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烏藥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烏藥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烏藥內含生物鹼及揮發油,有增加腸蠕動、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液迴圈、升高血壓等作用。

烏藥除配方外,尚能配製成多種成藥,如烏金散、開胸順氣丸、烏藥散、香附散、木香順氣丸、十香止痛丸等。

烏藥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一)功能主治

順氣,開鬱,散寒,止痛。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

行氣止痛:①用於中寒氣滯、腹部冷痛,可與沉香、生薑、黨參等同用,如烏沉湯。②用於胸膈痞悶、食慾不振,可與沉香、檳榔、黨參同用,如四磨湯。③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小腸疝氣,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高良薑、青皮、檳榔、巴豆同用,如天台烏藥散。④用於氣滯腹痛、行經腹痛者,可與當歸、木香同用,如烏藥湯。

溫腎散寒:用於虛寒性小便頻數,可與益智仁、山藥等份研末,黃酒為丸,每日3次,每次9克,淡鹽水沖服,如縮泉丸。

名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中惡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除一切冷,霍亂及反胃吐食.瀉痢,癰癤疥癩,並解冷熱。"

王好古:"理元氣。"

《綱目》:"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

《本草通玄》:"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

《玉楸藥解》:"破瘀洩滿,止痛消脹。"

(二)藥理作用

興奮胃腸平滑肌。

有興奮胃腸平滑肌的作用,最大的.藥效在用藥後1小時,作用可持續2小時。腸肌蠕動加速,收縮加強。其機制為烏藥揮發油與興奮迷走神經有關。烏藥的作用溫和而持久,與木香同用可增效。

抗炎鎮痛。

能顯著對抗致炎劑引起的小鼠耳廓腫脹,能有效對抗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蹠腫脹。

其水提液能明顯提高小鼠熱板法痛閾值,顯著抑制酒石酸銻鉀刺激引起的扭體反應。

抑菌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對消化道的影響。

有報導烏藥對胃腸平滑肌有雙重作用,此外,烏藥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止血作用。

體外實驗證明,烏藥乾粉能明顯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促進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其它作用。

(1)用烏藥長期喂大鼠,可使體重增加,並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龍腦可發汗、興奮、鎮痙、驅蟲等。

(2)保肝:其提取物可預防小鼠CCl4引起的AlT、AST升高。

(3)抗凝:體外試驗其水煎劑有抗凝血酶作用。

(4)有促進凝血而止血的作用。

(5)其水煎劑試管內對多種細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臨床應用】

治療腸脹氣和手術後腸脹氣。

治療尿路綜合徵和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頻尿急。

治療風溼腰痛。

治療痛經和白帶。

(三)烏藥的性味歸經

【性味】 辛,溫。

①《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

②《藥品化義》:"味辛帶微苦,性溫。"

【歸經】 入脾、肺、腎、膀胱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陽明、少陰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二經。"

③《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④《本草從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與腎。"

烏藥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烏藥配伍應用

配肉桂:行氣散寒,溫經止痛。肉桂性大熱,長於散寒溫經。烏藥得肉桂,則增強其散寒溫裡作用,肉桂得烏藥則溫紿行氣,二藥相合,用於脾胃虛寒之腹痛、痛經。

配益智仁:滋補脾腎,散寒縮尿。益智仁散寒納氣,暖脾攝津;烏藥溫散下焦虛寒,助膀胱氣化。二藥相配,除下元虛冷,固澀縮尿,用於小便頻數或遺尿。

配香附:行氣止痛。香附芳香直竄,善疏解鬱結之肝氣,烏藥長於理脾肺之氣,二藥合用,可治一切氣病。

配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疏肝行氣,小茴香芳香行氣、除寒散結。二藥配合,可增強理氣疏肝、散寒止痛之力,用於治寒凝氣滯、寒疝腹痛。

配當歸:行氣活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當歸得烏藥,則行氣溫通作用增強,常用於治療經行腹痛。

【養生藥膳】

烏藥米飯

原料:

烏藥10克,白糖100克,糯米250克。

做法:

先將烏藥加水適量泡發,再放入鍋中煎煮半小時,撈去烏藥,湯備用。糯米淘淨,放入大碗內加適量水,隔水蒸。米飯蒸熟後扣在盤子裡。將藥湯中加白糖煎成濃汁,澆在米飯盤裡即食。

藥膳功能:

本品健脾溫胃,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弱者食用。

烏藥蜜飲

原料:

烏藥15克,元胡15克,半枝蓮20克,蜂蜜30克。

做法:

先將烏藥、元胡、半枝蓮洗淨,曬乾。烏藥、元胡切片,半枝蓮切段,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再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濾汁放入容器,調入蜂蜜即成。

藥膳功效:

本品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特別適用於大腸癌寒凝氣滯引起的腹部疼痛。

烏藥羊肉湯

材料:

羊肉(瘦)100克,烏藥10克,高良薑10克,白芍藥25克,香附8克,姜4克,大蔥4克,黃酒3克,花椒1克,白砂糖5克,鹽1克。

做法:

將烏藥、高良薑、白芍、香附、花椒研末,裝入紗布袋中,放入沙鍋內。羊肉洗淨,切小塊,入沙鍋,加水適量,先以大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燉至羊肉爛熟,加入生薑(切大片)、蔥(切段)、黃酒、白糖,煮一二沸,取出沙布袋,加入鹽即可。

用法:

食肉飲湯。每日1劑。

養生功效:

溫脾散寒,益氣補虛。

八珍母雞湯

材料:

母雞1500克,當歸15克,黨參15克,川芎10克,白朮10克,赤芍藥10克,香附10克,烏藥10克,甘草5克,鹽8克,料酒15克,味精2克,大蔥10克,姜10克。

做法:

(1)母雞宰殺,去毛、去內臟、去血洗淨。

(2)母雞放入沸水鍋內燙3分鐘,撈出瀝水,切成大塊。

(3)當歸、西黨參、川芎、炒白朮、赤芍、香附、臺烏藥、炙甘草洗淨,用乾淨紗布袋裝好,扎口備用。

(4)藥袋、雞塊、生薑片、蔥段、料酒、精鹽放入沙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

(5)轉用文火煨至雞肉爛,放入味精,盛入湯碗內即成。

烏藥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烏藥附方

治風氣攻疰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頭目旋暈;癱瘓,語言蹇澀,筋脈拘攣;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臆,兩脅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嗚:麻黃(去根、節)、陳皮(去瓤)、烏藥(去木)各二兩,白殭蠶(去絲、嘴,炒)、川芎、枳殼(麩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兩,乾薑 (炮)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溫服。(《局方》烏藥順氣散)

治冷氣、血氣、肥氣、息賁氣、伏梁氣、奔豚氣,搶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絕:天台烏藥(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小茴香)(炒)、青橘皮(青皮)(去白,炒)、良姜(高良薑)(炒)。等分為末,溫酒、童便調下。(《衛生家寶方》)

治心腹氣痛:烏藥,水磨濃汁一盞,入橘皮(陳皮)一片,蘇一葉,煎服。(《瀕湖集簡方》)

治脹滿痞塞,七情憂思所致:天台烏藥、香附、沉香、砂仁、橘紅、半夏,為末。每服二錢,燈心(燈心草)湯調。(《亦水玄珠》烏藥順氣散)

治渾身脹痛,氣血凝滯者:香附(鹽、酒、便、醋四分制之)、烏藥,共細末,酒下四、五分。(《慎齋遺書》香附散)

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參、檳榔、沉香、天台烏藥各等分。上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嚴氏濟生方》四磨湯)

治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川芎、天台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蔥、茶調下。(《綱目》)

治產後逆氣,食滯脹痛:陳皮、藿香(廣藿香)、枳殼各錢半,厚朴一錢,澤瀉、烏藥、香附各二錢,木香七分至一錢,煎服。(《沈氏尊生書》排氣飲)

治胎前產後血氣不和,腹脹痛:烏藥、香附、當歸、川芎(俱酒炒)各三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治產後腹痛:天台烏藥、杜當歸,為末,豆淋酒調下。(《朱氏集驗醫方》烏藥散)

治小腸疝氣:烏藥一兩,升麻八錢。水二鍾,煎一鍾,露一宿,空心熱服。(《孫天仁集效方》)

治乾溼腳氣:烏藥一兩,蒔蘿一分(二味炒令黃色)。同為末,溫酒下二錢。若是幹腳氣,用苦楝子一個,柏漿水一升,煎至五合,調下。(《博濟方》烏藥散)

治腳氣掣痛,初發時:土烏藥,不犯鐵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溫服,溏洩即愈,入麝少許尤佳,痛入腹者,以烏藥同雞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雞子,切片蘸食,以湯送下。(《永類鈐力》)

治腎經虛寒,小便滑數及白濁等疾:天台烏藥(細銼)、益智子(益智仁)(大者,去皮,炒)。上等分,為末,別用山藥炒黃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幹。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數十粒,鹽湯或鹽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婦人良方》縮泉丸)

治小兒慢驚,昏沉或搐:烏藥磨水灌之。(《濟急仙方》)

治小兒疳積:天台烏藥、雞內金、五穀蟲各等分,加入青黛5%。共研細末,和勻。每晨空腹用溫開水送服39g,連服一月。(《浙江中醫雜誌》1958,25(12):32烏金散)

治瀉血,血痢:烏藥不以多少,炭火燒存性,搗羅為末,陳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聖濟總錄》烏金丸)

治跌打損傷(背部傷尤宜):烏藥30g,威靈仙15g。水煎服。(《江西草藥》)

風溼麻痺:用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姜鹽湯送下。此方名烏沈湯。

咽喉閉痛:用生烏藥,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後咽,吐出痰涎好愈。

(21)幾種常見病:用香附、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一至二錢,飲食不進,姜棗湯送下;瘧疾,乾薑白鹽湯送下;腹中有蟲,檳榔湯送下;頭風虛腫,茶湯送下;婦女冷氣,米湯送下;產後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婦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湯送下。

(22)小腸疝氣:用烏藥一兩、升麻八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熱,空心服。

(23)腳氣扯痛:用烏藥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溫服。溏洩好愈。加麝香少許更好。

(24)血痢:用烏藥燒存性,研為末,加陳米飯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25)治心腹刺痛,調中快氣:烏藥(去心)十兩,甘草一兩,香附子(沙盆內斷去皮、毛,焙乾)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服,不拘時。(《局方》小烏沉湯)

(26)治氣喘:烏藥末、麻黃五合,韭菜絞汁一碗,沖末藥服即止,不止再服。(《心醫集》)

(27)治室女月水不調,或赤或濁,斷續不定,心膈迷悶,腹髒撮痛:烏藥二兩,當歸(切、焙),蓬莪術(炮)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以溫酒調下。(《聖濟總錄》烏藥散)

(28)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頭日旋暈及療癱瘓,語言蹇澀,筋脈拘攣。又治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臆, 兩脅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鳴:麻黃(去根、節)、陳皮(去瓤)、烏藥(去木)各二兩,白殭蠶(去絲、嘴,炒)、川芎、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兩,乾薑炮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溫服。(《局方》烏藥順氣散)

(29)治聲音啞:甘草、桔梗、烏梅、烏藥各等分。水煎服。(《仙拈集》迴音飲)

(30)治諸瘻久不瘥:烏藥末二兩,豬膽三枚。上二味,以膽汁和烏藥末,令勻,以薄綿裹。內瘡口,日三五度。(《聖濟總錄》烏藥膏方)。

烏藥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有實熱和陰虛內火甚者不宜使用。

用藥禁忌

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

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醫學入門》:“疏散宣通,甚於香附,不可多服。”

《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婦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內熱,口渴、口乾、舌苦,不得眠,一切陰虛內熱之病,皆不宜服。”

《本經逢源》:“不可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