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有關議論文同一素材的多元解讀

議論文同一素材的多元解讀

有關議論文同一素材的多元解讀

  議論文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闡明自己對生活或某一現象的感悟、想法。為了使自己的觀點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就要使用充足的論據來進行充分論證。如何多角度挖掘,解讀好已有的素材,以此作為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對當前中學生寫作顯得尤其重要。

  一、同一素材多元解讀的現實需求

  首先,學生素材積累有限。當代中學生年齡相近,所處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大同小異,接觸的教育思想、文藝作品和新聞傳媒也大致相同,這些因素造成了中學生幾乎趨同的知識結構和素材積累。面對一般話題,學生很快便能確立觀點,但支撐觀點的材料從哪裡來,這是學生時常感到困惑的問題。面對觀點的多樣性和學生掌握素材的單一性,學生只能選擇一材多用,從不同角度解讀素材,為己所用。觀點是靈魂,是學生思想的火花,鼓勵學生創新併成就學生作文,就必須學會解讀素材,解決論證難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因為學生作文素材的缺失而讓學生選擇放棄觀點。其次,學生解讀能力受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文理書,當代中學生大部分時間用於多門學科的上課和練習,很少有時間去看一些“閒書”,平時積累的作文素材非常少,沒有好的誘因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引導他們作更好的分析與解讀,教師就有必要關注並指導學生進行解讀。

  二、同一素材多元解讀的.示例分析

  藝術源於生活,學生的應試作文雖然稱不上是藝術作品,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寫對生活的感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側重點可以各不相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方位去欣賞廬山會發現千百樣的美。同一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會獲得多種感受。

  例如,以《傷仲永》的材料作為素材,可以論證多個不同的觀點。仲永作為一個天才卻中途夭折的事例一般運用方向為:天才在於勤奮、天才並非天生、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如若從其他角度來分析,則又會“別有洞天”。比如:

  1.從家長的角度。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愚昧無知的方父,他錯誤的名利思想,他的“不使學”,間接地扼殺了一個英才。

  2.從方仲永的角度。對自己的事要有主見。學習要變“不使學”為“我要學”,隨波逐流、整日“環謁邑人”的仲永。由於他“受制於其父”,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3.從邑人的角度。“外因對事物發展有重要作用”或者“環境的重要性”。“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如果“邑人”沒有這種獵奇心理,不以金錢相誘,或者勸說其父讓仲永學,也許不會有這種憾事。方父是罪魁禍首,邑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對可怕的外因共同扼殺了仲永。

  這則材料還可以作為以下論題的佐證: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貪眼前之利,終害己;要注重可持續發展;對自己的事要有主見;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我手中;業精於勤荒於嬉;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勤奮的;外在環境與成才;世上需要千里馬,更需有伯樂等。

  三、同一素材多元解讀素材的方法歸納

  “材不在多,會用則靈”。讀材料要學會“多角度深思,依論點解讀素材”。“多角度深思”便是從實際出發,忠實於生活,換角度思考;“依論點解讀素材”就是在證明某論點時,要根據話題迅速找出材料與文題的內在聯絡,在行文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向話題靠攏,生髮材料與話題的契合點,有意識地選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適當渲染擴充,結論要緊扣話題,落到話題或論點(分論點)上。具體說,要想依論點解讀材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從論點的角度來整體解說材料,把已知材料儘量往已定話題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但絕不是強扭);其次,針對具體的論點,有目的地,重點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個方面,找準論據與論點的契合點,最後進行適當的議論分析。若能做到這兩點,學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況。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於多元解讀素材,但這不意味著學生可以任思維肆意馳騁而不受約束,教師作為引導者要把握住“多元解讀”與“任意解讀”的區別,不同學生對素材的理解可以在各自已有的生活上合理產生,但不是毫無道理的瞎想亂猜,更不是漫無邊際的信口開河。否則就歪曲了“多元解讀”,也無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了。因此,當學生對文字作出個性解讀時,教師不要忘記及時提醒和糾正,要知道“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