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邊,音樂潺潺_1000字
不是每塊土地都有自己的音樂。但在澧水流淌的土地上,澧縣一中以澧水一般的節奏奏出一種平靜的旋律。這旋律是悠揚的,又是悠久的。一中便用這響了千年的潺潺的音樂,灌溉著這片土地上的深根、茂葉。而這旋律的悠揚和悠久裡面,又有一種深深的文化感升騰起來,就像是澧水上朦朧的煙霧,透過煙霧可以隱隱看得見這音樂的影子,於澧州的煙水迷離中,這影子帶著宛轉的旋律,沒入人群深處。
對我來說,澧縣一中不僅是洗墨池邊隨風的柳絮,不僅是聚賢島上圓潤的鵝卵石,也不僅是文正樓前矗立的蔣翊武的雕像,更是一種音樂,一種凝固又鮮活的音樂。
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如此看來,一中便像是一曲明亮而又深沉的交響樂,天天在我們耳邊迴響。亦亢亦柔,或傲或嗔,視之聽之,如痴如醉。在這明快、通透、古樸、大氣的環境裡,每一團空氣都值得回味,每一寸草木都值得珍惜。除了建築,一花一樹,一沙一石,又何嘗不是這凝固音樂中的一個獨特的音符?“楊柳依依,小橋曲徑連通天大道;書生琅琅,雛鳳清音接黃鐘大呂。”“環樓高聳,日思不墜青雲之志;墨池深沉,時懷律己平常之心。”這詞句便詮釋了我們對此處的心聲。那高高的似一朵白蓮盛開的.生命之塔,那可倚可眺、宜暑宜雪的三凰山,那讓人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的世紀鐘,那讓人在科學與藝術殿堂徜徉的元素大廈,都在一中這份樂譜上跳躍傳遞。
我徘徊在校園裡的兩棵古楸樹前,彷彿面對兩位歷經滄桑的老者,不由得想起他們所經歷的千年歲月。他們從風霜中走來,又將走向另一個黎明,在不可知的未來中默默記下另一段旋律。我佇立著,似乎真聽到了整個校園奏出的樂音,凝固卻仍是悠長。
這音樂是凝固的,又不僅僅是凝固的。當它被種下文化的根之後,它便萌發出了生命,堅韌而鮮活的生命。洗墨池的水滋養著它,後樂亭的陰涼供它休憩。這音樂便在千年歷史長河中敘述著“前哲流風,日新其格”的傳奇。
漫步在校園裡,任何時候都能感到“前哲”所留下的文化氣息。洗墨池畔,碧川樓前,學府遺墨碑廊的走道上,都有一代代學子曾在這裡瞻仰這太多太多的文化沉澱。“群賢聚島,身居僻隅而情懷天下;眾生於斯,心慕聖哲而志向寰宇。”音樂詩牆上,行雲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韻腳,朗之吟之,如夢如幻;英語世界前,零亂沉靜的異域文字,非凡遙遠的異域風情,讀之撫之,酣暢淋漓。穿過名人林,魯迅、高爾基在我們眼前沉思,又是一次情操的陶冶;路經渾天儀,遠在漢朝的張衡曾留下過痕跡,送來一次科學的洗禮。注視這音樂的一生,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潛意識中,我的腳步又移到了後樂亭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赫然醒目。這是范文正公的理想,又何嘗不是澧州學子的責任呢?朝暉夕陽,奮筆疾書。“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心中的音樂也在慢慢湧起,只是為了那片不會迷失的森林。
在這片澧州的沃土上,澧水時而急促,時而平緩,潺湲不絕;澧水邊的音樂時而輕柔,時而狂放,千年迴響。澧縣一中便是這音樂,她讓我醉讓我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