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精選18篇)
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作者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那麼問題來了,議論文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精選1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
武士貌似贏了,但其實輸得慘烈,求勝心過強,使他漠視生命卑鄙無知。禪師似乎輸了,但勝得徹底,他置聲明於度外,睿智而又心懷仁德。
輸贏二字,不知論倒了多少君子,又不知論出了多少名敗而實勝之英雄。輸贏本身就係於“聲名”二字,贏者若為圖一名而不擇手段,是痴愚;敗者不求聲名而勇退甚至因懷仁而認敗,是英武。如若梅為春來而謝,謝之為蒼生命脈,故有高名;牡丹為鬥豔而生,生之為虛有其表,故曰浮華。英雄,是不會再乎一個表面的成敗名聲的。
論英雄不以成敗,以智慧。禪師其實早已洞悉了武士的伎倆。這是智慧,這番觀人洞若觀火的思辨,從根本上讓他不會淪為敗家,即使丟個勝利的虛名給別人,又何妨呢?孔明賈誼之輩,皆未遂願即亡,但後世未有人敢言二人不是英雄豪傑。孔明坐隆中而知三分,賈誼論蒼生成漢景之世,是以智慧捭闔於青史,又何曾與誰狂傲欲爭高下?陶潛洞察仕途之腐朽,隱田園而後世頌之;東坡洞悉曠達之真諦,於川上唱大江東去而後世頌之;孫文洞知革命之於中國富強之意義,於一生畢力於民國而後世頌之,皆是此等英雄,智絕於人,而非為求名,為爭執。
真英雄,最終是懷仁的。武士求勝而罔顧它物之生死,禪師顧念生靈之可貴而不求勝,對比何其鮮明!懷仁而念蒼生者,才配得上勝利的光環。否則,榮耀背後的骯髒,最終也會腐蝕掉虛幻的榮耀,還歷史和世人一個真正猙獰的實體。
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是因為我們呼喚真正的英雄,嚮往和崇拜塑造真心英雄的社會和時代。我們不囿於事物的表象來敲定事物的本質,把自己誇得再高,沒有真正的智慧和仁厚的心理,只會摔得慘烈。社會的浮躁,亦會接二連三地發酵出虛假的偶像,或許在當下這個有些娛樂至上,道德迷失的社會風氣中,不去投身於追名逐利的大潮,不做手握人民幣的高調施善者,不做冠冕堂皇表裡不一的假公僕,顯得更有實際的意義。即使沒有得到所謂主流意識的認可,名義上沒有收穫,但實際上,你已經成了時代的無名英雄,並且,你也正在推產一個英雄的時代。“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真正的英雄,絕對不是迷醉於浮華甚至喪失理智和慈悲之心的人,亦不妄言成敗,亦不貪圖成敗,而是懷著智慧和仁厚的心,在世界的最高舞臺或者卑微角落,默默地做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休禪師,用一顆休去了世俗浮名的心,散發智慧與仁愛,做遊離於成敗之外的真心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2
英雄,自有一股英雄氣;英雄,不能以成敗而論。有一些人,他們在歷史書卷中吐露芬芳,雖然失敗了,但是卻被人們永遠銘記。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或慷慨,或偉大,或蕩氣迴腸。失敗阻擋不了他們的光榮事蹟;失敗阻擋不了他們的一腔熱血;失敗阻擋不了他們的滿腹才華。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失敗有時也讓人受到震撼。
不以成敗論英雄,是一種良好的看法;不以成敗論英雄,是一種豁達的態度。因為,英雄自有英雄的品質。
項羽自刎烏江,卻不失為一位英雄。
項羽與劉邦劃江而治,最後戰爭爆發了,劉邦節節勝利,步步為營,最終把項羽逼到絕路,項羽逃到烏江邊,只剩下很少的兵馬。但是項羽還是命令他們衝殺,我們可以看到項羽的血性。因為劉邦兵多,項羽自刎烏江,一代豪傑就此死亡。雖然項羽不敵劉邦,但是我們可以欣賞項羽霸王舉鼎的霸氣,我們可以看到項羽撥兵給劉邦的大氣。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是一位人間英雄。
曹操雖遭赤壁大敗,卻不失為一位英雄。
三國是一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時代。那次,曹操舉大軍伐吳,孫劉聯盟結成了。因為曹操的軍士不適應於船上作戰,於是曹操聽人建議,把戰船連在一起,如同陸地。但是招來了無窮的禍患。東吳大都督周瑜與諸葛亮一下就看到了破敵之策——用火攻。但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借來了大風,消除了不足之處。兩軍交戰時,孫劉聯軍一把火把曹軍燒的灰飛煙滅,在一片火海中,曹軍損兵折將,丟盔棄甲,抱頭鼠竄。最後曹操敗走華容道,差點喪命。曹操遭受赤壁之敗,元氣大傷。雖然曹操敗了,但他藐視天下的氣概卻讓我們動容,不以成敗論英雄,曹操是一位鼎鼎大名的英雄。
劉翔雖然沒有跑完,卻不失為一位英雄。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110米跨欄的賽場,被億萬觀眾聚燃。劉翔因為腳傷跑了幾步就停下來,可令人意外的是劉翔沒有退後,而是堅持跑完了比賽。我們可以看到別人的矯健英姿,但也可以看到劉翔的體育精神,我們可以記起2004年劉翔的驚人表現。不以成敗論英雄,劉翔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氣概。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3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這不取決於天賦,完全是個人努力不同的結果。
——霍金
每個人一生都會遭遇無數的磨難與挫折,第一類會果斷選擇逃避,進而一蹶不振;第二類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小心翼翼的觸碰著那微渺的希望,一點點前行。但他們只要稍微遇到一點點磨難,就會立刻從試探的邊緣退回來,將自己全副武裝,再不踏出半步。還有一些人,他們不會顧及太多,只會披堅執銳,勇往直前,拼盡全力到達成功的彼岸。
有智者對成功進行了總結。他認為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三件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一志、力、物。志是指引輪船航行的燈塔,有了燈塔的指引,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力是牽引巨輪前進的發動機,沒有強勁的動力,巨輪就會擱淺;物是照亮人類前進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們就會迷了路。顯而易見,其中“志”是最重要的一個。堅定的意志會給我們源源不斷的動力,清晰的志向會給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凡志不堅者,會像第二類人一樣半途而廢,落得和第一類人一樣的下場。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寫道:“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旨在告訴我們做事須竭盡全力。王安石在遊褒禪山時,由於自己沒有堅定繼續遊覽的決心,為自己留下了莫大的遺憾。由此可見志的重要性。
也許有些人會感到疑惑:你看王安石、桑地亞哥,他們的“志”多麼堅定,可他們到最後還不是失敗了。王安石變法被半路叫停,桑地亞哥到最後也只帶回來一副魚骨啊。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志”很重要,但有時做事是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人為因素我們可以輕易改變,但通向成功的外力和物質基礎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雖比不上志的重要性,但有時阻礙成功的還真就在這二者上。如果桑地亞哥能有好一點的捕魚裝置,王安石身邊出現一位能說服他慢下來的人,那結果會不會不同?
有些人對這些不屑一顧:不管再怎麼樣,他們不還是失敗了麼。還有人要我們向失敗者學習,真讓人笑掉大牙。
古人說過,不以成敗論英雄。桑地亞哥是失敗了,但他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失敗者身上也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品質,不能一葉障目,片面的否定一個人的價值。
成功,不過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個結果,失敗也並不那麼可怕。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4
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寇”已成為人們判定英雄的標準。但是,我更重視過程,結果並不能否決一個真正的英雄,所以我認為,成敗——不是英雄的論定標準。
西楚霸王項羽,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戰將,著名的軍事家,一位力能舉鼎的英雄豪傑。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舉兵反秦。項羽率軍入關中,在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威震四海,冊封十八位諸侯,是何等的霸氣!但他最後卻在垓下之戰中徹底輸給了劉邦,隨後在烏江自刎,但在自刎前,他仍力斬數百人,使漢軍屍體堆積如山。如此勇猛的項羽,雖然他失敗了,但怎麼算不上英雄?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他曾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奪取荊州、益州、西川,一手打造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但他卻最終在五丈原心力交瘁而死,並沒有完成他統一中原的心願。難道就因為他沒有攻打下魏國,就不能說諸葛亮是英雄嗎?當然不能。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至今,我們仍不能忘懷他,他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忠心、謀略、才幹……
北宋末年的梁山泊義士,也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好漢!這一百單八人因受不了北宋朝廷的腐敗,紛紛聚義在梁山泊。他們受了朝廷的招安,殺韃子,擒田虎,剿王慶,滅方臘,一百多個弟兄只剩下二十七人,何不悲慘?班師回朝後,又遭奸臣陷害,一班義士死於非命!他們雖然起義失敗,但這些英雄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從中至外,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它足以證明,成敗——不是英雄的論定標準。勝利的英雄固然崇高,而失敗的英雄也值得人們懷念,有時,失敗比成功更偉大!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5
在狂風面前,大樹奮力抗爭,不屈不撓,而小草屈腰伏身。可,大樹折斷了腰,小草卻慢慢揚起了臉,難道小草因此比大樹更值得被讚美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看來,我們不應該以成敗論英雄。
只要奮力抗爭,哪怕失敗,也值得被歌頌。南宋將領文天祥抗金未果,不幸被擒,在世人眼中,他敗了,可是他依然流芳百世,為什麼?難道是因為他失敗了?不,當然不是,恰是因為他無論在抗金途中還是在獄中都奮力抗爭,寧死不屈,才能被後世人所銘記。戊戌六君子也是如此,他們在刑場上喊出“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豪言壯語後,下一刻便血濺皇天。百日維新,他們敗了,可是他們彰顯了變法先驅的精神和氣度。印度的章西女王奮力抗擊英殖民者,即便她敗了,她也是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這世界上有太多難以控制的未知因素,也許我們奮力拼搏之後迎來的是失敗,是現實無情的一巴掌,但是我們努力了,如同那頑強地與狂風搏鬥的大樹,哪怕折斷了腰,也同樣值得讚美。
失敗的拼搏者比成功的懶惰之人更值得讚美。社會上總有那麼些人懶蟲附身,不願花精力去做自己本該做的事情,與奮力拼搏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認真做家務的人比起依賴“懶人智慧電器”的人要好的多,因為他們並沒有丟掉中國傳統的勞動精神,類比“失敗的拼搏者”和“成功的懶惰之人,且不論成功與否,單是拼搏者的拼搏精神就值得讚美。
成功與失敗是相對的。衡量一個英雄,並不只是觀其勝利的果實有多大。抗金將領岳飛,被奸佞小人秦檜所陷害,含冤而死。岳飛死了,死於朝野中的爾虞我詐,而秦檜成功的除掉岳飛,但他輸了道德仁義,落了個奸佞小人的罵名。正所謂“有得必有失”,有的人得到了名利,卻失了本心;有的人失去了生命,卻贏得祖國或是他人的安全。
因此,我們不應該以成功論英雄。對於頑強的大樹,我們也不應該吝嗇我們的讚美,折斷了腰的它也值得讚美。生活中,成功只是少數人才能享有的,而是失敗總與大多數人作伴,並不是失敗的人就不配擁有讚美。
身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要注意:勿以成敗論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6
以成敗論英雄最大的不可取之處,就是它論不出英雄來。我可以有三個方面來證明這一點。
第一,從成功的方面看,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上了駙馬爺的陳世美不可不謂是個英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難道不是一個窮秀才夢寐以求的成功嗎?二戰初期的希特勒不可不謂是個英雄,建立第三帝國,鐵騎橫掃歐洲,他不是成功的在一天內就佔領了丹麥,40天就打敗了法國嗎?而至於南宋的秦檜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一世英雄,他成功地當上了宰相,成功地除掉了岳飛,更是成功地出賣了國家。但是我想問對方同學,你們真的認為這些人是英雄嗎?
第二,從失敗的方面看,如果失敗了就不是英雄,我們又可以得出結論,荊軻不再是英雄,因為他捨身入秦的兩大目標,刺殺嬴政和逼秦議和均以失敗而告終。布魯諾也不再是英雄,因為他既未能說服當時的民眾相信日心說,也沒能逃脫宗教裁判所的追捕。至於國父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後,就更稱不上是一個英雄了。二次革命失敗,護國運動失敗,護法運動還是失敗,總理遺囑不是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嗎?但是我還想請問對方同學,他們真的不是英雄嗎?
第三,把成敗綜合起來看,成敗作為相對的概念總是存在於一定的競爭之中,競爭一方的成,就意味著另一方的敗。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第三個結論,任何競爭的結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那麼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金戈鐵馬,十年鏖戰,難道希臘聯軍主將阿卡流斯是英雄,失敗的特洛伊軍主將赫克托爾就不是英雄嗎?那麼楚漢相爭,逐鹿中原,難道開創了大漢王朝的劉邦是英雄,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項羽就不是英雄嗎?那麼魏、蜀、吳三國鼎立,豪傑輩出,難道僅僅因為最後三家歸晉,就只有司馬氏才是真英雄嗎?那後人又何來的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呢?
可見,以成敗論英雄其結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紛紛落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對手,偏偏也要分出個成王敗寇。所以,我說不以成敗論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7
首先,成敗是具有兩面性的,試想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們是否就有這樣的推論,水滸中的高逑鎮壓了農民起義,維護了宋朝的統治地位,因為他在事業上的成功,難道我們要說他也算個英雄嗎?如果說失敗了就不是英雄,那麼岳飛的理想是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這個理想最終失敗了,為什麼他仍然是名垂青史的大英雄呢?
其次,成敗是具有相對性的。成敗作為相對的概念,總是存在於一定的競爭之中,特別是現代社會時時有競爭,處處有競爭,一方成必定有一方敗,難道我們要得出這一搞笑的結論,任何競爭的結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那麼武聖關羽敗走麥城在三國中便是狗熊的形象代言人?對方辯友以成敗論英雄,其結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而真英雄卻紛紛落馬,這是何等的悲哀啊!
最後,成敗是具有偶然性的。行為與結果之間比只是簡單的必然性,許多不可把握的同步性也會摻雜其中,對結果的成敗往往造成重要的影響。2019年感動中國的魏青剛勇救落水者,但遺憾的是年輕少女最終因搶救不及時而身亡,難道因他救人的失敗而否認他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大英雄形象嗎?如果真是這樣,又有誰去救人呢?這是相當悲哀的事啊!
成敗不可能被生命的主動完全把握,它還受文化背景,立場觀點等諸多因素影響,所以以成敗論英雄是不客觀,不全面,不正確的。
我們不應該以成敗論英雄,英雄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沒有失敗的時候,然而只要他盡力了,表現出超人的膽識和智慧,有不怕困難,不顧個人,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的精神,那麼他就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方寸之地,如何容得下東海蛟龍,成敗之尺又如何評判出驚天動地的氣概?
綜上所述,我認為不應該以成敗論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8
綜觀關羽的一生,既有千里走單騎,又有兵敗走麥城。成功之中,我們發現他的非凡才略,過人膽識,於失敗之中,我們同樣看到了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請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成功時,失敗時,我們都說關羽是一個英雄呢?這恰恰說明,英雄本色超越了成敗而存在。這就像燕瘦環肥,各盡其美,正因為美本身並不以胖瘦而論。以成敗論英雄,就像是以胖瘦去論美人,其結果只能是褻瀆英雄,唐突佳人。
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既有卓越之處,也有凡人的弱點,而成敗不過是一時一事的結果。決定成敗結果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英雄本人的主觀努力,也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時、地利、人和等等的客觀因素。方寸之地,如何容得下東海蛟龍,成敗之尺又如何評判得出驚天動地的英雄氣概呢?
正因為如此,當文天祥、史可法,一路兵敗如山倒,仍然奮然抗爭時,沒有人會說他們不是英雄。當斯巴達克斯和他的戰友們面對強大的羅馬軍團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的時候,沒有人會說他們不是英雄。當蘇格蘭的華萊士臨刑之前高呼自由二字的時候,高尚的人們將無法抑制他們激動的淚水。
然而,當成敗成為評判英雄的尺度時,英雄身上那種崇高的精神品質就會被我們淡忘了。當成功成為衡量英雄的標準時,手段就變得無關緊要。於是,卑鄙成為卑鄙者的通行證,而高尚只能成為高尚者的墓誌銘。如此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英雄觀對於當今工具理性膨脹,人文精神衰微的現實社會來說,到底是會純化我們的道德,還是會泯滅我們的良知,不是一目瞭然嗎?以成敗論英雄,看得見英雄的功業,看不見英雄的氣節;看得見英雄的意氣風發,看不見英雄的愴然失意;看得見功成名就的正劇英雄,卻看不見壯志未酬的悲劇英雄。
今天,我們呼喚英雄,是因為英雄身上寄託了我們崇高的情感,我們景仰英雄,是因為英雄身上凝聚著我們超越平庸的理想。當我們面對著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瑰麗景象時,會深深地為大自然雄渾的氣勢所感動。同樣,當我們面對著悲歌慷慨,壯懷激烈的英雄事蹟時,又會被英雄身上那種超越成敗的恢弘氣度所折服。
古往今來,英雄之氣於天地之間馳騁,在不同的境遇中演化出無窮的故事,或~慷慨激昂,或悲壯雄渾,然而不變的是英雄身上那種超越成敗的傑出的才能與品質,非凡的膽略與豪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而當是非成敗轉頭成空,最終留下的,是一段激昂與天地之間,不能為成敗所論的英雄氣概。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9
第一,一個具備了傑出才能、品質的英雄是否取得外在功業上的成功,還要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等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南宋時的岳飛精忠報國,文韜武略,但卻因為生不逢時,未遇明主,最後只能壯志未酬地屈死風波亭。三國時的孔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卻因為屬國地力不濟,實力太弱,到頭來只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而有力拔山兮氣概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也因為人和不得,而在四面楚歌聲中自刎烏江。
正是因為成敗之中包含著天時、地利、人和等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因素,我們才會對那些在失敗面前表現出浩然之氣的悲劇英雄肅然起敬。當雄姿英發的周瑜無奈地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時,我們能否認他是英雄嗎?當兵敗被俘的文天祥在獄中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我們能否認他是英雄嗎?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追求各種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有成功,也有失敗。成敗不過是一時一事的,惟有超越成敗的精神才更能彰顯出英雄的本色。如果拿上一把僵化刻板的成敗尺子,又怎麼指望能量得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概呢?
第二,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片面地誇大了功利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是有害的,它誘導人們為了達到目標可以不擇手段。一個人只要成功了,無論手段多麼卑劣,都照樣可以摘取英雄的桂冠。如此以來,前有赫赫英名牽引,後有滾滾利益推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本已功利的世界還會變成什麼樣子,實在令人不敢想象。
正是因為的觀點,以成敗論英雄存在以上兩點錯誤,因此我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0
不以成敗論英雄,也許,失敗後的英雄更彰顯英雄本色。
——題記
英雄的一生多坎坷,沒有坎坷,英雄就不亮麗。正如曲徑,才能通向幽深之處;英雄的一生多波折,正如峻嶺,才能創造醉人奇景;英雄的一生多荊棘,正如玫瑰,才能綻放妖豔的花。
奧運賽場上,有一位英雄,雖不及恆星的閃耀,但卻有著月光的淡泊;雖不及白玉的亮澤,但卻有翡翠的深沉。
倫敦奧運會,他重回賽場。他緩緩走到風起雲湧的賽場,比賽是殘酷的,他卻是自信的——曾經的冠軍。但他的道路並不平坦——北京奧運會因傷退賽。那一刻他蹲下,昂首笑了一笑。
他賽場一笑,似乎是對自己的振奮。我猜:他是在告訴人們他的挫折與磨難,還是告訴人們他的夢想和堅強?
如果大海沒有風浪,海燕就不會美名遠揚;如果賽場沒有失敗,英雄也絕不會流芳百世。他在_110米欄的面前,忘卻曾經的輝煌,也放下曾經的.失敗,如奔騰的駿馬飛奔而去,而就在他跨出第七步時,他摔在了紅色跑道上……一切是不是都結束了?不,一個英雄不會這樣退場。於是,他掙扎起來,拖著傷腳一步步跳向終點。他跳到自己的最後一欄前,深情地吻了一下那最後一道欄……
他退賽一吻,似乎飄蕩出一縷落寞與憂傷。我猜:他是在告訴我們他的挫折與磨難,是在告訴我們他的夢想與堅強。
誰能看穿這泯然一笑?他笑的是自己的艱辛,但告訴我們一種堅持。這一笑,也許正是靈魂的綻放。
誰能悟透這深情一吻?他吻的是自己的失敗,但告訴我們失敗也是英雄。這一吻,也許是精神的昇華。
他是劉翔。
他退賽了,但這斷然不是終點,而是感動、震撼、啟迪、開始。我們已無憾,因為他是英雄。
英雄是面對挑戰都能泯然一笑的人;英雄是面對失敗也能深情一吻的人。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1
俗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又有一說為: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到底哪一個觀點是正確的呢?其實都有它的道理,各佔優勢,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支援前者。
古往今來歷史不斷變遷,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輩出,一代又一代的才人各領風騷。但是,他們難道都是一步就跨上了神壇嗎?昔日楚霸王烏江自殺敗給了劉邦,對,他的確是失敗了,可是他的事蹟至今仍在傳唱,難道你能說他不是英雄嗎?岳飛雖然敗了,但你能說他不是英雄嗎?同樣的,例如材料中寫的一樣,兩份名單中,第二份名單裡,大部分人都對裡面的人非常熟悉,而第一份名單裡的人,大多數人一個都不認識。可是非常好笑的是第一份名單裡的人都是清朝的科舉狀元,而第二份裡的都是清朝落第的秀才。為什麼這樣呢?同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失敗就忽略了他們的才華,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是金子,在哪裡的會發光的。在現在的社會中,同樣是這個道理。由於我們國家的國情,考試成了檢查一個人能力的標準,學歷成了體現一個人學識的標準。這同樣會埋沒了許許多多的人才!其實,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學生時代時同樣是令老師頭痛的偏科生,可是他的成就仍然是偉大的。當今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在學校時同樣是一個讓老師頭痛的搗蛋學生,因此,高中畢業後就出來工作了,可是,如今他仍然是讓世界頂禮膜拜的“神”之一。我說這些,並不是讓大家像他們一樣不好好學習。雖然,應試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點,但確是檢查我們的一條途徑,我們仍然要好好學習,去接受它的考驗。我認為生活中應當不以成敗論英雄,因為,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2
武士貌似贏了,但其實輸得慘烈,求勝心過強,使他生命。禪師似乎輸了,但勝得徹底,他置聲明於度外,睿智而又心懷仁德。
輸贏二字,不知論倒了多少君子,又不知論出了多少名敗而實勝之英雄。輸贏本身就係於“聲名”二字,贏者若為圖一名而不擇手段,是痴愚;敗者不求聲名而勇退甚至因懷仁而認敗,是英武。如若梅為春來而謝,謝之為命脈,故有高名;牡丹為鬥豔而生,生之為,故曰浮華。英雄,是不會再乎一個表面的成敗名聲的。
論英雄不以成敗,以智慧。禪師其實早已洞悉了武士的。這是智慧,這番觀人洞若觀火的思辨,從根本上讓他不會淪為敗家,即使丟個勝利的虛名給別人,又何妨呢?孔明賈誼之輩,皆未遂願即亡,但後世未有人敢言二人不是英雄豪傑。孔明坐隆中而知三分,賈誼論成漢景之世,是以智慧捭闔於青史,又何曾與誰狂傲欲爭高下?陶潛洞察之,隱田園而後世頌之;東坡洞悉曠達之真諦,於川上唱大江東去而後世頌之;孫文洞知之於中國富強之意義,於一生畢力於而後世頌之,皆是此等英雄,智絕於人,而非為求名,為爭執。
真英雄,最終是懷仁的。武士求勝而罔顧它物之,禪師顧念之可貴而不求勝,對比何其鮮明!懷仁而念者,才配得上勝利的。否則,榮耀背後的,最終也會腐蝕掉虛幻的榮耀,還歷史和一個真正的實體。
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是因為我們真正的英雄,嚮往和塑造英雄的和時代。我們不囿於事物的來敲定事物的本質,把自己誇得再高,沒有真正的智慧和仁厚的心理,只會摔得慘烈。的浮躁,亦會接二連三地發酵出虛假的偶像,或許在當下這個有些娛樂至上,迷失的風氣中,不去投身於追名逐利的大潮,不做手握幣的施善者,不做不一的假,顯得更有實際的意義。即使沒有得到所謂主流意識的認可,名義上沒有收穫,但實際上,你已經成了時代的無名英雄,並且,你也正在推產一個英雄的時代。“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真正的英雄,絕對不是迷醉於浮華甚至和慈悲的人,亦不成敗,亦不成敗,而是懷著智慧和仁厚的心,界的最高舞臺或者角落,默默地做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休禪師,用一顆休去了浮名的心,散發智慧與,做遊離於成敗之外的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3
棋盤上的32個棋子,中間隔著“楚河漢界”蓄勢待發。在一場場廝殺中,我的思緒飛到了秦末群雄逐鹿的年代。
你出身世家,年少時便有凌雲之志,胯下烏騅馬,手中破城戟,“力拔山兮氣蓋世”,英勇無人能敵!關鍵時刻,你破釜沉舟,率威武之師大敗秦軍主力,解鉅鹿之圍。如此壯舉又豈是市井無賴劉邦能比?你重義氣、講誠信,絕不攻打沒有擺好陣形的軍隊,但奸詐的劉邦之流只要有利可圖就不擇手段,“楚漢之爭”還未開始就註定了是場悲劇。
你成就了一番霸業:進軍關中,擁四十萬大軍。在鴻門宴上,雖對劉邦先入咸陽不滿,但心懷仁愛之心的你終錯失良機,致使劉邦尿遁,令人扼腕嘆息。也正是由於你的心胸坦蕩、毫無心機,一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致使暗中投靠你的曹無傷被殺,試想此後還會有誰來助楚?
不是你無能,實在是劉邦、韓信之流太過狡猾,趁你出擊齊地之機,定三秦,佔彭城。當你與劉邦說和後,自以為有“楚河漢界”,可以平分天下,井水不犯河水,但劉邦背信棄義,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最終你兵敗垓下,四面楚歌。虞姬將生命之花綻放在雪白的劍刃上。一滴英雄淚,流出了你刻骨銘心的悲痛、不可言說的無奈,還有無限的深情……“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英雄末路,壯士掩面,烏騅悲鳴。與生俱來的自尊使你在烏江邊結束了不平凡的一生,鮮紅的熱血灑進滾滾烏江,隨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遠方……
你的生命之花,散發出最動人的光輝,雖花瓣盡落,但芬芳依舊瀰漫,令人迷醉……
你是真正的英雄!正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雄獅,捕獲的獵物雖然最後被成群的鬣狗利用卑劣的手段搶走,但雄獅仍然是名副其實的草原之王。
雖然你失敗了,但你以英勇、誠信攪動了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風雲,譜寫了一篇永世不朽的神話。
不以成敗論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4
何謂英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雄,有勇有謀,豪氣沖天,為心中志氣而英雄赴死;英雄,俠肝義膽,視死如歸,為心中正氣而挑戰強權;英雄,無私忘我,捨生忘死,為民族尊嚴而浴血奮戰。英雄是讓我們為之某種精神品質而覺觸動的人,是讓我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的人。成敗並不能定義“英雄”一詞,因此,不以成敗論英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絕命一詞中,項羽滿身的豪氣盡顯,滿腔的深情盡露,這首詞既顯示了他對自身的自信,又難掩他對時局的嘆息。因為垓下一戰的敗績,項羽寧自刎於烏江也不肯過江東,以求無愧江東父老。驍勇善戰的西楚霸王,終究選擇了以死結束一身榮光。僅是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斷絕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功成之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的項羽一生可謂快意,可謂坦蕩,卻落得一個自刎的下場。但悲慘的結局並不能否定項羽的英雄氣。鉅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消滅秦軍,一舉扭轉了戰局。“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形象在此得到充分體現。因此李清照在詩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他依然是受人敬仰的一位英雄,一位悲情英雄。
易水邊,哀風蕭蕭,古時的歌聲迴盪在今世的人的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和著歌聲,負著使命,不畏強秦,視死如歸。秦大統一的局勢已定,這是歷史的趨勢。荊軻刺秦註定是失敗的,但刺秦的失敗能說明荊軻不是英雄嗎?不,我想,正是因為刺殺失敗才造就了荊軻的成功,才能留名後世。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為國為民,毅然踏上刺秦之路。俠義,這就是他的信仰,這就是那個時代刺客的信仰。
在南宋末年,即將滅亡之際。抗元將領文天祥作下《過零丁洋》一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千古流傳,將文天祥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永遠的留在了世人的記憶裡,刻骨銘心。文天祥寧死不屈,用鮮血書寫心中的誓詞,為國效忠,無比壯烈,無比磅礴。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希望留一片愛國丹心照耀史冊。
項羽、荊軻、文天祥……誰能說他們不是一位英雄呢?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每一個人都期望成功,但成功的路上必定有犧牲。“成功”這兩個字也許太過耀眼,有時甚至讓我們忘記了它真正的含義,過度追求,逐漸迷失。英雄不一定是最後的成功者,最後的成功者不一定是英雄。不以成敗論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5
上網之餘,我總是去外面透透氣,不然我會憋壞的.當然順便我也會買些東西吃吃,我是很讒的!
一路上哼著小曲,跨著大步,迎著涼爽的風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
散夠了,肚子也餓了,便不自覺的盯住了眼前的雞肉攤:何不買兩串吃吃也好啊!想著便去了,我挑了兩串肥的,油光光的,哈拉子都留出來了.炸的過程很慢,為了解悶便四處看看,找找樂趣.突然,我的瞳孔了出現了一個髒稀稀的娃娃,大概三歲的樣子,像個花老虎.我和他互換了一下眼神,他出於好奇的樣子看著我,弄的我不知所措,不過馬上我的雞肉串做好了,才得以轉移目光,接著看他和買雞肉的阿姨玩,還以為他是買雞肉阿姨的孩子呢,不一會他哭了,他總是哭.我聽見買冷盤的阿姨說才知道他是買冷盤的阿姨的孩子,我也發現他總是時不時的哭,我覺得他是因為阿姨買冷盤忙所以才一直哭的他想得到照顧,是的,一定是的.我突然覺得自己很幸福,漫漫的我的眼模糊了,看著他們母子倆,我的心不禁一怔!我還不如一個三歲的娃娃!
我童年的往事在眼前閃來閃去,我要趕快回去,看看我的媽媽!於是我一轉身走了!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6
翟讓是曾經的瓦崗頭領,最後卻被李密殺害,其實翟讓是一個厚道的人,在李密大敗張須陀之後,威望越來越大的時候,他沒有嫉妒,要給李密一個自己的直屬軍隊,命名為“蒲山公營”。
若是換了別的人,李密威望一大,李密可是性命難保,但是翟讓沒有那樣,他認為李密是自己一手成就的人才,反而覺得很驕傲,很為李密自豪,所以能夠容許李密當頭領,能夠容許李密與自己平起平坐,能夠容許李密超過自己,這是何等的肚量!又是何等的胸懷!
翟讓只想有一塊容身之地,並沒有李密那樣胸懷大志,便將自己一生的心血交給李密,也算是衷心祝願李密能夠成就一番帝業。
李密
說到李密,大家都知道這位瓦崗將領,他德高望重,他又有以德報怨的胸懷,但由於內心的輕敵,內心的膨脹,所以成了一顆璀璨的流星。
李密也很有成就,他領著瓦崗軍賺得一份帝業的基礎,他努力了,但由於過度輕敵,他的努力就消融了,就如梅毅所講的一樣,李密正應了“亢龍有悔”那個詞。
有很多人都有著成王敗寇的心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這位李先生雖然失敗,但是他的智慧確實讓大家認可,優秀的他引領瓦崗將士一次次擊敗隋軍,運籌帷幄的他,就是亂世英雄中的一顆流星。
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個獨具慧眼的人,他慧眼識英雄,能夠對手下的提議給予理智的答覆,能夠在N條建議下選取最好的那一條。
李世民是仁慈的,他愛民如子,不枉殺人命,哪兒像朱元璋那樣啊,一殺就是大屠殺。在貞觀四年,這個愛民如子的李世民,痛心的確定了29人的死刑,這一年裡,李世民就殺掉了29人!李世民始終認為人命至重,真是難得的好皇帝。
李世民是能文能武的,有股氣吞天下的範兒,有一回,他自己帶著幾十來個人當偵察兵,身後僅有兩員大將,其餘全是小兵,面對著王世充的三萬精兵,在如此眾寡不敵的情況下,他用弓箭百發百中嚇得敵兵驚慌失措,不敢靠近這位李世民!
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贏者只有一個,那就是李世民了,是他帶領著玄甲兵擊退王世充、竇建德、還有許多反隋武裝,不愧是玄甲戰神,雖說翟讓和李密失敗了,但是不能說他們就不是英雄,他們也有著英雄的豪情,但是,由於一點的疏忽,就敗給了對方。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7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靈,高二作文:不以成敗論英雄。
其中《項羽本紀》更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風雲際會,一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後即大落,大喜過後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項羽,字子羽,出生在一個世代將門的貴族家庭,他不願讀書,不學習擊劍,更不願學識字,只學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這為他能成為統帥,完成他滅秦的夙願成了堅固的基礎。年僅二十四歲,擁有如此的雄心壯志,如此遠大的抱負,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人往往不能成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共鳴。
他的叱吒風雲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個眼色,立刻拔劍殺死了殷通。混戰中,以一殺百。他的果斷,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驚。“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為所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現在司馬遷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義士令我顫動。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愛美人。項羽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一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這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他歡心。這出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這位柔情似水的猛將令我佩服。
兩軍對戰,拼死一搏,“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是在項羽本紀裡,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麼會多好?地震當中如果官員也秉著這種精神,那麼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麼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慾,剝削員工的例項比比皆是,為什麼就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感悟了我。讓我明白到時機是多麼重要,情誼是多麼的可貴,精神是多麼可嘉。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鼠目寸光,殘暴不仁,妄自菲薄。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對於項伯私訪張良,洩漏軍機,項羽卻沒有誅殺,導致往後與劉邦在求封漢中成了憂患之處。啊!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事業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是如此愚蠢的行為啊!
項羽在每次戰爭之後,必定屠城。活生生地把人埋了,人家都已經投降了,還要這樣塗炭生靈,難道這值得肯定嗎?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難道知道讚揚嗎?
劉邦,一個市井之徒,能把一代將相項羽打敗,這似乎是出乎預料。但我覺得是在情理之中!項羽自伺高貴,能力超群,看不起劉邦,就是因為他的嫉恨上頭,才被劉邦看準了弱點,擊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賢才都歸心於漢。這使我悟出一個道理,要成為英雄一定要忍耐。做人也一樣,因為一時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後悔!三思而後行啊!
項羽的濫用私情,殘暴,衝動,無一不警戒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中議論文 篇18
信心來自成功的積累,是未來成功的基礎,因此,人人需要自信,但自信不一定是理性狀態,可自信又需要一個理性的觀察,喪失理性的自信會變得傲慢。
行為與結果之間不是簡單的必然關係,許多人無法把握摻雜在其中,對於結果的成功或失敗可能會觸發重大的影響,成功或失敗,我們不能完全地確定,並且給予一個肯定的評價。
不以成敗論英雄,這是我多年經歷是非獲得的領悟。當然,這無疑是一種理性的結論,因為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生活的事實,所以這種說法很多人不接受,或許這個結論本身就有一個問題?
成功的人往往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失敗的人往往將失敗說成是天意,前者是容易認同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而後者則不更加喜歡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個觀點。成功者與失敗者各執一詞,一個是漠視同步,一個人又是誇大的過程的同步。
對於我一個淡然的人來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我的觀點很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