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隨筆的寫作的方法
隨筆和其他文體有所不同,它沒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經的架勢,其文思常常如“風吹林響,泉激石鳴”,即興而生,隨意而發,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順勢而下,意到筆隨;其題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長可短,完全發乎自然。但隨筆看似隨意,實則費心,它往往從生活中和書本上隨處得題,信手拈來,借題生髮。它的視野比較開闊,談天說地中
傳達出深刻獨到的人生體驗,左右逢源中表現出淵博的知識,它的思路不拘泥於一點靜止不動,而是如行雲流水般通達酣暢。當然,中學生的隨筆寫作與作家們的隨筆創作在深度、廣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寫作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即隨意、自由、小巧、雅緻、雋永,貴在寫出自己的真情,顯出自己的性靈,給讀者“一點清涼”、“一點寧靜”、“一點感動”、“一點啟迪”,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中學生怎樣才能寫好隨筆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敏感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生活的變化,心態的波動,喜怒哀樂,千姿百態。敏感的、善於觀察和感悟的學生,會抓住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一絲感觸、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點糾葛、一個插曲、一場夢幻,自然界的一叢草木、一塊山石、一朵鮮花、一片雪花、一隻飛鳥、一場雨雪、一顆流星,也可以是一個畫面、一種意境、一個人物,甚至是偶爾聽到的幾句對話,以及從生活平面飛躍的一點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動,激
發情感,產生思想。所謂“靈犀一動,心有所感”,“乘興走筆,倚馬可待”,說的就是這種情景。細小、片斷、零散、平凡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學生忽視,偶爾獲得的新鮮感受、情思火花又稍縱即逝,學生沒有靈敏的感覺,沒有沉思的心靈。就可能失之交臂。所以,學生要有一顆敏感的心,敏銳地抓住偶爾得來、稍縱即逝的對話、動作、場面、情思、感受,把它寫出來,寫得別具意味,引人人勝,令人回味。
二、真實
餘秋雨說:“散文是一種不帶什麼表演意識的直白坦示,在散文中的任何矯情、空泛、玩弄比在其他文體中更讓人難受。”“散文作為一種文體的自立首先是一種心態的自立。”這段話啟發我們,隨筆最擅長的是以一顆真誠的心。抒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我手寫我心”,這顆心。應該是一顆真實的心靈,不矯揉,不做作,更不能虛偽。應該指導學生不拘一格,隨心而寫,尚真忌偽,無論是敘述描寫,還是抒情議論,都要真實地反映自我的觀察,自我的認識,自我的評價,摒棄虛情假意,反對刻意為文。真實再現,真切流露,真情表達,純淨自然,出於天籟。從某種意義說,隨筆就是作者與自己心靈的真誠對話,就是真摯地向讀者袒露自己的'靈魂,絕無矯飾。
三、有昧
隨筆作為一種自由的文體,應該努力寫出一些意味,因情而動,依實寫來,聯類生髮,議論風生,聯想昇華,率性而作,涉筆成趣,從而表現了一種認識,一種體驗,一種感情,一種咀嚼,形成一種情景理相生、含蓄蘊藉的意向空間,呈現出意蘊、情致、理趣,空靈中有實,飄逸中有根,柔媚中有骨,或以事感人,或以情動人,或以思想啟迪人,以智慧愉悅人,才能有意味,才能意味深長。當然,這一切不需要長時間準備,也不需要反覆醞釀,正如陸游所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需要刻意追求,偶爾得之即可。
四、靈活
隨筆在構思上具有零散性、發散性、隨機性,學生面對一物之微、一時之得,生髮出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比物連類,上下串聯,一氣貫注,敷衍成篇。在表達方式上,可再現一個小場景,可記敘一個小事情,可描寫一個鮮明的人物,可抒發一種動人的情感,可表達一種獨特的感悟。在風格上,可樸實清秀,可雄渾剛勁,可瀟灑俊逸,可峭利冷峻,可沖淡平和。可空靈溫婉,可娟秀纖巧,可充滿鄉野之氣,可洋溢都市風情,可莊可諧,豐富多彩。在篇幅上,長短不拘,長的可達千字,短的百字左右,隨表意的需要而定,一般以短章小製為主。
隨筆的隨意、自由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也要防止兩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是立意的粗俗,層次低,隨心所欲,缺少思辨,思想觀點偏頗,總是著眼於個人得失,侷限於個人小天地,肆意發揮個人的不健康情感;二是用筆的粗糙,結構安排、技巧運用、語言表達上不講究,缺少審美眼光,泛泛道來,寒傖淺陋,面目可憎。為此,需要引導學生立意高遠,追求情趣理趣,生動、形象、自然、鮮活、豐富、精美,富於文采。
真切而不沉重,輕靈而不空泛,自然而有品位,恬淡而有趣味,應該是中學生隨筆寫作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