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四單元]戲曲大舞臺>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戲曲大舞臺”作文範文(共3篇)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戲曲大舞臺”作文(共)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戲曲大舞臺”作文範文(共3篇)

  範文一:戲曲來我家

  一、看戲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甥子也要去。”在前不久,我家所在的小區——“五興苑”小區來了第一個戲劇團——常州“龍鳳”戲劇團,這可樂壞了小區裡的老老少少,當然我也不例外。

  那天,我放學回家,一進小區大門,就見不遠處有個紅棚子的戲臺搭起來了,我心中一喜——我知道今晚有戲看了。

  果然,在吃完晚飯後,隱隱約約聽見一兩聲清越的唱戲聲。我硬纏著爸媽帶我去看戲,他們拗不過我,只得同意,於是我們便走向戲臺。

  遠看,戲臺周圍早已人山人海,一路上遠遠近近的人們三三兩兩絡繹不絕奔向那戲臺。走近去,不大的戲臺前的空地上,帶凳子的鄉鄰鄉親們早已端坐著;有騎三輪的,車裡帶幾張小板凳,一家老小就坐在車裡;有騎摩托的小夫妻則坐在摩托上。外圍的自然是閒閒散散的站著觀看,鄉下人不講究,圖個樂子,也有裝紳士的,那可得站個兩腿抽筋,那是終究是看不長久的。

  臺上的戲早已開鑼了,一兩個戲子正在一唱一和,戲臺的左側的小黑板上早已掛著本場戲的劇名,看著劇名再細細靜聽,不出三五句就知道臺上的哪位是主角,哪個是配角,戲唱到了什麼地方,因為這些劇目都是鄉親們耳熟能詳的,甚至婦孺皆知。不信,聽:“推呀拉呀轉又轉磨兒轉的圓又圓。一人推磨像牛車水,兩人牽磨像扯蓬船。”這是清亮的女聲,接下來是渾厚的男中音“推呀拉呀轉又轉,磨兒轉得圓又圓。上好像龍吞珠,下好像白浪卷。”那是《雙推磨》;“我是多才多藝的老太婆,今年58,最近天天有活幹,前天去當接生婆,昨天去當哭喪婆,今天當人家的大媒婆……”這是《雪地產子》,臺上的女演員表情豐富,聲音甜美,生動的表演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這個形象活脫脫就是我們身邊的那些“能呱呱”的幽默風趣的.婦女形象。

  聽著聽著,我早已沉醉其中,忘了時間。這時,媽媽說:“我們回家吧!已經8點半了!”我這才回過神來,一想到明兒還要上學,我才依依不捨地隨爸爸媽媽回家了。

  回到家,枕著這些節奏鮮明、幽默風趣的戲曲對白,我很快進入了夢鄉。

  二、拍戲

  自從常州“龍鳳”戲劇團來到我們小區,看戲便成了我和爸爸媽媽每天晚上的“必修課”。可是奶奶卻不以為然:“晚上黑漆漆的有什麼好的?我才不要去看什麼戲呢!我每天在收音機裡聽比那個好多了!什麼戲都有哩!”

  我們一家子都愛看戲,奶奶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戲迷,每天下午奶奶最幸福的時光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沙發上,聽著自己用了50年的老式收音機,可真愜意呀!我就搞不明白,為什麼奶奶不喜歡到小區裡看戲呢?但是,我和爸爸媽媽才不管這麼多呢,照樣看得饒有興趣。

  時代真是飛速發展呀!我家裡最近又多了一臺數碼相機,爸爸小試牛刀,想去拍一段戲回來看看,我也想拍一段——一是想感受感受高科技的快感,二呢是想拍一段給一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爺爺奶奶也讓它們嚐嚐鮮。

  就在“龍鳳”錫劇團來我家的第五天,我和爸媽手裡拿著照相機,我更是興奮地又蹦又跳,一路趕在前面,不一會兒便到了戲臺底下。

  開始拍戲了,爸爸身先士卒,第一個嘗試,沒想到才拍了一會兒手便發顫了,我實在看不下爸爸顫抖的樣子,代替了爸爸。不多時,我也撐不住了,媽媽就接替了我……我們一家子你換我,我換你,輪流拍攝的這一景象,成了戲臺下喧鬧氣氛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大概拍了有大半場戲了,我們實在撐不住了,只好作罷——回家了。

  一回到家,我們就準備在電腦上放一放,一來看看效果,二來請爺爺奶奶欣賞欣賞,沒想到口口聲聲說“我不要看”的爺爺奶奶竟然興致很高,坐在沙發上靜候。由於沒有帶三腳架的緣故,影象有點抖動,但聲音仍是那樣的高亢。不管怎麼說,我覺得還是滿成功的——畢竟是第一次嘛!

  瞧著爺爺奶奶那搖頭晃腦的樣兒,那邊看遍哼的陶醉勁兒,誰還記得自己曾滿不在乎地說:“我們不要看!”最後,終於讓我悟出來了原因:爺爺奶奶老了!腿腳不利索了!懶得動了!

  三、尾聲

  我永遠記的這難忘的同年時光!

  範文二:我愛呂劇

  大家可能想不到,作為一名中學生,在各種戲劇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呂劇,這讓人感到很驚訝。不過,這實在沒有什麼稀奇的。我喜歡呂劇,是因為我們村裡的呂劇迷特別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戲。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間,地點就在我們村的舊學校裡。戲臺後面原是教室,此時成了化妝室。上小學時,我總愛跑去看,一場同樣的戲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當時,雖然看不懂演的是什麼,但那豪華的場景、鮮豔的服裝卻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為了看那些衣服、頭飾,去看熱鬧,而不是去聽戲。

  現在我已是一名中學生了,去看戲不再只是為了看場景看服裝,主要是聽戲。你看,帷幕一拉開,只見一個個姑娘蓮步輕移,環佩丁當。這時,我會目不轉睛地看個夠。常演的呂劇有《李二嫂改嫁》、《王二小趕腳》、《牆頭記》、《龍鳳面》、《雙蝴蝶》等。印象中,劇裡的人物個個清秀美麗,形象動人。記得一位戲劇家曾說過,民間藝術是在人民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我感覺,呂劇與其他劇種不同的地方,是它與我們農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差不多每一出呂劇都是根據人們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編寫成的,因而具有樸素真實的特點。人們歌唱它,演奏它,總是有感而發的,所表現的感情是真摯的。應當說,這便是呂劇的魅力所在。呂劇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特點而吸引了我。

  我喜歡呂劇的另一個原因是,爺爺是演了幾十年呂劇的老演員,我從小耳濡目染。我很敬佩爺爺,他不但能唱出男女不同的聲音,還能夠唱出感情。有時,唱著唱著,他會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現在,爺爺雖然已年邁,但唱上幾段還蠻有滋味。平時走路,他還不自覺地顯露出演戲時的姿勢。因為經常聽爺爺講述,並常跟他去看戲,所以,我對呂劇更加喜愛了。

  呂劇是我們山東的地方劇種。呂劇人美、舞美、曲美,極具表現力,我想,這大概是呂劇擁有成千上萬呂劇迷的根本原因吧。但願心愛的呂劇久唱不衰,永遠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範文三:戲曲大舞臺

  “戲曲”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只是一個上代人愛看的節目,遠遠不及現代的動畫片,所以我從來沒有看過,根本不瞭解“戲曲”的所有相關資料。

  小時候,在沉悶的假期裡,按動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會發現有一些關於“社戲”的節目,但我卻毫不猶豫地跳過了,看那些有趣的動畫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來自社戲。比如黃梅戲《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媽媽嘴邊掛著,不時還會哼兩下: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我非常需要認識“社戲”,恰好我上了一節關於“社戲”的課。

  課上,我們先聽了一首歌叫《唱臉譜》,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歌裡有現代的音調,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來是交流資料,因為我準備充分,自然也會學得很好。

  社戲的角色分四大類:生旦淨醜,是按鬍鬚的顏色分的。“生”分為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淨”分為做工和唱工;“醜”是扮演喜劇的角色。我國講究用“唱唸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我們還欣賞了幾種戲曲劇的簡介:崑劇——中國戲曲之母;京劇——東方“歌劇”;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我們欣賞了我最熟悉的黃梅戲《天仙配》、粵劇《分飛燕》、豫劇《花木蘭》。

  我們還學了京劇的臉譜: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性質、角色和命運。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