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集合15篇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集合15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記敘文,記敘文根據寫作物件的不同,可分為寫人的記敘文、敘事的記敘文、寫景的記敘文、狀物的記敘文幾大類。這型別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變化記敘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

  我的家鄉在洛陽市吉利區,它是一個環境優美的石化工業區,它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尤其是那座美麗的河陽廣場,更是我們玩耍的天地,是我們嬉戲的樂園。

  可是以前的河陽廣場是什麼樣子的呢?聽爸爸說,以前的河陽廣場它是一片菜地,旁邊還有一條臭水溝,每逢從這裡經過時,總能聞到一股臭味,人們總是捂著鼻子快快地離去。可是如今的河陽廣場呢,這裡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它還擁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河陽廣場。

  進入河陽廣場,最顯眼的是那高高矗立的燈,它位於河陽廣場的中心位置,把整個廣場照得亮堂堂的。燈的旁邊是一個大大的花壇,裡面盛開著繽紛的鮮花。花壇的北面是音樂噴泉,一到炎炎的夏日,這音樂噴泉就開放了,伴隨著那好聽的音樂,噴泉噴出的水流也會隨著音樂的節奏而變化,淘氣的小孩子們在噴泉的水流間跳來跳去,衣服被淋溼了也不在乎。大人們在音樂噴泉旁邊欣賞音樂、觀看噴泉,不時被那頑皮的小孩子們逗得哈哈大笑。

  音樂噴泉旁邊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這條小路環繞著整個河陽廣場,每天晚上,人們三三兩兩的在小路上邊散步邊聊天。路旁是綠油油的草坪,像一張張大大的厚厚的絨毯一樣鋪在地上,草坪邊上種著桃樹和櫻花樹,一到春天,花兒競相開放,把河陽廣場裝扮得越發美麗。

  我愛美麗的河陽廣場,我愛我的家鄉。相信隨著時代的變遷,我的家鄉會越來越美麗。

  自評:這周的作文是寫《家鄉的變化》,我選擇了家鄉的河陽廣場,簡單介紹了以前的河陽廣場,著重介紹瞭如今的河陽廣場。請各位親愛的博友多多指導,並提出寶貴意見喲!非常感謝大家!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2

  我的家鄉在南昌,是一座紅色的英雄城。近幾年來,南昌的變化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收穫,所以我利用暑假假期,親身去體驗了一下南昌發生的驚天動地的變化。

  南昌自古以來都是以水著稱的,許多著名的詩人都用南昌的水景來創作出千古名句。現在的南昌更是這樣,小有艾溪湖、象湖,大有橫著五座大橋的贛一江一。我們也來到了艾溪湖邊,拍下了許許多多美麗的風景照。可是就在我拍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爸爸卻和我說:五年前的南昌可不是這樣的哦,艾溪湖上的浮生物幾乎佔滿了整個湖面,湖面上也全是一些翻著白肚皮的死魚,引來無數的蒼蠅,水也全是汙水。不僅是艾溪湖,連贛一江一的水線也在一點一點地下降。人民為了能夠把汙水變成清澈的水,便實施了淨化工程。就是因為這樣,南昌才有現在的山水風景。我聽後,不禁瞪大了眼睛。

  南昌不僅有美麗的山水風景,而且還 有繁華的都市。夜幕降臨的八一廣場的音樂噴泉與許多著名歌曲組合成水舞歌飛,色彩斑斕的視聽景觀。滕王閣、繩金塔、中山路、萬達城,一到晚上,就燈火通明,遊人如織,顯得十分壯美。可是,我查閱了百度,百度上卻說南昌十幾年前晚上還 是黑燈嗐火,根本沒有現在這麼熱鬧。可是後來,人們在南昌建設了許多風景。漸漸地,南昌亮起來了,人們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隨著科技的發展,南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我相信十年後南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麗。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3

  聽爸爸說,我們的家鄉以前特別窮,只有幾間簡陋的小屋,泥濘不堪的幾條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經濟蕭條。

  然而,現在我們的家鄉已經發展的非常快,簡陋的平房變成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凹凸不平的泥漿路變成了一條條筆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煙稀少,在家鄉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兒繁華熱鬧,接上的商店讓你眼花繚亂;此外,我們家鄉也修建了許多旅遊區,如梁啟超紀念館,小鳥天堂,圭峰山等等。這一切,使家鄉煥然一隨著三十年祖國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家鄉在教學事業上也是大有發展的新,繁華美麗。

  。在這方面,我也是深身體會到的。聽學校的老師說,以前的學校設施非常簡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帶的,還有許多家庭因經濟問題,導致不能上學。

  現在,國家對教學事業重視了,新建學校,而且學校的設定齊全,有寬闊的操場,圖書室,多媒體室等。在校外,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深入瞭解,還新建了圖書館,歷史博物館與葵博園等, 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聞。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國家推行了義務教育,使家庭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也能夠高高興興的上學去,減輕家庭負擔。

  三十年來,經過了多少艱苦歷程,經過了多少風險考驗,隨著改革開放,我們依然不斷的前進著,發展著,奮鬥著,為著祖國的強盛興旺,為著家鄉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祖國正在變化著。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4

  聽媽媽說,過去買衣服還要布票,一件衣服要縫縫補補穿好多年,有句俗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我們的衣服各式各樣,每個人都有好多件。

  聽爸爸說,過去的飯桌,空蕩蕩的,沒有什麼菜。他小時候吃飽就已經很不錯的了,一年才能吃上可數的兩三次肉。現在我們不僅能吃得飽,吃得好,而且還講究營養搭配。以前買吃的,還必須要糧證、糧票,否則,就別想買到糧食。現在,可大不一樣了!現在城鄉到處都有超市,超市裡琳琅滿目,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聽媽媽說,過去全家5口人,才有2間房子,臥室必須要擠著用。現在我家住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有兩間臥室,一間客廳,一間廚房和衛生間。可寬敞了!還很舒服呢!

  聽爸爸說,過去我們村的山是一片荒山禿嶺,現在這裡山坡上長滿了綠樹。一座座果園既美化了家鄉又給人們帶來了客觀的收入。

  過去,我們村的房子又破又亂,街道也很窄,現在按村裡的統一規劃,都蓋了新房,一排排的房子很整齊,街道也拓寬了。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我知道家鄉的變化源自祖國的富強,祖國啊祖國,您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的自豪!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5

  自打改革對外開放至今,社會發展逐漸變得更為幸福,它的很多地區都是在漸漸地的轉變著。是它讓院校書聲朗朗;是它讓社會發展一片和睦;是它讓中國飛快的更改起來。

  正是如此,大家更應牢記今年是它的四十歲生日,也恰好是改革對外開放四十週年。它的福報應由大家撰寫在歷史時間的江河中,中國的土地資源上,及其大家的心裡。時期的改革,也是點點滴滴的轉變。

  猶記過去的故鄉,陽光底下那乾躁的小道,在下雨天那泥濘不堪的小道,使大家出行十分麻煩,可那時候的大家卻別無它法,當改革至今,小道變成了由細沙砌成的路,以後又變成了那舒軟的柏油馬路。大家的出行獲得了巨大的便捷,一條一條路聯接的不僅是每個地域,只是大家久久不忘的心裡。

  家鄉變化不僅是路面,也有那一棟棟房間,過去的大家,住在破磚瓦房中,冬冷夏熱,十分艱難。而如今一棟棟新房子連綿起伏,多天暖和夏季涼爽是每一戶別人最基本上的家庭條件,家庭條件獲得了巨大的改進。每一個人都以禮相待,一副和睦的城鎮風景圖,每一個人都享有著改革產生的方便快捷和富有。可又有誰曾想在中國的土地資源上也有一些人,她們和過去一樣,過著艱辛的日常生活,大家還要協助她們。

  時至今日,一鍋麵一家好多人分吃,每一個人都只有分到一點,食不果腹穿不暖,每一個人都節省每一點穀物,不容易有一絲一毫的消耗。如今大家每一個人都吃飽,頓頓吃得好。每一個人都樂觀向上,這種都令人更為銘記改革對外開放,是它更改了故鄉,讓它發生變化,變得更為幸福,更為令人希望下一刻它會變得如何。

  社會發展上每一個人都勤奮勤奮。她們為了更好地自身理想化與中華民族的將來所拼搏,恰好是改革,讓她們擁有拼搏的機遇,她們會緊緊把握住這一點點星河,讓它傳出奪目的光輝。她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被改革鑄就的人。改革在她們的心裡不僅是一個意味著,只是解救她們生命的神明,每一個人都感慨著改革的轉變是它讓中國變得更為幸福,更為讓人憧憬。

  校園內也變成了人生道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九年制基礎教育讓每一個人都具有學習培訓的支配權。每一個家中也都愈來愈和睦,每一個人都變得更為開心,這全是改革的貢獻。

  改革對外開放好似一片汪洋。大家好似在這其中的魚兒,我們在他的懷裡中畢可能受益匪淺。我們在它在其中,必將會與開心相伴,與幸福快樂相伴,與快樂相伴。大家的我國是一片開心的深海,在它在其中大家會極其的開心,與幸福快樂永伴一生,大家必定會與它一同往前邁入腳步!

  人生道路的美好,僅有大家瞭解;改革的開心,僅有我們在感受;人世間的快樂,僅有大家一同去探尋。改革是中國較大的取得成功!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6

  可一回到家鄉,我徹底震驚了,家鄉可謂一目千里,山上的樹木都消失了,變成了一座荒山。小時候那清澈見底的河水,如今被工廠排出的工業汙水和各種有毒氣體、工業垃圾等汙染了,成為了魚兒們的地獄,成為了垃圾的天地,一眼望去,全是綠色的青苔和水草。清新的空氣被工廠從煙囪裡排出的一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給汙染。工廠周圍寸草不生,呼吸的時候一股非常濃烈的怪味吸入了我的體內感覺到體內疼痛,如果長期呼吸這種氣體會得各種疾病,甚至死亡。空中的鳥兒不得不另搬新家。

  我看見這些景色不由得流淚,為我的家鄉感到可惜,感到可悲。本以為農村現在會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注重環保,可是看到這一切,我失望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就這樣瘋狂地被人們殘害著,真希望大家能夠注重起環保,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保護我們這個唯一的家園。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的責任感,著眼身邊,立足家園。“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一片紙,我們撿起;一滴水,我們節約;一堆垃圾,我們打掃;一朵花,我們珍惜;一棵草,我們愛護。

  同學們,為了家園的“綠色”,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珍惜綠色、為綠色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7

  那是一具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媽媽乘公共汽車回老家。剛下車,一條崎嶇不平鄉村小土路便出現在我的視野裡。道路兩旁光禿禿的,只有幾棵小草把頭伸出地面,膽怯地瞧著陌生的世界,一排排矮小的土房,好像在蹲著喘息。房間屋後的垃圾堆到外可見,腐爛的棄物散發出陣陣臭氣。糞堆像墳頭似的佈滿路旁,使人無從下腳。汽車"嘎吱"一聲停了下來,把我人思緒中驚醒。

  媽媽拉我下了車,"啊"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失聲叫了出來。昔日那條崎嶇不平的小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道路兩旁,婀娜多姿的垂柳隨風輕輕搖擺,那枝葉好似少女美麗的秀髮,那落在樹上的小鳥,則成了別在秀髮上的髮卡,十分迷人。

  遠遠望去,田野裡是一望無際綠得發亮的小麥好似人工如何成的精美地毯。成群的蜜蜂和蝴蝶飛來飛去。一陣微風帶著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在路旁不遠處有一片樹林。在夏天,每一棵樹上的'時子長得很大,非常茂盛。每當農民伯伯累了,他們就像一把大傘似得給農民伯伯盛涼。

  進了村,更使我感到驚奇,一排排紅磚瓦房整齊地排烈著,各家門前都掃得乾乾淨淨。此情此景,使我深深地感到,這真是"改革春風吹大地,農村舊貌換新顏。"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8

  那時我的家鄉沒有公路,出門走親戚、趕集都要走兩個鐘頭崎嶇的山路,走到集上又折回家裡,人們都是滿頭大汗。晚上,一家人或鄰居竄門來坐坐,就圍在火爐旁,在如豆的煤油燈下嘮些家常什麼的。夜深了,便各自回家。第二天,又重複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臉朝黃土背朝天還不溫飽的勞作。家鄉的人們每天雖那麼辛苦,但生活卻那樣的簡單,碗裡黃玉米,鍋裡“一鍋鬧”。在準備“一鍋鬧”之前,如果是小孩舀豬油,大人必先過目,看看是否多了,多了的話,挨批評教育還不算,還被勒令減半放回油罐。時間長了,鍋裡就出現了綠色鏽——農村人說的“尿罐子”。偶爾見見鍋裡有肉影子,那無非是有親戚來了。所以現在的大人說,以前的小孩想親。我認為不是想親,是想鍋裡多有幾筷能夾得起的肉。

  現在與以前爺爺講的家鄉相比,那簡直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瞧,門前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要趕集或走親戚,騎上爸爸給我買的腳踏車,寫一篇不到300字日記的功夫就到了。晚上,那以前的煤油燈早成了古董,那固定在潔白牆壁上的電燈照得滿屋子通明,有課桌一半大小的“鐵盒子”正播放著新聞、天下大事,看的人、聽的人都知道是什麼回事。有時爺爺叼著菸斗,翹起腳,眯著眼睛津津有味的看著《封神榜》、《白蛇傳》、《西遊記》,奶奶坐在一邊把頭低著搭在膝頭上的兩隻手上,不時嘴裡叨唸我爸爸老是不打電話回家,不時有埋怨爺爺笑得太大聲。這時爺爺總要和奶奶頂嘴:“呀!我們都這把年紀、要和泥巴打交道的人了,看點電視解解悶有什麼嘛,要在十七、八年前,我現在還要和石磨子打交道呢。”

  是呀!家鄉變化了,人們生活富裕了,爺爺奶奶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爸爸媽媽雖不在身邊孝敬他們,但有了那個按下開關就嘰嘰喳喳的“鐵盒子”,爺爺可樂開了。經常在家裡邀上幾個老爺爺,圍著不再是“尿罐子”的油鍋,倒上酒,一邊喝著酒,聊著家常,一邊看電視。落日的餘輝下,幾個佝僂的影子還在打著哈哈,繼續嘮著家常、還有我聽不懂的“甲子”。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9

  家鄉也很貧窮。爸爸媽媽受不了那苦,在我過完十歲生日時,帶著我來到了我第一次見過的大城市——德化縣城,剛下車時,眼前的那一切都讓我驚訝!公路兩旁高樓一幢緊接著一幢,公路上汽車你追我趕……太神奇了!

  今年春節,是奶奶七十大壽,爸爸媽媽帶著我回到了我久違的家鄉。這一次回家,爸爸用摩托車載著我和媽媽一路賓士、暢通無阻地到了家門口。離開家鄉已經四年了,真沒想到,自己的家鄉也有了平坦的水泥路了。

  一下車,我就跑到爺爺身邊,問道:“爺爺,我們家鄉什麼時候修了這條水泥路啊?”爺爺笑眯眯地對我說:“你回來了也不歇會兒,就關心起路來了。”我焦急地問:“爺爺,你快點告訴我嘛!”“好好好,這路啊,是去年剛修好的……”爺爺耐心地給我講起了修這條路的來歷。

  原來這條路是一個叫建國的老爺爺組織修的。在我印象中,建國爺爺是一個忠厚老實、熱心幫助別人的大好人。爺爺告訴我,建國爺爺跟新中國同齡,早在幾年前,他就說要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之際,為家鄉修一條像樣的路來。這一次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0

  過期放假了,我告別爸媽來到了我外婆家。

  坐在車裡,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因為我外婆家的那些山路全是土路,坑坑窪窪的,我剛出來時就被“折磨”慘了。汽車剛一啟動我的心就怦怦直跳,來到那條路上,我沒覺得路很陡,反而很舒服,我抬頭向窗外望去,不由得驚歎一聲,原來路都成了水泥路。司機阿姨聽了我的驚歎說:“小姑娘,你還不知道吧,政府看那條路很爛,就出一半的錢,另一半村民出,才修了這條路。”哇!原來我才走了一年,這裡的變化就這麼打大!

  來到外婆家,可把我給震住了。房子拆了,成了路,不僅如此,全村上下幾乎所有村民的房子都被拆了,成了高速公路。我哭了,因為就我一個人又找不到外婆。見我哭了,司機阿姨說:“你的家人原來是不是住這兒?”“是的”我說“那你的親人就住在那個小區。”他指了指湖對面的小區說。然後,把我在到了那兒我一下車就看見了外婆的身影,我撲到她的懷裡哇哇大哭,然後把事情從頭到尾的說了一遍。外婆說:“我的乖孫女呀!我們村其實要開發成高速公路房子要佔,所以,為了補貼我們,政府商量就在湖對面蓋了一座小區。生活比原來更好了!”聽了外婆的話讓我一驚。

  我問外婆:“媽媽說,如果您錢不夠我們都能拿給您!”外婆聽了說:“不用啦!現在黨給我們辦了養老保險卡,每個月有760的補貼呢!”“外婆,您好有錢哦,不幹活兒,就有工資!”外婆聽了大笑,連周圍的鄰居也笑了。

  這裡的變化真大啊!家家戶戶都安了電視、電話、電腦……晚上,我躺在外婆軟軟的席夢思上,不由感慨:真的今昔菲比啊!

  這次回外婆家,變化很多,這可要好好兒的感謝黨的好政策呀!真所謂: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鼓勵我們,祖國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打造、建設好祖國,為黨爭光!一起喜迎黨的!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1

  我的家鄉大明,聽媽媽說,在她小時候,這裡的河水清澈見底,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每到假期,媽媽和她的同學們就上山採蘑菇,下河捉魚摸蝦,玩藏寶遊戲,過著雖不富裕但很快樂的日子。

  而如今,人們為了能睡得舒服,就把樹木一棵一棵地砍下來造更舒服的床,為了能有高檔的傢俱,就用樹木造傢俱,為了本子花樣,就用木材造紙然後上色,為了方便而隨手扔垃圾,破壞土壤環境。過著富裕和自己認為幸福的日子。

  或許是上天想警戒人們不要再破壞環境,敲響了大自然的警鐘。

  沙塵暴、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向人們逼進。人們整天用口罩捂著嘴,但卻不知道是自己造成的種種悲劇,還在破壞環境,上天也不讓步,好像在說:“你們越破壞環境,我給你們懲罰就越大。”

  終於,國家做出了一個決定,退耕還林,人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心改正錯誤。開始分類投放垃圾,本子正面用完背面,不隨手扔垃圾,不大量砍樹,種植樹木,還有的富商,放下百萬公司,到山上植樹,當然,植樹的不只是他們,還有小學生。

  天空由發灰到到湛藍,河水由灰髒到清澈,空氣由難呼吸到清新,山上也由這裸露的土地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這才是我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2

  我的家鄉原來是一個破舊、髒亂的地方,自從落實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後,我的家鄉變美了。

  假期媽媽帶我去大連探親,我一到大連,就忍不住歡呼起來,現代化建設的海濱城市比我的家鄉漂亮多了,我多麼希望家鄉也變成像大連那麼美的地方。我們在大連一連待了兩個多月,才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家鄉。

  回來的途中我一直坐在車上吃東西,直到看到一個嶄新的大牌子,上面寫著:得耳布林歡迎您,我立刻打起了精神,原來沒有這個大牌子呀?難道真的是那樣嗎?關於和大連媲美的願望實現了?

  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六層高的大樓拔地而起,像一座座高大的“喜馬拉雅山”,灰藍色的房蓋,黃白相間的房身特別引人注目;昔日散落的、毫無規則排列的板夾泥房子也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棟棟整齊的平磚房,和黃白相間的大樓襯托著,在遠處看好似一個宮殿一般。最讓我吃驚的是:在這些新居民樓的附近還新建了一座公園,那草坪裡的草綠油油的,好似人工織成的精美地毯,各種健身設施整齊地擺放在那,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健身的樂趣。

  昔日那條又窄又髒的小泥路,如今已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道路兩旁婀娜多姿的垂柳隨風輕輕地搖擺,那枝葉好似少女的頭髮,婀娜多姿,那樹上的小鳥,則成了別在那“頭髮”上的蝴蝶結,漂亮極了!那座陪了我多年的小木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半月形的石拱橋。我跑到橋上,高興得又蹦又跳,連忙順著橋邊的梯子下到了河邊,真美啊!小河上不再漂著垃圾,也不再瀰漫著臭氣,它變得乾乾淨淨了。小河兩岸是數不盡的蒲公英,風兒一吹,種子入水,漂在河面上像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回到我家外面的小道上,在那裡連續走了半個多小時,卻找不到家了,想去朋友家,朋友家也不見了,最後只好給爸爸打電話,才回到家裡。家裡也變化了,房子變大了,房間也多了,原來的兩間成了五間,我問爸爸怎麼回事,爸爸高興的說“這就是我在電話裡說的要給你們的驚喜。今年咱得耳布林落實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變化可大了,咱家換上了大號樓。大街上變化更多,等哪天你慢慢看吧。”

  啊!我真高興!夢中的家鄉和這一樣,只是這不再是夢,是真的!我要感謝國家的棚戶區改造政策,讓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我的家鄉變美了,我更愛我的家鄉了。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3

  我的家鄉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這裡生活著回族和漢族。他們自古以來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我們的家鄉從落後走向先進,我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的家鄉以前的馬路是沙石路。不下雨時,汽車駛過黃土飛揚,行人紛紛捂鼻躲避;一下雨,馬路變得骯髒不堪,汽車駛過,黃泥四濺,行人墊著腳尖跳著走路,躲避積水,鞋子粘著的全是泥巴。經過建設,昔日塵土飛揚的公路以沒有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柏油馬路。柏油馬路都是六車道以上的,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分開,在清潔工的打掃下,既乾淨,又平整,在道路兩側綠化帶的襯托下,像一條天路引領著家鄉勤勞的鄉親走向富裕。

  三十年前,這裡還是腳踏車的天地,但是,現在已經是汽車的天地了。馬路上的汽車琳琅滿目,有小轎車、計程車、麵包車、公交車……十字路口上還亮起了紅綠燈。路邊的花朵開的一個比一個鮮豔。有散發著淡淡清香的百合,有淡黃色的康乃馨,有鮮紅色的玫瑰花……一個個讓我目不暇接,美麗極了!

  一幢幢樣式新穎的樓房和別墅從地面拔地而起,樓房足足有十二層,別墅有兩層,甚至有三層。看來人們的經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人們家裡的牆上掛著空調,樓房的房頂上安裝著太陽能。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奪目的光彩。

  崎嶇不平的沙石路修建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破舊的平房修建成了高大的樓房、漂亮的別墅;從技術落後到科技發達飛速提高,變了!變了!我的家鄉變了!如今,我們的家鄉繁榮、昌盛、美麗、科技發達。我的家鄉簡直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相信太陽一定會帶著希望的曙光從家鄉的東方冉冉升起!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4

  小時,我感覺好像度日如年。終於放假了,我激動萬分,想快點去奶奶家。

  爸爸買了晚上三點十分的火車票,坐在火車上,我想奶奶家那一段路非常陡峭,不能開車過去。要不然,我非讓大伯

  來接我不可,真麻煩,又要步行。因為我已經非常疲勞了,所以想著想著就睡著了。楠楠,快起來,到奶奶家了。

  一想到又要和爺爺擠在那只有兩米寬的床上,我就很不情願。沒想到,一下火車映入我眼簾的竟然是一排排磚瓦房和

  小二層樓。走到奶奶家門前,那一段陡峭的路竟然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到了奶奶家,令我更驚奇的是:奶奶家那原本只

  有50幾平米的房子,已經變成了150幾平方米的小洋房了,客廳裡擺著的12寸的黑白電視已經變成了超薄的液晶電視,客廳

  裡還有飲水機,冰箱,茶几,沙發,電腦等家用電器。爺爺奶奶有了自已的臥室。

  第二天早晨,奶奶帶我去集市購買東西,柏油馬路上各種各樣的名牌摩托車和小轎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我記得以前村子上的人都是步行或騎腳踏車為主。可現在摩托車,小轎車越來越多了。

  啊!家鄉變了,20xx年的家鄉發達了,富裕起來了,以後的家鄉還會被科技變的更加美好!

家鄉的變化記敘文15

  我愛我的家鄉——銀川。也愛聽爸爸講家鄉過去的故事。

  爸爸說,銀川以前很落後,那時人們都住的是小平房,一家挨著一家,家裡也沒有太多的電器,看的電視也是隻有十幾寸的黑白電視,人們出行也很不方便,門口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爸爸講到這,我不由得向窗外看去,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明亮的玻璃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再看家裡的電器,冰箱、彩電、微波爐、空調……應有盡有。我又想起了昨天出去玩,坐著新開通的公交汽車在柏油馬路上疾馳,一會兒就到達目的地,真是方便、快捷。

  爸爸又接著講,他小時候銀川很少有公園,他平時娛樂方式也就是在家門口打打彈珠,上樹掏掏鳥窩。不像我們現在有了公園,平時無聊可以去公園,公園裡有各種各樣的遊戲器材,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亭臺樓閣,讓人眼花繚亂。講到這,我問爸爸,那過去銀川晚上是怎麼樣的景象呢?爸爸告訴我,那時候沒有明亮的路燈,行人夜晚出行一不小心就會摔倒,他小時候常常晚上回家就摔跤。

  我一邊聽爸爸講,一邊想我們現在,晚上我從樓上俯視下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燈的海洋,一個光的世間,五顏六色絢麗繽紛的霓虹燈,各式各樣的探照燈,把銀川打扮得更加靚麗,更加光彩奪目。

  爸爸不講了,我一個人又靜靜的想銀川近幾年的新變化。今年又新建了森林公園,相比以前的公園設施也更加齊全了,這幾天銀川又加入到了“爭創全國衛生城市”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當中了。道路整潔乾淨兩邊碧樹林蔭,綠化帶裡草坪被修剪得十分整齊。

  看著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銀川,想著銀川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心裡一陣感慨:銀川的變化真大呀!這一切都歸功於黨的建設,是黨讓銀川跟上了時代前進的步伐,我愛銀川,我愛家鄉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