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優美段落> 關於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分數乘分數的教學片段與反思

六年級數學分數乘分數的教學片段與反思

關於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分數乘分數的教學片段與反思

  [片段一]

  師: 1/41/2你們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計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師:請同學們聽清要求,先獨立思考,再與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生:(嘗試計算答案,探究算理)

  師:(巡視,指導)

  師:許多組想出了很多辦法,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說說你們是怎麼想的?(據學生彙報:化小數板書;摺紙請他生再演示;彙報算式先放一放,最後請學生說說理由)

  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們認為答案是1/8。

  組2:可以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這樣一共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師:這種方法你聽懂了嗎?這個8是怎麼來的?

  組3:按他的想法來說,是折出來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實際上是把這長方形分成了8份。)

  組4:(邊說邊畫):我們用的是線段的方法,畫一條線段作為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師:以1/41/2=11/42=1/8為例,你為什麼能用42呢?(課件呈現)

  [片段二]

  師: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果工作1/3小時可以鋪設這塊地面的幾分之幾?3/4小時呢?現在你能不能解決了?誰來彙報算式?(課件呈現)。

  師:聽清要求,我們分工一下,1、2組研究第一個算式,3、4組研究第二個算式,用你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一下。

  生:選擇探究算理及其結果。

  師:巡視,指導。

  師:許多組想出了很多辦法,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我們先請選擇第一個問題的同學彙報:說說你們是怎麼想的?

  生:彙報。

  師:這題你們為什麼沒有化小數去解決。

  生:不能化有限小數。

  師:所以化小數去解決是不是對所有的分數乘分數都適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數去解決分數乘分數有一定的侷限性。

  師:我們再請解決第二個問題的同學彙報:說說你們是怎麼想的?

  [片段三]

  師:從剛才的推算中,我們已經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們以後遇到這樣的題目都需要這樣推算呢?(生:不是)

  師:那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分數乘分數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呢?

  同桌討論,彙報:

  (板書)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積做積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驗證歸納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節課的試教中,我採用了猜想驗證歸納的探究思路來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我發現學生猜測1/41/2,他們猜測的.結果都是1/8。在驗證環節學生純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結果上,導致學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學時。我採用了計算彙報方法歸納的思路進行教學。我發現學生在課堂中更為積極主動,學生在彙報方法時也體現了層次性。學生群體一:單純從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群體二:能初步從自己的探究中知道應該怎樣算。

  綜上所述,猜想驗證歸納的探究思路的確在數學教學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對於部分內容的探究還是不適合的。

  2.教師該如何從學生的發言中抓準本質?

  課堂活躍了,學生髮言就大膽了,自然而然課堂上各種不可預設的回答就出現了。作為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節奏、善於引導(歸納)學生髮言,這樣才不至於讓有價值的問題流失,不至於讓課堂上學生的回答變的無人理睬。

  如:我在試教中,學生彙報了1/41/2=(14)(12)=18=1/8,我一開始並沒有理解這位同學的這樣做的理由。我馬上問:有誰明白這樣做的理由嗎?為自己儘量爭取儘可能多的時間。當然,即使我明白這樣做的理由,也應讓學生多思考、多說說,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參與度。

  綜上所述,我覺得善於從學生的發言中抓準本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須從自身漫長的經歷中去體驗、感悟才能變得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