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月亮> 沒有月亮的中秋節作文範文

沒有月亮的中秋節作文

沒有月亮的中秋節作文範文

  今天是個好天氣。這是我在夢中就想到的。

  今天是中秋節,又是週六,女兒上午該從寄宿學校回來了,我要帶著她去看我的父母——她的爺爺奶奶。

  天剛矇矇亮,我就起了床。拉開窗簾,開啟窗戶,絲絲細雨撲面而來,深深吸了一口,頓覺神清氣爽。我忽然明白,這就是我夢中的好天氣,好天氣其實就是一種好心情。

  洗刷穿戴完畢,開啟電腦,看到QQ上一長溜的好友,好象比平時又可愛了許多,便逐個祝賀中秋快樂。我知道,這時候,大部分好友還在夢鄉,我的祝福也只能放到他們的枕邊,等他們醒來伸著懶腰打著哈哈時才能笑納;而有一位是線上的,這就是丁香雨愁,因為她總是上夜班熬通宵的。不過我的滑鼠指向了她卻久久的沒有點選——在這舉國同慶月團圓的日子裡,我不想讓這位孤身一人客居他鄉的敏感女孩再增加傷感。

  我要到郊外湖裡漁村去一趟,那裡有朋友送給我的二十斤鯉魚,我要把它們帶回來,與家人歡度中秋節。

  下得樓來,薄霧冥冥,細雨飄飄。想起“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詞句,頓時來了精神,想親身體驗一番這美妙的詩情畫意。於是,什麼青箬笠、綠蓑衣的,統統不帶,騎著腳踏車隻身到了郊外湖區。

  湖區很靜,寬敞的湖心公路上偶爾有幾個不怕雨淋的晨練人悠閒的跑過;路邊的垂柳隨風盪漾,好象兩排剛剛起床正在淋浴的長髮女郎;一群麻雀好象調皮的男孩,唧唧喳喳的鑽在長髮裡打鬧;惟有幾隻穿著黑色緊身衣的燕子貼著我的臉頰飛來飛去,象是一個個技術高超的滑冰運動員,畫著一條條優美的弧線,時不時的還送幾句呢喃軟語,讓人心醉;透過兩排長髮女郎的臂膀,可看到被公路剪開的廣闊湖面;湖面籠罩在薄霧下,偶爾有一兩條騷動的紅鯉躍出水面,又倏忽隱去;雨絲到了湖裡,就像是乖女兒依偎到了媽媽懷裡,一點聲音也沒有,湖面也象媽媽的臉,幸福而又平靜。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寫西湖的,可我覺得好象就是寫我此刻看到的景,此刻湧出的情。

  漁村就在眼前。

  在從公路通往漁村小路的入口處,停放著兩輛破爛不堪的腳踏車,車子的後衣架上分別捆綁著兩卷用破塑膠布包裹的東西,透過髒兮兮的破塑膠布,看到的是又髒又破的被褥。順著小路望去,兩個身披破塑膠布的鄉下人正在看漁姑捕魚。

  我來到漁姑面前,打了個招呼,便打量起這倆看客。這倆人一老一少。老的有五六十歲,少的才十七八。望著魚網裡活蹦亂跳的大鯉魚,兩個人眼都看直了,從他們腳下踩出的泥窩來看,少說已這樣站了半小時。

  漁姑對他倆說:“今天過節買魚的特多,城裡都賣四塊多一斤呢,我這裡只賣三塊。怎麼樣,捎幾條回家?”

  老的看看少的,少的看看老的。

  少年說:“買兩條吧?”

  老者說:“你買吧。”

  少的摸了摸口袋,對著魚又端詳了一圈,指著兩條中等偏小的魚說:“要這兩條吧。”

  漁姑麻利的用小網兜把魚撈出裝在塑膠袋裡,用磅一稱,說:“哦,差一點兒不到二斤。拿五塊錢算了。”

  少年付了錢,提起魚袋掂了掂,又問老者:“你不買?”

  老者說:“不買了。”一邊往公路上走,一邊回頭貪婪的瞅著網裡的魚。

  少年說:“買條吧。”

  漁姑也說:“過節了,捎條回家吃去唄。”

  老者也許真的想買了,也許是怕別人說自己吝嗇,終於迴轉身來,象是對自己,又象是對別人說:“捎條?”

  他在魚網前走過來走過去,足足過了十分鐘,才伸出粗壯的手指怯怯的指著一條小一點的魚說:“要這條吧。”

  漁姑輕輕把那條小魚撈起,裝入一個大袋子裡,稱了稱,不足一斤,說:“拿兩塊錢吧。”

  老者的一隻手就抖抖的伸進內衣,從裝著一大把零錢的塑膠袋裡認真的抽出兩元,澀澀的遞給了漁姑。然後,就寶貝似的提起那條小魚觀看。看到那條小魚直撲騰,就對漁姑說:“給它點水吧,我們離家還有九十里地呢,別讓它渴死了。”

  漁姑給他們的魚袋裡都添了點水。老者的魚袋顯得鼓鼓的,比剛才癟癟的好看多了,老者的臉色似乎也活泛了許多。

  一老一少提著魚高高興興的走了,我的情緒卻一落千丈。

  我總忘不了老者那隻粗壯的怯怯指魚的手。那隻手,老筋暴的很高,一定非常有力,想必搬動過很多很重的東西吧,可面對一條小魚卻顯得那麼無力。為什麼?因為錢少,因為掙點錢不容易,因為腰裡太軟了。

  也許,他腰裡的那些零錢是他幾天十幾天或者幾十天拾破爛收廢品打零工掙的吧?

  兩塊錢,在我們公務員手裡不過是一包普通香菸或者兩根冰棒,可在那位老者手裡卻是在城裡人的白眼下大半天撿到的廢品,就是他一兩天的生活費啊。

  我匆匆讓漁姑給我裝好魚準備返回。二十斤魚,平時在我這個男子漢手裡本不算什麼,可此刻卻顯得那麼重,壓得我的心直疼。

  我茫然的把魚放在腳踏車上上了公路。我想看看那一老一少走了多遠,我想追上他們送他們幾條大鯉魚,讓他們和我一樣快快樂樂的過箇中秋節,可公路上一個人影也沒有,只有那淅淅瀝瀝的小雨在飄落。雨絲在路邊的垂柳上匯成了串串淚珠,滴落。剛才還在吵鬧的麻雀和撒嬌的`燕子,此刻都不知躲到哪裡去了。

  我默默的騎著腳踏車往家趕。雨打溼了我的衣服,可再也沒有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意,一路上浮現的盡是那一老一少買魚的情景。

  回到家,女兒放學了。望著窗外越下越大的雨,我想,那一老一少現在走到哪裡了呢?九十里地的路程,中間有土路嗎?下這麼大的雨,中午他們還能趕到家與家人吃團圓飯嗎?

  讓我略感欣慰的是,他們提著魚袋從我身旁走過時臉上露出的發自內心的微笑。他們的生活是那麼的艱苦節儉,可他們卻很容易知足。也許他們認為,自己終於可以用打工拾破爛掙的錢讓家裡人與城裡人一樣吃到鮮美的魚了!成就感讓他們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可這微笑又讓我覺得有點難受。

  中午,父母做了一桌子的菜,和我一邊吃飯一邊拉著家常;女兒在她爺爺奶奶面前撒著嬌,對滿桌子的菜挑肥揀瘦。可我還是想著早晨那在湖裡買魚的外地人。也許,他們已經到家,正與家人分享著從九十里地以外買的那一兩條小魚,那小魚湯就是他們全家從未有過的幸福。

  晚上,雨停了,天還是陰沉沉的,月亮沒有爬出來,讓滿懷豪情的盼著千里共嬋娟的浪漫詩人們大倒胃口。

  我想,九十里以外的那一老一少所在的天空未必放晴,但那一老一少心中的月亮卻會很圓很亮,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勞動讓全家喝到了鮮美的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