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450字(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45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1
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採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採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鹹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2
春天悄悄地來了,春分剛過,清明也緊跟著腳步來了。
清明節,讓我最振奮的就是吃清明糰子啦!它被裝在盒子裡,一個一個緊挨著,看起來誘人極了。
我迫不及待的取出一個想嚐嚐看。但是我先打量著這糰子,它碧綠碧綠的,渾身滑滑的,嫩嫩的,似乎在說:“我身上滑滑的,看你腫麼拿!”我緊緊地捏著它,好像生怕會掉下去弄髒似的。
咬上一口,清明糰子清香可口,裡面的豆沙餡香甜柔滑,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又情不自禁地咬上了一口······
這樣好吃又好看的清明糰子,究竟是怎樣做的呢?我上網查了查,原來是這樣做的——
先把艾草洗乾淨,瀝乾。然後燒一鍋水,把艾草放進去煮,撈出,搗爛。再把艾草糊糊倒進糯米粉裡,揉成團,一邊揉還得一邊加水。“真麻煩!”我想。接下來的事可就簡單了。把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麵糰,再以自己的口味加入餡料,搓成團,最後蒸一蒸,好,香味撲鼻的清明糰子就做好了!
我吃著香糯爽口的清明糰子,那感覺別提多美了!
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3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19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很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後,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揹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乾脆放火燒山吧,火著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後,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菸火,只吃冷飯。
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為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實,“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說,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了。清明節日的寒食迎來的卻是清明節氣的播種。
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4
放學一到家就看到媽媽面前放著一大盆米粉,嗯,一定是要做清明糰子了。
我忙放下書包,趕緊幫媽媽打打下手,媽媽讓我倒點兒熱水,我馬上倒了適量的熱水,媽媽馬上用手和起了麵糰,米粉漸漸成了形,趁著麵糰還熱乎,媽媽又趕緊放了已經煮好的艾草,和在了一起。“嘿啾,嘿啾!”媽媽揉這個大面團,揉得氣喘吁吁,不過艾草早已融入了糰子裡,整個大面團變成了青綠色,這第一項任務就完成了。
吃完晚飯後,我又與媽媽忙活了起來,媽媽先把“綠”麵糰抓了一塊下來,把它放在撒有米粉的砧板上,又揉了幾下,接著媽媽把它分成幾塊,分別捏成陀螺狀。然後,媽媽就開始包餡兒了:她先將大拇指給“陀螺”的'尖頭按出了小坑,另外四根指頭在“坑”外轉,大拇指在“坑”裡轉,轉出了個“大坑”,用事先準備好的菜料填平“大坑”,再包起來,就成了。我學著媽媽做了好多清明糰子。
做好後,媽媽分了好多次蒸才蒸完了所有清明糰子,吃上一口啊,滿口留香!
清明節吃的習俗作文5
在清明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在廚房裡切切炒炒,為明天的清明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麼包青團的。青團,看起來是青色,但上面還有綠色的東西。只見奶奶坐在凳子上揉著麵糰,麵粉變成了綠色,這種綠色的東西是奶奶從山上採摘而來的青葉。把它切碎,並融入麵糰中,可以使吃青團的口感覺得有彈性。奶奶搓的很吃力頭上還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會兒,奶奶就把麵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著餡,餡是由鹹菜、肉碎、豆腐乾和筍組成的,還飄散著一股誘人的味道。
奶奶對我說:“冰晶,你來了就幫我個忙吧,幫我柔青團。”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塊青團,讓我在上面拿下一塊青團,揉圓,放在她旁邊。奶奶的任務就是往裡面撞餡。開始揉了,奶奶先從青團中取出一小塊,讓我照著這個的大小來搓,我點了點頭。當我繼續往下做的時候發現麵粉像一個黏人的小娃娃總是粘著我的手,奶奶告訴我,用手蘸一下乾粉就行了,我試了果然如此。我就這樣搓著,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團,奶奶往青團裡裝餡的時候很麻利。之間她往一箇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隻手指反覆地碰著青團的四周。小小的空虛立刻就變成了大洞。奶奶就向裡面舀餡,餡滿了之後,奶奶就用手把口給往裡推,然後捏起來,一個胖乎乎的青團就算誕生了。隨著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麵糰就被我們包完了。開始燒青團了,隨著從鍋裡飄來的香味,我流著口水,在鍋邊走來走去等待著吃青團,媽媽笑著說:“你真是個小饞貓!”半小時過後,青團就燒好了。吃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青團,我高興極了。
清明節,既可以思念去世的親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團還可以飽覽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