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改變的哲理故事
有時候懂得改變才能走出彎路,走向成功,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改變的哲理故事,供大家閱讀參考。
改變的哲理故事 篇1
1930年初秋的一天,東方欲曉,在位於日本東京目黑區田橋不遠處的公園裡,一個只有1.45米的矮個子青年從凳子上爬起來,用免費自來水洗了臉,便從容地從這個“家”徒步上班去了。
他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推銷員,在此之前,因為拖欠了房東7個月的房租,他已經被迫在公園的長凳上睡了兩個多月了。他雖然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但收入少得可憐,為了省錢,他甚至不吃中餐、不搭電車。
一天,年輕人來到一家名叫“村雲別院”的佛教寺廟,禮貌地問道:“請問有人在嗎?我是明治保險公司的推銷員。”
“請進來吧!”
聽到“請”這個字,年輕人喜出望外,因為在此之前,一聽到推銷保險的,10個人中有9個會讓他吃閉門羹,有時即使有人會讓推銷員進門,態度也相當冷淡,更不要說“請”了。
村雲別院的主持名字叫吉田勝逞,是日本當時的一位高僧。年輕人開門見山,利用所學的保險知識,面對眼前的'高僧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介紹,勸說老和尚投保。
等年輕人說完後,老和尚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後,絲毫沒有引起我投保的興趣。”
年輕人愣住了,剛才還信心十足的他一下子洩了氣。
老和尚對他注視良久,接著說:“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什麼前途可言了。小夥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你自己。你在替別人考慮保險之前,必須先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請問高僧,我該如何去做呢?”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困難。去請教別人吧!”
“請教別人,請問如何請教法呢?”
“就從你那些投保客戶開始,你誠懇地去請教他們,請他們協助你認識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照我的話去做,他日必成大器。”
吉田和尚的一席話,猶如當頭一棒,把年輕人點醒了。他若有所悟地告別了吉田老和尚。
從寺廟回去後,年輕人將老和尚的話反覆揣摩,決定徹底改變自己。於是,他開始每月一次,每次請5個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戶吃飯。為此,甚至不惜典當衣物,目的只為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他的第一次“批評會”就使他原形畢露:
——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沉不住氣。
——你的脾氣太壞,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執,常自以為是。這樣容易失敗,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對於別人的託付,你從不知道拒絕,這一缺點務必改正,因為“輕諾者必寡信”。
——待人處事千萬不能太現實、太自私,也不能耍手段、耍花招,一切都應誠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誠實才會維持長久。
……
他看著客戶吃著自己提供的飯菜,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地聽著他們的批評。他把這些逆耳之言都一一做了筆記,隨時反省激勵自己。
每一次“批評會”後,年輕人都有被剝了一層皮的感覺。他把自己身上的劣根性一點點剝落下來。後來,他還總結出了含義不同的39種笑容,分別賦予要表達的心情與意義,然後再對著鏡子反覆練習,直到鏡中出現所需要的笑容為止。
功夫不負有心人。1939年,年輕人的保險銷售業績終於榮膺全日本之最,並從1948年起,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售第一的好成績。1968年,年輕人成為了美國百萬圓桌會議的終生會員。
這個人就是被日本國民譽為“練出值百萬美金笑容的小個子”、美國著名作家奧格·曼鍬諾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推銷大師——原一平。
改變的哲理故事 篇2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赤著雙腳走路。
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因為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後,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為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他的人民,讓大家走路時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雖然這件事根本做不到,甚至還相當愚蠢,但因為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頭嘆息。一位聰明的僕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為什麼您要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頭牛,花費那麼多金錢呢?您為何不用兩片小牛皮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了很驚訝,頓時領悟,收回了成命,採納了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想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己,則較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第一個必須改變的就是自己。
改變的哲理故事 篇3
一個牧師正在準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誌,把色彩鮮豔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
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是沒過10分鐘,兒子又來敲他的房門。牧師看到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的兒子2角5分錢。“你替我準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這故事啟示我們: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改變你自己。如果你的心理態度是積極的,你的生活也會是快樂的;如果你心理態度是消極的,那麼,生活也會是憂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