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求職

教育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全套

2014年教育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全套)

教育學2014秋

一、辨析題

1、教育是人類和動物界都具有的一種現象。錯。

2、社會可以制約教育的發展,而教育無法制約社會的發展。錯。

3、教育能推進一個社會的民主化程序。對。

4、社會可以制約教育的發展,而教育無法制約社會的發展。錯。

5、人的素質不是先天遺傳的,完全是後天影響教育的結果,人完全是教育的產物。錯。

6、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這個階段,在皮亞傑認知發展四個階段中,屬於形式運算階段。錯。

二、論述題

1、描述教育學產生和發展的重要軌跡及各階段的代表人物與著作,請用一兩句話來介紹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學的萌芽。其標誌有中國古代的《論語》和《學記》。前者是反映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論及了教、學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後者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論述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豐富的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學思想根源於雅典與斯巴達的教育實踐。代表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理想國》、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倫理學》。蘇格拉底的教育學智慧是“產婆術”;柏拉圖的洞穴理論證明了教育的作用,把培育和養育健康智慧的人作為國家的大事來抓,系統地提出了國家統一掌管和整體實施的教育大綱;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按照人的年齡對人的教育階段進行了系統分期,首次依據人的發展階段系統論述了人的和諧發展理論。(2)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英國哲學家培根於1623年首次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劃分了出來,標誌教育學有了自己獨立的學科地位。代表有誇美紐斯《大教學論》、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等。誇美紐斯“泛智”理論提出具有強烈民主性的普及教育的計劃及單軌的學校體系,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第一個設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學的人;赫爾巴特依據實踐哲學說明教育目的,依據心理學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論述了“管理”、“教學”、“訓育”三個核心概念及其理論體系,系統論述了教學材料、教學方式、教學過程。(3)教育學的科學化發展。20世紀初,形成世界性科學化教育學研究運動。標誌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拉伊與《實驗教育學》及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等。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科學論證裡教育的本質、作用、目的、任務及教育、環境與人的發展等理論,深刻論述了教育和生產力、生產關係的.關係,人的全面發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綜合技術教育等教育問題;拉伊在對實驗教育學的觀察、統計、實驗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從實驗教育學的角度論述了一般教育學;桑代克從外部行為的觀察來研究動物和人類的心理,從對動物學習的研究中,提出“嘗試-失敗-再嘗試-成功”的學習過程論,認為教育是一種改變人類行為的藝術和科學,教育研究重在探討人與環境的廣泛聯絡並使人性適應環境的變化。(4)教育學的多元化發展。教育學開始走向自然科學導向下的以定量為特徵的發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國和蘇聯轉移。標誌是教育學出現繁榮發展的特徵。代表有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馬卡連柯《教育詩》、凱洛夫《教育學》、贊科夫《科學與發展》、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陶行知等。杜威提出了代表進步教育的基本主張: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兒童中心;馬卡連柯提出了“遠景”教育理論及“透過集體”“在集體中”“為了集體”的“平行影響”集體教育學說;凱洛夫提出了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教育學的基本概念是教育、教養和教學等教育學總論和教學理論(教學法);贊科夫研究教學與發展間的關係,把“觀察、抽象思維和實際操作”作為促進學習一般發生的三條渠道和可行途徑,其實驗教學特點表達為五大實驗教學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探索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模式,創立了“活的教育學”;陶行知提倡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普及教育三大運動,創造和實踐了中國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論。

2、你對教材中關於教育政治功能的描述有什麼看法?你的觀點是什麼?

教育的政治功能:⑴維繫社會政治穩定:自古以來,任何國家或政權都無一例外以教育作為維繫政治穩定的基本途徑。教育維繫社會政治穩定主要透過兩方面實現,即為社會培養各種政治人才和培養具有一定政治素質的社會公民。⑵促進社會政治變革: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有力推動社會政治的變革與進步,教育透過傳播先進思想和弘揚優良道德促進社會政治變革,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實現社會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⑶培養社會政治人才:教育是培養人的工具,教育是透過培養一定社會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實現教育的政治作用。⑷推進社會政治民主:在現代社會,教育發揮著弘揚社會政治、思想、道德及文化領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與抵制腐朽、落後的消極因素,進而推進政治民主化的作用。一個國家的政治是否民主,取決於該國的政體,也與人民的文化素質、教育水平密切相關。國民教育的發展和全體國民公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是推進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3、結合你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照教師素質現代化,談談你在那些方面還需要加強?

教師素質現代化包括:(1)教師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即處在現代教育總體時代背景中的教師,應具有符合時代需要和歷史發展潮流的科學教育觀,如全面質量觀和評價觀、學生主體觀、整體最佳化觀等。(2)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既包括繼承歷史上的優秀職業道德,也包括與現代社會發展相一致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等及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等。(3)教師知識構成上的現代化,即教師應擁有一個與現代人才培養需要相適應的知識庫、理論庫、資料庫、問題庫。教師不僅應具有獲取新知識的良好動機,而且應富有高度的時代性,能保持獲取知識的過程始終是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4)教師能力素質的現代化,即教師應具有一個完善的能力結構,包括教學語言的運用能力、新的教學技術與手段的操作能力、敏銳的學術意識和學術視野等。(結合實際略)

4、杜威認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嬰孩時期到成人時期的擺渡船。透過這隻擺渡船,使人獲得賴以生存的資本(經驗和知識),並把這些資本源源不斷地傳給子孫。你對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

(1)人是教育的物件。人透過教育實現了自身的完善與發展,成為真正的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必須透過接受教育和學習來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人原則上,並且始終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個一生都需要不斷接受教育,教育是幫助人類實現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透過教育完善自己,進而展開美好生活。(2)人需要透過教育傳遞和創造社會文明。人類教育傳遞的正是人類社會共同體積累的“類”經驗,不只是個體的直接經驗。從過去到現在,從宏觀到微觀,全社會、全人類的所有知識和經驗財富都可以為人類所掌握,人類的經驗可以實現社會遺傳就在於人接受了教育。實現人類智慧結晶傳遞的重要條件就是人必須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備了發展文化、創造文化、傳遞文化的素質。在教育活動中,人類個體特有的認識路線為社會文明的遺傳提供了可能。人類社會要進步,人類自身的生產要最佳化,社會物質生產要變得豐富,都離不開教育對人的培養。正是人透過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改善自身的矇昧於野蠻狀態,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高一級的文明階段,才能承擔傳播、創造人類文明的重任。

5、現在有些家長選擇了在家教育孩子,而不是送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而我們的教材(90頁第10行)認為:正常人缺少學校教育可以得到發展,但不會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完滿的發展,你認同這個觀點嗎?(回答可參考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功能,也可以結合現實中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失敗,談自己的觀點)。

要點: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功能:(1)引導個體發展的方向。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引領作用主要表現為對後天發展方向的定位。人的發展方向既要合目的(社會的目的和個人的意向),又要合規律(社會的規律和個體的發展特質),教育就在於為個體身心的發展確立合適的方向。(2)提供個體發展的動力,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個體發展到一定階段,起作用的不再是生理上的遺傳素質和身心成熟,而是個體後天再改階段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包括兩個因素,個體知識、經驗的積累水平和結構等,和個體自我意識和主體性的發展水平。而最直接的發展動因就是後者。教育作為專門的育人活動,無疑對知識經驗的獲得、自我意識的培養和主體性的激發,即對人的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承擔著主要的責任。(3)喚醒個體的發展意識,挖掘發展的潛能。人的發展過程,一定意義上就是潛能的不斷開發。而意識能不斷地將人的潛能開掘開來。認識到意識對潛能開掘,進而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意義,教育就必須著眼於意識的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從人生命深處喚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識,將人的創造力、生命感、價值感喚醒。(4)促進個體差異的發展,形成人的獨特性。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個性的差異客觀存在,教育首先要尊重個性,給個性創造一個施展和張揚的空間和機會。在目前班級集體教學的狀況下,可以給學生創設寬鬆的環境,使個性得到表現和發展,最重要的是保護和培養人的創造性。

三、案例分析

案例:

讀者薛女士反映,轉學還不到一學期的10歲兒子小雷跟過去比好像換了個人,以往由於喜歡小動作,小雷沒少挨老師的罵,結果看到老師就害怕,不得不轉學。到新學校後不久,小雷在上課時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動作,被老師發現了。新老師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微笑著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繼續上課了。以後,每次老師走過小雷身邊,如果小雷沒有小動作,老師就會對他微笑並點頭表示讚許。很快,小雷改掉了壞習慣,還愛上了學習,自信心大增。

問題:請從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特點分析,對待有問題的學生新老師的教育機智。

參考要點:小學生身高體重處於兩次增長高峰期之間,是相對穩定發展時期。他們的有意注意已開始發展,但無意注意仍佔優勢,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性以及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