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養的議論文論據精選
導語:做到有品德、有修養,首先需要禮貌。俗話說禮貌是修養的外衣,如果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能夠優雅大方,那麼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則是美好的,並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志存高遠的孫中山
——徹底革命以使民族進步
孫中山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目睹了清朝末年中國農民的悲慘生活以及各種黑暗現象,少年時代的孫中山便開始對腐朽的封建制度感到強烈不滿。對於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他特別崇敬,不僅尊他為“反清第一英雄”,而且還常常自詡為“洪秀全第二”。 1878 年 5 月,年僅 12 歲的孫中山跟隨母親乘船到達美國檀香山,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薰陶。從此,志向遠大的孫中山不僅開拓了自己的胸懷和眼界,也更豐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學知識。 1911 年,他發起和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兩彈元勳鄧稼先
——為國奉獻,死而無憾
1950 年春, 26 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毅然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庭的幸福中。但是,當時的祖國正面臨著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了開拓祖國核事業的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茫茫的大戈壁中。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臺上“消失”了,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內,他的親戚、朋友誰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20 多個春秋過去之後,頭髮裡夾著大戈壁砂礫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勳”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此時,他的妻子已經年過花甲,他自己也由於試驗中受到核輻射而患上了癌症。他光輝的生命已經燃燒到了盡頭,他默默地為我國的兩彈事業奉獻了一生。臨終以前,他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弦高退秦兵
——一介草民的救國之計
春秋時代,鄭國有一個賣牛的商人,名叫弦高。有一天,他趕著一群牛到秦國去賣,在路上,他看見大隊的秦國兵馬,氣勢洶洶的向鄭國開來。他覺得不妙,暗地裡打聽了一下,才知道秦國要偷偷進攻鄭國。弦高知道以後,大吃一驚。他一面派人回國報信,一面拿了四張牛皮,牽了十二頭肥牛,來見秦國的大將,說:“我國的君王聽到貴國軍隊路過我國的訊息,特地派我來迎接,並送一點點薄禮慰勞軍隊。如果你們要在我國境內暫時停留,我國已經預備了一天的糧食來接待;如果你們不停留,我國即刻派大軍前來護送。”秦國的大將一聽,以為鄭國已經有了準備,就下令退兵回國。弦高只是一個商人,在當時從事著並不受尊重的職業。他能夠在國家危急的時候,慷慨拿出錢和物資,用計退掉秦國的軍隊,這種愛國精神真可以作為我們的榜樣。
泉子心中有個大目標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種愛國
有一部電視劇叫《大青椒紅蘋果》,是按真人真事改編的。主人公泉子的生活原型,是北京大鐘寺農貿批發市場的總經理何德泉。何德泉本來是個地道的農民,年輕力壯,曾經像很多菜農一樣,每天蹬著平板三輪車進城賣菜。
後來,他在改革開放中長了見識,增了膽量。看到北京市民吃菜難,他帶著夥伴們在大鐘寺建起了農貿市場,滿足北京市民吃菜的需求。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建每一個設施,開啟每一條銷售渠道,增設每一個服務專案,操心、跑腿、磨嘴,連家也顧不上。他做買賣講求公平,堅決不做坑人騙人的事,所以贏得了客戶信任,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市場每天客流十幾萬人,成交額幾億元,許多外國商人也聞訊而來。何德泉從一個農民成了“大老闆”,手裡掌握著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呢!他的心氣更高,說:“我要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標。一個 11 億人口的大國首都,難道不應該有個領頭的、能反映國家經濟規模、現代化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大市場嗎?我的目標,就是幹這個,值得我幹一輩子。至於個人的進退得失,無足輕重。”
何德泉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心中的大目標邁進,為祖國的富強奮鬥一輩子。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祖國利益高於自己的物質利益
1947 年,年僅 36 歲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這不但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而且它也預示著錢學森的優厚待遇和遠大前程。美國之所以如此器重錢學森,是因為他是美國研究航空科學最高專家馮·卡門的優秀學生,是美國最早研究火箭組織——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的 5 成員之一。他們提出了一項在航空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學公式——著名的“卡門——錢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術研究中廣泛使用。
1949 年,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馬上準備回國,並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已經解放了,國家急需建設人才,我們要趕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錢學森準備返回中國的訊息,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極大恐慌。他們認為:錢學森如果把專業技術帶回中國去,中國的科學技術將高速度發展。 錢學森的回國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美國官方通知他,不准他離開美國,把他關押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裡。在錢學森的同事和同學們的強烈抗議下,美國特務機關被迫釋放了他。可是,對錢學森的迫害並沒有絲毫的停止,他們限制他的行動,監視和檢查他的信件、電話等。
儘管這樣,錢學森仍然沒有屈服。他不斷地提出嚴正要求:堅決離開美國,回中國去!他時刻盼望著能夠儘快地回國,就連租房子也只簽訂短時間的合同。同時家裡還準備了 3 只輕便的小箱子,隨時準備著可以搭飛機回中國。
5 年過去了。美國政府終於被迫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錢學森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於回來了!”隨即,他就一頭扎進了軍事科學的研究之中。在緊密關注國外的科學動態的同時,他傾其所學,不斷推出新的`科研成果,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竭思盡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的“導彈之父”。
偉大的愛國者肖邦
——讓音樂成為祖國的驕傲
波蘭著名音樂家肖邦誕生之際,正是俄國極力向外擴張,侵吞波蘭之時。少年時代的肖邦就有著強烈的愛國情緒,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用琴聲來宣洩他的情緒。
1830 年,法國爆發了革命,這極大地推動了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革命運動,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了起來。華沙動盪不安的局勢,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師和朋友都敦促他儘早出國深造,為此,肖邦一直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中:因為愛國心使他想留下;而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他也預感到:一旦這次離開華沙,他將再也不能回到家鄉了。事實也確實如此。
離開華沙不久後,肖邦在報紙上看到了華沙爆發了起義、波蘭人民奮起反抗的訊息,這讓肖邦興奮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國與波蘭人民並肩作戰,可是他的父親和朋友勸阻他不要放棄自己的追求,還要求他透過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爭得榮譽。他的作家朋友維特維茨基在一封信中寫道:“當祖國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沒有任何一個波蘭人能保持平靜。親愛的朋友,你還記得嗎,你遠赴他鄉不是為了消沉,而是為了在藝術中完善自己,成為你的家庭和國家的安慰與驕傲。”肖邦反覆思考之後還是留了下來。在巴黎濃郁的藝術氣氛中,肖邦在音樂上大為精進,心胸和頭腦也變得更為開闊,終於成了世界級的音樂大師。
肖邦逝世後,他的遺體按照他的遺願埋葬在了巴黎拉雪茲墓地,緊挨在他最敬愛的作曲家貝利尼的墓旁。那隻從華沙帶來的銀盃中盛滿的祖國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臟則被帶回到他的祖國,埋葬在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這個舉動非常符合這位鋼琴詩人的願望,因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在祖國。
徐悲鴻發憤學習
——為了民族的尊嚴
1919 年,徐悲鴻為了學習西方繪畫藝術,到歐洲留學。
那個時候,中國由於積貧積弱,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有一次,一個洋學生對徐悲鴻挑釁說:“中國人愚昧無知,天生就是亡國奴的材料。即使把你們送到天堂裡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他迎上前去,大聲說道:“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祖國。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
他進入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校之後刻苦鑽研,孜孜不倦。進校的一年,他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弗拉蒙的好評,並在多次競賽裡面拿到了第一名。 1924 年,他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由於把人物刻畫得出神入化,在展出時震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那個看不起中國人的洋學生自慚形穢,再也不敢小視中國人了。
蘇武牧羊
——愛國是應盡的責任
漢朝時候,活躍在北方的匈奴不時地侵犯邊疆,因此朝廷也經常出兵反擊。後來匈奴的單于派使節向漢朝朝貢,希望能借此拉攏彼此之間的友誼。於是漢武帝決定派蘇武向匈奴回禮,並護送他們的使節回去。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匈奴內部的一場叛亂,蘇武無辜地受到了牽連,被扣押在了匈奴。
單于想借機勸他投降,就派人去遊說,用高官厚祿來收買他,但是蘇武斷然回絕了。單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裡,想逼他投降。後來,單于把蘇武流放到了荒無人煙的北海,只送給他幾隻公羊,目的是要讓他像無法繁殖的公羊那樣衰老、絕後、自生自滅,要他等到公羊能夠哺乳才可以回來。蘇武拄著漢節,在風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撫摸著它,就像是見到漢王一樣。漢節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手,節上的毛早就已經脫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務的使命感和忠於漢朝的氣節,始終在支援著他一定要活著回去。
過了十幾年,單于派李陵來勸蘇武投降。李陵是漢朝李廣將軍的孫子,他戰敗投降了匈奴。李陵懇切地勸他說:“在這種沒有人煙的不毛之地,哪裡有信義可言?有誰見得到你的信和義,忠與貞呢?回到漢朝的希望太遙遠、太渺茫了,人生那麼短暫,就像朝露一樣,你究竟是何苦呢?”蘇武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做臣子的忠於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兒子的孝順他的父母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兒子為了報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說這樣的一點折磨了。”
數年之後,漢朝跟匈奴開始和親了,蘇武終於能夠回到故鄉。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組成的使團,只剩可憐的九個人。蘇武的氣節,不但是在漢朝,在匈奴也贏得了人們廣泛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