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份沉甸甸的需要-記敘文1100字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記敘文,記敘文主要是透過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那麼大家知道優秀的記敘文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為了一份沉甸甸的需要-記敘文11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個人選擇什麼,一定有自己的態度和理由。
——題記
“二坪村太需要老師了!”1990年,當時是家鄉民辦教師的李桂林得知鄰縣已經停辦了十多年的“天梯”小學――二坪村小學準備復課,步行近10個小時的山路來了解情況。超乎想象的貧窮和落後告訴他,這個懸崖上的彝寨最迫切的需要是知識,是傳播知識的人。
於是,為了這一份神聖的需要,李桂林夫妻倆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留下。常人難以想象的生活的艱苦和交通的不便,讓這份神聖的需要變得那麼沉甸甸,卻又那麼不值一提。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切為了孩子的行動中:寒來暑往,像陀螺一般,在破破爛爛的教室裡辛勤教學,在懸崖“天梯”之上接送學生,節假日義務給學生補課,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接濟學生,購買藥品無償給有需要的學生使用……
為了這一份神聖的需要,李桂林夫妻倆選擇了堅守,在這個極少有人願意來的地方,他們來了,來了就再也沒離開過,一留下就是30年,今後還想呆在那兒。在這期間,李老師取得“公辦老師”的身份,他們有機會離開,他們也不是不想下山,到條件好的城市工作,甚至出國。但在一次次抉擇中,他們還是選擇了堅守,只因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需要。
為了這一份沉甸甸的需要,他們倆選擇全身心的奉獻和奮鬥。從青春年華到人生過半百,李桂林夫婦奉獻出了自己最壯麗的青春和年華,為了彜鄉的孩子的前程,甚至耽誤了自己的孩子的人生。舍小家,為大家,終於改變了這一山區的落後面貌,“文盲村”“窮山村”現在變成了“文化村”。睜眼改變了彝族孩子的人生命運,幾百個孩子如鳳凰般飛出大山,擁抱更加廣闊絢麗的天空。
李桂林夫婦所追求的這份需要是什麼?就是彝寨山區人民擺脫落後貧窮,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多麼樸實的語言,又含有多麼崇高的道義,正如毛主席所說過的“為人民服務”。李桂林夫婦就是心中裝著為山區人民服務的大義,是使清貧,即使艱難,即使犧牲自身的利益,也甘之如飴,無怨無悔。
放眼中國,為了中國一份沉甸甸的需要,無數人在做出了生命中無悔的選擇:75歲時,科研工作者孫家棟選擇出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別人不理解。他說:“國家需要,我就去做”;“人民楷模”王繼才選擇以島為家,與孤獨為伴,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守衛孤島整整32個年頭,直至生命的結束;《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先生在別人都轉向時尚創作時,他選擇腳踩現實主義的大地,謳歌平凡人的不平凡,為了激盪起年輕人崛起和奮鬥的需要;年輕時的袁隆平為了將飯碗牢牢的端在中國人手裡,他選擇放下紅薯育種研究教學,轉而從事不被看好的水稻育,因為當時國家隊糧食需要,哪裡有需要,就在哪裡發光。選擇祖國的需要、人民的利益而奉獻自己……
這樣的人猶如天上的繁星,永遠也不完,李桂林夫婦就是其中的一顆。
魯迅先生曾把選擇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等稱為“中國的脊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廣大勞動人民、知識分子,他們為了國家的需要,為了人民的利益執著於一項事業,不畏艱險,奮鬥不息,他們,是中國新時代的“脊樑”,他們,是我崇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