”,也就是清楚和地道的表達,看似簡單,但往往需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再創造。中翻英的話,讀者往往是英語母語者,要讓他們讀著不覺得彆扭,那就需要在詞彙、句型上做到地道,在邏輯上符合外國人的思維模式,在細節上注意文化社會歷史差異,等

等。英翻中許多人覺得相對簡單,其實不然,因為許多人中文水平不夠。中文水平也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特別是正式文體和專業文字的寫作,絕大多數人根本寫不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即使英語完全到了母語程度,往往譯出來的中文翻譯腔極重,不符合中文語言習慣和行文方式,讀著總感覺非常彆扭。“雅”就不提了,個人感覺有點高階,比如把中文的詩詞用莎士比亞的句子翻譯出來,把外國文化典故用中國歷史典故類比翻譯什麼的……總之,根據翻譯原文和譯文的專業性、型別、文體、讀者群、翻譯目的和目標等等因素的不同,翻譯所需要用到的知識技能都是不同的。一方面,要有過硬的翻譯專業技能和一定的知識積累,另一方面要有很強的資訊搜尋能力和自學能力,能在短時間內透過密集查閱資料和學習,在某個問題上達到入門甚至半專業的水準。如果只有較好的英語水平,只會逐字逐句地替換,那可以翻譯的文字型別會非常有限,且很容易被日趨完善的翻譯軟體所替換。

2. 口譯:

a) 隨行口譯:比如老闆跟外國客戶見面、吃飯、參觀,你跟在一邊翻譯他們的對話。首先,形象和舉止要得體,因為你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和定位。其次,抗干擾能力,因為往往是邊走邊譯,邊吃邊譯,環境干擾可能較大。然後,隨機應變能力,因為是實時的人際交往,突發情況防不勝防。還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時候老闆的一些話,如果直譯過去,外國客戶聽起來覺得很奇怪甚至有些冒犯,這時候就要靈活變通。有時候,隨行口譯甚至要行使半個秘書的職能。

b) 交替口譯:比如正式洽談業務,比如開會發言、新聞釋出會。這些口譯就非常正式了,也就對專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個細節、一個專業名詞的誤譯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需要極好的記憶力和速記能力。雖然這類翻譯往往有一些可以提前準備的材料,但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c) 同聲傳譯:就是聽的同時進行翻譯。這個有些太高端了,一些同傳的報酬達到每小時上千。當然這背後是各種魔鬼式訓練和對健康可能造成的透支。這些能力,光學點英語是學不到的,都需要專門的系統性訓練。

二、英語教育/培訓:

教育和培訓分開說。

教育(中小學和大學英語課),並不是英語好、考試考得好就一定能勝任的,教育是一種交流,除了資訊本身外,資訊是如何傳遞和被接收的也很重要。這就跟許多學術大牛教不好課類似。如果你認為教英語不就是講講課文,教學生背背單詞,糾正一下語法錯誤,那你可能比你當年罵過的英語老師還要爛。教學能力、與學生的溝通能力、設計課程能力、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不同基礎學生的因材施教能力等等都是需要不斷訓練、反思和學習的。如果你只是英語考試成績優異,那你很可能只是個好學生,而不是好老師。如果你從來沒有家教、支教或其他教學經驗,沒有對學科和課程的宏觀理解和規劃,那你究竟拿什麼在應聘時出人頭地?

培訓,指的是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某個語言考試成績的培訓。除了一些和教育相通的能力,還需要對考試和應試有獨到的剖析。另外,還需要面對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需要不停創新,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從而吸引學生,比如新東方的講段子。有些小班教學甚至一對一,就需要有很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忽悠家長能力)和一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愛不釋手)。

三、法律、金融、新聞、會計等:

這些相對比較專業的領域,最好能拿個雙專業或者雙學位吧。具體所需技能我不是太瞭解,但大致就是要以“某個領域裡英語最好的+英語人才中對某個領域最有了解的”為總體努力方向吧。

四、外事交流等:

需要跨文化溝通能力、協調組織管理能力、正式文書寫作能力、人脈等。

五、學術:

沒啥好說的。多上課,多看書,多寫論文,多傍大牛,再考一下GRE 託福 雅思 以備不時之需吧。

六、其他:

什麼戲劇、電影、導演、博物館學、創業、攝影、周遊列國……都是些從心所

欲,把興趣作為職業的人。他們自我發現的時間或早或晚,不過一旦發現自我並能堅持朝這個方向努力充分發揮潛力,一般過的都還不錯。當然,這些方向一般可能更加適合有一定家底的人去走,至少他們的心理壓力和外界干擾會小一點。

以上所說的各種專業技能也許看起來高大上,但都是可以透過大學4年的各種平臺和資源獲得的:學校的各類通選課、雙學位、輔修專業,各類社團學生會,實習,社會活動,交流學習,英語演講辯論,當然還有最容易被浪費的資源:教授們。如果純粹把英語當做技能和工具,那大學英語專業也許的確可以被培訓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但上面提到的這些資源,可能是大學生態圈所

特有的,如果有效利用就需要學生自己動腦和嘗試,外加學校學院的引導和支援。

我之前提到:必須在“英語好”的基礎上,在某一個或一些方面有自己的專業特長。我知道,對於許多一般院校一般學生來說,“英語好”都很難達到,更別提專業特長了。這其中可能有師資、生源等各方面因素。但我認為,對這些院系來說,專業化仍然是最好的出路,畢竟“英語好”這個標準比較靈活,且在工作中也能不斷提高英語水平,但一些專業技能可能需要更系統的訓練,而大學也許是最好的時間和地點。同時,可以進行更好的宣傳,讓公眾對英語專業有正確全面的瞭解,讓更適合的學生前來報考。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英語專業不會被整體淘汰取消,但內部的分化(包括不同水平學校間的分化和英語專業內部不同方向的分化)應該會不斷加劇,那些能夠儘早開展教學改革,適應時代潮流市場需求的院系,會從中受益,促進英語專業的專業化

(specialization)和職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一直相信一句話:“你遠比你想象的要自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