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7篇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1

  餃子歷史悠久。兩千年前,就有餃子了。在中國,農曆新年時吃餃子,具有特別的意義,代表著吉祥和團圓。除夕夜,一家人吃過團圓飯之後,就齊聚一堂,一邊看新年節目,一邊包餃子,共享天倫之樂。餃子一般在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鐘享用。因為這段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與家人一起吃餃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很有意義。

  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在農曆新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此外,人們為了討個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東西包在餃子餡裡。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歎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麵食奇苑呢!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裡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願以償了嗎?"皇上聽後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被送到京裡,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時候,竟不知該咋做最後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麵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後放在開水鍋裡煮熟,當做最後一樣飯給皇端去。蘇巧生正木呆呆地坐著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後,竟穿著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麼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後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2

  春節裡,家家戶戶門口貼滿了春聯,我不禁對春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忍不住向爸爸問這問那。爸爸靈機一動,給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任務採春聯,想讓我親身感受一下春聯的奇妙。

  家鄉的春聯真多啊!有四字聯、五字聯、六字聯、七字聯,還有九字聯、十一字聯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對聯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有寫春日美景的,有寫豐收喜悅的,有寫祈財送福的,也有頌揚時代新風的,真可說是包羅永珍、博大精深。

  瞧,這邊門楣上寫了幅物華天寶,那邊門楣上對上一幅人傑地靈左邊門框出了幅上聯春風春雨春色,右邊門框則對了幅下聯新年新歲新景,對得多麼工整啊!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說出了農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願;人有鯤鵬志,國呈龍虎姿、國盛國昌憑國策,龍飛龍騰靠龍人道出了人們立志強國的心聲:喜看今春花千樹,更盼來年桔滿倉卻以白描的手法勾畫出了鄉村桔農渴望豐收的情懷;處處紅花處處紅,重重綠樹綠重重則精妙地點寫出了山鄉的美景:玉兔歸時深慕人間春色美,金龍起處喜看華夏藍圖新一幅長聯更是說出了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著一幅幅春聯,我不禁浮想聯翩,豪情滿懷,決心更要發憤讀書,將來為國爭光。正所謂華夏年年騰駿業,新春歲歲展宏圖。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3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透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絡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

  “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 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朝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

  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6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轉眼間春節又到了,在春節裡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收壓歲錢……,讓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貼春聯這幾乎是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貼的,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是用以辟邪,後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於桃木土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意味著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

  春節裡,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隨著環境的汙染、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鞭炮了,估計以後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見不到了。

  過年收壓歲錢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事了,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壓歲錢就可以壓住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江門,那裡,每年春節,市民們舉行的活動可多了!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除夕,江門習俗稱“過年”。

  除夕前人們就忙碌各式年貨了:買雞、鴨、鵝、魚肉、衣飾、傢俱、器皿、畫、春聯……樣樣都有。餐桌上擺的大魚大肉和糖果,讓人直流口水。

  人們還會買柑桔、青橄欖那些象徵吉祥如意的水果。

  舊俗過後,男的必新理髮,女的必“挽面”。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春節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趕回來團聚。家裡還會吃團圓飯。

  如果是晚農家的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這樣才能年年好運氣。

  農曆二十三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為表示灶君一年來保護各家各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賤行。謝灶要擺設貢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幾棵帶尾葉的甘蔗,還有炒米餅、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謝灶。

  說了這麼多,也該說花市上了。

  臨近春節,香港人都喜歡按照習俗購買年花,取其“花開富貴”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門的花市有什麼不同?人們可以趁到香港過新年的時候去人潮擁擠的地方年宵花市湊湊熱鬧,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藥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據說桃花能為未婚男女帶來“桃花運”,連著葉子的柑桔則代表姻緣“開花結果”……

  哎!不說這麼多了,喉都幹了,喝點水,自己查閱吧!我們江門可是有數不清的習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