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小編收集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歡迎閱讀。
第一篇:苗族的風俗習慣
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風俗習慣嗎?你知道什麼叫趕年場嗎?那你知道什麼是看龍場嗎?開篇連問,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翻開我收集資料寫成的欣賞一下吧!也許,它們能讓你開闊視野,增長一些知識呢!表明寫作目的。每到農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便是趕年場,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
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描寫“趕年場”的場面,運用了排比、比喻的手法。看到這兒,你肯定覺得湘西苗族人民很有趣、很愛熱鬧吧!還有呢,逢辰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逢看龍之日,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必須休息一天,若這天干了農活,就是犯忌了。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龍場那天會踴躍參加,他們對“看龍”的事,十分重視。“看龍”的習俗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個節日,這時,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麼節日呢?別急,我來告訴你,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苗族人民會自動集中在約定的歌舞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等,盡情歡樂,一片喜氣洋洋、歡聲笑語的氣象。歌舞日好了,關於湘西苗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就介紹到這裡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妨可以親自到湘西體驗一下苗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你一定會大張見識,很開心的!
第二篇:傣族的風俗習慣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未婚青年在節日裡或盛會場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談情說愛)很盛行。流行召贅上門的習俗。通行土葬,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紋身的習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歲時,即請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種動物、花卉、幾何紋圖案或傣文等花紋以為裝飾。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襬寬,下著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飲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的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的愛吃糯米。喜飲酒和食酸辣,好吃魚蝦等水產。普遍有嚼檳榔的習慣。村寨大多建於平壩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環繞。幹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分上下兩層。德宏多數地區傣族住平房,土牆茅頂,呈四合院。
第三篇:白族的風俗習慣
也許大家對白族這個少數民族瞭解的比較少,所以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說白族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雲南大理玩,導遊帶我們家一大夥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