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閱讀:難忘知青歲月
難忘知青歲月
題記:知青,我們60後稍稍有點知道,那是一個特殊年代的產物,在那個特殊時節,城裡的青年,由於城市經濟發展緩慢,為解決這些青年的出路,上級號召上山下鄉,到農村去鍛鍊這步棋子,給當時的農村,帶來了特殊的新鮮元素,讓農民感受到了城市人的特有情愫。
1975年,我,初中畢業後,由於是家中的老大,從浙江平湖城關,來到平湖南郊莫家塘畔的橫婁浜插隊,五年後回城。
剛來插隊時,先住在隊長莫樂福家裡。
半年後,我住到生產隊蓋起的平房內,有灶間與房間,一共約40平方米。
隊長家東側60米的地方,就是寬約100米,長約500米的天然魚塘莫家塘。
那時的塘面,養植了許多東洋草,只留一些河道,便於農民搖著3噸的小木船,去交公糧,或辦其他事用。每到夏天,這些河道,又是村民下河抓魚、摸河蚌、游泳的理想場所。
河草一方面用於集體養豬、另一方面與河泥一起漚肥,作為農田的基肥,多餘的一部分,用機器打成漿,分給農民,作為家庭養豬的青飼料,為了適應農村的生活,我這個白腳梗,跟當地的男農民一樣,一起參加在小木船中捻河泥,用糞桶擔河泥,往往由於我剛從城市來,有時一走上船到岸的木板時,差點摔下去,但我,還是咬著牙,逐步適應了上述艱苦的農活,受到了村民的好評。
每到復天,我在城裡的小弟放了暑假,他就跑到我所插隊的地主,幫助我做飯,順便去東面的莫家塘抓魚,更多的樂趣,是跟鄉下的同年齡的一些人,一起游泳比賽,我們用城裡學的游泳方式,戰勝了鄉下的狗劃式,後來,我們兄弟倆將城裡 的一纛新式的游泳方式,教給了鄉下的村民,因此,我們兄弟倆,跟鄉下的青年人結下了友誼。
我插隊時,村民張田榮四十開外,一家五口人,夫人桂寶因患血吸蟲病,無法下地乾重活,只能在場地上,做一些輕活兒,兒女還小,主要靠田榮一個人掙工分,雖然,大隊的合作醫療站看病藥費低,無奈,一方面要看病,一方面要養子女,不準出外做賣買,不準多養家畜,打我插隊以來,他家一直是生產隊裡的透支戶。
記得我插隊時的一個夏天,正值農忙,鄰居莫富榮家,一頭百來斤肉豬,從豬圈內跑出來,去豬棚附近的自留地,尋找吃的東西。
當天,富榮伯夫妻跟隊裡的村民一起,去遠田頭出工了。家裡只有男孩志中十四歲,女兒志華九歲,發現豬跑了,追了幾次,還是沒有辦法把豬趕回棚裡。
那頭豬一路逛去,後來,來到桂寶家屋後的自留地裡,將地裡的小南瓜吃掉了幾個,有病在家的桂寶,發現豬在吃南瓜,從後門追出來,一路跟著豬跑的方向追趕,一直追到豬的主人家,一看是莫富榮家的豬,偷吃了桂寶家自留地的南瓜,就衝到莫富榮家前屋,一邊哭,一邊罵,一邊說要討個公道。
這天,我因在農田勞作時,腳被碗片劃開,正好在家休息。
聽到隔壁富榮家的哭聲,我忙走過去看個究竟。原來,因富榮家的豬偷吃了桂寶她家的南瓜,她哭著來罵人。
我說:桂寶嬸,事已如此,他家大人不在,你就早一點回去休息,別嚇壞孩子。你說得倒輕鬆,我男人一年480年稻穀,我又身體不好,掙不了幾個工分,我家靠南瓜補充糧食的!邊哭邊說著。
我擔心孩子,回家拿了一把摺扇,又折回來,給兩個孩子壯膽。
天漸漸暗了來下了,樹上的知了,還是叫個不停。桂寶仍坐在前頭屋地上,只是哭罵的間隔長了起來,這時,電燈突然不亮了,原來又斷電了!
我連忙從褲袋裡掏出火柴,劃了一根,陪著志中,去尋找煤油燈,不一會兒,櫥房桌上的煤油燈亮了,只見志華,她緊緊地依偎在哥哥身邊,不敢吱聲。
後來,電來了,有線廣播裡已經在高唱國際歌了,這時,富榮伯夫妻才回到家。一看到這場面,富榮嬸忙勸住丈夫,並答應原價賠償南瓜,桂寶仍哭個不停,而志華,看到自己的父母回來,才哇的一聲哭出來。
最後,隊長及夫人出馬,叫來桂寶丈夫,勸回了桂寶,因為這件事,富榮伯一家對我非常感激,並一直延續著我們的友誼。
這個村莊高中生根中,是我插隊時比較要好的幾個農村青年之一,一九七八年參加高考失利,距錄取分數很多,也就沒有參加複習。
他先務農,後來,看到農民富裕起來,講究穿著,就買來服裝裁剪書自學,又買回縫紉機學習製作衣服,後來,走東家、穿西家,成為一個吃百家飯的裁縫師傅。
不久,大隊辦起集資服裝廠,根中成為服裝廠元老,技術上的尖子,後來成了廠長。
端午節前一天,富榮伯打來電話,說來城關看我。
這天天朗氣清,上午10時,我在家接待了富榮伯,他給我帶來了家裡做的蘆葉粽,另外,又帶來一些土產。
這天老婆帶上兒子回了孃家,我就帶上富榮伯,去東湖邊的一個小酒店用餐。
小酒店東面,就是浙江平湖4A級的.風景區-----東湖風景區.從視窗看出去:一些遊客在清澈的東湖裡划船,一些遊客在湖邊結伴散步,有的人在用手機拍照......我點了幾個菜,問富榮伯大伯,今天喝什麼酒?他說隨便你點吧。我就點了二瓶紹興女兒紅。
邊飲酒,邊聊天,一會兒聊改革開放前東湖邊上,就一個報本塔;而今的東湖,有叔同館、案山公園、南村書堆、報本寺,東湖的四周,都是美景。
正是:
今日東湖更妖嬈
休閒養目遊人樂
預先不曉飲酒處
定把東湖當西湖!
後來,聊到桂寶家,富榮伯說,桂寶家的情況,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分田到戶後,有點文化的田榮,抓住機遇,透過朋友的關係,學會了搭棚種植菌針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產量高、產品好。產品由兒子運到上海、加興等地銷售,成為村莊最早發財人家之一,率先造起了四樓四底。
現在的桂寶,經濟寬裕,子女孝,生活沒有了擔憂,吃得有營養,滿面紅光,身體硬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根本讓你想不到,她以前的那副讓人不忍回憶的病模樣。
那他家的小輩如何?我順便問起。噢,你不問,我忘了,他的大孫子,已經大學畢業了,聽說又考上了那個叫研究生,還在廣州讀書呢!一邊說,一邊富榮伯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接著說;小後生格真了不起。
那志中呢?他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學,現在在南通工作,幹得也不錯!富榮伯說。
陪莫大伯吃完中飯,喝了一會茶,大伯起身告辭,小馬,抽個星期天,一家人來鄉下看看,變化大著呢,水泥路通到各家農戶的家門口,家裡安上了電話,看病有合作醫療保障,而今,我七十多歲的老頭,也有了每月幾百元的補助呢,來吧!莫大伯興致勃勃地說著。
看見莫大伯騎著電動三輪車向南駛去,我的內心在不斷的翻飛,彷彿又回到了我的知青歲月。
我打算抽個時間,好好去會會,插隊村莊的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