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傳統習俗範文
處暑是我國傳統的一個節氣,不僅僅是農民朋友們在農忙時工作時間的分割,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那麼處暑的傳統習俗有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處暑的傳統習俗範文,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處暑的傳統習俗: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處暑的傳統習俗: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拓展: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
秋高氣爽
處暑過後,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
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南方“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處暑節氣有什麼植物
桂花
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又名、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海棠花
海棠花: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釐米,寬2-3釐米,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於全緣,幼嫩時上下兩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老葉無毛。花序近傘形,有花4-6朵,花直徑4-5釐米;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花瓣卵形,長2-2.5釐米,寬1.5-2釐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釐米,黃色。果期8-9月。
素有“國豔”之譽。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多生長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種栽培。
木槿
白色木槿,屬於植物區系,被子植物,雙子葉植物,錦葵科,錦葵科,木槿屬,木槿花,通常用作綠籬或觀賞。
花椰菜
唇形科的鞘蕊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稱為彩葉草、紫蘇和五色草。紫蘇類似於蕁麻葉,產於印度。它的嫩葉也可以吃。它是炒的,味道很好。
明智的
唇形科鼠尾草屬是一種芳香的常綠小亞灌木,也稱為垂柳、鼠尾草、鼠尾草、鼠尾草、丹參,也稱為中國鼠尾草。
紅色鼠尾草
唇形科鼠尾草的一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它也被稱為“紅鞭炮”(紅色鞭炮)、臘腸、象牙紅、西方紅和西方紅。源自巴西和南美洲。它可以自我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