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習俗作文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習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1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各種風俗習慣也不一樣。眼瞅著到了又一年的春節,然後大家也就在準備春節需要的一些東西,買新衣服,做年夜飯的食材之類的。
因為自己是遠嫁,所以就是還是多多少少的能夠感受到不同的地方對春節的一些不同的習俗。
在自己的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是有好多好多的。除夕的下午開始,就把家裡院子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春聯也貼好了。然後就是在門口放上兩塊煤炭,叫把門碳。然後也就吃過晚飯以後就誰也不去誰家串門了。靜靜的在家裡守夜,包餃子,看春晚,各家忙著各家的事。
然後到了黎明的時候,就早早的起來去院子裡放鞭炮,也叫開門炮。預示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的。而且開門炮的時間必須放的早點,在放開門炮之前,家裡的人是不可以打噴嚏的,不然會一年不順利。
放了開門炮以後,家裡的人也就都起來了。做的吃新年飯。但是,在太陽出來之前,地下是不可以滴水的,那樣子是不對的。新年當天也是不可以說髒話,說一些不吉利的話的。一整天大家必須喜氣洋洋的。
如果有人來家裡拜年,是給糖果瓜子的。大家見面都會說一聲新年好!在初五之前,家裡的垃圾是不倒掉的,那是財運。
然後就是,如果出門也是得放鞭炮的。
總之就是各種習俗都得注意。
如今就是好多人也越來越不注意這些春節風俗了,新年大清早起來也會洗臉之類的。
但是,自己從小到大遵守的那些新年習俗,還是深深地就在自己的腦海中!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2
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都會吃餃子、放鞭炮、拜年、貼春聯今天,我和姐姐下樓去玩,“哇!家家戶戶門口都張貼著火紅的春聯!”我們來到了一家服裝店門口,只見兩邊各貼著一張春聯,我情不自禁讀起來:“財運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紅騰騰起。”我剛想稱讚這幅對聯寫得好,姐姐卻在旁邊笑了起來。我不解,問姐姐:“姐姐,你笑什麼啊?”姐姐捂著肚子笑著說:“應該這樣讀:‘生意火紅騰騰起,財運享通步步高。’呵呵。”我很好奇,就問:“為什麼?你這樣讀反了。”姐姐說:“不,對聯應該從右往左讀,是你讀反了。俗話說:‘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就是說,上聯貼在右手邊,下聯貼在左手邊。”我點了點頭,看來上初中的姐姐知識就是比我豐富啊。
可是,我突然看到這家門上的“福”字貼反了,我怕再給姐姐笑話,就仔細看了看周圍的店上的福字,都貼反了,我問姐姐為什麼他們都把福字貼反了,姐姐點點頭,說:“是因為一個故事: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且過往行人或頑童唸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就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我點了點頭,說:“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來今天我收穫的春節習俗方面的知識還真不少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3
在我的家鄉,春節熱鬧非凡。按照家鄉的風俗,春節舞龍,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於是,大人們舞黃龍、青龍,小孩舞草龍。今年,我們幾個小孩就來個“孫悟空帶領小猴舞草龍”。
正月初二上午,我們幾個小夥伴分工,有的用稻草做龍身,有的用彩色紙糊龍頭、龍鬚,有的用舊日曆貼龍珠,最後還安上礦燈,一條精緻的草龍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
初二晚上,夜幕降臨,小明穿著孫悟空的衣服握住龍頭神氣地說:“俺齊天大聖帶領猴子來舞龍了。”我們幾個扮演猴子的小夥伴披著黃衣服跟在孫悟空的後面舞草龍,在大街上游動著。剛走到軍屬張大媽的家門口,張大伯馬上點燃鞭炮,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孫悟空舞著草龍龍騰虎躍,小猴東東舉著“龍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引逗龍頭,孫悟空舞的龍身不停地扭動、翻騰,像海上的波浪翻滾著。看的人越來越多,不一會兒就圍得水洩不通。“齊天大聖的草龍舞得真妙!”喝彩聲響徹夜空。
孫悟空唱起了“軍屬張大媽,送兒參軍保國家,立功受獎戴紅花,光榮軍屬人人誇”的順口溜。張大媽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忽然,青年們舞來了一條青龍,草龍和青龍在一塊空坪上比舞,一個像騰雲駕霧,一個似興風作浪,各顯神通。一位老大爺蹺起大拇指誇獎說:“孫悟空的草龍與青龍比舞,真不賴。”孫悟空眨眨火眼金睛,高興地說:“謝謝鄉親們的誇獎。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4
除夕夜,我們小區的家家戶戶都出來放煙火,天空五彩繽紛,絢麗多彩,令人眼花繚亂,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我們一家人圍著電視機看“春晚”,窗外電閃雷鳴,聲聲不絕於耳,我再也按捺不住了,於是我大聲嚷嚷:“去放焰火吧!”說罷,我就去陽臺捧出我心愛的煙火,迫不及待地破門而出。
我從琳琅滿目的煙火中挑出“大禮花”,點上火,只聽“啪”的一聲,“大禮花”飛上了天,天空中頓時像天女散花一樣,千萬朵彩花落了下來,我們頓時像置身於花的海洋一樣,好美呀!禮花還沒從天幕中隱去,我便拿出了“沖天炮”,我點好火後急忙躲到一邊,只聽“咻——”的一聲,“沖天炮”飛上了天,在空中形成一道壯觀的彩虹,若隱若現,又飛了一炮,這下卻形成了八個美麗的夜明珠,在天空上熠熠生輝,彷彿要照亮人間,把幸福與安康送給我們。接下來,舅舅拿出了鞭炮,吊在樹上,點好了火。“噼裡啪啦??”我捂住耳朵,這鞭炮的每一聲都寄託著我們對新年的希望,當鞭炮響起的那一剎那,我們就已奏響了新一年新的樂章。媽媽在一旁終於忍不住了,點燃了“新年禮炮”,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佛手似的金色條紋,耀眼的金色普照大地,我看呆了,此刻,這金色已不再單調,而是那麼的光彩奪目,這“佛手”和空中其它五光十色的煙火形成了最奪目的風景,我的視線無法從它們身上轉移。
啊!美麗的除夕夜!我愛你!是你為我帶來了快樂!真是難忘今霄啊!令我夢魂縈繞的除夕夜,我們明年再見!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5
以前過年的時候我都是跟著爸爸媽媽做的,但是今年我自己製作了一些春節手抄報就瞭解了很多春節習俗。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裡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
這些都是我的家鄉這邊的習俗哦,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點不一樣呢。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放寒假了,意味著舊的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
過了臘月二十,家家開始忙亂起來。路上車水馬龍,超市裡人山人海,從高處看,就像潮水一樣,因為人們都開始準備過年了。年貨是春節的根本,人們都往超市裡擠,買什麼呢?要買的年貨可多了:蔬菜、糖果、酒水……買完這些,提著大包小包,一臉笑意地走出超市。再去買對聯。對聯有鍍金的和油墨的。鍍金的更受大家的青睞,因為金色、紅色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臘月二十三,是大掃除的日子。新年新氣象,不能讓家裡太晦氣,房屋的每個角落甚至房頂都要打掃地乾乾淨淨。預示著來年呈現永珍更新的新局面。臘月二十八,家家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做年菜。殺完的動物都在桌子上趴著,身上的傷口被紅紙遮住,眼睛還睜著,看著新年的來臨。
在除夕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春聯。“福”字一定要倒貼,寓意福到。貼完後在門前放一根棍子,讓福到了跑不了,保佑來年福氣永存。在除夕的下午必須在家中吃團圓飯,團圓飯裡必須有肉餡的餃子。在吃團圓飯前要先放一掛鞭炮。吃完團圓飯後,又要包守歲時吃的餃子。還要晚上十二點以前家家燈火通宵,一直守到十二點,並且鞭炮聲日夜不停。在我們這裡,年輕人守夜是給父母延壽。老人守夜是代表珍惜光陰。吃完飯後過四個小時,八點鐘要祭一下自己家的車。要給車放一掛鞭炮,給車祭一下酒,祈求平平安安。然後給請來的老人下餃子吃,祭酒。除夕過去就是大年初一了。這是要拜年的。這時家家都要準備好糖、水果和衝好的茶等客人來自己家拜年。拜完年後,孩子們賺錢的時候到了。小孩子要給大人叩頭,大人要給孩子紅包。不過最快樂的是放鞭炮。鞭炮紅,孩子的臉更紅;鞭炮響,孩子的笑聲更響。
過完大年初一,人們就要開始走親訪友,因為平時大家都很忙,正好趁著這空閒時期彼此交流一下情感,互相贈送一下祝福。不知不覺,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來臨了。元宵也早已悄悄上市。燈展也在夜幕中亮起來了。燈展可真美啊!各個單位的都別具一格:有書形的,有心形的的,有地球形的……有的地方還把自己的風景線——勃勃生機的桃樹在比較寒冷的冬天也搬到了現場呢!當然是假桃花,但是也可見做燈者的苦心了。
元宵節過後,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了,大人們也開始工作了。
我家鄉春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啊!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ld
春節的習俗作文 篇8
在我的家鄉許昌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許昌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許昌的風俗!漢族火把節:火把節是許昌孝山漢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我們都玩得很開心很快樂!
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我的家鄉!今天可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