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明文>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尤其作為作文裡的重要分類的說明文,根據說明特點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為自然科學說明文和社會科學說明文兩大類。那麼應當如何寫這型別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1

  我的家鄉在河北正定,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然,我的家鄉也有特色美食-----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記八大碗”製作技藝已被河北省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實際上主要是由豬肉製作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當時儒家與道家文化盛行,人們崇拜“八”這個數字。當時酒家講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個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後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和農家時令菜蔬(如蘿蔔、白菜、茄子等)。其葷菜均是運用獨特工藝先煮後蒸,按照嚴格的程式和工序。其技藝主要在選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下功夫。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由此製作的菜餚八大碗,製作精良,選材考究,經濟實惠,肥而不膩,老少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顯著北方菜系特徵,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吃法講究,現已形成一套完整、規範的工藝流程和技藝標準,不斷被不同食用人群所接受和喜愛。同時,也被不斷的發展完善。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2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鴨,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麵……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說琳琅滿目,舉不勝舉。但我最情有獨鍾的還是夜市上隨處可見的燒餅夾肉。

  燒餅夾肉真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一個小吃。先說說色,從外表看,燒餅夾肉金燦燦的脆皮,就像有著一層金子一樣金光閃閃。把脆皮剝開,裡面則是熱氣騰騰的,軟軟的內在,真是內有乾坤呀!再看看裡面的餡,有棕,有白,有綠,有紅,棕的如木,白的如雲,綠的如玉,紅的如火,霎是好看。燒餅夾肉,不僅色美,而且香氣濃郁。鼻子聞一聞,肉的油香,菜的清香。緊的辣香撲鼻而來,那種香味是任何一種東西可以相比的。這種香味使你食慾倍增,你情不自禁的咬了一口,肉先滑進了你的嘴,肥肉不膩,瘦肉不柴,再伴上香菜,辣椒的爽口,餅的酥脆,讓你一吃,就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

  既然味好,但這味有從何而來呢?下面就聽我為你一一道來。第一步,做餅要先和麵,但這面可不一樣,它不用發酵,所以有人給它取名為“死麵燒餅”。面和好檊成餅狀在平底過上烤制,靠到一定的時限,它們就進要進入“八卦爐”了,把餅一一放到爐子中在烘烤,不時的翻面烤出來的餅出來就是黃金酥脆了。第二步就是肉。這肉也不是一般,它要在鍋中。加上各種調料,長時間的'蒸煮香味撲鼻的肉就可以出鍋了。當我第一次吃時,我感到了天比的好吃,肉香清香的,不停的在最終回味,真是太好了。

  好了就到這裡吧,你是不是已經垂涎欲滴呢?如果想吃,一定要到我的家鄉來一飽口福!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3

  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當地獨特的飲食。像蘭州的拉麵,東北的餛飩,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而三大火爐之一的重慶呢,除了火鍋,與重慶人形影不離的就該是小面了。

  今天又來到街角的一家小麵館吃麵。和重慶大多數小麵館一樣,這裡不足十平米,裝修也不算豪華,就馬馬虎虎吧。其實重慶人並不喜歡麵館裝修太好,反而喜歡坎兒上路邊兒簡陋的麵攤,不為什麼,就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麵才有味道,才有純樸新鮮的感覺。我點了二兩素小面後,就等待著面上桌的那刻。說實話,儘管有雜醬麵、牛肉麵等,我還是鍾情於小面;就如同泡麵,幾十種新口味還是趕不上最初的紅燒牛肉麵。新的不一定是好的,在吃麵這一點上的確如此。而我對小面的印象就像對重慶人的印象,樸實、耿直、豪爽。

  師傅先往鍋裡丟了一把水面後,接著放了一點兒藤菜。趁面還未燒好的時候,師傅就開始打佐料。重慶小面對佐料是很講究的,辣椒、花椒、大蒜水、花生米、鹹菜……一共要放十餘種配料。據說辣椒要當天用完,以保持其鮮味。最後,師傅把面從鍋裡撈起來,我就遠遠聞到小面獨特的香味漸漸飄來。

  重慶人天生愛吃辣。這與重慶潮溼的氣候分不開。在重慶住久了的人,總覺得嘴裡少點什麼味兒,而火鍋和小面就滿足了重慶人的胃口,也造就了重慶人豪爽耿直的性格。重慶的辣不像湖南那帶的,重慶的辣是麻辣,而不是一味的幹辣。倘若你哪天來到重慶,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火鍋上,最好來親自品嚐一下重慶的小面。要知道,重慶人吃火鍋很頻繁,但總不能天天吃;而小面就不同了,只要你什麼時候想念小面了,或者抵擋不住街邊麵館散發出的香氣了,都可以從包裡掏兩塊五角錢解解饞。難道你還怕在重慶街頭找不到麵攤?不會的。重慶人對小面的愛是難以言喻的。

  我還依稀記得年前,小面只賣一塊二,不到十年,面錢就翻了一番。而居民的收入在這近十年間,也翻了一番,更說明了重慶小面同重慶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4

  我的家鄉白象,風味小吃眾多,最為突出的就數香糕與豆腐串了。白象香糕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記牌香糕,是樂清市北白象鎮公記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曆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桂花作輔料,經蒸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軟。

  小時侯,我就對它垂涎三尺。我總是扯著媽媽的衣角,讓她帶我去買香糕,那裡的工人有時還會把香糕的整個加工過程介紹給我們聽,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的: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軟不硬。然後在揉好的糯米粉裡摻入芝麻,接著,把特製的平底大砂鍋用水蘸均勻。不看不知道,裡面竟佈滿了一個個“方窩”。最後,把糯米粉鋪上鍋,嵌上桂花,整個過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蒸好後,稍稍晾會兒,把砂鍋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灑些水,一點點把砂鍋拿起來。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層香油封住,這樣,吃的時候裡面還是熱的。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極香甜的,只覺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氣沁人心脾。

  說起豆腐串,其實家喻戶曉,但在這,豆腐串和茶葉蛋是放在一起的。也許你會問一個問題:茶葉蛋和豆腐串放一起煮起來成什麼樣子啊?不過,也就是兩者獨特的味道相結合,才稱的上是美味啊!不怕你笑話,吃了這裡的豆腐串,保準把你攙得吃了還想吃。

  小學時候,我有時會到豆腐串老店去吃豆腐串。我喜歡看著他們煮豆腐串,弄懂他們是怎麼把豆腐串煮得如此美味。首先,把滿乘著水的大鍋燒沸,等到水裡吐出大氣泡的時候,往裡面灌入大量的辣油、味精,繼續燒,使它們的味道充分與水混在一起。這時,把早在一旁等待的幹豆腐倒入辣湯裡,過會兒,把茶葉蛋也放進去,兩種味道就相融了。煮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可以更加得入味)。客人一來,就用大湯勺舀起,給幾根竹棒,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是媽媽總是說小孩子吃辣的不好,因此,我只能偶爾去吃。豆腐串色、香、味樣樣俱全,香、麻、辣、鮮等味味獨道。拿起一串來,又燙又辣,我總是舌頭舔嘴唇,嘴唇砸舌頭。

  這裡的豆腐串遠近聞名,真不愧為家鄉風味一絕啊!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5

  我的家鄉位於濮陽北部的臺前縣,距離黃河大約十里地,一條清澈的金堤河向東流去,我的家就在金堤河腳下。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附近的人們都常去河邊釣魚。姥爺每次都把釣的魚帶回家,交給姥姥來做魚,姥姥最拿手的就是做糟魚了。姥姥總是不厭其煩地把每一條魚都處理乾淨,處理好了,然後再準備做魚的材料:蔥葉、花椒、茴、蔥姜、蒜、鹽、醬油、醋和辣椒。

  姥姥先把爐子燒地旺旺的,放上鍋,燒熱油,麻利地把蔥薑蒜絲放進鍋裡,隨著一聲“嗤啦”,一陣香氣飄過來,我馬上湊到鍋邊,一下子有了食慾。姥姥也沒空理我,只顧快速地來回翻炒蔥、花椒,又趕快倒進一些醬油,屋裡的香味更濃了。姥姥加了些水,放上鹽,燒開後,放上一層蔥葉,然後把魚放在蔥葉上,然後再蓋上蔥葉,加些醋,姥姥說這樣可以讓魚刺爛得快。有些動作老老實一氣呵成的,忙完停下來,姥姥額頭上已有汗珠。

  姥姥每次做糟魚幾乎都在晚上進行,鍋在爐子上坐一夜,等第二天醒來的時候,一鍋糟魚就做成了。魚一條一條整齊地排放在鍋裡,我忍不住,捏上一條塞進嘴裡,品嚐著雨,與肉又松又軟,刺也爛了,香中帶些辣味。

  也學是魚的香味太濃了,鄰居家比我大兩歲的林林常在姥姥掀鍋後不久,就湊摸著來我家了。姥姥給他也盛上半碗,很快他媽也來了,誰都抵擋不了這誘人的香味,林林媽變吃邊對姥姥的手藝讚不絕口。我一口氣能吃上多半碗,哇!真的是太美味了。可以說,糟魚陪我留下了美好的吃的記憶。

  現在,故鄉的金堤河還在我腦海裡閃著金光,糟魚還散發著香味,姥姥的容顏卻蒼老了,我更加想念記憶中香香的糟魚,想念著用糟魚帶給我關懷的姥姥。

家鄉的美食說明文6篇6

  富陽曆史悠久,勤勞聰慧的富陽人民創造了不少傳統美食。有油麵筋、米粿、油饊子等等。傳統美食反映了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更凝結著一份“月是故鄉明”的家鄉情。但是隨著飲食日漸多元化,年輕一代對傳統美食的製作方法越來越陌生,比如我媽媽這輩,就很少有人會做這些美食了。如果再不重視這些傳統美食的傳承,估計二三十年後,我們的傳統美食即將失傳。

  那如何使我們傳統美食傳承下去?並進一步發揚光大呢?以油麵筋為例,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宣傳和推銷。我們可以透過媒體(網路和報紙)介紹油麵筋的製作方法和各種吃法。我們的傳統美食,以自產自銷為主,其實也可以走進超市、食品市場,不要只成為土貨,應讓更多人的品嚐,成為老百姓桌上的家常便菜。

  二、可以組織舉行一些風俗節或活動比賽。每一樣美食之所以能流傳下來,肯定有其一定的原因,也有其發展的過程。而這些內涵只有經過一些活動,才能讓大家瞭解。比如我們結合一些農村的風俗節,讓大家瞭解油麵筋的由來,它的寓意。並讓廣大市民參與油麵筋的製作、品嚐過程;也可組織油麵筋製作比賽,比製作速度、比色澤、比味美。使油麵筋在製作和工藝上越來越好。

  三、改進和創新。繼承傳統固然不錯,但我們也要與時俱進,讓傳統更好地發揚下去。比如油麵筋,我們可以在陷料上做得更豐富些,除了經典的筍乾肉末陷,還可以增加更多品種,如鹹菜筍絲、牛肉洋蔥等等;另外我們可以在儲存方式上稍做改進。現在的油麵筋主要是透過速凍來儲存,那可以不可改進為真空包裝呢?這樣一來儲存時間長,二來攜帶方便,也有利於我們的傳統美食走出家鄉,甚至走向世界。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傳統美食也能在異國他鄉發現它們的蹤影。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飲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製作工藝和社會活動,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這裡面也有富陽人的鄉愁。讓更多鮮為人知、瀕臨失傳的飲食類文化專案受到保護和傳承,我想需要我們大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