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關於習俗的作文合集15篇

習俗的作文

關於習俗的作文合集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習俗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習俗的作文1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放燈籠、吃月餅、賞月、講故事、燒烤。

  我是這樣過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穿戴好後,就一起去燒烤。我們那群小夥伴一邊吃一邊賞月,過了一會兒,我們又悄悄溜出來跑出去玩耍,玩得可開心了!

  不過一會兒又被大人“捉”回去了,這時,他們都在吃月餅呢。我們幾個小夥伴都撲上去,迫不及待拿了塊月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完了月餅,我的爸爸又拿著幾個漂亮的燈籠帶著我和我的小夥伴一起去空地上放。我們點燃了燈籠裡面的蠟燭,快活地跑了起來。

  漸漸地,我們玩累了,爸爸便把我們帶了回去,並給我們講起了中秋節的神話故事:“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講完了故事,我忽然覺得今天的月亮中有身影在搖晃著,就像是在跳舞似的。

  啊!中秋節的月色多麼美麗啊!我愛中秋節!

關於習俗的作文2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膠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關於習俗的作文3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又名除夕。透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絡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關於習俗的作文4

  與清明節、中元節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燒的形式為死去的亡靈送紙錢外,因為正逢進入寒冬季節的第一天,由生者的禦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傳統的寒衣節還要送去五色紙做的寒衣,以表達後人對亡者的紀念。

  在民俗學中,這一活動歸於社會風俗中的“宗族·祭祀·墓祭”類中。主要習俗有煮紅豆飯以夜奠(亦有以烏糯飯祭墓的),在門前焚燒紙糊或彩印的衣褲鞋帽,也有去墳頭祭焚並用新土覆墓取意"保暖"的。奠祭時,還有男磕頭不哭、女哭不磕頭等規矩。清佚名《燕臺口號一百首》雲:"寒衣好向孟冬燒,門外飛灰到遠郊。一串紙錢分送處,九原尚可認封包。"正是這種情景的寫照。

關於習俗的作文5

  今天是五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都會有阿姨來我家慶祝這個節日,當然今年也不例外。十點以後,姨媽和阿姨走到一起,還買了很多好吃的食物,當然還有我們最喜歡的'粽子。午餐時,奶奶做了兩張桌子,一張給大人,一張給我們的描寫四季的作文。晚飯後,父母一邊喝酒一邊吃飯。我們的孩子邊吃邊喝酒。

  房間很熱鬧。午飯後,大人們坐在一起看電視,談笑風生。我們的孩子在外面玩遊戲。我們每個人都在流汗,但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熱,因為我們今天很開心。我若烹小鮮明年我們一家人每年都能一起過端午節。

關於習俗的作文6

  首先,我想說說月餅。我喜歡吃月餅,因為我希望以後能成為一名飛行員。中秋節那天,月亮又大又圓,就像美麗的盤子掛在藍色的衣服上一樣。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八月十五號。在節日來臨的前幾天,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幫著打掃房子,把房子裝扮得漂漂亮亮的,燈籠掛在屋前。

  晚上有一頓美餐,離家在外工作的人也要回來團圓。晚飯後,人們點亮燈籠,一般是紅色的圓燈籠。孩子們會高高興興地玩他們的玩具燈籠。 月亮又圓又大,人們在賞月的同時吃著中秋節特別的食品——月餅。人們在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關於習俗的作文7

  馬上要迎來萬眾期盼的日子——春節了!在這一天,家家都會團圓,一家人圍在桌子邊,吃著豐富的年 夜 飯,開心又溫暖。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我們聽了無數個關於春節的故事,像怪物“年” ……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除舊迎新,春節歡快的氛圍圍繞在每個家庭。

  春節時,一大家子都會圍在桌邊吃年夜飯,其樂融融。吃完飯,大家還要去放煙花,一個個美麗的煙花飛上天空,在烏黑夜空中綻放,彷彿畫出了人們喜悅的臉龐。

  春節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春聯,春聯都很妙,寫的人都才華橫溢,我們都會留意那些讓人讚歎的對聯。

  春節的習俗很多,春節令人企盼,企盼家人團圓。

關於習俗的作文8

  三月三那天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捧著香甜的米酒載歌載舞,來到廣場迎接四方賓客。

  三月三那天,我和我爸爸媽媽還有姑爺一起走到了廣場上看到那兒的人多多的擠來擠去的,走到了這裡也有很多人,走到那裡也有很多人,後來終於人不進來了,我們三人擠到了主持臺前面坐了下來的時候我正想把頭望過後去,突然一聲就…。的一聲嚇死我了!我尖叫一聲“呀!”有一個人坐在我旁邊都被我嚇到了,我都覺得害羞呢。這一聲過去了,又來了一陣大風,我都忍不住說:“走”但我又想如果回家了的話,我又不的看這些表演了,我就數拇指要20個然後數了不去,我說不去就不去,開始的時候主持人用普通話的布依話來講吧,我們看了那個洪水真令人感動,經後我都落淚了。後面還有很多前面也有很多。

  這就是我們的三月三,沒過的時候,我想說肯定是唱幾首歌呀!跳幾支舞啊!演幾個小品就了,可是不是我想的那樣。多麼快樂的一個節日啊!

關於習俗的作文9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關於習俗的作文10

  中秋節晚上,泉州少林寺舉行 “中秋佳節祈福平安歡喜傳燈法會”的活動。我高興地想:中秋節就在少林寺笑傲江湖。

  “天涯共此時”的時刻到來,只見大雄寶殿前的石埕上,百盞蠟燭被擺成“中國夢”字樣,燭光在夜色裡搖曳,引得市民爭相拍照。

  媽媽來到香案前,供上柚子、龍眼、月餅,我連忙取來三枝清香,虔誠地焚香祈祝。媽媽笑著說:“龍眼通稱‘桂圓’,因此也寓意著‘蟾宮折桂’,而柚子還要在柚皮上畫鬼臉,祭月後剝皮食柚肉,有祛除邪惡的意思。”

  參加傳燈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共同期望美好的中國夢能夠早日實現。

  多麼難忘的中秋傳燈祈福活動,我想:美妙的佳節真可以用花好月圓來形容。

關於習俗的作文11

  多數美國家庭要在節日這天舉辦魚宴主人在節前向客人們發出邀請。請帖是一條彩色紙板製成的小魚,活潑別緻。餐桌用綠色和白色桌布裝飾,中間擺放魚缸和精巧的小釣魚竿。魚竿上繫著綠色飄帶,飄帶上拴著送給客人的禮物,如魚形工藝品、玩具,裝滿糖果的小籃。

  宴會上,主人端上以魚為原料精心烹製的菜餚,煎炸烤燒,應有盡有。根據傳統風俗,主人往往在宴會上給客人們做假菜。有人對美國典型的愚人節菜譜作過描繪:最先一道是,"色拉",嫩綠的萵苣葉上撒滿胡椒,但拿開萵苣葉,露出來的卻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為"烤土豆",其實為甜麵包末和鮮蘼菇,還有用西紅柿色拉掩蓋的覆盒子冰淇淋;以蟹肉"偽裝"的烤雞。這種假菜宴更增添了輕鬆歡快的節日氣氛。宴會結束後,主人以糖果招待客人。不過,糖果不是放在果盤中,而是放在藥盒裡。

關於習俗的作文12

  今年,我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春節。

  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媽媽上街買了許多年貨,然後我們一家三口坐車去休寧的外婆家過年。來到外婆家,水都沒來得及喝,就吵著要跟爸爸一起貼對聯。貼對聯是一種習俗,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對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對聯之前爸爸還拷問我一下,他說:“你看看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我搞清楚之後才開始工作。最後爸爸貼福字,爸爸故意把福字正貼。

  我看見了就說:“爸爸爸爸你這個福字貼反了”。

  “為什麼呀?”爸爸問。

  我高興地說:“因為倒過來就意味著福氣到家啦!”

  爸爸點了點頭說:“哦,原來如此。”

  下午,我又跟著媽媽在廚房幫忙,準備年三十的晚飯,可媽媽說我太小了,不會炒菜,可也沒閒著,我就像只小蝴蝶在餐桌間飛來飛去,擦桌子,擺餐具,忙的不亦樂乎。

  我喜歡這個充實而快樂的春節。

關於習俗的作文13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端午節、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中秋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是拜月亮、紀念嫦娥、猜燈迷,更是閤家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的這天,月亮也一定是最圓的。還要吃月餅、賞月、吃柚子!我還知道許多關於中秋節的詩呢。如 李白寫的《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好多好多,媽媽只簡單地告訴我說:因為嫦娥偷吃了仙人的仙藥,被仙人關進了廣寒宮內,和她一塊關進去的,只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與她終生為伴。我愛中秋節!這就是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和傳說。

關於習俗的作文14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樣的重視,一家人不僅要團聚再吃頓年夜飯,夜晚還特別熱鬧,有集會玩龍燈、舞獅、旱船、猜燈謎、放焰火等各項社團活動。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樣也過的熱鬧非凡,把正月十四當作大年三十再吃頓年飯,然後再繼續過三天的年(十五為小初一,十六為小初二,十七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們才開始投入到正常的生產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關於習俗的作文15

  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姥姥家,和姥姥一起過端午節,這次我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習俗。

  清早,我一起床就看見窗臺上擺滿了艾蒿草,原來是姥姥起早從山上採來的。姥姥揪幾片艾蒿草的葉子,把它放在洗臉盆裡,讓我用這個水洗臉,姥姥說:“用這樣的水洗臉,以後可以不被蚊子叮。”吃早飯的時候,姥姥煮了很多雞蛋,其中有幾個特別的雞蛋,上面畫著一道紅線,姥姥說:“帶紅線的是五月初一下的雞蛋,吃了這些雞蛋,一年肚子不會疼。”

  姥姥還告訴了我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比如吃粽子、掛葫蘆——端午節的習俗可真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