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議論文

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議論文

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議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到信仰,人們總是很自然地把它和宗教聯絡在一起。其實,宗教是信仰的一個方面,真正的、廣義上的信仰絕不侷限於此。全世界大概只有十一二億人沒有信仰,而大多數,集中在中國。那麼,何謂信仰?

  很多人覺得信仰是一個過於“高大上”的詞,其實不是,信仰是一個“生活化”的詞彙,很多時候出現在日常的瑣事中,始終貫穿著我們的為人。梁漱溟老先生說,人,一生中要思考三個問題;按順序,不能顛倒。首先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後,一定是迴歸到人與內心的關係。我們思考信仰,其實就在尋求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不可避免、迴歸本真。白巖松被人問及自己的信仰時,他說,他信忠誠、友情、勤奮、家庭……可見,信仰的概念沒那麼複雜,這個層面上來說,甚至稱得上簡單;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對信仰的需求。唯有信仰,你才不至迷失;知道規矩、底線在哪裡,為什麼會被感動。信仰,讓你有敬、有畏。有了這把隱形的標尺,你才能真正自由、坦蕩、無愧於人、更無愧於已地活著。陳虻曾說,不要因為走了太遠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而信仰的存在,就是使我們能一直保有初心,堅守最初的那份熱情與憧憬。

  再看現在的這個時代和我們身處的社會。不可否認,物質條件愈來愈好了,可精神上,我們是如此匱乏、可憐、貧窮。20xx年,佛山市的2歲女童小悅悅在被車撞後,15分鐘內,多位路人經過,卻無一人對血肉模糊的悅悅施以援手,人心的冷漠、對他人苦難的熟視無睹一目瞭然。還有那震驚全國的毒奶粉事件,背後也映射出生產者的麻不不仁。在這個慾望無線擴大的掘金時代的唯利是圖,我們不禁自問,這世界究竟怎麼了;在懷疑的時代,是否還需要信仰?

  答案是肯定的。在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帕斯卡爾在《思想錄》裡寫,“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獸;但不幸就在於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我願相信,人性本善,只是“萬丈紅塵深似海”中,不慎迷失。信仰,是我們唯一的救贖。

  找回信仰,就從現在開始。可以是宗教類的信仰,也可以不是。它可以神聖且完美,帶有萬丈光芒,也可以是一些最平凡,又最易被我們忽視的東西。就比如,一種好的品質,一份可以超越一切的感情。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從一個很小的點切入進去,一點點地深入其中、潛心挖掘;我們理應知道,平凡中也能孕育偉大,信仰亦是如此。信仰是一種佇立,瞭然於心間。白巖松說,有信仰最大的好處就是當你心裡上有天、下有地的時候,很踏實,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

  願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信仰,並且堅守信仰。就像盧新寧在北大的演講中所言,“選擇堅守,選擇理想,選擇傾聽內心的呼喚,擁有最飽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