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村委會志願服務心得體會
透過志願服務,深入基層,深入農村,能從中學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歡迎閱讀本文,更多優質內容,歡迎關注PINCAI網。
2017年在村委會志願服務心得體會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啟創家綜機構組織的“XX區耆英之聲的歌唱總決賽”的志願者活動。這次志願者活動帶給我的感受很深,觸動也很大,因為這是第一次直接與社工一起開展活動,親眼看到他們的工作方式、感受他們的工作態度。作為一名社工專業的學生,這次經歷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讓我觀察社工、瞭解社工、深入社工。
那天八點半,我們六個志願者——各區不同學校的學生、社會人士就在中大校區門口集中,隨後到中大的社會工作系搬運物資,為下午的比賽作準備。隨後的兩個小時,我們幾個志願者在中大研究生活動室——演播廳負責看守物資,彼此聊天了起來,相互熟悉,大家分享了以往做志願者的經歷和感受。直到午飯後,我們的工作才真正開始,志願者都被分成了幾組,每一組由一個社工當任組長,分工協調。但是,光是把幾張大的宣傳海報掛起花了一個多小時,位置、方式每個組長的意見都不同,掛好了又拆下來,換位置再掛,掛完了之後才記得按照怎樣的形式放好。到接近開始的時候,工作從手忙腳亂、“政出多門”才慢慢變得分工明確、有序。開場後,除了必要的維持秩序,大家都顯得清閒些,有時候就幫老人家們拍拍照,直到活動的結束。社工和志願者們送別參賽者後,又開始忙起清潔、收拾東西,大約到了六點半才真正的完滿結束。
實踐出真知。這次志願者活動感受了新的校園,見識了不同的學生、社會人士,接近了社工,增長了不同的見聞……我先談談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1、中大的社會工作系環境十分優美,營造了一個悠閒、輕鬆的氣氛。
中大的個案工作室、小組工作室的佈置以磚紅色為主調,白色為襯托,外面放著幾張咖
啡桌椅,整體的感覺就是進入了休息、休閒場所,蠻有小資情調的。我們幾個學生都很驚訝,表示非常願意到環境也像這樣的機構工作。這是我第一個比較大的感受,可能有的人認為當志願者、當社工不是去度假,覺得我這是在觀光。但我不是這麼認為,我們所學的知識也提及過環境因素對心理、行為的影響。服務物件來到機構的第一感受就是環境所營造出來的氛圍,一個好的環境和設施能夠消除案主的緊張、焦慮感,同時也在為社工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是一舉兩得的。一種色調的運用、一張桌椅的擺設、一杯熱茶都能夠給服務物件帶來不同的感受,環境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連結、整合資源——社工的一個重要能力。
在社群工作的課程中,老師一直強調一個好的社工不是萬能的超人,而是能夠連結資源、整合資源、利用資源的人。一個人、一個機構所掌握的資源是有限,但是社群、社會的資源是豐富的,當社工就應該有全域性的觀點和視野,不能侷限於眼前。啟創家綜所辦的這個歌唱比賽,是整一個海珠區老人的活動節目,需要有足夠大的場地、音響、物資、人力才能夠組織、開展。社工能夠借用中大的研究生活動中心演播廳,足夠容納幾十只隊伍,一百多人,解決了場地的問題。同時,現場還有一個老年人產品的贊助商,支援一些費用的支出和贈送紀念品,贊助商可以趁機宣傳產品,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社工機構還可以得到更充足的活動經費。這就是社會交換理論,各自擁有不同的資源,各取所需,特別是針對商家來說,瞭解他們的'目標,說服他們進行資源的交換,這是一項重要的技巧。理論知識的瞭解只是淺層的認識,但是在實踐中又如何去操作,又是一門重大的學問。
3、社會工作的發展模式——社工+義工
為什麼志願者和義工要特意提出來說?其實,志願者也屬於資源的部分,是人力資源,但是現在我們社會工作發展的最大一個特點——社工和義工共同協助。我參加過不少的志願者活動,發現大多數的活動都是由機構組織、管理,招募志願者協助,志願者成為了許多家綜、NGO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的特意成立了“志願者管理部”。我國社工才剛起步,從事的人數少但專案多,如果僅僅依賴社工個人,完成專案具有一定的困難,或者只能流於形式。隨著社會的公民參與意識、精神的提高,給社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對於志願者來說也擁有了一個參與的平臺,這樣就一拍即合。但是志願者的流動性、流失率是非常大的,我每次參加的活動看見的幾乎是不同的人,機構如何留住志願者又稱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
3、社工要與服務物件建立良好的關係,服務的過程是雙向的。
雖然我那天只是作為一名義工跟社工一起迎接參賽者,但社工與物件之間的熟悉、信任度還是能明顯地感受到。每位到來的參賽者都會非常熱情地與相識的社工打招呼,聊聊天“陳姑娘”“李姑娘”……社工又很熱情地招呼他們“阿姨,今天狀態如何啊?”。總感覺現在人們對社工不瞭解,我沒有想到社工與服務物件之間能夠如此的親密,能夠建立較好的信任關係,感覺很正向、很正面。所以說,當一名社工,首先就要開啟自己的心扉,積極地別人溝通交流,只有真誠、尊重他人,他人就能感受到這份心意,隨之也回應你。我在現場看到每個阿姨、伯伯都打扮的非常美麗,個個都顯得很有自信,他們那股蓬勃的朝氣似乎從心底發出來,感染了場上的每一個人。我認為我們這些所謂的“年輕人”站在他們身邊都遜色了,他們更像一群充滿力量的“年輕人”。這個過程是雙向的,給與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治療別人的過程,也是自己收穫的過程。
4、社工要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社工這個工作很鍛鍊能力。
無論一個活動或者專案是大是小,都要有探討需求、策劃、制定、實施、評估的過程,每個過程之中和、過程與過程之、社工內部之間、社工與志願者之間間都需要非常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在當天活動中,社工必須清楚自己的負責的內容,每位志願者的分工和安排,如果有衝突了、突發的事情又要怎樣解決和協調。一個小小的工作細節其實都考驗著社工能力,組織協調得不好就會效率低,而且組員的情緒也會變得低落。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點不足之處。
1、志願者來源分散、交通不方便,可以發揮地方資源,利用就近原則
參加的志願者都是來自不同區的不同學校,例如我們XX區就要去到XX區,歷時要一個小時。對於志願者來說,交通成為了阻礙他們參與的一個原因。而且當天的活動是在中大的校內舉行的,又正好是星期六,機構完全可以充分調動校內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志願服務當中去。對於本校的學生來說,避免交通出行不方便,又熟悉校內環境,更可以宣傳活動,讓更多人觀看長者們的比賽。但是當天的活動只有一箇中大學生提供物資給我們,沒有一個志願者是中大的學生,讓我們這些志願者百思不得其解。機構招募志願者的時候應當考慮地點因素,利用就近原則。
2、工作時的人數多,組織、協調不充分,效率低
活動中有8個社工,6個志願者,一共有14個工作人員。雖然社工們之前已經有分工的安排、計劃,但是實施起來的時候還是非常的混亂。搬完物資後,志願者都不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就在那裡等著,直到有人過來再安排。幾張大的宣傳海報掛放的位置、方式每個組長的意見都不同,掛好了又拆下來,換位置再掛,掛完了之後才記得按照怎樣的形式放好,讓志願們很為難,工作效率很低。社工應當清楚活動的所需要的人數,不是人越多就越好;同時要有具體的工作流程,否則就“政出多門”。14個人就弄海報、派發禮物、引場、拍照,效果卻不算太好。
3、尊重志願者,做到積極互相溝通,態度誠懇
雖然志願者既然參與到這個活動或者專案中來,就要有責任心和服從社工的指導和分配,但是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語氣和態度。志願者是懷著一顆幫助、奉獻的心情來的,但如果感覺到被指點、被要求,就破壞了志願者的印象。雙方應該平等、尊重地溝通交流,把有疑問的地方共同討論,多使用“麻煩”“請”……詞語,讓志願者感到被尊重。
這一次的志願者活動實在是收益匪淺,它能讓我瞭解、聯想到日後自己的工作狀況,開拓了事業,又讓我注意到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要避免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2017年在村委會志願服務心得體會
今年的七月,對於我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因為我參加了自踏入大學校門以來第一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願活動。為期七天的赴南瑞社群暑期社會實踐志願活動,是充實和快樂的。它讓我體會和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收穫很多。
經過精心組織和準備, 20XX年6月29日至7月5日,我們在指導老師湯小賓的帶領下,深入蕪湖市南瑞社群開展了以“創先爭優做貢獻,弘揚文明你我行”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實踐的內容非常豐富,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實踐內容。在這七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先後開展了清理家園志願服務、走訪老黨員、青少年暑期安全宣講及文明城市建立調研等多項主題實踐活動。“永遠跟黨走,青春獻祖國”,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這一無悔的誓言,併為蕪湖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做貢獻。
透過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明白了奉獻的意義。我總會問自己:志願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志願就是奉獻,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毫無保留、不求回報地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熱情的雙手。人需要快樂,快樂的來源多種多樣,但奉獻的快樂卻是其他快樂不能比擬的。在南瑞社群的這七天實踐過程當中,我們在奉獻的同時,也收穫著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
透過這幾天的志願服務,使我深刻的明白了志願服務其實是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播種文明的過程。對被服務物件而言,它是感受社會關懷、獲得社會認同的一次機會。對社會而言,它是提升社會文明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塊基石。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不為報酬的,自願為社會和他人貢獻自己綿薄的力量。我覺得這就是炎炎夏日的一縷縷微風,是潛入靜夜的細雨,潤物而又無聲,默默點綴著我們的生活,陶醉我們的心靈。
當我們揮灑汗水認認真真清除社群內每個單元樓道的“牛皮癬”、小廣告及過期公告的時候,當我們面帶微笑仔仔細細給社群青少年宣傳暑期安全知識的時候,每一次的志願服務,我們都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在志願服務過程中,不僅僅在於奉獻,對於我自己來說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發展,精神和心靈都得到了滿足。我深深的明白了志願服務其實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樂人”,也“樂己”。
團結就是力量,七天的實踐活動使我深深明白了這一道理的現實意義。沒有所有隊員的一起努力,就不可能完成每一項實踐活動內容。依稀還曾記得,教室裡,伴著微弱的燈光,我們大家在一起討論關於怎樣更好的宣傳青少年暑期安全的事宜,大家各抒己見,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使得我們的實踐方案能夠更好的在實踐中開展開來。這個團隊是屬於大家的,沒有眾志成城的努力,就不可能有成功。這給我們以後步入社會也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它讓我們深深的明白了擁有團隊意識的重要性。我們自己的經驗、知識、能力等都是有限的,許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透過和別人合作來完成一件事情。我們這個團隊有很多人,大家性格也都是各不相同,怎樣友好和別人相處,也是非常重要的。透過這幾天的實踐活動,我也學會了怎樣和大家溝通交流、友好相處。大家能夠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友好的相處在一起,真的是一次幸福而又快樂的回憶。
依然令我感到新奇的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開展了一次以建立文明社群為主題的問卷調查活動,深入社群對社群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這對於我來說還是頭一次,因此我感到很新奇。對於問卷調查總體來說還是很順利的,但也有極個別人對問卷調查很反感。這也讓我明白了,對於每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立場上,也許你認為這件事是好事,但也會有人認為這件事是壞事,也許這就是芸芸眾生的社會。
透過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們真的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瞭解社會的機會。透過深入社群,為社群群眾做實事、送溫暖。,同社群群眾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使我們深刻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絡起來,才是我們青年人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所處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為一名即將開始大二生活的我來說,我更需要繼續努力學習,以便自己能夠更好的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
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了“永遠跟黨走,青春獻祖國”這一無悔的誓言。七月,我們走進南瑞社群,用辛勤的汗水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這是我們的無悔選擇。七月,我們撒播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給社群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