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小升初筆試經驗分享
有一個“良”,報名都沒門
家住城東的張先生的兒子今年上6年級,從一年級開始成績就是全班第一。2009年新學期開學,班主任老師就通知張先生,趕緊到市區的幾所民辦初中去了解一下報名條件。“沒想到,名校報名2月就開始了。”隨後,張先生帶上孩子的小學素質報告單,趕往了其中一所學校進行了預報名。
“老師看了報告單後,認為你符合報名條件才會給你預報名,如果條件不符合,直接就回絕了。”張先生說,條件是相當高的,如果孩子在班級裡不是第一二名,乾脆就不要想進這些名校。
與張先生同去報名的一位家長拿出了孩子參加各類培訓班獲得的證書和成績單,但稽核老師看完後,只是搖搖頭,直接告訴家長,成績裡有一門科目得了一個良,不符合報名條件,而證書再多也是沒用的。張先生說,那位家長很激動地解釋了一個良的原因,但老師仍然沒有接受,“稽核老師這麼說,如果讓‘良’報了名,那麼對全優學生不公平。”面對名校劃下的“死槓槓”,不少家長直呼,一次得“良”,就沒了競爭機會,這公平嗎?
面試代替筆試,題目很怪很難
“其實讓孩子去報名,挺擔心的。因為報名只是競爭的開始,後面的競爭更加殘酷,都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受得了。”家住荷花池附近的牛先生告訴記者,“小升初已經不用考試了,而且也規定了不準考試,可是孩子想上名校,還得參加一個所謂的‘面試’。”為了準備這個面試,牛先生已經給孩子購買了歷年的某校的面試題集錦,讓孩子現在就在家練習。
牛先生說,孩子天天在家喊,題目很怪很難。“我們也對比了書本和集錦題,是很難,而且考查的範圍也很廣。”牛先生說到這裡直咂嘴,家長這時候真是很無奈。
從牛先生和張先生口中,記者得知,一所學校明確表態,將從全市1500名報名者中挑選300人,錄取比例5:1,也需要透過現場面試等環節。而另一所學校除了規定每所小學可向該校推薦1-2名學生外,目前還沒有對具體招生人數作出規定,只是說明語數外三門課要現場考查,“三門總分300,失分不超過8 分可以錄取。也就是說孩子得考到292分才能被錄取。”牛先生說,這樣“恐怖”的競爭,他都不知道孩子應該怎麼去應付。
想到面試環節全都是各個小學最拔尖的孩子同臺競爭,張先生說自己常常會擔心,“萬一孩子沒有透過競爭,會不會太打擊自信心,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會不會有影響?畢竟孩子在小學還是最優秀的。”對此,牛先生也存在同樣的擔心。
據記者瞭解,3月各名校都開始了預報名,在頭輪的資格審查後,家長可以先確定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資格報名,到了5、6月份就是正式報名。“這兩三個月的時間,是讓家長考慮自己的'孩子到底選哪一所學校。”張先生說,因為幾所名校的面試考查時間是同一天。“如果家長想投機,是沒有可能了。負責資格審查的老師明確說了,幾所學校同一天甚至同一時間開始面測。”
在各家學校“默契”的約定之下,家長只能更加務實地瞭解自己的孩子更適合哪所學校,選定其中一所學校認真準備。“這一兩個月就是用來準備的,沒辦法,競爭太激烈,考查的內容又太難,我們給孩子報了培訓班。”
“面測考查的內容已經超過了小學課程範圍,在學校老師也不會教,孩子好多內容都不懂,這又怎麼去應試呢?”無奈之下,牛先生才為孩子報了輔導班,“孩子學習一直很優秀,我們沒為她報過什麼輔導班,但這次名校面測算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衝刺,我們希望女兒和我們一樣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