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1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在前人不斷思考創新下,湧現出無數的中華文化。

  20年代,30年代的學生腦中滿是革命。文化不斷被摧殘。但也少不了捍衛中華文化的人,我們應該對這些人心存感激。

  但不知從何開始,人們口中的“天哪”變成了“ohmygod”或“我的上帝”令人頭皮發麻,難道我們的傳統文化就這樣被人們淡忘了嗎?

  我看了一篇文章:某公司外方經理在招聘中方工作人員時,首先考慮的是中文的掌握情況。他意味深長的說:“人不能忘本,母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力見證。一個人不能運用,或不能很好的運用自已國家的語言,甚至對其瞭解很少,我們怎能用這樣的人啊?”不可否認,有很多人恨不得染個黃頭髮,時不時說幾句外語,好像這樣他們真成了外國一樣。

  老師跟我們講過,法國人很愛自已的母語,雖然大部分法國人都學英語,但他們在法國絕不會用英語跟別人交流,他們認為法語是世界上聽的語言。

  在中國,許多地方的標示語上都是用英文來提示,有許多人在自己的同胞面前,硬是要把自己的漢語說得不流利,在加幾句英文進去,文化不應該被排斥,但是,當一種文化即將取代原有之的文化,我們應只有一種行動—————捍衛自已的文化。

  從甲骨文到現代的漢語經過多長的演變?包含了多少人的心血?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尊重它?對!我們沒有資格。

  我們要行動起來,捍衛我們的中華語言文化。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2

  小時候,父親問我:“水裡流著的是什麼?”剛滿10歲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明白。中國的水中,確實流著中國的歷史。古今往來,中國的歷史一直與水緊密相連: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李冰修築都江堰,李春設計修建趙州橋,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水的歷史。我們的祖國,也就是在與水的抗爭中不斷成長的!

  舊社會發洪水,一次就淹了大半個中國。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1938年,蔣介石下令炸燬黃河大堤。一時間,洪水滔滔,人命還不如根草!

  水是流動的,歷史是向前的。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行動和汗水換來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10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洪水挑戰:興修水利疏河道、造大壩……今天的中國水利建設日新月異,葛洲壩、小浪底、三峽……中國的經濟也像中國的水一樣,一日千里,社會主義中國,流入了繁榮的新時代。

  1998年洪水好像想再考驗一下中國人民,南方的長江、洞庭湖,北方的松花江、嫩江,一起“興風作浪”。面對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英雄的中華兒女們眾志成城,風雨無阻,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產黨員、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用自己的身體,手挽著手,肩並著肩,築起一道堅固的人堤。洪水退去了,黨和人民聯絡得更加緊密了。

  1997年,長江、黃河與香江水融在一起。1999年,澳門的水也重新和祖國的水相融合。我知道祖國的水還缺少了日月潭的濃香味。但我相信,中國的水總有一天會流到一起的。

  中國的歷史是中國的水,中國的水是中國的歷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天,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我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新時代,而我們也將載著她走得更遠。

  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水史,中國的水中蘊含著中國的歷史。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3

  當古埃及的燦爛文明已在沙漠中逐漸乾涸,當古巴比倫的輝煌已在戰火的塵埃中淹沒,當所有痕跡已在歷史的車輪中沉沒,而古老的東方依然有一條騰飛著的巨龍。

  —

  中國,一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無數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飽經風霜的國家。在經歷了屈辱和腐敗之後,選擇了“千磨萬擊還堅勁”,讓曾經的屈辱成為過去,讓所有的腐敗重新煥發生機,讓沉睡在太陽下的雄獅甦醒,讓那些腳踏這片黃土的人民,能夠驕傲的說一聲:“我是一箇中國人!”

  漫漫歷史的長河中,有著一曲天問徹雲間,仰天長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屈原;有著空有赤裸裸的愛國情,卻只留得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更有著豪情一言“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先生。這些偉大人物堆疊而成的刻痕,在歷史的長河中積累了深遠的文化,更讓他們的名字刻於人們的心中,不曾遺忘……

  現在的中國固然輝煌,但沒有人會忘記,在__年前,中華兒女們在深重苦難中受盡折磨,生活陷在水深火熱之中,從鴉片戰爭起,華夏兒女們飽受摧殘,在暗無天日的生活中渴求著能夠得到所謂的幸福和和平,當人們拿起武器,用雙手保衛自己國家,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在那一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響徹廣場時,神州大地上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在冥冥之中,中國引領著千萬華夏子孫從崎嶇走向平敞大道。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文化,而中國的文化,卻是有著生命力的文化,它是歷史萃取的結晶,是廣大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精神的結晶。每一箇中國人都像小草一樣,就算被風雨凌冽的摧殘,就算已奄奄一息,也會帶著那片綠色,在風雨過後,驕傲的挺起胸膛,迎接那溫暖的陽光!

  今天,中國早已擺脫“東亞病夫”,早已不再任人宰割,早已不再貧窮落後,那沉睡的雄獅早已經甦醒了!

  今天,古埃及的文明已經凝固成陽光下靜默的石柱,而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湧而出的生機與綠意!歷史選擇了中國,我們並不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然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大山,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的綠色。

  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於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你如此浩瀚。歷史選擇了你,我的祖國,歷史選擇選擇了華夏民族,那麼,華夏民族必將能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4

  時間老人似乎不知疲倦,不斷地推動著人類這幾千年的歷史,不曾因為某人、因為某事而停下幾許。

  古人云:“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他們不止給後來者的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物質財富,還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筆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歷史的“衍生物”,時時督促和激勵著我們。

  由於歷史的廣泛我不能一一道來,所以我從我所學的專業角度來談談自己讀史的感悟。我學的市場營銷,畢業後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把公司的東西推銷出去。而把東西推銷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推銷出去,使顧客喜歡你相信你,顧客才可能買你的產品。怎樣才能讓顧客信任你呢?巧言令色、花言巧語,還是亂說騙顧客?都不是。那該怎麼做呢?別急,讓我們翻開歷史,細細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秦朝時,有個叫商鞅的人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都不相信,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由此可見要想讓別人信任你,必須要講誠信,言行必出,做事做人要用上自己百分百的真心和誠心。不能為達成目的————把東西賣出過去,而欺騙顧客。要以顧客為中心,把產品賣給需要它的顧客,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

  歷史長河承載著過去的人與事,給我們這些後來者留下了一個個足跡,似餘音寥寥,讓我們知道他們曾經來過這世界。

  以史為鑑,學做人做事。讓我們用心汲取古人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認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歷史的高中優秀議論文5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古往今來,如此蕭瑟之風,想必定是秋風了吧。不知道荊軻踏上那條不歸路時的心情如何,也不知道太子丹當初派人去行刺秦王是否深思熟慮。《六國論》曰:“至丹以荊軻為計,始速禍焉。”當荊軻刺秦王失敗的訊息傳入太子丹耳中時,不知他內心是否有一絲悔恨,抑或是不悔其策略不周,而悔其用人不慎,怪荊軻不力。正如蘇洵所說:“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荊軻自知命不久矣,當此時,不知他內心是否後悔跟隨多疑的太子丹。我不是他們,我不知道他們心中的感想。但我知道荊軻,當他臨行吟下此詩時,他便抱了必死之心。他知太子丹多疑,但不後悔,因為他知道自己此行不為太子丹一人,而為燕國百姓。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荊軻之死,非後者莫屬吧。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多次出師伐魏,卻“未捷”,最後卒於五丈原。諸葛孔明不愧為千古名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周郎“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足可看出周瑜之奇偉謀略,卻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是嘆孔明之智謀無人可及吧。諸葛孔明助劉備開創大業,扶助劉禪支撐極其艱難的局面。他曾向劉備發誓要助禪穩固基業。“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沒讓阿斗明白孔明的一片老臣心,卻讓後人銘記諸葛孔明。想那五丈原,那吹滅孔明生命之燈的風,必是秋風吧。他不但吹熄了千古名相的生命之燈,也使三國鼎立之局轉為歷史。

  滔滔江水之上,不斷迴響起一種低沉的聲音。“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是一代梟雄,奈何英雄與美人,難以兩全,當其四面楚歌時,內心仍記掛虞姬。虞姬以劍舞回應英雄以謝其憐愛,而後自刎,英雄一見“淚落如雨”。不愧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虞姬之死,可以說使項羽心痛至極,心痛之餘,他決定帶人衝出包圍……烏江自刎,非人所願。杜牧曾寫詩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也曾寫詩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誰又知當時項羽內心之痛呢?虞姬已死,他以當年自己領八千子弟兵起義,如今隻身一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為由將自己的生命終結。但他卻忘了“勝敗乃兵家常事”之理,為一敗而求死,實乃兵家之大忌也。逝者已遠去,詠者已遠去,如今我們只能在烏江之上,把酒臨風,一樽酹江月,一樽祭英雄。憶往者,美酒、寶劍、佳人、英雄。

  坐擁江山,美人在懷,無數珍寶,盡攬其庭中。然而安史之亂突起,一夜之間,美景覆滅,貴妃醉酒之燕舞轉成歷史,隨風消去。男人愛女人,本世之常情,而當這個男人以一國之君的身份過於偏愛此女時,就成了一種錯誤。因為這種愛,太過於沉重,是一個弱小的女人承受不起的。當面對將士們的逼迫時,他不得不捨美人,一曲《霓裳羽衣》,代表著逝去的美好。而今,落葉蕭蕭而下,秋風咆哮,她隻身著素衣,平靜地走向死亡,想到曾有一個人愛自己,死亦足矣。“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奢華成往事,此時只有蕭瑟秋風,一棵殘樹,一段白綾……

  古來萬事東流水,歷史已成為往事。如今的我們,唯有在書中細細品味,靜靜地獨登高樓,望盡天下路,遍覽歷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