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一輩子的感悟為題目的議論文1500字

一輩子的感悟為題目的議論文

一輩子的感悟為題目的議論文1500字

  當人在獨處的時候,有時會感到自己會思考一些問題,儘管是無意識的,但還是願意被自己的想法帶得很遠。有時傍晚自己從溫暖的房間走出來,一人走在空寂的大街上,身邊有許多不認識的面孔擦肩而過,嘴裡撥出的氣息夾雜著淡淡的體味在乾淨的空氣中繚繞,我突然會想,這些人是與我一樣往家中趕麼?還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行走的方向,還讓我想起那個半生都在漂著的能寫優美文字的三毛,行走在沙漠中能給自己許多的感慨,但我覺得這個了不起的女人世間大半輩子都在沙漠中找自己,結果還是一株遊動的小草,雖然開出了許多的花,可畢竟還是沒有根。

  我們的根在那裡,臨街的飯店裡走出來一群不認識的人,大家都用一種帶著酒氣的語言相互道別,之後各自走開,那個嚷得最響的人走在我的前面,一聲不吭,和剛才判若兩人,看著他略顯搖晃的身軀,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也許是什麼都不在想,酒精延緩了他的思維,使本來複雜的心態變得單純了,只有在第二天醒來之後,才能恢復他的本來。一個人的時候或是喝了酒以後,人的思維是最慢的時候,現實與理想處於少有的平行狀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平行的人生沒有起伏,沒有波瀾,雖不空洞但卻是寂寞的',所以所有的人都不願意獨處一生或麻醉一生。

  如果有一隻慧眼俯瞰所有的人,他會覺得這個星球上如此眾多的靠兩條腿走路的動物十分的可笑,這些動物每天從一個地方出發到另一個地方,伴隨著太陽的升起讓這個星球喧譁起來,又隨著太陽的降落歸與平靜。如果再有一隻慧眼可以洞穿人的心靈,他會覺得每個人的心裡都是混沌的,這種混沌來源於許多單純的疊加。這裡面說的雖是一個意思,但卻是兩層涵義。我們總說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感悟的過程,這話聽起來是極有道理的,但感與悟卻是兩個層面的東西,不可混而談之,理解一個詞要從事物兩面性來剖析,這樣才能體現人的智慧。

  我們在消耗生命的同時,會產生許多的感覺、感受和感觸,自然也會生成一些悟性、悟心和悟道。感是一種自然屬性,凡是有生命的,對於外界給予的必定會做出某些反映,只是因為人的閱歷不同,卻能將感覺表現的深淺不同,但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因外界對感管的刺激所引發的反應,酸甜苦辣人所共品,冷暖短長眾所周知,長期生活在一處的人其習性也基本相同,甚至長相也可以趨同。而悟則不同,它是感性的昇華,是對事物最本質東西的逐步認識,也就是從現象到本質的飛躍。生活每天都在繼續,每個人不僅在自我的圈子中游蕩,同時也融入了別人的生活,你在影響著別人,別人也在影響著你,這是不容置疑。相同或不同的感受會帶來千變萬化的悟性,一隻蘋果可以被食之,可以被加工成為更加美味的食品,可以被臨摹成為一幅作品,可以編織成一段美妙或傷感的故事傳誦下去。

  所有的事都是事在人為,可人所不為的事就太多了,想一想我們有多少時間是處在歡樂的心情中的,幾乎我們所有的感覺並不是真正地來源自己的內心,我們想擁有世間所有美好的東西,認為那是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唯一源泉。曾經有一個朋友這樣對我說,在競爭的環境下生存,人的生命是渺小而無助的,多麼希望能與自然為伍,做一個融入自然最本色的人。我知道在說的那一刻他是真誠的,但他能放下他所擁有的一切嗎?可能很難。既放不下,那是否能端起來並一直保持下去,恐怕也很難。於是我們便會催生出許多的人生感悟,有感而悟是不錯的,但悟這個事物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它不一定是很高尚的,也不一定是很真誠的,有感而悟是人性體現的一種方式。有的時候感悟少了,便會覺得空活幾十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有時候感悟多了,卻又覺得生活過於複雜,容易將簡單的東西演繹成充滿了許多不確定的物質。明明是活在現在,卻感覺不到現實的呼吸,總是懷想過去,又憂心忡忡著未來,固執地攜帶著過去、未來與現在一起行走,結果只能讓你的人生變成一地雞毛,無法收拾。

  感悟是在不知不覺中光顧我們的,如果我們刻意地想著每地件事都能帶給我們以智慧的啟示,那我們終究會被智慧所害。在大部分的時間內,還是要奉行簡單和隨意的原則,生命就象陽光一樣,給予我們的不僅是存在,還有許多快樂和憂傷的成份,它遠比我們期望或要求的更多。我曾在山間的石縫間看到一棵很大的樹,它是如何生存的,想著用不了多久它就會轟然倒下,想著它的輝煌也同樣鑄成了它的毀滅,想著人也大抵如此,心情就重,就如同在歐亨利的小說中看到那個臨死的人,專注地望著窗外風雨中與他毫不相干的一片葉子,那片葉子如果真的掉落下來,這個人的生命會就此隕落嗎?幸好那片葉子仍然固定在那兒,否則我們無法想象它居然可以和一條生命聯絡的那樣緊密。那棵樹也是如此,若干年後,我又去看了那棵樹,發現它不僅比從前更加茂盛了,而且旁邊還多了幾株小樹,我不禁為自己的杞人憂天而感到慚愧。

  但我們在生活中是不能缺少感悟的,它是依賴於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這一輩子大體上是由精神、肉體和時間構成的,這其中由精神構成的思想是最複雜的,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它既可以是一泓溪水,也可以一汪濁湯;既可以是獨坐林間茅草小屋,也可以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既可以是蜿延曲折的羊腸小路,也可以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孰重孰輕,孰厚孰薄,概無定論。由精神和肉體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全部外在與內在的形式,也構成了我們會感悟人生的基礎。從精神而言,我們似乎更願意把精力放在肉體上,透過肉體的滿足來彌補精神層面的虧欠,享受生命變成了對肉體的無限放縱,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放在了這上面,而忽略了精神的因素,精神變成了寄養在我們身體內部的一個並不起眼的零件。一輩子的感悟就這樣被時間無情地消耗掉了,如同手中緊緊攥著的溫度計,雖然溫度顯示的刻度很高,但並不表示空氣中實際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