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時事論據> 關於小雪節氣習俗「彙總」

小雪節氣習俗

關於小雪節氣習俗「彙總」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轉眼已過,“小雪”(22日)將至,嶺南卻是一派溫暖景象,廣東三次入冬天不成功,這周廣州氣溫直破30℃大關,小夥伴們揮汗如雨,夜夜喊著“開空調、趕蚊子”。這樣的天氣,還能延續秋冬傳統的養生方法嗎?

  在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彭康教授看來,氣溫是反映季節重要指標,但此外,日照等周圍環境的變化也向我們釋放著季節的訊號,“你感覺,夏季30℃的天與現在是一樣嗎?有這麼幹燥嗎?”所以,彭康說,大體上,我們還是應遵循古人“秋收冬藏”、“秋冬養陰”,只是在程度上因地制宜去調整。

  1.飲食:牛、羊肉可吃,但要看體質、把握度

  在飲食方面,小雪時節,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孫思邈《修養法》中雲: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此時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雞肉、腰果、枸杞、山藥、栗子、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同時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如黨參枸杞粥、益智仁粥、香菇枸杞牛肉煲、杜仲牛膝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鑑於目前嶺南天氣暖和,彭康建議,牛肉、羊肉等溫熱之品得慎用,以免燥熱傷陰,“不同體質的人,可以根據需求去把握,比如寒涼體質,適當吃些牛羊肉無妨,但陰虛燥熱的人,則應避免”。同時,可適當增加日常魚肉蛋白類,還要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新鮮蔬果以補充維生素。

  彭康談到,最近門診遇到不少因乾燥而引發不適的患者。在乾燥的氣候環境中,人體可由此產生諸多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肺臟受傷,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為乾咳無痰或膠痰難咳,謂之“燥咳”。鼻乃肺之竅,鼻乾燥於秋之後尤為常見,喉、咽也分別是肺的門戶和肺氣之通道,秋冬乾燥,往往會導致咽乾、口燥、音啞等不適。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現的皮膚乾澀、皸裂,甚至毛髮不榮,都和秋燥有關。某些中藥具有滋陰潤燥、灌溉臟腑的功效,來彌補秋燥對身體的傷害,減少甚至避免乾燥的發生。藥物有西洋參、百合、玉竹、沙參、麥冬、天冬、黃精、桑葚等。秋季養生以肺為先,故飲食以滋陰為宜。要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生蔥等。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辣味的食品是要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會傷肝,故在秋天要增加酸味的食品,酸味入肝,可增加肝臟功能,以抵禦過剩的肺氣侵入。根據中醫這一原則,秋季人們一定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以達到滋陰、潤肺、防燥的目的。適合秋季使用的食品有很多,如山藥、白扁豆、藕、黃鱔、栗子、胡桃、花生等。

  2.起居:早晚溫差大,切莫太貪涼

  雖然白天溫度不低,但畢竟已過立冬,將要到“小雪”節氣,彭康提醒,大家穿衣起居都不可太貪涼。

  彭康建議,在起居方面,小雪時節宜早睡晚起,必定要到天亮才起床,以養陽氣。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因而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特別是老人與小孩,出門要新增衣服,夜間注意新增衣被,但也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流感等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時常曬曬太陽,尤其是老人及小孩,中醫認為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而小雪屬坤卦,坤為地,地本至陰,但無陽則不能生成萬物,故曬太陽更有助於人體陰陽氣的調和暢達。

  3.運動:不宜劇烈運動,避免擾動陽氣

  進入“小雪”節氣,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池曉玲教授提出,運動方面也應注意適當調整,小雪養生宜靜養,故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避免擾動陽氣。

  冬季最好的運動健身時間是上午9點到12點間,因為此時的室外溫度和人體自身溫度都比較適合,人體各種生理功能都處於最佳狀態,體力比較充沛,容易進入運動的狀態。而運動的方式可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如廣播體操、太極拳、八段錦、散步、慢跑等。打八段錦就是非常適合秋冬保健的養生操。常練八段錦可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具有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之功。

  4.情志:調養情志,多曬太陽

  秋冬季節,日照相對減少,陰雨天增多,人情緒會隨之發現變化。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池曉玲教授建議,在精神方面,應思想清淨,暢達情志,保持樂觀的心態,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保持人體形神合一的生理狀態,可以經常聽聽音樂,會會朋友或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來調節情緒。

  做好小雪節氣的“調情志”養生,要多曬曬太陽。晦暗天氣更要捉住太陽出來之時多曬太陽以保持腦內5-羥色胺的穩定,中醫也認為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陰盛陽虛”所帶來的影響。

  做好小雪節氣的“調情志”,還可多吃些氣味芬芳的水果,如香蕉、菠蘿等。因為香蕉、菠蘿本身可幫助大腦產生5-羥色胺,這也符合中醫芳香可開竅醒神的理論。此外,深海冷水魚類,尤其是肉食性魚類,如馬哈魚、金槍魚、鯖魚、鯡魚等,以及種子食物,如南瓜子、核桃、亞麻子、大麻子、芝麻、葵花子等,皆是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其5-羥色胺含量也相應較高,因此也是改善情緒的食物。同時,吃複合性碳水化合物也能改善心情,效果雖慢但更合乎健康。微量元素硒元素能振奮情緒,全麥麵包等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雞肉、海鮮等也富含硒。調整好每日飲食、適當補充這些營養物質,可以使您精力充沛、心情愉悅。

  專家表示,《黃帝內經》雲:“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透過調整飲食起居習慣,一般能夠起到秋季防燥養生的目的,當然如果因為調攝不慎或氣候突變而出現了較重的病情,應及時就診,接受正規的專業治療。

  拓展1

  一、習俗

  小雪節氣的習俗有曬魚乾、吃刨湯、醃臘肉、吃餈粑等等,小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是轉折性季節,人們為迎接小雪節氣到來會舉辦諸多習俗。

  曬魚乾是臺灣特有的風俗習慣,臺灣有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在小雪前後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旗魚、沙魚等魚類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

  吃刨湯是我國西南部等省地區農村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習俗,在很多的農村地區會有殺年豬的習俗,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將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大家圍坐在一起,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吃餈粑是南方在小雪節氣時候的習俗,古時候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節氣過後,氣溫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乾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很多地方殺完年豬之後,會留下許多吃不完的肉,於是就按照傳統的方法儲備起來,這樣還能品嚐到肉類不一樣的風味。

  二、小雪節氣由來

  按照現代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叫做每年一到農曆十月,陽曆11月22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開始,為“小雪”節氣。亦就是說,自然現象“雪”對節氣規律性的反映,亦比較突出,即每年一到“立冬”節氣後,陰曆十月陽曆十一月,開始進入降雪的季節,並將降雪量區分為大小的不同。將每年“立冬”後,開始降雪量較小的雪,稱作為“小雪”。其實,我國氣象上規定:

  (1)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在1000米或以上;

  (2)24小時內雪量小於或等於2.5毫米的雪,皆稱作為“小雪”。按照古代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對“雪”的認識和解釋來說,叫做每年一到冬季農曆“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所以,從古代開始,人們的這種認識和解釋,密切結合農業上的需要,歸納概括叫做“小雪”,列入了“二十四節氣”,作為“立冬”後的節氣,名為“小雪”。

  對冬季“小雪”節氣與“候應”,宋元時期的學者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說,每年一到冬季農曆十月“立冬後十五日,斗柄指亥,為小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一候,虹藏不見。禮記注曰:陰陽氣交而為虹。”

  “此時陰陽極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質而曰藏,亦言其氣之下伏耳。二候,天氣上升,三候,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天地變而各正其位,不交則不通,不通則閉塞,而時之所以為冬也。”

  拓展2

  一、小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小雪節氣的含義是天氣漸漸的變的寒冷,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到零攝氏度,只不過這個時候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落在地上也不會堆積。“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二、小雪的氣候特徵

  “初候虹藏不見”,彩虹是雨後空氣中含有無數水滴,折射太陽光形成的,這時雨季過去,飄下的已是雪花,彩虹自然就不會出現了。

  “二候天氣上升”,這時的大田裡已經沒有莊稼了,空氣中缺乏水分,天空中也沒有了雲彩,顯得一片空曠。

  “三候閉塞成冬”,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河流開始結冰,家家關門閉戶防止冷空氣進入室內—冬天來到了。

  三、小雪節氣的民俗

  (1)醃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2)吃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4)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四、小雪時南北方的差異:

  在立冬節氣,我國的西北、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有雪,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如果說立冬節氣標誌著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的話,走到小雪節氣,冷空氣的直接表現就是使這些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我們都知道只有在雲層內及雲下氣層的氣溫都在0℃以下時,降水形式才由雨變成雪。所以,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是不爭的事實。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冬季。

  雖說全國降水隨著冬季的到來,降水逐漸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江南比江北雨量還是偏多,即便這一地區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時的陰雨天氣,給人們的感受已經不是深秋涼意,而是溼冷了,這種感覺比北方乾冷地區有供暖條件的人們要難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