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中醫基礎理論 心得體會

中醫基礎理論 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中醫是中國幾千年唯一的醫學,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醫,中醫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昌盛,幾千年來的保健事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內容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心得體會,歡迎參考!

中醫基礎理論 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中醫是中國幾千年唯一的醫學,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醫,中醫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昌盛,幾千年來的保健事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醫與西醫在專業技術上各有所長,各有優勢和特點。西醫的優勢在於精密儀器的檢測、高超的外科手術、複雜的器官移植、先進的搶救手段等。而中醫的優勢恰恰是西醫薄弱的方面,中醫的辨證施治既準確又靈活,奧妙無窮,對診治許多疾病,有其獨到的特點。如對功能性疾病的診治,退行性疾病的診治,病毒性疾病的診治,痰飲淤血病的診治,疑難病證的診治等尤具優勢。人民群眾對中醫中藥的認識比較深刻,有相當多的人群喜歡中醫中藥。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進化,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中醫中藥的治病之本、調理、滋補功能就顯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國人的傳統認識是中醫越老越吃香。一個年齡大的中醫,儘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稱老中醫,甚至誇大一點稱“名老中醫”,這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醫是終身制的職業。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學好中醫呢?《扁鵲倉公傳》雲:“人之所以病病疾多,醫之所以病病道少”,這說明中醫難學。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又說:“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

學中醫誠然難,學精則更難。但既學醫就必須學精,至少要確立“學精”這樣一個奮鬥目標,方能學成一個好中醫。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根據我個人學醫的體會,主要在於兩點:一要認真讀書。中醫的書籍,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尚嫌不夠。讀中醫的書,不僅要讀懂、弄通,而且要熟讀、熟記,對許多重要的內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溫病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還必須學好《內經》。讀中醫的書,要善於融會貫通,中醫學的理論均源於《黃帝內經》,中醫的各科臨床,均源於歷代醫家的經驗積累和實踐總結。

舉例說吧,比如學《傷寒論》,不僅要與《金匱要略》相融合,還要上與《內經》相聯絡,下與《溫病學》相聯絡,此外,還要與內科學、方劑學、藥物學、診斷學相聯絡。比如《傷寒論》的少陽證,這個少陽證就出自《內經》的《素問熱論》。《內經》的少陽證只限於少陽經脈症狀“胸脅痛而耳聾”,而《傷寒論》的少陽證則為半表半里證,膽火上炎,症見“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必煩喜嘔”,用小柴胡湯主治。再聯絡溫病學中亦有一個邪鬱少陽證,寒熱類虐,心煩,口渴,脘痞,舌苔黃白而膩,用蒿芩清膽湯主治,系溼熱鬱閉少陽。如此聯絡比較,自然融會貫通。

中醫基礎理論 心得體會

我是學中醫出身的,如果你是想進醫院,拿醫師資格證,成為一箇中醫臨床醫生的話不防自考去實現,但是現在的就業形式對自考來說是不太合適的。 如果你是為了興趣,並不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話,我可以推薦幾本書你看: 首先是《中醫基礎理論》這是必看的,這是基礎,是你踏入中醫殿堂的鋪墊。

必須認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這些是臨床基礎,也是必看的。中醫基礎血紮實了,學這些可以比較輕鬆,尤其是診斷。學中醫其實就像走路,一條道,分幾條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後你會發現任何一條岔路都能幫你達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醫的各個臨床應用的瞭如《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針灸學》很有用的,就算給自己保健也是不錯的。

最後如果想拓展,學習古代的中醫專著則《醫古文》要看,前人的精華太多了,如:《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丹溪心法》《景嶽全書》《脾胃論》等都可以看的。

中醫基礎理論 心得體會

“中醫經典選讀”是為了加深我們對中國悠久的中醫歷史和重要的中醫經典著作的瞭解。同時,學習中醫基本的辯證方劑。學習它讓我瞭解到了:目前國內中醫高等教育教材將《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例》作為四大名著,它們在中醫發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內容最完整,實踐痕跡最清晰,對後世中醫和現代臨床醫療技術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鉅著;是將來醫學探索與發展的根本內容;是喜愛中醫人士必讀的.專書;是中醫藥高等院校的必修課程。學習本門課程我認識到了這四大名著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意義﹑內容和成就。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著,是中醫理論和中醫防治技術的理論淵源。

《內經》所闡述的中醫理論是分析人體生理病理,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內經》開藏象學說之先河,並且奠定了臟腑辨證的雛形。千百年來《內經》一直成為中醫學發展的指導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論基礎,被歷代醫家尊之為“醫家之宗“,為中華民族身體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傷寒論》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理論聯絡實際的醫學經典著作。它較為系統地揭示了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規律,從而奠定了中醫臨床的理論基礎。《傷寒論》為《傷寒雜病論》的一部分,為東漢張仲景所著。

張仲景繼承了《黃帝內經》等古代醫籍的基本理論,結合當時的豐富經驗,以六經論傷寒,以臟腑論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辯證論治原則,使中醫學的基礎理論與臨證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傷寒論》還提出了較嚴謹的方劑組方原則;創制了多種方劑的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對方劑學有著重要的貢獻。它不僅為診療外感病提出了辯證的綱領和論治的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辯證和治療的一般示範。它一直指導著後世醫家的臨床實踐。

《金匱要略》是中醫學四大經典名著之一,是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之雜病部分,為方書之祖,而治雜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醫理、法、方、藥體系,並長期有效的指導中醫的臨床實踐,將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應用於臨床實際,奠定了中醫雜病辨證論治的基礎。為人類的衛生保健事業作出過重大的貢獻,為歷代中醫學者推崇和必讀之書。此書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結合﹑突顯脈學運用的特點,運用了嚴謹的防治學理念,對後世診治疾病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溫熱論》由清代著名中醫溫病大家葉天士所著。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是一部切合臨床實用的溫病理論性著作。

葉天士創立的衛氣管血辨證方法和辨舌辨齒辨癍疹的診斷方法,對後世的溫病學說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至今仍是臨床辨治外感溫熱病最為常用的臨證辨治方法。它主要闡明瞭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創立了衛氣營血理論,奠定了溫病學辯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並按衛氣營血確立了溫病各階段的治療原則;豐富和發展了溫病診斷學的內容,對於充實中醫診斷辯證學的內容有很大的值。

中醫學是我國醫學領域的一塊瑰寶,它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古代甚至現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學習中醫四大名著能較好地瞭解到我國的中醫發展﹑成就和中醫在治療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劑﹑成效。也可以說,學習中醫四大名著是學習中醫學的必讀之書。學習“中醫經典解讀”這門課程確實為我們深入瞭解中醫提供了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