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需要睡覺
睡眠是每個人在生命中都必須滿足的一種絕對需要,就像食物和水一樣。以下內容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人為什麼需要睡覺,歡迎參考!
人為什麼要睡覺
睡眠是生命必需過程,是一種生物節律。人的一生中約有1/3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儘管幾千年來人們遵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卻很少有人去迫問人為啥要睡覺這個問題,到底人類為什麼要睡覺呢?自古以來人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只知道人的大腦在工作一斷時間後會感到疲勞,因此它需要休息。睡眠是大腦休息的最佳方式。但睡眠和大腦既是朋友,又是敵人,它們如何才能和諧共處呢?良好的睡眠將使大腦受益。但對於大腦如何從睡眠中受益,學者們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意見。
一種理論認為睡眠有助於使大腦儲存人類在清醒時接受的一切資訊,而另一種觀點則稱睡眠是為了恢復能量,還有一部分人提出睡眠往往利用一些神秘的形式幫助我們掌握各種技能。而睡眠到底是什麼呢?
睡眠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和行為過程,由人腦控制著,且睡眠與覺醒呈週期性交替出現,睡眠是相對覺醒而言,覺醒時人相對處於清醒狀態,對自我和環境具有意識狀態;而睡眠對外界和自身傳人刺激缺乏感知和意識能力。
睡眠在人的生活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睡不好覺會引起神經方面的疾病,長期缺覺甚至會導致神經紊亂,讓人發瘋而死。很久以前,英國有一種非常殘酷的刑法,他們讓囚犯立正,睜大眼睛,不讓囚犯睡覺,再強壯的男子也耐不過10天即使不死,也會神情恍惚,處於癲狂狀態。
隨著社會進步,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社會多樣性,工作的競爭,睡眠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漸突出的問題。睡眠不足特別影響人的情緒。晚上睡不好覺,白天就會無精打采,精神恍惚,心情煩躁不安,勢必影響到人的工作和學習。長此以往,形成惡性迴圈,如果你不想歇斯底里,最好去及時求助心理醫生。一般說來,人的正常睡眠時間為每天8個小時,但也有些人每天只睡4-5個小時就夠了。彼得大帝的睡眠時間就很少,難怪營建新都彼得堡時,他每天都能親自巡視到深夜。人老睡眠少,倒不是說人老了,所需睡眠也少,而是說人老了,他能夠睡著的時間少了。睡眠不斷減少是人衰老的重要標誌之一。但是睡的時間越長,人就越健康的這種觀念也是不對的。因為睡眠不僅要講究時間的長短,更要注意睡眠的質量。
人的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由此可見,睡眠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呀!從某種意義上說,睡眠的質量決定著生活的質量。可是一個人為什麼要睡眠?這個問題一直是科學家想要徹底解決的問題。最近,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科學家們針對睡眠的原因提出了幾種說法,從養精蓄銳的淺顯理論到涉及記憶處理的複雜理論,對人類的睡眠進行了全面的探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睡眠專家傑裡·西格爾(Jerry Siegel)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他認為,睡眠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有著某種不可代替的生理功能,睡眠只是動物節省能量的一種方式。在相同的條件下,睡眠時間越長的動物反而越安全,因為它們可以選擇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減少了被天敵發現的機會,以及因亂動而造成的意外傷害。生活在海里的動物沒有這個優勢,因此它們普遍不睡覺。
科學家們發現,睡眠可以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一種叫做快波睡眠,也有人把這種睡眠狀態稱快速眼動睡眠。顧名思義,就是睡眠時眼球轉動得很快,大腦也非常活躍,人做夢都是出現在這個時期。另一種狀態是叫做慢波睡眠,它是第一種狀態的深化,睡眠人進入了更深的無意識狀態。科學家還發現,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兩種狀態也在睡眠過程中交替出現。
科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睡眠是讓大腦和小腦休息的。動物需要睡覺,而沒有大腦的植物不睡覺;人體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臟,是不休息的。這表明睡眠是整個腦部特有的現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腦部修補自由基所造成的損害。自由基是新陳代謝的副產物,可損傷人體細胞。其他器官可以透過放棄和替換受損細胞來修補這種損害,但腦無法這樣做,只能讓人進入睡眠狀態,尤其是慢波睡眠狀態,人體組織才能利用這段難得的“閒暇時間”進行“搶修”作業。那麼快波睡眠又有什麼作用呢?有些研究者提出,這是腦部在進入慢波睡眠之前所做的“準備動作”和“整理動作”,是對慢波睡眠的補充。可是也有研究者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快波睡眠可能與早期腦部發育有關,但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
如果說睡眠是一項人體必需的生理過程,那麼任何試圖減少睡眠的研究都很難獲得成功。但是,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睡眠不是必需的。比如,曾經有人認為睡眠是免疫系統必須要有的一段休整時間,否則就無法正常工作。為此,科學家曾經進行過一次小範圍的人口普查,按照睡眠時間的長短把人分為兩組,結果發現睡眠時間短的那組人患病的機率比另一組要高,而且平均體重也更大。可是,後來有人重新研究了這個實驗,發現睡眠時間少的人更喜歡光顧快餐店。於是,兩者之間的區別很可能要“歸功”於垃圾食品,而不是睡眠時間的差別。
我們的作息都是受生物鐘控制。這個週期一般是24小時。但是這也因人而異。作息週期短的人屬於“雲雀型”,他們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而另一種被稱為“夜貓子型”,這類人晚上異常活躍,早上則很晚才起床。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提爾·隆納柏格教授和他的同事對人一生中各個時期作息時間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對25000名年齡在8歲與90歲之間的研究物件進行了調查。在一一詢問他們的作息時間後,研究人員獲得了相關的一些資料。青少年早上嗜睡是因為他們晚上去舞廳跳舞的緣故,還是他們因為晚上要去舞廳才在早上“養精蓄銳”?透過調查,研究人員計算出他們睡眠的“平均中間點”,即他們入睡後與睡醒前的中間時間。
在將這些“中間點”與每個人的年齡對比後,研究人員發現,在20歲前,兒童的睡眠時間會逐漸延長。20歲後,這種情況會突然改變,時間點又開始向前推移,也就是說,他們的起床時間開始提前。隆納柏格教授說,他還無法確定這種變化究竟是由於行為原因還是環境因素。但他相信這種作息習慣的突然改變與人的生理有關。
科學家們發現,每個人需要睡眠的時間長短依賴於多種因素,包括年齡。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每晚7至8個小時是最佳的睡眠時間,當然,有些人可能睡的時間少一些,每晚只需5個小時,而另有一些人則可能長一些,每天多達10個小時。如果一個人在前幾天缺覺的話,那麼他或她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會增加。
睡眠太少就會造成“睡眠債務”,就跟在銀行裡透支一樣,最終,你的身體將要求這個債務一定要償還。我們似乎不能適應睡眠時間比需要的時間要少,即使我們可能習慣了減少睡眠的日常工作安排,但我們的判斷力、反應能力以及其它官能仍會被削弱。
人們變老後,儘管他們所需的睡眠時間與青壯年時所需的睡眠時間一樣多,但他們的睡眠會更“淺”,而且時間跨度也更小。也就是說,每一覺的時間少了。
差不多有一半的65歲以上的老人經常面臨睡眠問題,比如失眠等,而許多年紀大的人的慢波睡眠階段經常變得非常短,或者完全沒有,這種變化對老年人來說是正常的,或者是因為老年人普遍存在著的`健康問題引起的,或者由於對這些健康問題進行治療而引起的。
睡眠和健康關係密切,睡眠不好,身體機能就會發生紊亂,比如,中風和哮喘這樣的問題就經常發生在夜晚或凌晨,這可能是因為荷爾蒙、心跳速度以及與睡眠有關的其它特性變化引起的。
幾乎所有精神失調的人都有睡眠方面的問題,比如心情沮喪的人經常在凌晨時醒來,而且無法再入睡。缺乏睡眠還會引發癲癇症發作。健康的人如果極度缺乏睡眠,可能會導致進入精神疾病的偏執狂和幻覺階段,而中斷睡眠則會引發燥狂抑鬱症患者的癲狂(興奮和極度活躍)。
有其他身體機能紊亂的人,包括阿爾海默症、中風、癌症和頭部受傷等,也經常發生睡眠問題。這些睡眠問題發生在腦區和控制睡眠的神經傳遞素髮生變化時,或者由於服用控制其它紊亂症狀的藥物時發生。一旦發生睡眠問題,就有可能損害人的健康,或者引發混亂、挫折、沮喪等情緒。不能睡眠的病人會更注意身上的疼痛,也許會增加止疼藥的服用量。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你在白天感到昏昏欲睡,這說明你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如果你躺下5分鐘後就睡著了,說明你也許嚴重缺乏睡眠。醒著時有時會出現短暫的昏睡或者很短的睡眠現象,這也是睡眠缺乏的另一個標誌。在許多情況下,人們不知道自己經歷過短暫的昏睡現象。現在的人們普遍有一種“濫耗精力”的習慣,這會讓人們極度缺乏睡眠。
許多研究清楚地表明,缺乏睡眠是危險的。用駕駛模擬器或者進行手眼協調工作進行試驗,結果發現,缺乏睡眠的人與喝醉了酒的人表現一樣差,甚至是更差。缺乏睡眠還會增加酒精對身體的傷害作用,所以,一個疲勞的人喝酒的話會比休息好的人喝酒更有害。
在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不少人對於睡眠的認識不足。有些人認為睡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或者認為睡眠不好是件小事情,少睡一點沒有關係。可是,這些想法在醫學上是得不到認同的,睡眠不足輕則會影響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重則有可能引發致命的後果。
睡眠是每個人在生命中都必須滿足的一種絕對需要,就像食物和水一樣。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健康人能忍受飢餓長達3星期之久,但只要缺覺3晝夜,人就會變得坐立不安、情緒波動、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甚至出現錯覺和幻覺,以致難以堅持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所以,睡眠對每個人來講,都是絕對必須的、不可或缺的生活需要。
“世界睡眠日”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提醒我們要關注睡眠健康及質量。關注睡眠質量就是關注生活質量,關注睡眠就是關注健康。今年中國睡眠日的主題思想是“健康生活,良好睡眠”,旨在為公眾普及睡眠知識,呼籲公眾關注睡眠健康。
人為什麼要睡覺,躺著休息不行麼?
所有動物都要睡覺,睡眠是為腦服務的,本質上是腦神經活動的一部分。只有真正的深睡眠才能讓腦神經細胞得到徹底的恢復,這是躺著休息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如果連續24小時不睡覺,你肯定感覺快要完蛋了。在人的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有的動物都要睡覺,低等如果蠅,高等如人類都無例外,研究發現,甚至連體外培養的神經細胞也會自然進入類似休眠的狀態。關於人為什麼要睡覺,有很多不同的理論解釋,如生理時鐘論、恢復與保養論、演化論等,但都沒有得到廣泛認可。表面上看,睡覺和躺著安靜休息很像,但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下面讓我們從腦神經生物學角度看看二者的區別。睡眠是為腦服務的,本質上是腦神經活動的一部分,與醒著的時候不同,此時腦皮質神經細胞的抑制作用佔據優勢,腦電波頻率相對較低。根據腦電波頻率快慢又可以把睡眠劃分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慢波睡眠時,腦神經細胞的抑制作用更強,腦電波頻率能低至1-3赫茲,又稱為深睡眠,即大腦處於一種更深的無意識狀態。腦神經細胞經過深睡眠的抑制作用後,白天會重新恢復興奮過程,人也更有精神從事各項活動。快波睡眠因伴隨有眼球的快速運動,也叫快速眼動睡眠期。這個階段通常出現在睡醒前,神經細胞的抑制作用相對慢波睡眠要弱,腦電波頻率大概為十幾赫茲,比躺著安靜休息的腦電波頻率稍低,也是一個容易多夢的階段。只有真正的深睡眠,也就是慢波睡眠才能讓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在充分抑制後得到徹底的恢復,這是快波睡眠或躺著休息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小孩兒擁有最多的慢波睡眠,因此他們總是睡得最香,醒後精力又最充沛。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波睡眠會越來越少,老年人起夜頻繁,睡得差,第二天的精神自然就很難保障。
睡眠少會造成“睡眠債務”,就跟在銀行裡透支一樣,最終你的身體將一定要求償還這個債務。即便是我們強迫自己少睡眠,但我們的判斷力、反應能力以及其他官能仍會被削弱。如果你在白天感到昏昏欲睡,這說明你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如果你躺下5分鐘後就睡著了,說明你也許嚴重缺乏睡眠。如果連醒著時都會出現短暫的昏睡或無意識現象,那這就是極度缺乏睡眠的標誌了。如果你出現以上幾種情況,請傾聽身體的聲音,適時補充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