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通用34篇)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通用34篇)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作者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議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

  “當你需要幫助時,書會伸出援助之手;當你感到痛苦時,書會為你撫平傷口;當你在佈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時,書猶如一座燈塔,為你指明航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以德為題的議論文3篇,供大家參考!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以德為題的議論文3篇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以德為題的議論文1

  “當你需要幫助時,書會伸出援助之手;當你感到痛苦時,書會為你撫平傷口;當你在佈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時,書猶如一座燈塔,為你指明航程……”這是我寫在自己讀書筆記上的一段話,因為我深深地愛讀書。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生來就喜歡讀書的。上小學時的我,就是最頭疼讀書的一個,每次捧起書,看著那毫無生氣的方塊字,我總是大喊沒意思。後來,我是怎樣喜歡上讀書的呢?這得從一節語文課前活動說起……

  那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一次語文課前活動要搞成語接龍游戲,每個同學必須依次回答出一個成語來。“氣象萬千”“千軍萬馬”……同學們一個個都順利地過了關。輪到我了,這時我的腦子卻嗡嗡直響,同學們都用焦急的目光看著我,後面的同學急得直跺腳,“馬,馬大哈!”不知怎的,我一下子衝口而出,直到同學們都鬨堂大笑,我才知道自己鬧了個大笑話,又羞又惱,恨不得在地上找條縫鑽進去。老師走過來拍拍我的腦袋說“沒關係,以後要注意多看書,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好多好多的知識。

  漸漸地,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殉國流過眼淚,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了。

  那是一個深秋的黃昏,我在一次期中考試中成績很糟。放學了,我帶著滿腹的痛苦和絕望回到家中,透過模糊的淚水和昏暗的燈光,我看到了書架上的那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體會到主人公保爾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的頑強鬥爭的精神,激起了我的勇氣,一股巨大的力量注入我的體內。是呀,難道自己遇到這樣一點小小的挫折便要一蹶不振嗎?我重新打開了試卷,認真分析了其中的錯誤,為自己制定了今後的學習計劃,我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像保爾一樣,做一個人生的強者!”終於,我在期末考試一舉奪魁。這,都是讀書給我的智慧和力量呀!

  讀書給了我知識,讀書給了我樂趣,讀書更給了我力量。我在讀書中成長!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

  讀書,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為什麼有人頭懸樑,錐刺股呢?讀書似乎又是一件快樂的事,否則,為什麼有人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卻不可以不讀書呢?

  有人說,讀書好,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千鍾粟,有車如簇。看,有權有勢又有錢,更有一位“顏如玉”來“紅袖添香夜讀書”。你說,讀書好不好?誠然,名利聲色確實吸引了不少沽名釣譽之徒。但除此之外,讀書一定還有別的什麼魔力,吸引著那些雖然清貧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學子吧?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於隨一心一所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是書來管你。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了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言情、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著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麼多古聖先賢,在靜默地等著你,為你述說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鬥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總之,當家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彷彿所有的知識畫卷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歷史。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感覺愈演愈烈。不變為“書痴”者鮮矣。

  書趣之二,在於可以大發議論。凡著書立說者,必為一時之俊才。雖是俊才,有時也會有疏漏,而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來了,你高興不高興?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句是寫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寫成“爺”字,不是更好地表達他的酩酊大醉之態麼?一時間意得志滿,好像杜甫都要來拜你為“一字師”。大發議論,使你與作者有並駕之感,精神上快樂無比。

  書趣之三,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對某一個問題小有心得時,開啟一本書,發現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充分的論述。正好搔到你的癢處,正中下懷,喜樂不禁。於是一切都已明瞭,一切付出的辛勞都有了回報。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什麼也換不去的。

  書趣之四,當你看了一本好書,被它的內容所征服,在你與朋友交流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往外跳。朋友們瞪著欽羨的目光:“士別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這是看了書的緣故。小小的虛榮心再次被滿足。讀書好不好?

  書趣之五。在於藏書,鑑於大家都是中學生,沒什麼錢。這點,不談也罷。歷數了這麼多書的好處,那麼你是不是覺得手癢癢,想翻開一本瞧瞧呢?書有很多種,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鑽研,有的只是一種消遣,還有一些會把人誘進死衚衕裡,再也出不來的。既然我們讀書不是為了把書當作敲門磚去扣開那名利之門,那麼,我們就應該去讀好書,讀那些不光是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們的書。比如說《唐詩三百首》,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再比如《三國演義》,日本人從中學到了企業管理,用人之道,我們能學到什麼?再比如《沙翁戲劇集》從中又能領會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純文學作品,還應看看人物傳記之類的,看看別人是怎樣為了理想不屈不撓地奮鬥至成功的。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總之,讀書能造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但不讀書,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讓我們都來讀書,讀好書吧!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3

  荀子曾在《勸學》中提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其旨在告訴我們凡事都需要親身嘗試,不去嘗試怎知自己不行。但在進行這一過程之前需具備“德”的條件。腳踏實地並心懷善德才是育人的一大關鍵。

  從古至今,教育是我們頗為關注的話題。歷史的年輪滾滾向前,首先荀子提出“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事實顯然是如此,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不應該先否定自己。應持有不服輸的態度,應為之而有所行動,努力地向著目標前進,不給自己停留的機會。沒有人敢保證我們一定不行,別人並不會決定我們的一切,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誰又能保證我們不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呢?但僅憑行動和堅持是不夠的。

  有了正確的做事態度時,還應具備做人的原則,就如蔡元培所說“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就算一個人智力才能都出眾,若無德,不能為人民做出奉獻,反而誤入了歧途,那麼這樣是不行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有德。有了德和合理的處事態度之後才是一個人的成功的關鍵。那些為祖國默默付出的科學家,憑藉他們做事的態度與德才兼備的能力造福人民,保衛人民。所以若要做一個合格的人,那麼必須具備德。做人需要有底線,也需要存有善德這樣的原則。

  總而言之,教學育人不單單只是一方面的教化,而是把眾多優點聚集,從而達到育人的目標。陶行知曾說出“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由此能讓我們知道教育是為了把人變得更好,更完美。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影響力。我相信,一個人無論學習成績有多麼的優秀,倘若他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或者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理論的事情,那麼他會被人恥笑,並不會被人拿來當作可敬的物件。相反,若他心存善德,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那麼一定會受到尊重。這樣的人可以影響著身邊的人,讓他們和自己一樣有做事的原則。就如同錢鍾書先生一樣,一生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他有著做事的底線,並不允許逾越。他心存善德,不為瑣碎之事所牽,以自身為示範來育人,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

  積跬步,至千里。積善德,得神明。這些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4

  書屋中的德香書籍在今天已成為和吃穿住行一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書為我們的精神世界添上了精彩的一筆,讓我們的物質生活更上一層樓,我們可以從書中瞭解到主人公遠大的報負,可以學習書中俠士的義氣,可以學習文人君子的品德志氣,也可以看到各種熱烈或悽美的愛情等等。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而書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書中人物高尚的品德,正是因為這高尚的品德,才能讓後人記住他、崇拜他、學習他,他才能流傳百世,從小父母就會給我買很多書,可是我不會看,也不喜看,都是束之高閣,為它蓋上一層厚厚的灰,可是後來我發現一位愛讀書的朋友很受人喜歡,無論你和她聊什麼,她都知道,在相處中會很舒服,讓人不由自主的想依靠他,後來在讀了一些書後才明白,書能塑造品德。

  我們總是在說品德,可品德到底是什麼?又從何而來?一個德字太過於深奧,也太空曠,我把它說的接地氣一點,德就是你為人處世和你的修養,可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好事情?怎樣才能提高修養呢?這就需要我們最好的朋友書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學習更多的精神,學會堅強,學會冷靜,學會思考,學會禮儀,學會堅持不懈。

  人們常說寧可少交朋友,也不交損友。而書籍作為我們的朋友,我們也要慎重選擇,選擇對我們有益的,能讓我們取長補短,錦上添花的書籍,一部好的作品凝結了作者太多的心血,它所能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寶藏,是德相思意的寶藏,我們一提到書,很多同學首先想到的就是枯燥無味的書本,但書籍並不像課本那樣乏味,只是他把去味藏在了深處,藏在了中間而已。所以我們得到一本書時,先不要急著去厭惡他,不理睬他,先要仔細的感受他品味他與他交心,你會發現他的世界很精彩,很豐富,也可以和主人公一起體驗城市的繁華,星空的美麗,書閣的墨香,詩會的激烈,文人的氣節也可以和主人公一起感受深山的美景,大海的奧秘,地下的奇遇,遇險時的絕望,成功的快樂,失敗的難過,和主人公一起成長,一起學會堅強。有人說明星可以體驗各種各樣的人生,而我覺得書才是我們體驗人生最好的選擇。

  在書海里暢遊,在書屋中淺眠,在書國內成長,在書中感受德香,承襲德香,讓德香四溢於世界。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5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題記

  若想做雄鷹翱翔天空,不是去追求渺茫的夢想,等待著一蹴,而應該日積月累。

  牢房·月光·史記

  夢迴大漢,從時光的罅隙中我窺見你在牢房裡伏案。因為為別人說情而惹怒了漢天子,你被迫入獄,受了宮刑的屈辱,我曾在想是什麼支撐你重新崛起。在暗無天日的日子裡,在無人問津的牢房間,司馬遷,你只有將滿心抱負鑄成一本書,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日光灑在史記的扉頁上,我的心被牽入漢時明月,你可知你站起來是一位英雄,倒下去是一種豐碑?讓我沉醉的不僅是書的內容多麼精彩,也不是你的涅槃重生,而是你如何能數十年如一日的敘述,不管有沒有聽眾。悵然間,我聽見你說:“如果我放棄每日的積累只等到自己送來的成功,豈不成了傻瓜?”噢!原來如此。

  烈日·田間·水稻

  英語書上說,你是最像農民的科學家,見到你的照片,枯黃的皮膚在灰白襯衫下顯露出中國人的種種特性,彷彿你並不是拯救了數於萬人的性命,讓數千萬人免受飢餓的科學家,而是在田間勞作,等待每一季豐收的農民伯伯親切而和藹。試曾想過你為何非要親自動手,事必躬親?聽到你說你的夢想,你希望長出齊人高的麥穗,而你和你的助手便這樣漫步田間。袁隆平爺爺,我懂了,您是要一點一點去接近你的夢想,直到那看似渺茫的東西變為現實,對嗎?

  高三·高山·我們

  坐在月考的考場裡,想起班主任說:“把每一次月考都當做高考,全力以赴。”是啊,一次次的進步變成階梯,讓我們登上高考的巔峰。也該多一點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搬走高三這座高山。若想在佈滿荊棘的途中勇往直前,需要日積月累,若想在太行雪山的路上直掛雲帆,需要日積月累。老師的諄諄教導也讓我們明白:在那不遙遠的地方,埋著我的夢想,但通往我夢想的路,需要一步一腳印。

  勢做翱翔天宇的雄鷹,必定積善成德,不放棄點滴,讓那並不渺茫的夢想成為現實。 勤如春起之苗,不見其長,日有所增,隋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6

  我國首部以“官德”為主題的《中國古今官德研究》叢書問世,該叢書列舉了大量的古代格言和案例,又根據社會形態之差別,把古代官德與現代官德的概念講解得很透徹。此外,該叢書還將貪、官分為貪瀆、權奸、酷吏幾大類,這套叢書成為了我們反腐倡廉教材的讀本。

  對官員講官德這當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問題是在當前反腐倡廉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對貪、官講倫理道德靠譜嗎?對貪、官而言,他們根本就不信倫理道德這一套,否則他們就不會走貪腐這條路了。況且,他們連強制性的法律嚴懲都不害怕,又何懼無關痛癢的軟性道德說教?就此而言,試圖在貪、官面前講官德無異於痴人說夢。

  雖然在中華民族傳統中,有非常多的優秀官德資源,例如孟子的民為貴,范仲淹的憂民思想等,但當下的官德建設,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把傳統文化中的官德直接拿來使用,因為傳統中國是中央集權制國家,“有治人,無治法”,這種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官德,顯然沒有今天法治的“權利本位”等新道德因素。因此,當下我們的官德建設必須以權利為基礎,從權利的本位出發。

  由此可見,道德作為一個無法量化的軟性約束,雖不可或缺,但不應成為在現代社會管理中的先決因素。其實,當下官德不彰的背後是權力制衡機制的嚴重缺失,權力監督不力,則官德建設就無從說起。如果權力監督不力,就會使掌握權力的人喪失人之為人的基本特質。最近,中央編譯局有一位高官—衣俊卿,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免職,他在記者面前坦言:“都怨自己權力太大,約束太少,誘惑太多,情人太妖……”,可以這樣說,權力的監督不力害了衣俊卿。權力使人變為神,權力又使神變為鬼。試問,如果權力監督有力,衣俊卿敢如此放肆和女傅士—常豔,到北京西單鬧市開鐘點房搞男女關係?由此可知,權力監督不力,是導致官員生活腐化墮落的主要原因。

  有一位反腐專家說:“當權力失去百分之二十的監督時,貪、官們就會蠢蠢欲動;當權力失去百分之四十的監督時,貪、官們就會破門而出;當權力失去百分之六十的監督時,貪、官們就鋌而走險;當權力失去百分之八十的監督時,貪、官們就會敢於踐踏法律;當權力失去百分之一百監督時,貪、官們就不怕上斷頭臺。

  要遏制貪腐現象的蔓延,對貪、官們不應當只講道德建設,而應當著重於制度建設。在現代社會,道德與制度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道德約束訴諸的是一種依靠個人自覺的內在價值體系,而制度則是一種具有國家強制力的外部因素的約束。由此可見,制度是道德發揮效力的先決條件,給官員們講道德的前提是每個官員必須是一個守法的公民。經濟學家哈耶克說:“制度是決定官員的變形與扭曲,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無德官員不敢輕舉妄動,而一個壞的制度,卻能讓天使變成惡魔,將人性之罪惡無限地氾濫”。

  因此,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約束和監督官員,不將權力關進牢籠內,就不可能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官德建設,唯有融入剛性的制度之中,才能奏效。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7

  做人要積累善行,方能擁有良好的德性。

  現在的交通雖然便利,但也會有一些老人不會乘坐公共汽車。幫助他們是每一位年輕人應盡的職責。可就在最近,我卻發現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去幫助老年人做事情。我經過一系列的調查,我才逐漸發現一個驚天大秘密,就是現在的老人在現在的年輕人的眼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賴”和“狠”的角色形象。

  究竟是什麼導致現在老人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很邪惡呢?

  經過仔細的考慮,我還是覺得應該是與手機上的新聞有關係。近些年很多媒體都報道了老人碰瓷的相關影片。讓廣大年輕人都對老人產生了一種質疑的態度,甚至不太想幫助老人做任何事情,以免惹禍上身。這是一種悲劇的現象,就憑几個碰瓷的報道,然後就疏離那些無辜的老人,認為他們是邪惡之人嗎?這種行為很不妥當。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人群素質差異的原因。

  每年暑假我都會去北京旅遊,在北京遊玩坐北京的公交,非常的便利。而且也有很多老人在乘坐公交,當公交車坐滿的時候,老人們再上車仍然是有座位的,因為年輕人會讓他們去坐。在北京,這已經在人們心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和形象。但是在鄭州,我就發現這一現象和北京不太一樣。在鄭州,有時候老人坐公交車,年輕人並沒有選擇這樣做。還有刷卡的時候老人沒有刷上去,年輕人也很少提供幫助。這是地區的差異,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導致的人口綜合素質差異。

  總之,說怕老人碰瓷是假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們不想去幫忙,這也就體現了人們在思想上的惡劣之處。我們要知道積累善行,方能夠修養成高尚的品德,而形成了高尚的品德,不管是對我們以後處事也好,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也好,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好的德行能夠影響我們的一生,壞的習慣也同樣能夠影響我們一生,所以何不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呢!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良其實再小,它也是一個人精神的體現,也是一個人內心境界的反應。你的一個舉動就能夠體現你的善良。你的一個微笑,一個伸手的動作,一個輕邁的腳步,都能夠體現你個人的善良。透過表現善良,我們既能夠提升個人形象,還能夠做到傳遞愛心的作用。

  讓我們心存善念,施善於人,積善成德吧!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8

  “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古人以法治國,以儒為師。對古之仁人志士推崇備至,因此孔子常把伯夷,叔齊掛在嘴邊。常教弟子們向古之賢者學習,學習他們身上具有的高潔品質。可是後人看到的大多是他們身上清高孤傲,放浪形骸的側面。而我則認為,正是這些謙謙君子身上的古板、教條、冥頑不靈才構成了中國大歷史長河中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感人畫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拿什麼來稱讚你的美德呢?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處於上層的統治者要能夠收斂自己貪婪的慾望,人們自然會像河流裡的涓涓細流一樣向你靠攏。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昔日,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為之,管仲功不可沒。統治者可以把人民比喻為野草,但不可以肆意踐踏、蹂躪、摧殘與騷擾他們。統治者給人民帶來的是如沐春風之感,便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心懷感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做到如此,以使“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先秦老子也同樣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小魚小蝦生命力脆弱,不要老想著去翻動它,要無為方能有為,戰爭機器只是防禦外敵的手段,不可隨意強加於民。為政的理念,至於個人來說,便是君子人格、肚量、胸懷的自我提升,約束本我深層次的慾望。志存高遠,“寧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心胸放得開闊,必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古之為名相者,懷著以救萬民於水火,有頂天立地之決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的橫渠四句言猶在耳,我輩中人必應有刻苦學習之志,以此為師,縱有不平之事必報有“雖千萬人吾往矣!”之決心。修身、修心、心存善念,每天像曾子那般使勁“三省吾身”每天看得見自己身上哪怕極微小的進步也要讚許。王陽明在生命最後一刻曾謂門人弟子曰“我心光明,亦復何言!”這是他一輩子極其正面坦蕩的回顧與總結。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還怕沒有光嗎?

  寫於至此,彷彿是在與古人先哲們進行一次極深刻的心靈對話。我雖不能成為一位道德高尚的謙謙君子,亦也要具備合格男子漢那般的匹夫之志!中國歷史長河浩浩蕩蕩,有多少璀璨奪目的繁星劃過天際,更有那些志在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輔政之臣予以勸勉,國君才能大展宏圖。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正因如此,齊桓公的德行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也更能夠激勵我們砥礪前行!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9

  清人袁枚曾寫過一首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正如它平淡無奇的外表,低調且內斂,然而,就是這樣平凡的苔,在冰封刺骨的寒冬時節,也能用它無邊的綠,暖亮過路人的心,點燃皚皚白雪中的一片生機活力。

  我曾到過煙雨迷濛的江南,那裡的苔,是生長在屋簷巷角里的,一點點地夾縫而生,極為低調,卻又昭示著它生命的光華,苔從不與江南的累累繁花爭奪旅人們的讚歎,只是用盡自己的生命之力,蔓延過江南的邊邊角角,讓整個江南浸在一片獨屬於苔的綠海之中,就像每日在平淡無味的生活夾縫裡掙扎的人們,看似平凡無奇,殊不知,正是他們的勞作,讓社會這個機構得以正常運轉。沒有了苔的江南,是沒有靈魂的江南。

  漠北的苔雖少見,卻更是獨具風情。漠北的風大且烈,乾燥的環境令江南的那些嬌花無法生存。但在悶熱如同死水一般的夏日裡,你隨意撬開一塊石頭,都能看見苔的身影,幽幽的綠在瀰漫的暑氣中顯得格外清涼,如澗泉般注入你的心田,消除你身上氤氳的暑氣,每一塊石頭下的苔,都是一個遺世獨立的世界,它們的頑強令你震撼到失了言語,就像古時身帶不屈節氣的君子們,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自尊如同卑微的爛泥一般被人踐踏,也依舊紮根就生,從不失自己的底氣與驕傲。

  猶記得年少時的一次失意,低得刺目的分數如同針一般扎著我的眼和心,是奶奶帶我到後院,觀察生長在那裡的苔。周圍的氣溫已經是零度以下了,苔的周邊都結著晶瑩的霜花,而苔,卻依舊傲然地生長著,蔑視著風雪與寒冷,用它綿延不絕的綠講述著它的頑強。苔的綠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那綠,綠得不屈,綠得神聖。我分明從那綠中看到了無邊的世界,裡面,卻是用語言也難以描述的生機和生命的盛放。苔,彷彿一把泛著幽光的鑰匙,打開了我心中的勇氣和絕不服輸的韌性,促使我用下一次的成功洗刷掉這次失敗的陰影,在成長的旅途上不斷奮勇前行。

  或許,以我蒼白的話語,淺薄的筆力並不能勾勒出苔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但苔的品質卻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苔是不屈的、頑強的,堅持不懈地帶著氣節生長,就像一面澄亮的鏡,映照出他人的不足;卻又像一枚甘甜的秋果,深積厚澱地生長智慧,值得所有人去借鑑,涵養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缺陷……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0

  何為德?此則一國家而至集體乃至個人之行為準繩。為人性謙和,善與人交,賓無貴賤,待之若一 而頗獻媚權貴。古人之知今夕以參。仍驚若天人,不忍直呼:“大善”。

  華國之泱泱,有史五千載也,若千山亙古不滅,而與華德傳承千年。至此去其糟粕,唯有精華與汝等學之,祭酒常言:“三省吾身,爾亦明呼?”眾生曰:“知也!此之為,聖人之訓呼,爾必銘於心也”。祭酒怫然怒,謂眾生曰:“非也!吾之言謂諸君,行於身也,而非銘於心也,德以立身,路途尚遠。習德之路忐忑非平,何為賢者?皆為大德大善之人,行於身,而銘於心也。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君若如此,大善!”言罷,立席而望。四寂皆空,眾生皆埋頭苦思,見此祭酒大喜,翩然而去。

  古有大儒其名張載也,何夕君有其志創四句流千古。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志在為天下儒生,立標杆。此為大德大善之志,書生理應如此。

  今諸生學於名府,以太學為志。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天凍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博士為師,未有問之,不告求之不得者也。凡所亦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謂與爾等,此之為無德之行。涕然而淚下,深思吾身念祭酒三省之言。明理原是德觀不正焉?行而不直乎?坐而不正乎?至此尚知德以立身也。

  而今之世大德大善之人,尚有道德喪失誤入歧途者為多。觀其行為,為惡尚淺若是積少成多。滴水穿石者,則是大惡之人。但尚有一絲迴旋之地。吾思之:何為?華德以喪乎?念社會之暗,痛矣。吾思而今。何為?念祭酒之言可行?乃如今之事,利益之心漸重,古人之智喪失,何為德?善與人交,賓無貴賤,持之若一。信謙合者也。此之為守德者,若為大德大善之人,猶如孔丘等大儒,傳道萬世,功在千秋者。若此為目標,路途漸遠。且其中忐忑無比,何不嚴於律己為守德之人何哉?

  古人常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德立身,餘之志也;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堅行其路而不彎甚苦,是可謂大才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無愧於天地人心。必有人稱之:“大德大善。”

  餘之志,尚簡遵循四句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路途尚遠此之為儒生之標杆。爾等一生所向往。以德立身,方得其果。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1

  當你看見別人闖紅燈時,你會問自己為什麼不和他們一起闖紅燈,而是在原地等候嗎?當你看見別人使出“洪荒之力”擠上公交或地鐵時,你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傻傻地落於人後嗎?當你看見別人在超市購物,隨手扔下不想買的東西時,你會問自己為什麼還傻傻地把東西放回原位嗎?朋友,不必疑惑,不要認為自己孤單,大聲地告訴自己:“德不孤,必有鄰。”相信與德為伍,你的“朋友圈”定會越來越大!

  不闖不虧,不擠不虧,不扔也不虧。當你面對這一切時都能保持心理平衡,你就比他人收穫了更多。有德不孤獨,因為有心靈做伴。正如社會上無數的志願者,他們願意擠出時間來參加公益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快樂,他們忙碌的背影、匆忙的腳步背後是無私奉獻的美德。“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仁以為己任”,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完成,不辭勞苦,讓人仰止。在人生道路上,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堅定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如既往地去幫助別人,不理會旁人的冷嘲熱諷,因為他們堅信“德不孤,必有鄰”。這種信念,如春天的雨露,滋潤人們的心靈;如迷路時的'燈塔,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

  德,不僅能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昇華,同時也能感染其他人。我們試想一下:圖書館裡,你的大聲喧譁會引起他人的嗤之以鼻;餐廳裡,你的亂扔亂吐會遭到他人的白眼。但是,如果你在過馬路時能夠耐心地等待幾十秒鐘,哪怕當時只有你一人,那麼你的行為會使那些肆意闖紅燈者感到不好意思,甚至會停下匆忙的腳步,和你一起等候;如果別人一個勁兒地擠上公交車,而你站在一邊並大方地讓別人先上車,那麼後面往前推擠的人或許會感到羞愧;如果你在超市主動將自己挑選好卻忽然決定不買的東西放回原位,那麼隨意擺放物品的人看到你的行為之後,或許會主動把物品歸回原位。

  當你身邊的人都擁有良好的德行時,你會逐漸被他們影響,慢慢地加人到他們的隊伍之中,久而久之你們便成了主流,你們的行為又會影響更多的人。這不正是“德不孤,必有鄰”的體現嗎?

  你的德,不僅昇華著你的靈魂,也淨化著他人的心靈。儘管個人的能力有限,但請相信微小的光也能匯聚成太陽。

  德行大可贊,心中自有伴。請你堅信“德不孤,必有鄰”。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2

  天剛剛矇矇亮,我們就上路了。在去德天瀑布的途中,我們一路欣賞著兩邊的風景。

  車子開了兩個小時,路旁的山峰雖然連綿不斷,但平淡無奇。一會兒,我們遠遠看見有一塊橫標牌,上面寫著“大新歡迎您”。這時,路兩邊的景色迥然不同,就像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形狀更是千姿百態:有的像一隻在沙漠裡奔跑的駱駝,有的像張開大嘴的海豚,有的像揹著竹簍的採藥老人……

  “準備看到瀑布了!”爸爸說。我向窗外一看,還是樹叢,就有點不相信。我側耳細聽:遠處傳來“嘩嘩”聲,好像一陣風吹動著茂密的森林,又好像翻滾的浪濤拍打著海邊的岩石。車子越駛越快,聲音越來越大,我也越來越興奮。啊!終於到了。奇妙的喀斯特地貌將座座山峰塑造成“盆景”:清澈見底的歸春河緩緩地流淌著;涓涓溪水,盤繞著青山;青青翠竹,亭立在兩岸;層層小瀑,落差不大……

  一條小小的瀑布吸引了我,它像一條小溪豎起來,又像一柄寒光閃閃的利劍直插入水中。隔了不遠,又有兩條稍大一些的瀑布並排在陡峭的山上。從65米的山上直瀉而下,濺起了一層薄薄的煙霧,使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一縷縷的,好像少女那零散的秀髮,自然地披散著,盪漾著一股溫情……空隆空隆的瀑布聲大極了,循聲望去,啊!一條更大的瀑布,那就是跨越中越兩國的德天瀑布。它高70米,寬200米,分3大層。和越南的板約瀑布連在一塊,就像一對好姐妹。滔滔不絕的水從崖上分了極奔湧而下,一股股清流頑皮地撞擊著堅石、樹木……水花四濺地鬧騰著,弄得四處水霧迷茫,如煙、如霧,如塵。

  德天瀑布的奇妙之處是:遊人可以和它親密的接觸。從瀑布旁邊沿著蜿蜒的石路而上,可以觀賞至山裡的老樹、奇石,還有歸春河在在這裡積蓄的一個個淺水湖泊、小溪。

  來到瀑布底下,任憑那頑皮、清涼的水珠撒滿了我的頭髮,彷彿綴滿粒粒閃亮明珠。在瀑布跟前,濺出的水花大的猶如珍珠般的晶瑩透亮;小的細如煙雨,瀰漫在空氣之中。抬頭仰望,瀑布拋珠濺玉,在崖間盡情地飛舞著。

  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德天瀑布,來到了明仕田園。明仕河彎彎曲曲的,沿河兩岸群山連綿,有“小桂林”之稱,又有“不是桂林勝似桂林”的贊言。特別是明仕橋一帶,翠竹繞岸,山清水秀,農舍點綴,牧童戲水,風光清逸……我們坐著竹筏沿江遊覽,彷彿置身於一幅田園風光的畫卷之中。

  德天之行,真盡興啊!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3

  時代飛速地前進,越來越多新的生活方式躍上了人們的生活篇章,我們應以德相待。——題記

  是從什麼時候起,共享單車的身影一夜之間出現在我們的視覺裡?又是從什麼時候起,共享書店的痕跡紮根在城市的角落中?不知不覺,共享資源已悄悄邁著輕盈的步伐,“隨風潛入城”,來到了我們身邊。

  每個白濛濛的早晨,我揹著書包踏上去學校的路途,總能看見幾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拿出手機,對停在小區門口的一排共享單車中的一輛,進行掃描。沒過多久,他們就能跨上靈巧的單車,踏上上班之路。每每看到這一幕,我總是會在臉上綻開笑容,時代日新月異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翻開了社會的新篇章。即使是在微涼的早晨,也會使人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溫暖。

  但是沒有一件事真的是完美無瑕的。天賜的玉龍雪山會變成當地人斂財的工具;美麗的孔雀會成人們的“皮毛供應器”,從而由繁多走向稀少。看似絕妙的共享資源,也會因為少部分內心不夠善良的人,出現一些問題。

  暑假的某一天,我開啟QQ,看見同學A轉發了一條動態。那條動態上竟不知廉恥地拍了幾張共享單車的圖,並附上文字:拆下座椅,換上自己的椅子,哈哈!看到這些,我的內心生出一團熊熊烈火,這個人怎能如此?所謂“共享”,即與他人一起使用,他以為這輛車歸他所有了嗎?同學A也十分憤怒,她轉發了這條動態,並附上文字:是共享單車,不是你的專用單車!

  我心情沮喪地關上QQ,走到小區門口,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共享單車被用得橫七豎八,髒亂不堪,活像剛經歷了土匪洗劫。我馬上心知肚明:有少部分人,自私自利,認為不是自己的車就不必好好愛護。我深深地嘆了口氣,心情沉重。雜亂的單車不就正像人性醜惡面的寫照嗎?人啊!你們究竟明不明白,你們把一輛單車弄髒、弄壞,看似對自己沒有損失,可實際上,你們同時也把自己的靈魂弄髒、弄壞了!

  共享資源帶來的共享時代,不僅帶來了便利,更帶來了對人性的考驗。你們一定不願意讓人性的醜惡面赤裸裸地展現在社會的角落,那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享資源就像一面鏡子,我殷切希望它折射出的是真、善、美,而不是假、惡、醜,我們只要像對待自己私有物品一樣對待共享資源,那麼,共享時代將會鳴響美的號角,吹奏著社會的美好!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4

  不予耕耘,不得收穫,既得財富,當思儉約。我的認知與價值觀都在驅使我做一個質樸的人,追求返璞歸真。拋卻時代的喧囂,在辛勤中學會節儉,在節儉中珍惜辛勤。

  我的爺爺就是這麼一個樸素到極致的人,他身上時常顯露出一種老實、勤儉的好作風。在黑白貧瘠的年代,他利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刻苦學習,識得千餘字,而且打得一手好算盤,年輕時是鄉里專管算盤的小官。如此落後的小村裡,既要操持家務,又要肩挑事業,起早貪黑的工作也只勉強養家餬口。他並不埋怨,只默默在房間、在土地裡悄悄工作。寒來暑往,梧桐葉開葉落,一張張地向他的銅罐裡積攢紙鈔。

  時間迅速走過十餘年後,他粗糙的手上終於積累了足夠令他可以舒展皺紋的財富。於是深山老林中,日日夜夜響著“咚——,咚——”的聲,這是爺爺在著手建房子。這項大工程竣工後,我和弟弟又來到他的身邊。

  記得從我年幼時他就總穿著一條常年不變的褲子與一件亙古不改的襯衫,直到現在這些衣服仍靜靜臥在他的衣櫃裡。老屋邊有一個他工作的小屋,是專做樓梯扶手的操作間,因此總佈滿木屑。工作時,他一早就穿著特製的圍裙進入工作間,然後熟悉的鑽木交響曲就從裡面響起……如今那條圍裙還在他身上披著。

  飯桌上是爺爺得以稍微休憩的地方。他不知什麼“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只念叨他土語編的獨特諺語,督促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浪費了桌上的米飯。當我們吃完時,他總會細心挑起桌上的飯粒,然後嚥下去。初春時,也會背起我去田中插一些秧苗,以此作為對桌上米飯的感恩。秋季時,他也帶我們去觀光大米地和菜園子,觀賞他辛勞耕作的結晶。

  如今,爺爺身體已不如從前,醫院去了很多次,頭髮斑白了許多,鄉下的土地也都荒廢了許多。但是爺爺手中的活兒卻不肯放鬆,他一次又一次拒絕爸爸、大伯放棄勞動的建議,執著地披上他的圍裙,拿著扳手,到他的工作間裡操練他的“老友”。

  爺爺的生命好像就要步入中秋,他是否會慢慢彎下腰去,離開終身奮鬥的土地?我記得他總以羊自喻——不慌不忙、不緊不慢的老山羊,質樸、憨厚。爺爺將勤勞與節儉深深烙印自己腦中,融入在自己的生命,又緩緩送進我的心裡。

  我現在一點、一點地向爺爺看齊,以勤勞與節儉塑身,警醒自己接過他傳承,繼承他的品性。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5

  “泰伯,這可以用至高無上的美德來形容。第三,讓世界讓人民無話可說。”古人法治,以儒為師。孔子常講伯夷、叔齊,是因為他對古代有遠大理想的人的敬仰。我經常教我的弟子向古代聖賢學習,學習他們所擁有的高尚品質。但後人看到的大多是他們清高孤傲的一面。在我看來,正是這些謙謙君子的守舊、教條、固執的態度,構成了中國漫長曆史中的動人畫卷。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能誇你什麼德行?

  “為政為德,如北辰,則在其位,群星拱。”上層的統治者要能剋制自己貪婪的慾望,人自然會像河中的涓涓細流一樣向你靠近。

  “君子之德,小人之德,草上之風必亡!”。過去,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屯車為業,管仲功不可沒。統治者可以把人比作雜草,但不能任意踐踏、踐踏、破壞、騷擾。統治者帶給人們一種春風的感覺,能讓人安居樂業,心存感激。“域內百姓不願封邊,國不險山川,天下不益軍事革命”,以致“君子不戰而勝!”

  先秦老子也認為,治理一個大國,就會煮出一點新鮮來。小魚小蝦的生命力是脆弱的,不要總想著翻身。如果你什麼都不想做,你可以有所作為。戰爭機器只是抵禦外敵的手段,你不能隨意強加給人民。就個人而言,治理的理念是君子人格、食慾、心性的自我完善,約束了自我的深層慾望。志向高遠,“寧為君子之儒,不為小人之儒”。心胸開闊,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古代有名的人,都有救所有人於水火的決心。“為天地造一顆心,為活著的人建立一種生活,繼續向過去學習,為世界其他地方開啟和平。”張載橫渠四個字還在耳邊。我這一代人一定要有好好學習的志向,以此為師。就算有委屈,也會有“雖然千人去!”決心。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有好的思想。像曾子一樣,他每天都努力工作“拯救自己在三個省”,甚至讚美他每天看到的最微小的進步。王陽明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曾經說過,他的弟子說:“我的心是光明的,那我能說什麼呢?”這是對他一生非常積極大度的回顧和總結。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但你害怕沒有光嗎?

  此時寫作,似乎是與古聖先賢的一次深刻的精神對話。雖然我不能做一個賢惠的君子,但我也要有做人的志向!中國歷史悠久,多少耀眼的星星劃過天際,甚至那些致力於“憂前天下”的官員給予建議和鼓勵,讓君主取得巨大的成就。

  “千里馬是常事,伯樂不是”。正因為如此,齊桓公的美德更是難能可貴,更能激勵我們前進!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6

  遵守社會公德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如果一個人,他不守法,那麼他就不是一名有法律意識的公民!在我們地球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都會存在著這樣的人!如果他們看一下著名漫畫大師華君武的這幅畫,不知,他們的心靈是否會受到巨大的震撼!文盲就是不識字的人,那麼《假文盲》中的一些人,是真正不識字嗎?不是的。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天,太陽失去以往的光芒,無力地注視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在汽車站裡,人來人往,人們都非常想快點兒上車,暖一暖手。就在這時,當你的目光掃視完一遍後,就會被等車處的幾個人吸引住。一個站牌上寫著:母子上車處及格明顯的字眼,後面卻站著四個這樣奇怪的人。一個國字形的臉並留著短髮的中年男子站在第一位,那樣子彷彿理應站在這兒似的,一副嚴峻態度,感覺自己是主席,別人都要讓著他,給他賠笑臉,從外表看,他還是一位知識分子,穿著皮鞋,手插在大衣口袋裡;深厚站著一位身材魁梧的軍人,戴著軍帽,穿著軍衣,皺著眉頭,緊閉雙目,裝作沒事人,不知道他當兵時怎麼學的品德課,如果軍人都像他這樣,那中國不早就滅亡了?緊跟其後的是一個生怕別人強佔他位置的一位似乎也是知識分子,還可能是個官兒,稀鬆的頭上有一定帽子扣在上面,穿著皮鞋,“四隻眼”緊閉,一副很橫的姿勢。

  後面這一位更別說,其他人都閉著眼,而他睜著眼睛,這下總該看見牌子上的:母子上車處了吧,沒想到,不知這個人眼睛有毛病,還是不識字,連瞧也沒瞧一眼,戴著口罩,注視前方,知識呆呆地等著車子駛來。太可怕了,身邊居然有這麼多“假文盲”。但是可憐那位母子,在北風中,他們站在道邊,母親看著他們這些“假文盲”。

  希望其中一個人可以讓他們看看牌子上的字,可結果令人心寒,這彷彿比冬天的天氣還讓人感到冷!我不知道別人看過這副畫後會不會有著和我一樣的感受,但華君武的畫深深刻進了我心裡這副畫比以前我看過的幽默的漫畫都更有意義,那些只不過哈哈一笑就過去了,可這一張卻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其實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如:水龍頭用後不關,一夜過去後,水資源全浪費了!在公共場合,垃圾就在身旁,可人們就不願意多走兩步,隨手就丟在了地上,小朋友一踩,就摔倒在地上,如果把頭摔壞了,那麼就不是扔垃圾那麼簡單了!人們,你們能對鏡子說:“我是一位守法公民嗎?”從現在起,對心靈說:“我守法,我快樂!”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7

  孝德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有孝德,如果做不到,還怎麼說是中國的子孫哪!

  ——題記

  孝德、誠德、愛德是我國的傳統,許多人認為孝德、誠德、愛德沒有什麼用,其實你錯了。

  爸爸、媽媽生你、養你,費勁了心思,管你吃,管你住,還要為你的學習而操心,生怕你以後找不到好工作,整天受苦受累,為何不去好好地報答他們那?

  前幾天是母親節,你是否做到了“孝”呢?有沒有為母親送上一盆洗腳水,做一份賀卡呢?

  媽媽的恩情碧海還要深,比茶水還要濃厚,無私。媽媽懷你的時候,是多麼的痛苦,生你時有是多麼的艱難,從你呱呱落地,到咿呀學語,一直到青年,老人。

  媽媽看著你漸漸長大,心裡又有多麼的歡喜呢!當你在學校收到老師的處罰時,你的媽媽又是多麼的心痛啊!你有沒有注意到,時光老人用油漆給媽媽的頭髮塗上雪白的顏色!也許你沒有發現,那是你還不夠愛你的媽媽。

  小時候,當你還不會扣釦子,繫鞋帶時,是誰在你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你。而現在,你長大了,媽媽確逐漸變老了。有時候,你的一個笑容,會令她高興不已,當你考試得第一名時,是誰在夢裡都會笑!是媽媽!是媽媽!還是媽媽!不要衝著媽媽發牢騷,不要一有氣就往媽媽身上撒,這樣,會令她傷心地。

  “爹孃生咱身,恩情比海深,做人要做孝德人,在家盡孝心,出門講誠信,坦坦蕩蕩走四方,路平風也順,誠是連心橋,信是聚寶盆,一個道理傳古今,要做孝德人”,一首歌說得好,不怕吃苦,只怕爹孃有閃失,你又是否做到了呢!

  你小時候,那時候還不懂媽媽的心,可現在長大了,也該體諒他們了,不要為了救、一件小事,而跟他們鬧彆扭,不要為了他們不給你買糖,就一個月不理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

  爸媽拉扯你長大,是不容易的,每當你哭鬧時,她會在你身邊細心地照顧你,生怕你有什麼閃失,有時候你被門夾了一下手指頭,他們都半天不順心,想著你的手指頭是不是好了呢?

  又有誰在你犯了錯誤的時候不打你,不罵你,而是細微地給你講,以後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這些在你耳邊也許都是些廢話,可是在她心裡,你是她最重要的,沒有人能佔據你的位置。

  請以後孝順他們吧!不論他們多麼的嘮叨你,多麼的叮囑你,在他心裡你才多麼大呀?他們都是為你好。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8

  偶讀一幅漫畫,頗有感觸。

  漫畫內容大致是一個學生模樣的人騎在馬上,後腿上寫有“智育”,後腿顯得非常結實,而前腿上寫有“體育和德育”,可是前蹄卻已經沒有了。儘管馬兒想奮力奔跑,可是怎麼也跑不動。此漫畫告訴我們,“體育和德育”與“智育”同等重要。

  在武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才有德是武學奇才,有才無德是武學狂徒。”真正的大師在弟子入門後,先教他們的不是如何習武,而是教他們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只有當品德達到一定境界時,才教他們學習武功。

  教育武術如此,教育人也是如此。只有同等重視德育和智育時才可讓人成為有用之才。毛澤東同志曾經說“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便是明證。

  凡是成就卓越的歷史人物無一不重視德的培育。諸葛亮不僅才智過人,而且修養也非常高,後為劉備打下漢室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杜甫不僅詩才蓋世,而且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終於成為唐朝大詩人,讓千萬人敬仰;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集德智體於一身。有才有德是有用之才。

  但是有才無德的人呢?年輕的希特勒學業非常出眾,有著過人的智慧,卻沒有注重千古罪人,還有趙高、秦檜……都是有才無德之輩,最後落下的是什麼呢?我想大家也可想而知了。歷史不止一次次的告訴我們:在重視智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德育。

  有人說過:“我們的身體是我們的最大本錢。”這話說得非常對,如果我們身體方面不好,就算有最好的智育,也只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如果羚羊、鹿不跑得比捕食者快,就會被吃掉,或者會活活地餓死。就像我們當今社會的學生,在這個智育的呼聲高過天的時代,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身子,弄得今天頭痛,明天肚子痛,後天心慌。就算在學風最好的環境裡,你又怎能聽得進,學得了。為了讓自己更遠發展,我希望大家在注重智育的同時,也應適當鍛鍊我們的身體,保住我們的最大本錢。

  德育,會讓我們擁有高尚的品德。

  智育,會使我們擁有廣博的知識。

  體育,會讓我們擁有強健的體格。

  但是,德育、智育、體育就像一棵樹的根、莖、葉,只有當三者都旺盛時,這棵樹才會有無限的生命力。萬花只有同時開放,你才能知道,真正的美,原來是這樣的。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19

  “望子成龍”,千百年來人類共同的傳統心態。今後也還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那麼,如何“助子成龍”呢?有的家長自己省吃儉用,為的是讓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有的家長不惜重金給孩子聘名師,進名校;有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頂在頭上怕摔著,放在胸口怕捂著”;有的家長對孩子許以重獎重願,引導他們去拿滿分……

  這些都不錯。但我們現在的孩子是國家跨世紀的一代新人,他們任重道遠,使命更偉大。因此,孩子教育中最根本、最經常的話題應該是“立德”,應該在品德教育、在做人上下功夫。這一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的家長都能做到。

  人如青松德如山。有德人乃高,有山松乃高。有了健康的人格、品行,這個人就像有了一粒非常健壯和寶貴的種子,成長髮育起來,定將蓬蓬勃勃,堂堂正正,前程不可估量。相反,如果一個人品行有虧,儘管憐俐聰明,但當他的學問或職位達到一定高度時,也許會私慾膨脹,坑人利己,鑽營取巧,由高處墜落下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僅是一種抱負,也是一種品德。在我們的生活中,當權者貪汙受賄者有之,經營者造假販假者有之,鬥毆賭博者有之,偷竊扒拿者有之。這些都屬大德不修之人。多行不義必自斃,曠以時日,等待他們的將是冷冷的手銬和黑黑的牢房。

  古人教子,講究立德為先。岳母在岳飛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字,字字皆血,字字皆愛。岳飛把它牢記心中,抗擊金兵,保家衛國,成為名垂青史的英雄名將。

  江蘇巡撫于成龍欲與奸相作對,因怕年邁的母親跟著受累,遲遲不敢動手。其母於老太太大義凜然,告訴兒子:“你是岳飛,我就是岳飛之母;你是秦檜,我就是秦檜之母!你好生想想吧!”後來,于成龍終於挺身而出,扳倒奸相,成為清朝名臣。

  國家棟梁的身後,哪一個不站著一個或幾個大德如山的師長、長輩、朋友?

  其實,秦檜何嘗無才,林彪何嘗無能?他們身敗名裂,毀在何處?

  教育子女立德立身,當家長的首先要“打鐵先得本身硬”。很難想象,一個鬼鬼祟祟的父親,會有浩氣如雲的兒子;一個以收入錢財為榮的家庭,會出廉潔如玉的子女,一個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職工如何以誠待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也是相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尤其是在立德方面。這個老師當得稱職與否,看看子女的品行即可知道。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0

  家,是一縷陽光,可以帶給我們無盡的溫暖。但是因為包庇和溺愛,產生了心中的烏雲,遮擋了這縷陽光,使一個家庭不再幸福。

  這就說明,一個國家、一個班級、一個家庭都必須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後來,我才知道了家風和家訓這兩個詞語。一個家風不正的家庭,即使再富有,那麼也遲早會敗光。一個有規有矩、有家風、有家訓的家庭,即使再貧窮,仍然能過得幸福。

  記得小時候,母親經常教育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百善孝為先”。記得有一次我和大人頂嘴,母親說了我兩句,我反而以批評的語氣指責他,母親十分生氣,狠狠地數落了我一頓。自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敢這樣做了。母親告訴我,我們的家風就是“百善孝為先”

  在家裡,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即使他們說錯話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怡吾色,柔吾聲”的去告訴他們,提醒他們,我還需要盡力的讓大人們順心順意,親所好,力為懼,親所惡,謹為趣。此外,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子,有好吃的要先讓給大人……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的家風其實就只是一個“孝”字罷了。雖然聽上去很簡單的一個字,但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

  家訓,其實就是指子孫立身處世,持家置業的教誨。家訓在一個家庭之中是多麼的重要啊,而我的家訓是一個“儉”字,“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大家都開始過上了奢侈的生活,把節儉看作之前的,看作過時了。可真的是這樣嗎?不,若一個國家忘記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必定會走向衰敗。一個家庭更是如此,“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勤儉節約的家庭才能一直生福,一直幸福,對於那些揮霍一生的家庭來說,遲早會使自己的財富毀於一旦。正因如此,所以母親從小就教育我要節儉。

  一個家庭,一條家訓,一個家庭,一種家風。家風,家訓,不管多麼簡單,他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經過了多年的傳承,伴隨了一代代人,啟迪了一代代人,也影響了一代代人。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1

  醫生用自己高明的醫術救死扶傷,這是職德堅守;交警夜以繼日地指揮交通,使道路暢通無阻,這是職德堅守;教師勤勤懇懇地教書育人,終得桃李滿天下,這是職德堅守。風雨人生,用職德堅守,才能創造奇蹟。風風雨雨的人生,形形色色的人物,豐富多彩的社會百態……當世界逐漸超負荷運轉的時候,我們或許已經將一些珍寶逼向心靈的死角。

  沒有陽光,只有陰霾,那些被稱為職業道德的財富就這樣湮沒在人們冰冷的眼神裡。然而,面對這個不再真實的社會,還會有多少人在拯救,在呼籲,在為職德堅守……鮮血已浸透胸前的襯衫,撕心裂肺的苦楚痛徹骨髓,化作最後幾滴眼淚。回望那些或慌張或驚愕的人們,他咬了咬牙。解開安全帶,艱難地用顫抖的手將車緩緩停到路邊,開啟車門之後,他昏迷過去。76秒,這或許是我們闖一次紅燈、翻越一次圍欄的時間,但對司機吳斌來說,卻有一個世紀那麼長。他用76秒的堅持換回一車乘客的生命,一群人的幸福。

  他用76秒對職德的堅守,詮釋了一位司機的責任和承擔。誠然,有人或許認為這不值得,但我堅信,風雨人生中對職德的堅守,足以讓我們難以望其項背。你或許看過他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長安街接受檢閱,你或許看過他們訓練時在烈日的炙烤下摸爬滾打。他們只是人民子弟兵中最不起眼的一分子,維護人民財產安全、為人民利益著想卻是他們不變的宗旨。

  是否也可以將他們稱作最可愛的人,永遠堅守職德,永遠傲立前方。“日日夜夜,用我兌現承諾;無怨無悔,用愛心陪伴,這風雨人生。”當像《重案六組》中季潔這樣的刑警暫時忘卻與家人的親情、為了人民安全戰鬥到最後一刻時,我們是否也會想,換成是我們又會怎樣。我堅信,風雨人生中他們對職德的堅守是共和國輝煌歷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將潮來潮往的過往,用月光逐一擰乾,沉澱下道德,啟航。在物質世界利益至上的時代,沒有職德只相當於愛心缺氧。想起那些微微發酵的回憶,才憶起逐漸離逝的“職德”消失在眼神裡。堅守職德,才會擦亮心靈的窗。斑斕人生,緊握堅強。堅守職德,忘卻離殤。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2

  “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初讀之,覺得它太過繁瑣而難懂,不禁反感起古人的囉嗦,等到真正體會到它的含義,又不免欣賞起古人的先見之明。

  自古以來,中國就被稱為文明古國,其宣揚的“道”與“德”早已不遠萬里地傳到世界各地,並深深地影響著各地各人……傳說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性情古怪的叫愛地巴的人,每次和人爭執、生氣的時候,就以飛快的速度奔回家去,繞著他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獨自一人坐在田地邊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努力。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一滴一滴地被擠落,他的房子變得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闊。但是不管他的房子有多大,地有多廣,只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坐在田畔高地上大口喘氣,人們對此十分困惑,但總不知是為什麼。直到有一天,愛地巴老了,他的房地又太廣闊了,他生氣,拄著柺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走停停,等他好不容易走了3圈,太陽都落山了,迎接他的是絢爛的晚霞,將大半邊天染得血紅血紅的。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人們紛紛詢問他理由,而愛地巴只是一笑而過,留給他們一個慈祥而又蹣跚的背影……直到在他彌留之際,他才道出了他心中的秘密:“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就繞房地跑3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地那麼小,哪有時間,哪有資格與人生氣?想到這,氣就消了,於是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工作。等到我老了,我還是會生氣,於是我邊跑邊想,我的房地那麼大,又何必與人計較?想到這兒,氣就消了……”

  多麼引人深思的理由啊!也許,生活中也不乏“愛地巴”。細心的人並不難發現,當愛地巴在生氣時,並沒有遷怒於其他人,當他在釋放他的苦惱時,他也沒有打擾到其他人,這樣不僅免去了一場場的爭吵,而且反而使當時火爆的場面緩和下來了,這難道不是講道德的體現嗎?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快樂就成了大家的;把自己的苦惱化為努力的動力,而不是強加給別人,讓他們一同苦惱,這不也是一種“道”,一種“德”嗎?

  從憤怒中看道德,我懂得了平靜自己;從憤怒中看道德,我懂得了昇華自己。這就是聖賢之德。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3

  德與行自古以來皆為禮儀教化之本,聯絡極為密切。這就有了:“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但回想一下今天,我們整個社會是不是都正試圖將其分開。

  舉個國外的例子,在二戰期間,美國為了提高降落傘的合格率,曾讓廠家負責人代測降落傘的質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又回到“德與行”之上。是廠家他們棄德而行,這才使得美國空降兵中一千人中就有一個人因為降落傘質量不合格額喪命。

  還有,走在前面的德國人為什麼喜歡幫後人扶門?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問題時也笑了,這不就是禮嗎!在我們中國這個禮儀大國,這都是常見之事。但可真如此嗎?我們先從“行”的角度聊一聊,是否在現在的酒桌上,對所謂“上等人”端茶倒水的“下等人”,真的是有向禮 方面思考過嗎?馬路上老人摔倒了不扶且看笑話的人,向仁這方面考慮過嗎?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但從“德”方面思考,所謂的“上等人”,可真有想過別人對自己待遇之好是為了彰顯其德之美,禮之端?馬路上試圖“接活”的人曾有過道德之心?

  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將一個“無為而治”的人品思想理論過渡到一個“年少有為”的社會思想局面上來的。是時代在變化,人心叵測放進去為之甚好。

  我不認同這個時代的“新潮”思想。反之,並非逆流而上而彰顯出淤泥而不染。我認為,道德與品行,行為舉止都應聯絡在一起。現有過“思想”,才有過措施,也可謂之唯心主義思想之道了。

  但仔細一看,美的眼光還是有的。為什麼有人願騎腳踏車而放棄開大奔去扶一個老太太這麼多次?當然這是一則笑話,可你細想,那些人捐資給予一些不認為是無能力的人,他們又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他可以見識到打心底的快樂,來自於忘記什麼是金錢之利,私信之利,慾望之利的一種澄澈。

  我認為,我們社會將有一天會棄此陋習,而為良知,從好的一面出發想問題所在,打消惡醜的社會“新潮”。因為我一直都對我們中華民族——這個作為德與行並論的禮儀之邦,一直都有無比的信心。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4

  小時候要學背三字經,這麼多年過去,大多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唯獨開篇六字仍可脫口而出:“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人性的根本是善良的,我也堅信,善良的人會使敵人變為朋友,使阻礙前行的牆化為通向成功的基石。這世上最容易的事是做善舉,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事。

  秦西巴因為善良,放走了小鹿,惹怒了孟孫君,為自己招來禍患。但在孟孫君尋找太子老師人選時,第一個想到的是秦西巴。善良的人不要擔心自己因善良而吃過的眼前虧,因為命運會為你準備一個公正的答案。

  天津爆炸事件發生後,網上那張“逆行”的畫面頓時獲得點贊無數。畫面中人們都面向我們逃跑,唯有正中間的消防官兵逆向奔行,朝著火災現場進發。這些消防兵年紀一般都在二十歲左右,但他們邁向火場,留給我們的背影卻是何等堅定。他們和我們並無差別,同是血肉之軀,同時都擁有著上好的青春年華,但若換成我們正面臨著火光四射的爆炸現場,敢問難道我們就能像他們一樣毫無畏懼嗎?是什麼讓他們毅然決然,步伐堅定?是裡面等待他們救援的人,是那套制服所給與他們的責任感!我想,更多的,應該是他們的善良吧!因為這人性中最本真的善,迸發出了無窮的力量,這力量,足以熄滅那熊熊烈火,這力量是光,無限的光,照亮這世間每一個角落,給每個人帶來溫暖。

  阿蘭。德波頓說過“善良是漫天星辰,讓黑夜變得不再黑暗”。張嘉佳,這個名字放在幾年前,很多人聽都沒聽過,就像他自己開自己的玩笑說自己是某位三流作家。但當他那本《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購買量突破200萬,當他登上《非誠勿擾》作為嘉賓侃侃而談時,當他成為中國年度十大人物時,屬於他的時代真正來臨,他已經三十五歲了,他人生前三十年是黑暗的,婚姻問題,朋友背叛,受到致命打擊,兩次較長時間的抑鬱症,這使他焦頭爛額,一度一蹶不振。他決定去尋找一點光亮。網路上有數不清的失意者,他於是在網上給他們講故事,他將自己保留的善良傾注到一個一個暖心的故事中,讓每一個受傷的人都能為自己療傷,他獲封“治鬱男神”,他漸漸找到了光。

  也許你現在還在徘徊,還在沉淪,還在摸索,但請不要驚慌失措,因為你還擁有寶貴的財富,那就是善良,請耐心等待,請繼續善良下去。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5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道德經》。

  道:正義;德:品行;“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併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的不同的道德觀念。

  什麼是道德?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竟爭是博弈。就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在先,道德是對抗預設。起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麼忍讓,又何時竟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竟爭。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老子在其《道德經》中指出,德是世人的德性、品行、王道。後苟子在《勸學》中說,“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所以,道德是中華民族所傳承下來的文化。

  不要以為,“道德”是一個多麼複雜多麼深奧的名詞,其實它可以引伸到多種意思,比如,禮儀、規範、文明等。所以,道德是可以融入我們生活的。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傳說宋朝包拯,為官清廉公正,深受當地乃至舉國人民愛戴。有關他的很多故事,像鍘美案,鍘包勉等足以顯現出他的剛正不阿。他所執行的道德不受權利、親情、金錢、義氣等因素的限制,最大程度維護了受害者的權益,這是他身上閃爍的道德之光,使他的事蹟廣為流傳......

  道德就在我們的身邊,一個舉手這勞,也許就有道德扔身影存在,一個低聲細語,也許就是道德的體現,在你的身邊,時時刻刻都有有道德,而且,道德不應只在口頭,而是要投入行為。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已,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應負的責任和義務,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透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形式,去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品質和行為,道德是公正的法官,以評價來把握現實,透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

  道德是尊貴的品質,讓我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6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句出自於《老子》,媽媽小時候常常和我說,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這其中所涵蓋的深遠意義,陪伴我長大,使我養成了寬容善待,尊重他人的心。

  明禮誠信,謙讓明德。小時候,爸爸經常給我講一個故事—孔融讓梨,在古文《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知道了孔融小時候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爸爸經常說我們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知道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懂得謙讓,心裡處處想著別人。小小的我感覺聽到這個故事新鮮極了,聽得津津有味,雖然不是很懂,但卻記住一個道理,要懂得謙讓,要懂得禮貌,愛家人,愛師長。”

  這小小的故事告訴我最嚴謹的家風,在我的心靈裡埋下種子,引導著我慢慢的成長。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朋友之間、姐弟之間要友好相處,當你有好東西時,應該與大家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新時代的小孔融。我知道了,“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什麼都握在手裡,不會痛的分享。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在其中選出最大的,也總是“大大”的叫著,總覺得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自從慢慢懂事,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的佳餚,我就主動先夾給爸媽,對他們說:“爸媽,請您吃!”每次吃好東西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長輩,對他們說:“您吃吧。”大家看見我這麼有禮貌,總是表揚我,我非常開心。

  每天清晨進入學校的第一句“保安大爺好”,傍晚商店取奶時一句“阿姨再見!”,乘車時起身為爺爺奶奶讓座,也許這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但卻時時溫暖了大家的心,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好孩子”,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告訴我,以人為善,要有禮貌,雖然我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是在一點點迴圈努力過程中,慢慢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藹的性情,樹立了我的和善之心。

  雨果告訴過我們:“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於偉大的人”。小小的我我覺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應流露出真善美。在學習上,我應該更努力刻苦,與同學友善;在成長中,我要勤于思考,敢於創新;在生活中我要關心他人,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用積極地心熱愛我們心中最最可愛的祖國,多做些有意義的事。在我們家,沒有什麼大道理的家訓,也沒有什麼嚴謹的家規,但是有一個溫馨又溫暖的家風,使我學習,伴我成長。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7

  陽光和煦,輕灑,微風掠動靜影,悠雲依舊自在,小道依然,老樹無言……

  依為一位沉默寡言的老者。

  乾枯的枝丫落敗,枯黃的枝葉殘破,孤零零地在風中晃動,無可奈何地落下,輕臥在冰冷的柏油路上,被狂風打著卷兒。

  秋日的指標不過一刻,它已是這般蕭景。

  我不願開窗,不願見它這般悽慘。曾經偶然開窗,微涼的秋風輕撲臉頰,同時也卷下它的殘葉,看它艱難地在風中挺著腰板,看它被風壓低了腰。我默默地關上窗,只是它依舊無言,依舊沉默。

  寒冬悄然走過,綠意的指標輕輕轉動,整個冬天,它在狂風中度過,但當溫暖地春日到來時,它的枯枝上竟冒出了嫩芽。

  當蟬鳴盈在夏日時,它已是一片蔥蘢,綠葉一簇一簇層層疊疊,葉縫間的光影交錯,渲染著靜謐的話語。清脆的鳥鳴聲在蔥鬱的綠葉中若隱若現,一個小小的鳥巢在那枝丫上。

  一棵老樹,它為雛鳥帶來一個庇護之所,它為行人帶來一片綠蔭。只是,它依舊無言,狂風中,嚴寒中,它飽經蒼桑,無言;暖陽中,生機中,它默默奉獻,無言……

  家門前的老樹如往常一樣,不屈挺立著,房內的燈光透過拉得嚴實的窗簾,在老樹幹枯的樹皮上渲上一片朦朧。

  燈光下,媽媽十分窘迫地數著手中的一沓鈔票,帳本上明顯已經抽不出任何錢數,但她數了一遍又一遍,算了一次又一次。

  再過幾天就開學了,但是,學費依舊不夠。

  我偷偷地站在門外,門縫中微亮的燈光輕輕地打在臉上,我準備敲門的手在空中頓了頓停了許久,又放下了。

  第二天黎明的公雞長鳴拉開新一天的序幕,清晨的雲霧在山面上輕輕停留。

  寬敞而又漫長的大道,是媽媽每日的工作量,她彎著早已疲憊的身子,那雙握著竹帚柄的手上卻早早地爬上了皺紋,原本的一頭青絲竟摻雜著不少白髮,被汗水緊緊地貼在額頭上。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拖動著那沉重的竹帚,身後卻是乾淨的道路。

  我躲在後面的草叢中默默地著媽媽,媽媽前進得很慢,我在草叢中緩緩地邁著小步。直至中午烈日當頭,媽媽的工作依舊沒有結束,只是火辣的太陽將她的臉頰烤得紅紅的,大滴大滴的汗珠打溼了她的衣衫。

  我抿了抿嘴,咬咬牙,轉身跑了回家。

  家門前依舊是那棵老樹,只是老樹下多了一個小小的身影。我哭了,眼淚十分不爭氣地往下滑,我緊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

  老樹無言,我亦無言。

  那棵孤零零的老樹,它在風中挺立。它無言,頑強傲立,默默奉獻;我地無言,體味辛酸,明白感恩。

  那日後,我再也沒有衝媽媽發過脾氣,鬧過彆扭了,在我心靈深處,永遠不會忘記那次無言的眼淚。

  無言……以養德,以養心。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8

  “滾開!我們才不和你玩!”我從夢中驚醒,夢裡的場景還在腦海中浮現。

  又是第幾次夢見爺爺了?我喃喃道。回憶的閘門輕輕地開啟,思緒飄回了小時候,那段快樂的時光……

  爺爺是個農民,雖是個農民,卻非常有學問,他的品德該是村裡最好的,人們都叫他“亮哥。”

  那天……

  天空泛著湛藍,好似被藍墨水塗過,田野裡遍是金黃,油菜花隨風搖晃,輕輕地,輕輕地,跳著溫柔的舞曲。爺爺拉著我,漫步在花叢中,芳香四溢。

  “你要不要臉?你家孩子偷我家雞了!你別不承認!我親眼看到的!”“你看到的?你怎麼看到的?你有眼睛嗎?”遠處,幾個人圍在一起,罵罵咧咧,似乎下一秒就會打起來。

  “亮哥!你來評評理啊!”一個人眼尖地看到了爺爺,揮手招呼爺爺過去。

  “怎麼了?”爺爺快步走去問道。待他們七嘴八舌地說完前因後果,爺爺摸著他的白鬍須沉聲道:“孩子自己來說說,你偷沒偷?”那個小孩哭著喊道:“亮叔!我沒偷……我,我只是回來告訴他們,小雞,小雞掉泥裡了。他,他們就說是我偷了他們家雞!”

  爺爺只說:“孩子,雞不是你偷的,亮叔信了,至於雞,你帶他們去找找便罷。”說完,牽著我的小手走了。

  路上,我嘟囔著:“什麼嘛,為什麼要信他?”爺爺笑著問:“不然,你覺得怎麼處理呢?”我不以為然地說:“讓他賠唄!”“如果真的不是他偷的呢?”“那……那就怪他倒黴咯!”

  爺爺的臉色頓時嚴肅起來,語氣也不似剛才那般和氣,他怒道:“雞本就是小事,就他們剛剛不分青紅皂白地說那個孩子是小偷,不知道會對孩子有多大傷害!”

  我低著頭,也不認錯,小聲道:“能有什麼影響嘛?”爺爺喘著粗氣,眼神裡充滿了對我的失望。“輕則,那個孩子被他們認定是小偷;重則,那孩子長大後變成了他們口中的小偷!”

  我訝然,震驚地看著爺爺,悄聲問道:“為什麼?”

  “偷與沒偷本就關乎一個人的品德,但是,若無人為他辯護,那大家便認定了他是小偷,有損他的名聲,也許人們就會疏遠了他,他便無人會信,所以他只能順人們心中所想,成了小偷。”爺爺坐在油菜花叢中,耐心地向我解釋。

  “但如果,大家以寬容之心,不去計較這件事,那個孩子就不會受什麼影響,心中還會感念大家,成為一個有德之人。”所以,養德,在於寬容。

  微風吹過,吹亂了我的髮梢,爺爺的話,也在我心裡,泛起了漣漪。

  “爺爺,你不會是小時候經歷過吧?不然你怎麼這麼懂?”

  “臭小子,就不告訴你,居然懂得打趣爺爺了!”

  笑聲歡蕩在花叢中,油菜花的舞曲還未結束,養德,寬容……我無聲地笑了。

  記憶慢慢收攏,我縮回被窩,笑容逐漸凝固,眼淚無聲滑下,爺爺,我終是聽了您的話。夢裡,再會……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29

  記得義大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認為,一個人沒有豐富的知識,也可以有有一番作為,但是絕不能沒有道德。知識可以去累積,可以去學習,但只有道德一旦失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道德使人最基本的品質。因為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就能夠擁有寶貴的精神財富!

  道德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一絲一毫都關乎節操,它不能用金錢來買,不能用金子來換。道德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反映一個人品質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道德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了道德,人類就沒有了核心,我們會失去作為一個人最本質的東西,如果人人都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還會有幫助、關心、信任這些東西嗎?

  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必須時時留意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做到情、意、行的統一。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孕婦或小孩讓座;隨手撿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放進垃圾箱內;為辛勞了一天的父母獻上一杯茶,儘自己的一份孝心;幫助同學解答一道難題;用自己的好成績來報答敬愛的老師……

  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其實這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只是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恆,才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們要積極參加愛心組織的“雛鷹”活動和“希望工程”活動等,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幫助那些殘疾人士,讓他們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這樣,我們的道德觀念會再次昇華。

  三國時的劉備曾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教育自己的兒子,它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值得我們銘記在心,它反映了中國的傳統美德,直到現在,仍千古流傳、膾炙人口。還有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也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講的是古人良好的修養,也是古人重視道德的表現。既然古人都有這樣的道德觀念,我們作為祖國的下一代,就更應該繼承併發揚這種優秀的品質,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讓祖國的越來越美好。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從自己開始,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慢慢積累,不僅讓自己成為道德的捍衛者,更以自己的行為去感染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去維護社會的道德,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30

  “學會做人,學會做學問”是我們一中的校訓。每天清晨進班後,總會在抬頭時看到黑板上方的這句話。每當這時,我都會問問自己,自己真正理解這句話了嗎?其實,德與才的關係才是校訓想要告訴我們的。有德有才的人是能人,有德無才的人是善人,無德無才是庸人,而有才無德的人卻是惡人。所以我們說,先有“德”,再談“才”。

  身為高中生的我們,即將步入成年人的行列,然而,年齡的增長就可以代表我們成人了嗎?不得不說,有些大學生,竟然把自己的髒衣服打包郵寄回家,讓自己的父母替自己洗衣。一個有“才”的大學生,卻無法自立,又何談做人呢?而相反地,在廣東連州,有一對姐妹花。她們幼年喪父,家中還有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母親需要人照顧,於是,小小的她們一邊勤奮學習,一邊一起撐起這個家,帶母親上學長達13年之久。相比之下,年歲相差如此之大,而誰更能算是一個合格的“人”呢?

  “學會做人”不單單是一句簡單的校訓,更應該是我們貫穿一生的追求,而“學會做學問”更是我們學生的天職,“做學問”要比“做人”簡單,如果一個學生連自己最本職的學業都無法完成得合格,又如何做這“做人”這一大學問呢?做人是人生的基礎,做學問是人生的昇華。想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要做好學問。

  如何做好學問呢?這個問題對於高中生的我們來說還太難解答。因為做學問並不等同於學好文化知識,它只是做學問的一個基礎。那麼,如何把這個基礎打牢實呢?

  首先,我們應該有一個實際的理想。這個理想不必遠大也不必宏偉,應該是一個“蹦一蹦,能摸到”的目標。其次,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地付出行動。說比做容易得多,而把一個理想變成一個目標,再把目標變成一個計劃,再把計劃變成一個任務,最終去完成這項任務並非易事,這需要我們有毅力有執行力。最後,還應該在付出了努力的基礎上,尋找最巧妙的最具有效率的方法。這並不是說做學問有何捷徑,而是我們在同一條路上前行,別人步行,我們可以乘汽車,別人乘汽車,我們可以乘火車。天道酬勤,可一味的勤奮,卻不知勤奮錯了地方,豈不白費力?

  “德”與“才”並不能分離開來,德與才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這種心態,是可以幫助我們“做學問”的。而一個成績優異的人,也勢必有堅韌勤奮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學會做人”必不可少的。先有“德”再談“才”並不是說要以“德”取人,而更多的強調的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這樣才能發揮出他的“才”。反之,有才無德,他要麼碌碌無為,要麼成為社會的禍害。

  一中學子,更應該謹記“學會做人學會做學問”,更應該落實,做個德才兼備的人。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31

  又是寒冬,陽光從窗外傾洩進來,任憑北風呼嘯,它依舊光芒萬丈,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唯有愛,不覺寒。

  ——題記

  時常看那日落餘暉,慢慢將那天空吞沒,如夢如幻,似水流年,在那所謂的詩和遠方,引發無盡遐想。詩,又多了一篇章,遠方,又多了一念想。

  她是一盞明燈,我是一個路人。她是我的母親,指引我用愛溫暖別人的人。

  小時候,母親總是對我疏於管教,很多時候,只有在我犯錯,她才會風塵僕僕地趕到學校,聽老師的嘮叨,她很少給我一種溫暖的母親的感覺。週末,也會把我丟給父親,自己卻一個人不知道去哪玩了,總是一整天一整天地消失。我也曾向她抱怨,她當時說,等長大我就會知道她在做什麼了?

  後來長大了一些,母親在一個週末告訴我,要帶我去一個地方。我十分好奇,也十分盼望,心想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那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的地方,寫著“××養老院”,那年我九歲,尚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走進屋子裡,幾個老人在談論自己的兒女,還有一些在看報、下棋,他們看到母親,不約而同地說:囡囡,又來了,還帶了個小妞妞。我怕生,跟在母親後面,母親給我一個個介紹,這是劉奶奶,那是李爺爺……我迷茫地點點頭,母親還說,這些老人其實都挺不幸的,你等會給爺爺奶奶們唱首歌,讓他們開心開心。我說:好!母親便上前給劉奶奶按摩。一邊聊天,一邊發出爽朗的笑聲,我才知道,母親很溫暖。

  晚上,我和母親回家,路上,我問母親:“媽媽,我們下週還來嗎?”母親像是有些詫異,“你還想來?那媽媽以後每週都帶你來。”

  往後,我和母親經常來。

  春天,溼氣重,我和母親便買了一些袪溼茶送去;夏天,午後燥熱,母親便和我一起煮了些綠豆湯送去;秋天,天氣轉涼,我和母親會提醒老人們晚上多穿件衣服,防止生病;冬天,風大,我和母親就給老人們送些衣物。

  有時,看到爺爺奶奶們打太極拳,我就在一旁說:爺爺奶奶,你們這是老驥伏櫪,意氣風發,寶刀未老啊!爺爺奶奶們總是笑著說:就屬你嘴最甜,我也笑著看他們。

  我時常給他們讀報,讀詩。也時常逗他們開心,從那時起,我就明白,母親為何這麼做了。

  母親用愛溫暖空巢老人,我也會像母親那樣,以愛養德,以愛暖心,即使這些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我想,這些,對於老人們來說,足夠了。

  他們,需要溫暖,就如同歌唱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變成美好的人間。愛,是這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盈盈月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撿一片最美的;漫漫人生,我要以愛養德。歲月如歌,溫婉動人,星海滾燙,山河寒涼,已亥年冬,很美,很暖,有你,也有我……“爺爺,奶奶,我又來了!”我衝屋裡大喊……

  ——後記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32

  冬日極寒,卻阻擋不了萬物的生機。難得的陽光輕洩在地上,淺綠的葉上閃著金芒,一切都在張揚地顯示自己,卻比不過那株玫瑰。家中有一盆玫瑰,置於陽臺,日夜悉心照料,卻不見花,便令其自生自滅。

  父親愛花,但平時對玫瑰,卻總說:“不好養,開的花太豔,不是很喜歡。”

  可當他見到了那株玫瑰,完全忘卻了。

  灰濛濛的冬日裡,他正準備去買一盆梔子花,帶著我走入花市。一入花市,便看到了它。一眾綠色中,獨它最耀眼。鮮紅欲滴的花瓣盡情舒展,露出淺黃的花蕊,無限風情,宛若一位紅衣美人。父親也為它的美所驚歎,當即買下了它。

  剛回到家,父親便嘆息:“若不是你的美,又怎會買你。”邊說邊撫摸著那紅綢般的花瓣。然而,不到兩天,這位紅衣美人便衰老了。花瓣變得極軟極幹,紅衣也變成了枯衣,曾經的紅豔已是紅消豔退,一場風中,那些綠葉也掉個精光。

  氣溫開始回升。這位曾經的美人卻只長葉,半隻花苞也不願施捨於我們,彷彿凍上了心,成了一個冰美人,枉費我們的悉心照料。

  望著她身著青綠,無半點其他顏色。父親與我也都極失望,甚至想放棄她,但最終只是令她自生自滅。

  與她同時買回的桅子,這時卻已花開滿枝了。玫瑰彷彿已然是個配角,而當年的配角成了耀眼的主角。

  這些,玫瑰似乎毫不在意,她只是默默地生枝長葉。

  終於,在一個冬日,有了回報,那株玫瑰的枝葉間,有一枚鮮紅的花苞。我驚喜地告訴父親,他笑了,緩緩說道:“她終於開始了,看來沒白等。”

  隨著時間的縱馬賓士,這枚花苞由最初的“黃毛丫頭”變成了熱烈奔放的“少女”,而今晚,她將完成最後的蛻變。

  夕陽西下,夜幕逐漸籠罩了整個大地,她的蛻變也即將開始,她將成為最美的“星”。

  風在樹間穿過,吹亂了滿地月華,吹迷了我的眼睛,我揉了揉眼,看到了夢一般的花瓣一片片地綻開舒展開,完全露出了圓月般的花蕊,花尖輕輕往上翹,勾引著我去接近、去聞。空氣中醞釀著玫瑰的芬芳和甜香,一點一絲地扣入我的心中。

  在這寒夜,只有我一個人欣賞著這位紅衣美人,漸漸迷了眼,入了心。

  那一刻,我彷彿明白了,明白了她曾經的孤傲與冰冷,明白了她的真正的心願。一切,都是為了今晚,在月下綻放自己的芬芳。

  一切孤獨與努力,在低調日子裡的養精蓄銳,甚至被所有人壓過的,笑過的,無不是為了今晚的厚積薄發,耀眼世人。

  一切努力都有回報。我轉身去告訴他們,我想我不能自私,獨佔她這耀目的夜晚。

  冬日極寒,唯有這玫瑰,明媚了整個冬天。她也教會了我什麼,一切都存於心中。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33

  德,是深藏於魂的一次絢爛綻放。光輝閃耀的那一刻,是人性的佇足,溫情的流連。

  它卻又為何被擱淺,停泊在混沌的心海。誰將它拉起,誰又給予它救贖?在魂的深處蒙塵又該如何再次綻放?誰能拭去那抹煙塵,還魂一片淨土?

  呵,冷漠,是你沉澱人性,吞噬貧瘠的良知,掠走心魂最後一絲溫情。怎麼?認為每一個人都甘心做你的傀儡麼?未料到的吧,道的沉積是德的底蘊,影射的是心魂最澄淨光明的角落,冷漠永遠無法觸及的角落。黑暗又怎樣?至少還有那一縷微光在悄然綻放。

  “讓別人生活得更好,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冷漠敗給了他那顆火熱的心,對他近而遠之,卻又邪惡地讓大雨冷卻那顆火熱的心。好大的一個錯誤,冰涼的雨水只讓劉思宇更加執著,換來五天的不棄。冷漠的人說:“一個年輕人幼稚的衝動罷了。”但為何不稱之為是深藏於魂的德悄然萌發呢?

  公益這種習慣並不是悲情的苦行,高調的作秀,而是舉手之勞,是道德之光的綻放。用魂深處的潮水潤澤那一片海岸,不必太過張揚。“你怎樣,你的中國就怎樣,你光明,中國就不黑暗!”用中華五千年的德去感化冷漠,別再讓它在魂中繼續沉寂了。冷漠啊!角落裡的微光你永遠無法觸及,隨風吧!化作一捧黃沙,從心中瀉落,我不做任何挽留。

  德在魂的角落裡被冰封,被窖藏,直到一縷溫暖的光集射在上面,融了堅硬的玄冰。溫暖總是這樣如期而至的,在一次次需要的那一刻,只用了一句話就帶來了所有感動。行德過程簡單快樂,如同哼唱著一首歌,唱給了別人也唱給了自己,這樣的簡單快樂才流傳最廣。老人十年如一日的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款,是的,他不富裕,他只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退休老人。但他有道德心,作為一個人最起碼也是最寶貴的道德心。他做的也僅僅只是用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牽緊了孩子們的每一雙小手,大手小手,溫暖延長成了一條流淌的生命之河。道德厚重,道德的沉積使他說出了那擲地有聲的話語:“想到能幫助別人,便覺得非常充實和幸福。”這是世間最美的語句,源自心魂的真理,行德路上有快樂幸福同在,我們怎會冷漠孤單?

  當這個時代的道德行動成了作秀和炒作,那隻能說是給了冷漠可乘之機。道德在魂中就這樣如同拼圖般支離破碎,隨風而落下,什麼才能讓它復原,復原了還能如昨日般美好嗎?

  道德的源頭,在我們靈魂深處最澄澈的那個角落,他會在黑暗中愈加閃亮,是真誠點燃的火星,是虔誠揮灑出的希望。道德在魂中徘徊,且歌且行的一條路上,它告訴你不需要因為,只需一個所以就足夠了,他就一直深藏在魂中,從未離去。

  德之歌,依然高唱,德,深藏於魂!冷靜之後,我們更加希冀,用心魂喚醒良知,用行動撫慰心靈······

  以德為主題的議論文 篇34

  中國人講究禮儀,尤其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孝道。孝本身就是一個組合詞,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代表長輩,首先表現長輩;下方是“子”字,代表晚輩,表示晚輩為晚輩。就一句話就說明了孝順和感恩是多麼重要。

  我記得我八歲的時候,中午回來的時候,心血來潮,跑到廚房去洗早上沒洗的碗,幫媽媽分擔一些負擔。我正興致勃勃地工作著,突然聽到一把鑰匙開門的聲音,擦了一點手,向客廳跑去。媽媽剛回來看見我跑出去了。她笑著說:“你在廚房幹什麼?我還在想鞋子怎麼會在這裡,人怎麼會沒了。”“我去廚房洗碗了。我早上不是洗碗了嗎?我也想等到洗完碗再看看有沒有盤子,這樣你就不用再去那裡了。結果碗還沒洗,你就回來了。”我剛說完,媽媽就開始大喊大叫。“是嗎?哇,你太棒了!我知道怎麼幫媽媽做家務!”媽媽一臉興奮地說,好像發現了什麼珍貴的東西。聽了媽媽的話,我以為只是幾句讚美的話,但在媽媽的日記裡看了之後,我才明白,我們的進步對父母來說是珍貴的。

  感恩和孝順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因為它們和愛情一樣,是一種在生活中做、想、感受時自發產生的情感。“羊有吸乳之感,烏鴉有反哺之意。”這是一句流行的諺語,但也可以從中看出,感恩只需要你的一點愛、關心和真情,就能打動別人。父母是第一個被感動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也是你最感激的人。孝道原本來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上的孝道有很多種,甚至上千種,但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無悔的,最偉大的。孟郊寫過一首詩,《遊子吟》,舉世聞名。這首詩表達了她和母親之間深深的愛:“可是一寸長的草,贏得了第三個春天,又有多少愛呢?”是生孩子的善良。我們創造的東西不多,但幾乎一切都是別人給的,不求回報。所以,我們知道獎勵。

  做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孝順和感恩。因為,人做的最高尚的事是孝順,最純粹的想法是感恩。一個人有孝心,就有愛之心,懂得愛,就懂得感恩;有了感恩,我們才能尊重對待事物;有了尊重,你就會專心做事,專心就會有智慧;有了智慧,你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就知道誠實了。人有五德:仁、義、禮、智、信。這些優秀品質都來自於孝順。這讓我們明白,我們要做一個孝順感恩的人。所以,要想找到一個積極的解決感恩的方法,就必須感恩,這樣人才能活下去,才能有所作為。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孝”的國家,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孝的民族。古代沒有一個聖人不教人孝敬父母,也沒有一個聖人不自己做孝道。讓我們繼承他們偉大的思想和行動,做懂孝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