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記> 遊北陵公園的主題作文

遊北陵公園的主題作文

遊北陵公園的主題作文

  北陵公園是瀋陽市最大的公園,佔地330萬平方米。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遊北陵公園的主題,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遊北陵公園的主題作文一

  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位於瀋陽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遊覽勝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為分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

  前部在繚牆外。參道兩側有華表、石獅、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樓。牌樓是前部主體建築,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層,雕刻得玲瓏剔透,精美無雙,為罕見的藝術珍品。

  中部,從正紅門到方城,正紅門為繚牆的正南門,層樓高聳,十分莊嚴,而其兩翼所裝飾的五色琉璃蟠龍壁,造形生動,引人注目。碑亭與正紅門相對,為頌揚墓主而建,裡面所豎碑稱“昭陵神、功聖德碑”。

  後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寶城,這是陵寢的主體。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於繚牆,彷彿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於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門,後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眾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岩臺階為底座,以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為屋頂,再加上畫棟雕樑、金匾紅牆,顯得異常華麗。隆恩殿後經過明樓,到達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為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於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

  陵園內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盪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其中芳秀園是北陵公園的園中園,種植了近200種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櫻花盛開,滿園飄香;盛夏荷花競放,柳浪聞鶯;深秋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蒼松挺拔。縱觀整個園林,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奇花異石,小橋流水,頗有江南之秀。

  北陵還擁有3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盪漾,柳岸成蔭,乘坐腳踏船、快艇觀光遊玩,泛舟湖上,別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數里的古松群。現存古松二千餘棵,松齡達三百多年,搖曳挺拔,參天敝日。這些蒼翠的陵松在金瓦紅牆中構成昭陵又一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鳳凰樹”、“夫妻樹”、“姐妹樹”、“龜樹”等更是別具特色。

  瀋陽北陵(昭陵)古老的歷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成為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為之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瀏覽勝地。

  遊北陵公園的主題作文二

  美麗的秋天來了,藍藍的天空陽光明媚,遠山透著綠色遠遠望去彼此起伏,好美的景色啊;今天是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到北陵公園去遊玩,欣賞公園美麗的景色。

  我們出發了,坐上車只見一排排樹木飛快的向後過去。很快我們就到了北陵公園。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林中不時的傳來陣陣好聽的鳥鳴聲,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小小喜鵲穿著黑白兩色衣服在樹林裡飛來飛去,飛到樹尖上,飛到草叢中,玩得開心極了。再往裡走北陵公園越來越美,小道像畫的大問號,兩旁的草坪像一塊碧綠的大地毯好看極了。遠處閃現出一座美麗的宮殿金碧輝煌的我和爸爸媽媽在那照相留影作為紀念。後來我們還碰到一群可愛的小松鼠,它們拖著長長的尾巴躥來躥去的,兩隻小眼睛還滴溜溜的看我們,我拿出我最愛吃的麵包給它們吃,小松鼠你爭我奪的.搶食可有意思啦。

  夕陽西下我們要回家了,在路上我還沉浸在和小松鼠玩的那一刻,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北陵公園。

  遊北陵公園的主題作文三

  我和媽媽在暑假去瀋陽探親,聽別人說北陵公園值得一遊,星期六上午我們便來到了北陵公園。

  走進北陵公園,離正門不遠我就看到是一個波光粼粼的綠湖,柳堤上的柳樹低下頭,好像要洗頭髮。湖上有很多遊船,我們沿著湖邊走邊看,湖邊鬱樹蔥蔥。咦!那一棵樹怎麼那麼特別,乍一看像是四棵樹擠在了一起,仔細一看卻是一棵樹從地面就分叉了,三個叉直立著另一個叉,像一條巨大的手臂把湖攬在了懷裡。在清昭陵門口,也有棵特別的迎客松,彎著腰,伸開手臂,歡迎遊客的到來,我都跟它們合影。園內還有很多參天大樹,這些樹被譽為“活文物”。

  進入清昭陵,石像生立刻映入眼簾,威武的石獅、威嚴的獬豸、漂亮的麒麟、高大的立馬、溫順的駱駝、龐大的立象排列在兩旁。過了聖德碑我們就來到了隆恩門,這是方城的入口。方城正中是隆恩殿,兩邊還有東西配殿,這是誦經祭祀的地方。方城最裡面是月牙城和明樓。我們從隆恩門兩邊的臺階上了方城城牆,城牆和長城一樣也有垛口。在城牆上行走園內景色盡收眼底,草木蔥蘢綠樹成蔭,城內殿宇林立,金瓦紅牆光彩奪目。方城四角各有一個角樓,這是祭祀時士兵站崗的地方。沿著城牆便來到了寶城寶頂,地宮儲存得很好。

  聽導遊說建造這座陵園費了很大力氣,神功聖德碑重達十餘萬斤,是從北京運來的。陵園的建成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