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的教育-議論文900字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矛與盾的教育-議論文9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看似站在真理一方的老師和家長,試圖用讓李先生換車的方法來鑄造一塊盾牌,理想是盾牌之下無差異的平衡。且不論這塊盾是多麼脆弱,做工如何粗糙,如果教育是場戰役,那麼一味築防便註定被動而走向滅亡。
也許我們可以帶著盾牌並手持戈矛,卻絕不能放下戈矛而緊握盾牌。教育的眼睛發現了問題,那麼教育者的矛便理應刺向問題的根本,而不是把矛指向局外人卻夢想建造偉大的防禦工程。當今的社會是無法回溯到那個“等貴賤,均貧富”的原始理想的,如果有盛宴珍饈,就會有食不果腹,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真正為孩子們劃出絕對平等的環境,或者說,這樣的虛幻並不會維持太久,更不必說僅僅是換一輛跑車這樣的措施。
浸潤於社會里沉浮多年的家長們會不知道這樣是徒勞的嗎?也許早就明白,可幻想這樣的盾真的能建成,那麼這盾是保護孩子的,還是保護他們那敏感又自卑的仇富心態呢?王小波曾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他們恨透了那金字塔頂上之人,有優渥的令人豔羨的生活,也恨透了自己的平庸和碌碌無為,可天生帶著利己主義的人類絕不會把仇恨放在自己頭上,那樣太痛苦,若謹記著“為富不仁”的信念,那自己平庸的面目便不再可憎,畢竟可恨之人都是那些有財富的的人。
為了保護內心的自卑,而且是群體性的敏感,李先生被趕出了群,似乎少了一個李先生人們就幸福了。但李先生並不是唯一的富人,現存的差異與階層不會就此消除,這種洩憤的做法只是隔靴搔癢罷了。叔本華說:“約束自己比任何手段都更有效地讓我們避免外在束縛”。家長或老師該消除的不是跑車,而是自身的不良心態,只有當大人們能淡然無謂地面對這貧與富的存在實質,孩子們才有可能成長為正直坦誠的`人。
倘若孩子們真的在玻璃罩裡掛著氧氣瓶成長起來了,那麼丟失了貧與富的認知,他們也就沒有了任何上進與奮鬥的激情,或是走另一個極端,同他們的上一輩一樣淪於仇恨,這樣可怕的價值觀將代代傳承永以為繼,這該是教育的絕境了吧!
教育是一場苦役,我們該休整戈矛而積極各戰,別用幻想鑄就的盾保護自己的無能,教會孩子認識財富,鼓勵他們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像父母一樣選擇仇恨財富來掩耳盜鈴式地迴避。鋒利的矛要刺向這攀比的心理而非僅僅一個誘因。
放下盾,與自己相見;舉起矛,捍衛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