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四單元]寫一篇散文>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1

  1.找線索,理思路,明確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條組織材料的行文線索,或為人物,或為事件,或為事物,或為情感。找到了這條線索,就能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確文章主旨。

  當然,也有的散文沒有明顯的線索,那麼,理清思路就要從分析文章的結構入手了。分析文章結構,就是根據散文的結構特點,分析語段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找出中心句、過渡句、關鍵句,理解其含義,同時分析文章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從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確文章主旨。

  (1)語段結構分析

  一個語段,一般有起始、展開、終結三個層次。通常的情況起始層次只有一兩句話,同時這往往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著展開對本段的具體記敘、描寫或議論,最後用一兩句話對本段小結。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句,說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開,具體描寫月光下的荷塘。最後一句是終結,總說塘中月色的印象。

  當然,有的文章連續用幾段來寫一層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終結句了。如:

  我是寫不了泰山的,因為泰山太大。我對泰山不能認同。我對一切偉大的東西總有點格格不入。我十年間兩登泰山,可謂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進入我的內部,我也不能外化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達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強者之山——我自以為這個提法很合適,我不是強者,不論是登山還是處世。我是生長在水邊的人,一個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經過了七十歲,對於高山,只好仰止。我是個安於竹籬茅舍、小橋流水的人。以慣寫小橋流水之筆而寫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雞吃綠豆——強努”。(江西2007高考題:汪曾琪《泰山很大》)

  這一段第一、二句是起始句,以下各句均是對“我寫不了泰山”,“對泰山不能認同”的展開,沒有終結句。

  ⑵全文層次分析

  把握全文結構層次,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層次,首先可抓標誌性句子或詞語。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處會有點醒題旨並彼此相互呼應的句子出現,這就是標誌性句子。如2007年廣東卷散文《泥濘》中就有“(我)熱愛它們(指雪)消融時給這大地製造的空前的泥濘”“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我們是否渴望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這樣的標誌性句子,它們既揭示了題旨,又提示了行文的思路,標示了文章的層次。有的文章會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僅如此……”之類的標誌性詞語,這也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其次,要抓文體。

  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不同的結構方式。敘事散文往往按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來安排層次;抒情散文(敘事、寫景)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發展變化來安排,還可按觀察的角度的變化來安排;說理散文則多是按材料的性質安排,或層進,或並列,或總分,或對照,或綜合。

  2.析詞語,明情感,挖掘隱含資訊

  文章是由詞語和句子構成的。詞語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現的,它要跟其他詞語組合成句才能表達意思。所以,對於文中詞語的理解,必須與句子聯絡起來考慮,要根據該詞語出現的具體語境來剖析它的具體含義。特別是散文,它承載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為文章“細胞”的詞語就必然含著作者的情感,有時還可能蘊含著非常含蓄的隱含資訊,這就需要我們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對詞語進行語義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把其中的隱含資訊挖掘出來。如羅春會的散文《舞蹈的蠶》中“舞蹈”一詞不僅出現在文章的標題中,在文中還多次出現:

  我沒有見到蠶是怎樣吃掉一片片桑葉的……女兒告訴我蠶是這樣吃的:她仰起自己的頭在空中劃了個半弧,然後到胸前,並如此不斷地重複著相同的動作。……果然如此。蠶……依附在桑葉的邊緣,頭就如女兒示範的動作,在桑葉上不停地劃弧,隨即桑葉上半圓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擴大。即便你提起桑葉,蠶也不會掉下來,也不停止它的動作,兢兢業業一心一意地專事它的桑葉。……蠶永遠相似的動作就像是跳著一曲美妙的華爾茲。靜靜的空氣裡沙沙沙地咬噬桑葉的聲音是它們的舞曲。它們一邊啃桑葉一邊用自己發出的聲響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個多月過去,蠶要老了。……它們爬上盒子光滑的兩個相鄰的盒壁左右地擺動,至晚間,瞧見有了明晃晃的絲線緊緊地附在盒的兩壁上,而蠶的頭就在絲線之間上下左右地擺動,身子也跟著不停地擺動,一個透明的網已經把蠶自己網在其間,此時的蠶又像一個嫻熟的舞蹈者認真地跳一曲探戈。

  這裡用“舞蹈”這樣一個美麗的詞語顯然不僅僅是用來表現蠶吃桑葉和做繭時身體的扭動,而是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讚美蠶為了實現生命的意義而終生不倦地勞作,而標題和結尾處的“舞蹈”更是昇華出一種精神的意義,凸現了蠶在生命歷程中奮鬥的形象。

  3.抓開頭,重結尾,尋找關鍵語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鳳頭豹尾,可見十分重要。

  散文的開頭是很講究的,有的文章開篇的句子就是“文眼”,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如作家琦君的《水是故鄉甜》:

  此次經歐洲來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礦泉水。因為其他各種五顏六色的飲料,價錢既貴又不解渴。只有礦泉水,喝起來清清淡淡中略帶苦澀,倒似乎別有滋味。

  外子說礦泉水其實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凍頂烏龍,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勞中,能有一杯自己現泡的熱紅茶,已覺如仙品般的清香雋永了。

  他啜著茶,就想起故鄉四川的山泉來……

  開頭寫“礦泉水”,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故鄉的山泉;同時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用異鄉異土的礦泉水反襯故鄉山泉的富足與慷慨,天然與美好。

  散文的結尾,往往卒章顯志。如羅春會《舞蹈的蠶》:

  我以為蠶已經死去,結過繭子的蠶因了自造的墳墓將自己埋葬了。可不,幾天後,蠶破繭而出,它們已化做了一隻只蠶蛾……不久,蠶繭上就有了蠶蛾排出的無數密密麻麻如芝麻粒大小的卵。次年的春天,這些卵再變成幼蠶,它們便又開始了生命的下一個輪迴。

  我以為蠶已歸去,原來,它們又以另一種方式不斷地延續著生命,以舞者的身姿繪出生命的軌跡,不斷給人制造著身上的華衣。

  蠶啊!那些終生歡快地舞蹈著的蠶,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結一個遮蔽風雨的繭子麼!

  聯絡全文,結尾的最後一句話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蠶的結繭並不是它們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下一個輪迴,是以另一種方式不斷地延續生命;而那些像蠶一樣的父老鄉親,在完成自己的生命歷程時實際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們的優秀品質會不斷傳承,人類發展的歷史也會因此而不斷延伸。

  當然,文章的寫法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時候,文章的關鍵語句不在開頭,也不在結尾,這就需要我們仔細尋找了。關鍵語句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或總起,或概括,或警策,或銜接,或揭示主旨,直接關係到對文意的正確理解。如《水是故鄉甜》的第三段:

  ……父親品著茶,常常說:“龍井茶,一定要虎跑水來泡才香,才地道。”母親不以為然地說:“是哪裡生長的人,就該喝哪裡的水。要知道,水是故鄉的甜喲。”母親還說:“孩子們多喝點家鄉的水,底子厚了,以後出門在外,才會承受得住異鄉的水土。”

  這裡加橫線的句子就是關鍵句,內容上起點明中心的作用,說明要熱愛故鄉,汲取故鄉物質、精神的營養,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步履更加堅實;結構上則有前後呼應,照應題目的作用。

  4.品語言,悟句意,分析寫作手法

  散文的語言是文學語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基本手段,它富於形象性,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它優美雋永,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語言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把握語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達了什麼意義,有何表達效果,在結構、內容上起什麼作用;語言的特點,或準確簡潔,或清新明快,或生動形象,或豐腴穠麗,或質樸明朗;語言的風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樸等;語言的技巧,可從修辭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誇張、擬人、反問、設問、借代、對偶等。

  寫作方法多指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包括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景物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白描等)、抒情、議論、說明。表現手法有象徵、對比、烘托、襯托(正襯、反襯)、鋪墊(伏筆)、渲染、欲揚先抑、以小見大、託物言志等。另外,謀篇佈局方面的線索、過渡、照應、詳略等也屬於寫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閱讀題,選用汪曾琪的《泰山很大》為材料,命題者出了這樣一道題目:

  18.結合原文,分析作者為什麼說“泰山是一面鏡子”。(6分)

  這是一道把握文意的題目,但若要全面周密地回答問題,首先就要抓住這個句子運用比喻(暗喻)的表達特點,思考作者為什麼把泰山比作一面鏡子,而泰山作為一面鏡子,又“照”出了什麼。聯絡全文內容,仔細品味前後對照,可知泰山這面“鏡子”照出了不同的人們不同的情懷品格。答案為:

  無論是文人、帝王還是遊客,泰山都照出了他們各自的不同。從杜甫、李白等人描寫泰山的詩文中,照出了他們不同的思想、才情、風格和氣質;從秦皇、漢武的封禪行為,照出了他們人格誇大的一面和虛弱的一面;從作者再次登臨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終安於微小和平常。

  5.觀全文,明哲理,領悟深層意蘊

  許多散文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所以,在解讀文字時,我們既要注意文中描繪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又要領悟深層意蘊,揭示具體形象與深刻哲理的內在聯絡。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顯志,或抒情,或議論,或拓展境界,或意在言外,發人深思。因此,我們還要特別注意文章的結尾,細細咀嚼辨析。如趙麗宏的《焰火的變奏》(2007四川高考題):

  夜晚,沒有風,湖水平靜得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著夜空……

  ……湖天之間突然躥出一道道光點,猶如活潑的蝌蚪,從湖水深處向深邃的夜空騰遊;也像犀利的鳴鏑,從空中呼嘯著飛入湖底。只不過瞬間的工夫,這些蝌蚪和鳴鏑便轟然炸裂,變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們隨風飄動變幻,繼續著火焰在夜空裡演出的奇妙童話。而天上發生的所有一切,無一遺漏,都同時倒映在湖裡……

  ……

  天上的煙花像什麼?在聽到有人這樣發問時,除了那些美好的回憶,我的.腦海中竟出現了一些和此時氣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戰爭中的夜景:槍彈和炮彈在夜空中劃出耀眼的弧線,隨之而來的,是爆炸,是火光,是驚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人,都有這類恐怖的記憶:……大地搖撼,火光四起,城市彷彿在地震中顫抖。“地震”之後,空中依然白雲藍天,但人間已是慘象遍地……

  這樣的惡夢,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間的美妙焰火,沒有任何關係。然而,我卻無法驅散火光中生髮的遙遠苦痛的聯想。

  炮火與焰火,都是火藥爆炸產生的光芒,兩者的目的和效果卻是天差地別。炮火,是為進攻,為征服,為反抗,為破壞,為殺戮,是人間最可怕最慘烈的景象,是戰爭、災難和死亡的象徵;焰火,是為慶祝,為團圓,為展示和平的歡樂,為表現人間的繁華和喜悅。同樣是火花,同樣是爆炸,兩者所展示的,卻是人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

  在滿天滿湖絢爛的焰火中,我默默地為人類的和平祈禱。但願有這樣一天,人間本來用著準備戰爭的火藥,都被改做成了煙花,在一個全人類共慶的夜晚,讓象徵和平團圓的火焰之花開滿地球的上空,萬紫千紅,此起彼伏。

  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

  作者先寫象徵喜慶的焰火,借平靜的湖水,以“靜”襯“動”,反襯出施放焰火的熱鬧;接著文章又由焰火聯想到炮火,聯想到戰爭的“噩夢”,並表達了讓本來用作戰爭的火藥全都被改作成煙花的願望。最後,文章用“有什麼花朵能比這樣的煙花更美麗呢?”收束全文,卒章顯志,表達了作者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使文章意蘊深遠。聯絡全文,品味文章結束句的內蘊,正是把握文章主旨的關鍵。

  6.按步驟,精答題,獲得理想高分

  要獲得理想高分,掌握答題要領也很重要。做題前應先通讀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接著先做最後一道多項選擇題,因為這道題的五個選項總有兩項或三項是對的,分析這些選項有利於整體把握全文內容;然後再做其餘三道簡答題。簡答題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儘量在原文中找,勉強用自己的話概括,常常既費力又難答好。從歷年高考試題來看,至少有一道題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這道題要儘量做到一分不丟。自己概括作答的題目則要注意分析題幹及分值設定,推斷得分點,然後找到原文的相關處,前後兼顧,整體把握,精心寫出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2

  一、高考現代文散文的特點

  1.散文的主要特徵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現在選用的材料、材料的組織和表達方式的運用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蘊含於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神”是文章的靈魂、統帥,駕馭著看似散的“形”,並使之為“神”服務。

  散文選用的材料靠線索貫穿全文,線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條件,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還可以是時間、空間。

  閱讀散文,一要抓住線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體會意境。重點是把握“神”。方法有:尋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寄情於景等幾種。閱讀散文,用心體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於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意境是文學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能使讀者藉助想象,如身臨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高考散文閱讀測試重點

  高考散文閱讀重點考查評價鑑賞能力,即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鑑賞作品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的能力。

  (1)分析評價思想內容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是文章思想內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間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載體,所以對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評價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題目難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歸納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維活動的趨勢的形象說法,結構是作者謀篇佈局的外在表現,高考對此項的考查形式多種多樣。

  (3)鑑賞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方法以及人稱運用等。全國卷每次考的是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象徵、對比、比較、反襯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認,而是分析鑑賞,即分析運用某種技巧的作用、好處、效果等。

  3.命題所遵循的原則

  經過多年的命題實踐,文學作品命題技術日趨成熟。命題者對閱讀能力測試試題的設計是遵循一定的原則的。大體上可概括為以下五點:

  ⑴儘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

  ⑵儘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後順序。

  ⑶努力體現由語意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

  ⑷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到深的系列。

  ⑸力求題型穩定、整齊,即由填空到簡答。

  二、散文閱讀鑑賞步驟

  ⑴要從整體上理解作品。整體把握散文,要先辨其型別是敘事、寫景,還是詠史;是託物言志,還是闡發人生哲理。次看話題,是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還是對個人生活的感悟;是就歷史作闡發,還是就現實作聯想。然後再逐段概括內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間的關係,梳理思路,進而對文章的思路和結構框架形成明確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研究主要表達技巧和重要語句,並獲得正確的認識,這樣就可以看作對作品有了整體的理解,就可以進人答題狀態。

  ⑵要注意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就是透過對語言的辨別、比較、思索,正確把握語句的含義,另外,許多考查評價鑑賞表達技巧的題目也需要揣摩語言。

  ⑶要注意因果。因果聯絡是世間最具普遍性的聯絡。散文的形與神、情與景、內容與形式、主旨與材料等等,是近年來散文閱讀考查的重點所在。在考試中,考查因果關係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問“為什麼”。對錶現技巧和語言風格的賞析和評說,大都採用這一題型。

  ⑷要答好這類題目,就要帶著問題到資訊區域去,從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條分縷析的理性判斷,篩選出答題要點,再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組織文字作答。

  ⑸要注意對散文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要注意三點:

  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關鍵語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以及作者評述、詮釋的一些關鍵性的語言最能說明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

  其二就是必須整合此前對作品的形象分析、對結構和表現手法的揣摩,成為正確評價的依據;

  其三是必須聯絡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尤其是主題較為深刻,情感較為含蓄或象徵意味很深的作品,聯絡它所產生的社會背景就可能推斷出作者的創作意圖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長城》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要聯絡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特別警示

  文學作品類文章閱讀做題時,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特別是前幾個小題,有時往往可以按圖索驥,直接摘錄,有時需要對分佈在幾處的內容進行整合,關鍵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來說,考生大都讀一遍就去做題,準確率是比較低的。準確率的高低與讀的遍數、認識的程度有密切關係。讀的遍數越多,做對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設題點比較細小,需要仔細領會和核對。

  一般要求是:先看一遍全文,不是瀏覽,而是仔細閱讀。第二步是大體瀏覽一下題目,這一條也是幫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是結合所給的題目定位,判斷、搜尋、概括、抽取、轉化,這些方面不是一個過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覆進行的。這裡的“定位”特別重要,是這一段還是那一段,是這幾句還是那幾句,要權衡、推斷。一般來說,命題者命制試題時,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內容設題,而不是枝葉。所以權衡時,要考慮段落,又要考慮全篇中心。

  考場答題時,要密切關注以下幾點:

  ⑴題目與文章

  文章的題目,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資訊。一般來說,它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為我們的閱讀試題的作答以啟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所以,在考場閱讀中,我們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細細地過濾閱讀試題中的每一個字,包括文章前後所標示的題目與出處,利用好每一個字所發出的資訊,解答好每一道題。

  ⑵文章與文段

  在考場閱讀中,我們同樣需要重視文章與文段的關係。既要利用對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礎來形成對整個文章的總體把握,又要利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來加強對每一文段的準確深入的理解。考場閱讀的考察中,很多情況是考我們的精讀,尤其是對某一段某一節的深入理解。

  ⑶文段與中心句

  根據中心句的相關因子作答;根據對中心句的邏輯分析解題;根據中心句的關聯判斷解題。

  ⑷中心句與標誌詞

  利用文段裡的中心句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內容,此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標誌性的詞語來加快對文章的理解。如:總之、進一步說、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並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標誌性的詞語來提高考場閱讀的速度,常常可以透過它們來檢索、補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補充等,以達到明重心、作比較、摳字眼、畫標誌的考場閱讀中所需的一些具體試題的作答的目的。

  ⑸題面與題眼

  題眼,就是題目命制時的著眼點,常常能反映出命題者在設定這道題時的測試目的,以及構思這道題時的興奮點。

  考場是面對試題,首先要注意讀懂題面,將命題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來,才能有的放矢對準靶子進行進一步的閱讀與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試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分析試題的關鍵性的詞句,包括詞性、修飾成分,乃至句式,從中找出命題的真實意圖。

  近年來也開始考查考生對作品內容進行綜合概括理解及自己組織語言的表述能力,做題就務必注意深思精寫,閱讀主觀題的答題較少受到字數的限制。這就提示我們,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答一些,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回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時要設序數號,以便答案清晰明瞭。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3

  一、理解詞語的聯想意義

  1.隱喻義

  2.擬人義

  3.象徵義

  二.理解詞語的情感意義

  1.褒義

  2.貶義

  3.中性詞

  II.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1.基本含義

  2.深層含義:

  哲理意義:文中簡練的警句所表現得深刻含義

  隱喻意義:使用象徵,比喻,雙關等手法產生臨時含義。要抓住象徵體喻體和本體之間的關係。

  高考語文散文表現手法題型解題方法

  藝術類

  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的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方法+內容+效果

  鑑賞人物形象的題型

  提問方式:簡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按總分(分總)來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出定量分析。

  首先,從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入手,瞭解作者對人物的語言,

  其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地位、身份、文化、思想品德、個性特徵及形象的意義。

  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分析人物形象所揭示的作品主題。

  高考散文題型分析及答題要點

  一.讀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這是散文的重要特點。所謂“形散”,是指散文選取材料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所謂“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

  (一)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

  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

  “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物件、重要內容等資訊,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絡,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

  (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於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劃分層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線索”,能理清思路。“線索”常有這樣幾種: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

  3.分析表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應、對比、襯托、穿插、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表現技巧都體現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

  (三)區域性把握,抓住關鍵。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於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

  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處境等方面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4

  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

  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

  “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物件、重要內容等資訊,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絡,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