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理想哲理故事

理想哲理故事

理想哲理故事

  其實,我這次回家並沒有什麼好心情。宛城對於我來說,如果沒有父母在,我不知道還能不能稱之為"家"。儘管,這裡有我的兄弟和親戚們。

  我們兄弟三個,我是老二。我們從小在宛城的市郊長大,父母輩是從農村裡走出而落戶到城市的,但我們的根仍在農村。生存的環境和經歷使我們這一群人的地位似乎有些尷尬,在農村人的眼裡,我們是城市人,在城市人眼裡,我們是農村人,我不知是不是這種潛意識的驅使,我考上了汴京大學美術系,畢業後我留在了汴京師專,我成了真正的城市人。雖然,我一直認為汴京並不比宛城好。

  如今,已是畢業後的第五個年頭了,其間經歷了太多的事,我都記不起來了,有時我甚至懷疑我是在故意忘記。師專的生活平靜也動盪,它讓我想起了故鄉白河裡的`暗流,表面上水平如鏡,底下卻水流湍急,而我卻恰似水面上的一片枯葉。偶爾的靜夜裡,我會奇想我這種人要是生活在古代該是很好的,可惜我回不去了。一直以來,我被安排教美術理論,一週12節課,除去週四下午的政治學習,其餘時間都是我的,我可以外出寫生,也可以一整天關在屋裡在畫布上塗抹。這種情況延續到去年秋天我給院長送了一次禮,原因是他病了,我可能是鬼迷心竅,床頭堆滿了補品的老院長笑頭說:"天翼啊,開竅了!"過完春節,我被通知可以到中央美院進修一年。

  到七月底,我請了幾天假,決定回家看一下,已快一年半沒回過家了。先回汴京,畢竟那裡有我的事業,有我的"圈子",再到宛城,那裡有我的父母。

  在親戚眼裡,我是出門闖事業賺大錢的人,回來該算是"省親",應受格外禮遇的。父母身體都還算好,惟是又蒼老多了。老大,三兒,還是那樣,一個沒工作沒媳婦,一個沒工作朋友一大堆,老大已經三十了,從二十歲復員家至今,他十年的生活範圍未突破過我們家,鼓勵責備,苦口婆心,我早已不想再問。三兒見了我很高興,吃飯時跟我說:"二哥,我談了個女朋友,公安幹校的,長得還可以。"我清楚他的選擇標準。"是不是春上打電話時跟我說的那個?"我問。他猶豫了一下說:"這個是公安局的,他們家……""算了,算了,半年以後你再跟我說吧!"我打斷了他的話。我有些煩,其實我回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想回老家艾莊去看看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