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高峰期

2022年春節高峰期是哪幾天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大家都要回家過年。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年春節高峰期是哪幾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月28日到1月31日是春運返鄉高峰期。

春運期間最怕的就是返鄉高峰期。就瞭解春運高峰期在臘月二十六到二十九這是一段高峰時間。雖然春運期間售票都會提前了,但是我們的火車總運力在那裡,能否買到一張回家的直達火車票,這也是一個問題,成千上萬的人同時搶那一趟回家的火車票,無疑也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

2022年春運高峰期是哪幾天

春運高峰期主要是年前一星期以及年後一星期也就是1月16日到2月7日,在此期間由於火車票很緊張,所以沒有搶到票的旅客,可以使用中國鐵路12306網站和App中的“候補購票服務”功能,利用該服務“撿漏”的成功率很高。開售30分鐘後,如有旅客未及時付款,車票會重新返回系統發售。

春節的來歷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近日,據國家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釋出的訊息稱,今年春節假期高速公路將依舊免費開放,免費時間從1月27日凌晨起至2月2日晚24:00時結束,共計7天。相比往年幾年的高速免費開放時間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是按照國家法定放假日期進行設定。

春節民間習俗

春節傳統節日儀式與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歲節`(年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這些活動,可大體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驅邪祛惡,以求平安;休閒娛樂,放鬆心情。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天。從年尾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春節是個歡樂祥和、閤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後,如有旅客未及時付款,車票會重新返回系統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