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情美文

說說你的職業方向在哪裡

說說你的職業方向在哪裡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名字叫作〈〈我是誰〉〉。那時還年輕,只覺得這個名字真是很有趣,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是誰呢?恐怕是片商炒作下的產物。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卻發現這個問題還真很難想明白。多年的諮詢經歷讓我看到,職場中很多人都困惑於看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知道自己的位置究竟在哪裡。現在時至年底,當跳槽又一次成為職業人的焦點話題時,人們在問:我的職業方向在哪裡?

亞飛(化名):24歲,他自稱是一個不夠成功的大專生:大專畢業2年,換了三個單位,四個職位。"我一心想做銷售,因為我很願意和人打交道,而且如果做得好,收入會不錯,於是我去年開始就在目前的單位做銷售,我的單位經營幾類裝置,我覺得自己做銷售的時候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沒有想到,公司領導認為我這人太實在,對付不了新的客戶,所以,開始做採購,後來又轉到了行政部,現在到了質量管理部。對於這種變動,我嘴裡沒有說什麼,心裡還是挺不舒服的,儘管變換部門的時候,領導都說"更加適合"我,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有時也在想,是不是我的能力不夠,領導不便說,就換了我的崗位?

亞飛說:有人曾說我不適合做銷售,也有人說我適合做銷售,本來對自己做銷售有信心,久而久之,我也對自己開始產生了疑問。我需要好好地看看自己,是做別人認為適合的,還是做自己認為適合的?我好像看不清自己了!"專家分析:測評結果顯示亞飛的個性特點和興趣特點衝突很大:他喜歡銷售,可是他畏懼壓力;他樂於和人打交道,可是他對交往的人群型別很挑剔;他喜歡能夠帶來實際利益的事情,可是他行動力不足,經常遊移不定。如果一個人想要什麼和能要什麼發生了衝突,那麼通常他就會面臨一次很痛苦的調整過程,亞飛也不例外。可能是因為亞飛父母嚴厲的教育和長期的斥責,亞飛的身上總有一種衝突存在,有時候很自信,有時候又很自卑,渴望聽到別人的評論,又常常因此而不知所措。亞飛在我的面前真實地講述了多年來承受著巨大的衝突,造成了職業上的矛盾和苦惱。這也是他第一次這麼清晰地把自己"梳理"了一遍。大多數人在對待工作的問題上,都會存在自己喜歡這個職業或者不喜歡這個職業的問題,其實這本身是一個職業興趣的問題。但是一個人的職業不僅和職業興趣有關,而且和實際工作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能力也有關係。

亞飛問:那我究竟應該適應自己,還是改變自己?

專家分析:在諮詢的案例中,很多人都會出現"我想做的不讓我做,讓我做的我又不喜歡,我究竟適合做什麼?"的困惑。也有很多人問我:"我究竟應該適應自己,還是改變自己?""我應該發揮優勢還是彌補劣勢?"為什麼會有這些困惑,問題出在了哪裡?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認識自己,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哪些劣勢是可以彌補的,或者說是必須彌補的,哪些是需要接受的,或者說可以迴避的。有些人在列舉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時,總是會從身處的工作環境出發,於是就出現類似亞飛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在滔滔不絕著自己如何不適合現在的工作,希望換一個更加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崗位;另一方面說起自己的優勢與特長時卻又完全來自現有的工作,陷入了矛盾並且尷尬!其實,通常在評價自己時人們總是習慣用身邊的標準來衡量,這樣從開始就在角度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們職業人的身上帶有很多的優勢和劣勢,有些是個人特有的,是需要接受和善待的,因為改變起來很難;而有些並不是某個人特有的,而是群體共有的,因為教育、環境等影響而成的,但是如果這些特點和社會要求的素質不一致,就必須改變,不管有多難,比如"說得多做得少"、"敢做而不敢承擔責任"、"眼高手低"等等,所以,"認識自己"更要深刻地把握屬於自己的特質,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專家支招:在和亞飛一起分析了出現這樣的困境的原因後,我們分析了他在各方面的優劣勢,並且給出了我的建議:

1, 可以繼續做銷售,但是要做適當調整。經過測評,發現亞飛目前在做銷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是因為經驗不足等因素引起,是可以透過努力來彌補的。而且測評顯示他是一個很注重內在價值觀的人,做銷售是他的夢想,如果失去了夢想,他會認為工作就沒有意義了,容易出現動力與持久力不足的現象。

2, 嘗試文化傳媒、教育、諮詢等領域的銷售工作。相對而言,亞飛更加適合做與文化、觀念相關的行業,由此可能產生的職業風險也會低很多。

3, 另外,亞飛應該先和老闆談一下,如果公司有機會,最好是先內部變動。此時的亞飛,在銷售這個職位上並沒有良好的積累,對於銷售崗位所要求的一些基本的素質尚不具備,因此如果可以在公司內部進行積累將會大大的降低成本與風險。

一年之後,已經轉行到某專業從事營銷培訓的公司的亞飛昇職了。他告訴我說:"看清楚自己後,才知道究竟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什麼是值得的!而且因為行業的原因,我與人交往時"挑人"的特點並沒有對我帶來太大的影響,工作起來真的舒心多了!

推薦一個轉換角度的小辦法給大家:帶著紙筆,去找你的家人、好友、同事,請他們各寫一條你的優勢與劣勢,他們的評價與我們自己認為的自己將會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他們對你的評價來自你生活的各個環節,把這些綜合起來,你將會發現一個很"陌生的自己"!

專家箴言:在分析"自我"的問題上,當今的職業人是需要補課的,我們可能會認真地分析工作,分析老闆,分析家庭,但卻不會分析"自我".我們是不是還能接受把自己變成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