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創業

滬高校畢業創業者的提升

滬高校畢業創業者的提升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新動力。教育部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未來要成為大學常規課程。什麼是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

打造全新課程體系,將基礎創業素質養成融入高教整體機制;給學生更多實戰機會,在摸爬滾打中學習創新創業……上海不少高校在“摸著石頭過河”。本報記者近期走進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瞭解其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推出“大學創業教育進行時”系列報道。

上週三,上海理工大學第一教學樓327教室,“網際網路與技術基礎”課程的考試正在緊張進行——沒有試卷,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班的24名學生分6組進行商業計劃路演,來自邊鋒資本與SOTRIES的兩位投資人一一嚴格點評。不過,準備這一特殊考試的任課老師謝小凡依然遺憾,“考官們還是太溫和了些。”

在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教育在高校並不是新鮮事,然而將其融入本科教學體系,把“創業”二字印上學士學位證書、畢業文憑的國內高校,上海理工大學獨此一家。

“要教理論、教實戰,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精氣神——創業精神。”專業負責人、管理學院副教授吳滿琳說。這個精氣神,怎麼教?

想進創業班得從跑圈開始創業班,嚴格來說是工商管理專業(創業方向)試點班。上理工的創業教育始於2002年,2009年底,市教委要求幾所高校率先試點,上理工在點上做突破——面向全校各專業08級大學生試點招生,系統化專業培養,轉眼已辦到第三期。

如今創業熱潮在大學生中湧動,幾乎每期報名都有80人以上,爭奪30個名額,進班門檻重重:體能測試+心理測試+面試,只是最初三道關。這個標準,從2009年第一期堅持到今天。

9月剛進創業班的袁瑞琦記得,體能測試要求分團隊一起繞操場跑30圈,400米跑道,不限速,只要求佇列一起跑。12000米跑下來,有些同學因為體能跟不上被淘汰了,可另一個跑得特別快特別輕鬆的男生同樣被刷掉了,原因是沒有團隊意識,難合作,只顧自己向前衝。

今年7月初選後透過的29人,最後並沒有全部成為創業班學生。離開的人中,有的是家庭不支援,有的準備出國,也有其他原因。

有位各方面都挺優秀的女生,最終選擇放棄,是因為開學前的銷售實訓。當時要求分組賣書賣水果,兩個星期後比誰掙的錢多。小姑娘受不了巨大壓力,給吳滿琳發簡訊,“這段時間每天都為錢焦慮,我覺得還是回原來的專業,也可以達到目標。”同樣的壓力下,男生張劉力卻被“逼”出來,從一開始的不敢講話,到最後在天橋下大聲調侃著吆喝賣水果,“來來來,買椰子,送學長啦。”

開啟師傅帶徒弟培養模式,除了團隊建設,很多人好奇,寫上“創業”二字的本科文憑,究竟怎麼拿?在創業班,“師傅帶徒弟,學長帶學弟”教練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正在不斷完善中。

據瞭解,創業班在校課程體系包括工商管理基礎理論與創業應用實務兩大模組,均由校內教授和創業企業家導師授課。

小袁和許多同學一樣,最喜歡管理實務課程的老師崔曉明。在他的課上,惠普公司拆分等都成了生動教學案例。除了校內老師,校外客座老師的課另有一番味道。創業班的許多課程是多個老師一起參與,可以說是“眾創、眾籌、協同”,完成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架構。

教“網際網路與技術基礎”的客座講師謝小凡,是一期創業班的畢業生,如今也在自己創業。他特意花了不少時間,教學生使用專業原型設計工具軟體。“用這個可以快速建立應用軟體或Web網站的線框圖、流程圖、原型和規格說明文件,創業者思考、展示專案功能時特別用得上。”謝老師說,自己也是到真正創業時才發現特別需要這項技能,後來專門去自學,現在想教給更多學生。這門必修課考試,不做試題,不背答案,只要向專業投資人展示3件東西:用專業軟體編寫的產品專案原型、一份商業計劃書以及早期運營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上週考完後,兩位投資人考官當場含蓄點出,有的同學還是為考試而考試,沒有為創業真正做好準備,將這次演練當做鍛鍊機會。考官的話似乎讓一些學生受到刺激,好幾個人私下聯絡謝老師,說已經重做充分準備,希望能再有一次機會。

畢業創業者從42%升到76%

創業班學生上專業課的時間集中在週二週三,週六下午只有少量的專業課。其他空閒時間,要求學生更多實踐,無論是搞自己的專案,還是參加學校提供的創業實訓。

上週末,毛紅程等8個學生剛完成在上海縱極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實訓。沒課的日子,他們像社會人一樣來上班。他還記得,剛去就被要求以創業教育為方向進行專案設計、規劃、運作。小毛的團隊考慮的是一個類似創業助手的APP,想辦成集納創業所需多項服務的平臺入口。兩週內,他們靠自己談下了5個客戶和兩家服務提供方。小毛忘不了那一天,自己代表團隊去閘北一家服務社商談合作,老闆被打動了,不僅拍板合作,更特許優先權。“談完後還沒出大樓,我就在走廊裡給大家發微信報喜,”毛紅程說,“那是第一次真真正正依靠自己的力量,與外部世界開始商業合作,感覺好像踏出了第一步。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實訓結束,可專案依然在執行,小毛更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要學什麼知識,要怎樣做。

從創業班第一期開始,畢業生究竟有多少人創業,成為眾人關注焦點。在吳滿琳看來,創業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素質,評價其成效,有個長期的過程,有些學生並非一畢業就創業,而是經過幾年準備,向自己的夢一步步邁進。“我們首期畢業生剛畢業就創業的有42%,3年後已超過76%。”

期待與大環境更充分融合

創業班的試水看似平順,一路行來,也有不少困惑。有一件事,至今縈繞在吳滿琳心頭——第二期創業班招收選拔測試時,有4名學生各方面素質都被看好,可最終,卻因一二年級的平均績點被攔在門外。原來學校有要求,要轉入工商管理專業這個大門,平均績點必須達到2.5。這一點,吳滿琳有不同想法。學創業,此前的學科成績究竟應不應該成為門檻?在她看來,這其中的爭議之處,也是大學創業教育面臨問題的縮影。

創業教育在大學中,過去往往停留於基本素質培養,或選修課、或講座,最突破的也僅僅是二專業輔修。然而,當其被深入嵌入高校正規學歷教育體系中,如何與學校,乃至高等教育體系的大環境整體融合?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於萌芽和起步階段。創新創業教育不是一兩門課程就能解決的,必須融合於大學教育的整體之中,甚至不斷向前延伸到選拔機制、基礎教育等。

另一個問題在於教學資源。以上理工創業班為例。由於早在2002年開始大學生職業教練營等培養機制,學校聚攏了眾多企業家、創業者參與職業素質培養、創業教育,因此創業班開班後,中大科創研究院院長李肖鳴、上海德禮食品董事長王晨、小尾羊集團副總裁張俊明等擁有豐富創業教學經驗的企業家,都是導師團隊成員,許多公司也向實訓學生敞開大門。這一師資團隊的機制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複製?

此外,創業教育與其他傳統學科教育的不同,並非高校關起門來就能完成,無論是理論總結、實踐訓練、考核評估,都離不開社會和企業參與。怎樣更好地引入、融合這些外部資源?需深入探索。

最新訊息傳來,上海理工大學與北京中科創大創業教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宣佈共建“創業學院”,推進“三基工程”(建基金、建基地、建基業),並將共同設立超過億元的創投基金,探索“產、學、研、用、創”貫通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其中,創業班將成為其重要載體。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孫躍東介紹,這一合作將有利於充分整合學校各優勢學科的教育資源,打造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的“重要承載區”。

熱身遊戲、繞杆運球、跑動傳球,昨天申城氣溫進入“速凍”模式,但在上理工附小的操場上,一堂特殊的體育課卻進行得熱火朝天,帶教這些學生的是一張洋麵孔——來自西班牙的艾娃·瑪利亞。本學期起,來自西班牙、德國、美國、巴西等國家的10名外籍教練走進上海五個區十所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體育教學。艾娃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教練。

洋教練的體育課究竟有何不同?記者在課堂上看到,體育課整隊時,學生站成U字型,操場也被分為幾個小區域。據介紹,U型站隊打破傳統體育課前後幾排站隊方式,讓老師可以和每個孩子直接交流,而操場上的分割槽則方便教師進行分層教學,比如高水平學生可以在A區練習跑動傳球,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在B區練習站立傳球,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訓練機會。

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汪曉贊指出,當前國內足球教學的“軟肋”在於用封閉式訓練方法進行教學,按部就班地教學單個動作,“往往孩子每個動作都掌握,但就是不知道怎麼應用。”而外教的教學更注重營造應用場景,讓孩子在實戰氛圍中提高興趣。“比如訓練運球傳球,會加入防守隊員,教孩子在不同場景中迅速作出決策。”

據悉,這一名為“活力校園”的體育創新專案自2015年5月始,經過四個月嚴格的培訓與考核,從全世界各地近200名申請者中遴選產生了10名外籍教練,並配以10名中方助理協助學校的教學工作。這些教練均具備豐富的實戰和教學經驗。比如,艾娃就曾是西班牙的一名女足隊員,後又在科威特擔任體育教師。本學期起,這些外籍教練入駐靜安、楊浦、普陀、金山和寶山五個區的10所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課堂教學、課後活動。

主辦方表示,今後將視試點效果考慮引進更多高水平外籍體育教師。同時,專案也將提供教師培訓專案,讓創新教學理念影響更多本土體育教師。

“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體育場館建設過程中,徇私舞弊,翫忽職守,造成體育場地設施不合格,質量標準降低,甚至出現有毒的情況,要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絕不手軟。”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26日在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就近期多地發生的“毒跑道”事件作出回應。

據報道,最近,安徽、河南、江蘇等地的學校相繼發生“毒跑道”事件。塑膠跑道散發異味,影響學生健康。王定華說,教育部高度重視此事,有毒的塑膠跑道,雖然是有關企業的質量問題,但在跑道鍛鍊和活動的學生卻是受害者。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絕不能袖手旁觀,要從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高度重視和認真處理這類事件。

王定華認為,發生“毒跑道”事件,主要原因在於監管不力,存在無良逐利、責任不清、監管不力、標準缺失等問題。比如,生產企業為了經濟利益而降低了質量標準;招標部門採取低價競標的制度,使不良產品進入了學校;還有工程在建設和監理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等等。王定華介紹說,目前教育部正在採取應對措施: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對媒體和群眾反映的有毒跑道進行認真調查和核實,並向社會公佈調查和核實結果;二是對有質疑的場地和設施,要立即停用,並尋求專業機構進行測檢,根據測檢結果採取相應措施;三是對正在或即將建設的體育場地,將即時提請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建設,主動配合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大監督力度;四是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有關責任人要嚴肅查處,絕不手軟。“總之,要透過多種措施,嚴防此類事件再度發生,確保學生的健康和安全。”王定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