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我是個愛看書的孩子,書中豐富多彩的故事總能深深地吸引著我。
今天,我看了《時文選粹》中的一篇文章叫《只要信心不被打碎》,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作者大學畢業後因找不到工作而沮喪萬分,沿著鄉間小路踽踽獨行,這時他看見一位近年才開始學習燒製瓦罐器皿的老人的舉止,深深被打動了。作者看見老人將一大溜剛剛出窯的瓦罐全部打碎,只因為這些瓦罐有一點點小毛病。當作者惋惜老人花費了老人許多心血的瓦罐就這樣打碎時,老人卻說道:“我相信下一爐會燒得更好一些。”
作者聽完老人的話深受啟發,背起簡單的行囊毅然加入了打工者的隊伍中,數年後也擁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我看了這篇文章也受到了啟發:要成功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必勝的信心和勤奮努力的信心。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人。大發明家愛迪生,他研究發明電燈時,為了挑選最合適的燈絲,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經歷了數千次的失敗,才以鎢絲為材料製成了世界第一個可以供實用的電燈。試想如果當年愛迪生沒有信心、耐心和勤奮,那麼也許就沒有電燈的發明,也許我們現在仍生活在黑暗中。
記得我在去年的暑假,媽媽為了使我有一技之長,送我去琴行學琵琶,老師讓我反覆學“彈”和“挑”的基本動作,要求每次彈每根弦要彈200下,共四根弦。而且老師總是認為我的動作不規範,我也因此覺得琵琶太難學。一個暑假過去了,我感到太乏味,每天總是要在媽媽反覆的催逼下才彈,由於我極其被動的原因,媽媽就不再讓我學了,結果現在對琵琶仍然一竅不通。這是我從中應該接受的教訓。
我現在還是名小學生,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在學習中、生活中,我們也會有很多失敗的時候,但我們往往灰心、沮喪,甚至一不振。這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像文中燒製瓦罐器皿的的`老人那樣自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必勝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我成功,因為我有信心
每個學生在小學唸書的時侯,便學會了一些警句,例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等。這一些名言,在小學時大家就背得朗朗上口,可是,有幾個學生有親身體驗過呢?當然,這些問題,我在小學時代的,也是存在的……
我是一個初三階級的學生。也許是因為我父親是一位老師,所以,對待我比對待別的學生更加地嚴厲;也許是因為,父親身為一位老師,我與其他同學處在同一個環境不學習,同樣是我的父親教書,我如果念不好,第一個被處罰的人就會是我,即便有比我更差的同學,但我從不怪我父親,有可能是早些成熟的原故,我很明白父親的用心:“子不教,父之過。”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會,還怎麼去教其他的學生呢!所以,只要被我父親教過的科目,我都會表現的很出色,其它的科目我也有盡全力地去學好。
每一天上學,我都會看見到父親嚴厲的面孔,因為受著父親的壓力,所以在學習上有難題時,我都會自己解決,不敢去問父親;雖然在家裡,父親能隨時隨地地幫我解題,但我還是沒有膽量去問父親,好像有種恐懼感阻攔著我,使我感到害怕。這就樣,我情願跑去問比我高年級,或者跟我同級但成績比我好的學生,也不願去問父親,讓父親指導;有人會問我說,為什麼不去問別的老師呢?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我去問別的老師,別人會認為我父親是不會教書,才用使我去問別的老師為了不讓別人誤會我父親,所以我不能去問別的老師。身處著這些原故,我每一天都在努力的奮鬥。我以前認為,學習好,就是奮鬥,但現在我明白了,奮鬥有很多種方式,由於我的學習成績很不好,現在的我,偏向了往後的事業,為將來做了打算,定了一個人生目標去奮鬥,我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每一個人,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前,不僅要有去奮鬥,最為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如果沒有了信心,那麼結果,八成會輸。
我對於自己所努力的結果,不知會贏還是輸,但我終究明白了,我有足夠的信心,我有努力地奮鬥,相信自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