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翻譯俄語諺語
“諺語”——民間文學的一種體裁,是結構緊湊,形象生動,語法、邏輯上完整的有一定韻律組織形式且帶有教育意義的語句。諺語是豐富作品語言的一種重要表達手段,能賦予文章以不同的修辭色彩和感情色彩。翻譯諺語的主要原則應是把俄語諺語也翻譯成漢語諺語,因此,除了要傳達原文的意義外,還要儘可能地儲存原文的生動形象和它所反映的民族特色。
能否在漢語中找到與俄語諺語相同的諺語?我們將俄語諺語分為三類。一是漢語中與之完全吻合的諺語,二是與漢語諺語中文 化形象不同,但意義相同的諺語,即部分吻合。三是漢語中沒有的、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諺語,即俄羅斯獨有的諺語。
一、完全吻合
完全吻合的諺語,我們採用完全套譯法,完全套譯法即使用與俄語諺語原句在意義、比喻和修辭色彩上完全相符的漢語諺語。
兩個民族的生活中會有相同之處,遇到的事情相同,得到的實踐相同。因此,在漢語中可以找到完全等同俄語諺語的漢語諺語,例如:
Век живи, век учись. 活到老,學到老。
Лучше оин раз увиеть, 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 百聞不如一見。
二、部分吻合
諺語中部分吻合的,我們採用意義對等的套譯,意義對等的套譯,即運用與俄語原文在意義和修辭色彩上相同,但中心詞不同的漢語諺語。
Болезнь вхоит пуами, а выхоит золотниками. Пу普特,Золотник佐洛特尼克。若照原文字義譯,不但譯文冗長,而且對於不瞭解俄國重量單位的我國讀者說來,“普特”和“佐洛特尼克”便頗費猜測;如果翻譯時再加上註釋,會顯得累贅。如果採用同義替代的辦法,譯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便既準確、貼切,又幹淨利落。
三、俄語獨有
對於用詞不同、意義相同的,並且原文中的文化意義不重要的俄語諺語,可以採用意思相同的漢語諺語替代俄語諺語;第二,採用直譯法,直接把原文譯出來,但是要符合諺語的形式;第三,採用補償法,把原語中重要的文化資訊揭示出來。
Ожёгшись на молоке, уешь уть на воу.
例句:— Ага! На своем молоке ожегся, на чужую воу ует. Знаем мы это!
譯文一:“哈!哈!一個人讓自己的牛奶燙傷了,看見別人的.涼水也要吹兩下。①我們都知道的!”。
譯文二: “是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個我們知道!”
譯文二,採用了直譯加註釋法,雖然在註釋中指出了這是俄羅斯諺語,但是譯語中沒有了諺語的特色。因此,不如直接用漢語的諺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直接套譯。儘管原句中俄羅斯諺語與漢語中的諺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在形象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但都表示吃過某種虧之後疑慮重重,生怕再吃這種虧,以致謹小慎微,過分小心。用含義相同的漢語諺語、俗語或成語作為譯文。這種譯法的優點是譯文為我國讀者所熟悉,他們一目瞭然,且更能透徹理解。因此,我認為第三個版本的翻譯更佳。
四、補償法
補償的方法是翻譯中將俄原文的文化資訊補充、揭示出來,以達成文化溝通、擴大讀者的文化視野的目的。又包括文內增益法和文外註釋法。
增益法
增益法又稱加詞法,主要透過在行文中增加一些語言手段,對原文中的文化資訊做出恰當的解釋。
то посеешь, то и пожнёшь.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此句翻譯用了增益法,原句的意思是“種什麼,得什麼”。譯文中加入了“瓜”和“豆”,成中國讀者熟悉的諺語。因此對原文中的文化資訊做出了恰當的解釋。
註釋法
註釋法是文化傳譯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揭示文化資訊、特別是深層文化資訊必不可少的方法。
例如: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ехать.
參考譯文:帶著茶炊去圖拉——多此一舉。
這句在譯文的後半部分創造性地加上了“多此一舉”,來說明前半句的含義,但讀者還是會產生疑問:“圖拉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帶著茶炊是多餘的?”這裡就需要加上註解,“圖拉”是舊俄最古老的冶金工業和金屬製造業的中心,過去以製造家庭日用品著名。經過註解這樣才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因此,此句諺語既用了文內增益法又用了文外註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