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的藝術作文
南斯拉夫是歐洲巴爾幹半島上一個很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為了加深客人的瞭解,曾編印一種方便記憶的《數字口訣》給來訪的外國朋友。口訣是這樣寫的:一個聯邦,兩樣字母(拉丁字母、塞爾維亞字母),三種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洛維亞語、馬其頓語),四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五個主要民族(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六個加盟共和國(塞爾維皿、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黑山),七個鄰邦(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義大利、希臘)。外國朋友看到這份簡介,對南斯拉夫就有了初步的認識。
數字除了可以幫助記憶外,也具有概括的作用。比如: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這樣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做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做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做鮮花的,簡直是蠢材。”寥寥幾句話,精警透闢,立刻成為全世界爭相傳誦的。這完全是依賴“第一”“第二”“第三”在句子中造成的魅力。
面對數字,一般人可能覺得枯燥乏味,但是從修辭學的'角度來說,數字卻是非常活潑有趣的。例如有一首紹興民歌,描寫舊社會人民生活的疾苦:“一事無成實可憐,兩眼睜睜看老天,三餐菜飯全無有,四季衣衫不周全,五更想起雙淚流,六親無靠苦如連,開門七件全無有,八字生來顛倒顛,久事寒窗無出息,要到十字街頭尋短見。”這首民歌抒寫生動,含義深刻,也是因為十個數字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有一個工廠廠長,為人狡詐刻薄,常常算計工人。有一天,他登了一則廣告聘請工人:“本廠誠徵工人三名,每月工錢一百元。”有三兄弟前往應徵,做了一個月後,三個人只領到一百元,他們找廠長論理,廠長卻指著當時的廣告說:“白紙黑字,這是你們同意的。”三兄弟把廣告拿來一看,上面明白寫著:“工人三名,每月工錢一百元。”三人只好自認倒黴。這個故事說明了數字雖然有它的“準確性”,但是也有“模糊雙關的語義”。
“我們的努力,等於零了。”“我老漢今年60掛零了。”同樣是“零”字,第一句話的“零”等於零,第二句話的“零”卻不是零。數字的藝術虛虛實實,玄妙有趣,在這裡,無疑發揮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