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

寓言故事的成語「」

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

  火中取栗

  【解釋】: 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成語故事】:

  講的是一隻猴子和一隻貓看見爐火中烤著栗子,香氣撲鼻,但是有火不好拿。於是猴子靈機一動對貓說:都說貓是膽小鬼,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來。小貓為了證實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裡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燒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機把栗子吃掉了。

  這個成語出自法國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比喻替別人冒險吃苦,自己卻得不到好處。

  殺雞取卵

  【成語故事】: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隻雞特別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隻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隻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隻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候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解 釋】: 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也說宰雞取卵)。

  蠻觸相爭

  【典故】: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解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畫蛇添足

  【成語故事】: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於是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解釋】: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了,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畫蛇添足

  2: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

  3: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