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宵節> 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

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

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1

  立,行也是立,睡還是立?“一物生得巧,有毛不是鳥。無翅卻能飛。打它來回跑。”“一院隔成兩塊,五男兩女分了家,兩家打得亂紛紛,打到清明才罷休。”

  嘿嘿,怎麼樣?這些可都是我從元宵節的猜謎花燈會上收集來的,有謎語、腦筋急轉彎,來測試一下吧!這些都比較難,尤其是那個“清明前的晚上”,是不是思維定勢了?你可別以為就是清明節前,想要_這道題,得去上堂歷史課才能知道。告訴你吧,清朝前是明朝,明朝前是元朝,“清明前”是“元”,“晚上”就是“宵”,連起來就是“元宵”。絕吧。

  元宵不僅要猜燈謎,還要吃湯糰。俗話說“吃了湯糰,一家團圓。”還別說,這湯糰的種類可真多,有麻芯、豆沙、肉餡等等,品種齊全。今年還多了一種擂沙湯糰:把煮好的湯圓從鍋裡撈出來,在黃豆沙裡翻滾幾下,不一會兒,湯圓就披上了一件金燦燦的衣服,可愛極了!輕輕地咬一口,豆沙餡就溢位來,那味道別提有多好了呢!

  吃也吃了,玩也玩了,該去賞燈了。信義坊裡張燈結綵,無數的燈籠,映著一張張笑臉;造型各異的花燈讓人流連忘返。最露臉的是立在高處的一隻神氣十足的大公雞,彷彿在說“鼠年,我就牛!”

  月亮又該圓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在這最後一個給好友拜年的日子裡,我要真誠地對關心我的好友同學,愛我的親人,還有老師們說:“祝你們新春愉快,開心過每一天!”

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後的又一個傳統節日。

  元宵節始於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元宵節燈籠始於東漢和明朝皇帝。明帝倡導佛教。據說佛教僧侶在第一個月的第一個月的第十五天觀察佛像並點燃燈來拜佛。那天晚上,他們命令皇宮和寺廟裡的燈要點亮,以此來拜佛,讓貴族和老百姓都要掛燈。後來,這個佛教儀式節日逐漸成為一個盛大的民間節日。就節日的長度而言,漢朝只有一天,唐朝有三天,宋朝有五天。在明朝,燈在每月的第八天點亮,直到第一個月的第十七天晚上,燈才熄滅,持續十天。

  時間在流逝,但是許多元宵節的民俗仍然非常流行。例如,舞龍、舞獅、划船、踩高蹺、秧歌、猜燈謎、煙火和其他活動為元宵節增添了光彩。

  除了這些活動,元宵節還有包裝元宵的習俗。今天,我很幸運能和父母一起去奶奶家。我碰巧遇見奶奶在包元宵。我向奶奶學習。奶奶先用開水混合糯米粉,然後不斷用力摩擦麵粉,麵粉像橡皮泥一樣堅韌。然後她把麵粉揉成寶塔的形狀,從寶塔的頂部拉出麵糰,揉成一個圓球,然後在中間挖一個洞。兩隻手合作把洞擦得越來越大。將準備好的豆醬餡放入孔中,用拇指和食指慢慢揉捏,然後密封孔,最後,將完成的元宵放在她手中,用雙手輕輕地將元宵揉圓,這樣就做了一個元宵。看到祖母包元宵,我的`手不禁發癢,捲起袖子。儘管我包的餃子很小,大小不一,形狀怪異,但還是受到了祖母的稱讚。

六年級印象深刻的元宵節作文3

  元宵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團圓在一起吃元宵,今天我要自己親手做元宵,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

  爸爸從廚房把早已準備好的麵粉和調製好的芝麻餡、紅豆餡拿了出來。媽媽把麵粉倒進盆裡,然後加入熱水和麵。他一邊和麵,一邊告訴我,一定要加開水,不然溫度不夠,糯米粉就不能黏在一起。接下來就輪到我大顯身手了,我洗好手,捲起袖子,從媽媽和好的麵糰裡揪出一個小麵糰,放在手掌上搓圓,接著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小窩,然後用勺子把芝麻餡放進窩裡,再慢慢的收攏五指,而且不斷的轉動麵糰,就變成一個圓球了。因為我餡放的太多都漏出來了,

  媽媽提醒我:“包湯圓時餡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餡會流出來,太少的話沒味道。”我又輕輕的把餡拿掉了一點,再把麵皮補上,一個小小的湯圓誕生了。

  然後開始包第二個,這次有經驗了,餡放的不多不少,剛好合適,我用均勻的力道把湯圓粘好搓圓。這個比上一個漂亮多了!真是孰能生巧,反覆幾次,我已經是“熟練工”了。

  湯圓包好了,爸爸把水早已煮沸了,我小心翼翼的把湯圓一個個放進鍋裡。過一會兒,湯圓慢慢的從鍋底浮出來,好像一粒粒大珍珠。湯圓熟了,我舀起一個,迫不及待的咬下去,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回味無窮!

  爸爸媽媽吃了我包的湯圓,都誇獎我能幹。我心裡美滋滋的。今年元宵節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