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平衡的生活話題作文

平衡的生活話題作文

平衡的生活話題作文

  【篇一: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生活如酒,過於濃烈則辣喉,過於淺淡則無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顯醇厚;生活如歌,過於高昂則刺耳,過於低沉則抑鬱,唯有平衡的曲調才顯悅耳;生活如畫,過於繁雜則繚亂,過於簡樸則無韻,唯有平衡的筆觸才顯美麗。

  荷爾德林說:“人生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讓我們在奮鬥的征程裡學會欣賞沿途的風景,讓我們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我們要在奔跑中學會憩息。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遙望千年以前,孔子駕車周遊列國。遊說,輔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忙碌,然而孔子並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安靜地憩息,他能夠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義。於是我們眼中的孔子,便是那兩袖清風,至賢至雅的聖人。回首當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喪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驢子前的蘿蔔,誘惑著人們不斷邁步。然而驢子的結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機器,沒有了靈魂,沒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於此,我們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詩意地棲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我們要在追求中學會享受。因為事業固然是我必須打造的聖殿,但在這聖殿之後還應有一個花園。

  阿爾卑斯山腳下有一塊著名的標牌,上書“慢慢走,欣賞啊!”是啊,在你攀登絕頂追逐勝利的同時,別忘了享受沿途如畫的美景。生命在追求與享受中圓滿,人生因奮鬥與欣賞美妙!魯迅先生執筆時端莊肅穆,那筆頓作棍棒,唱醒百萬愚民;又頓而化為刀槍,直刺敵人心臟。這樣的冷峻中,先生為事業為中華民族的覺醒耗盡心血。然而在蕭紅筆下,我看到了一個溫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著的小花,那嫋嫋煙霧中輕緩吞息的神態,那一本正經探討服裝搭配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一位別樣的豐富多彩的魯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於案頭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財富的同時,魯迅先生享受著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釀造出碎金般的詩意,鑄就了他輝煌而又美好平淡的人生。

  從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著平衡生活的智慧。讓我們且歌且行,於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篇二:生活越是平衡越是豐盛】

  五味齊為上,五音全為善。五味齊方能品嚐到生活的苦澀酸甜,鹹淡有道;五音全方能領悟生活的婉轉悠揚,雅俗協調。生活少一味缺一音便覺寡淡無趣。生活越是平衡越是豐盛。

  平衡的生活中,不應有一物過為突出,也不應有一物過於衰弱。平衡的生活當創造出一種意境——如朗月當空,普照萬物,世間的一切都被調和,都在清冽的月色下,息息相生,渾然一體。

  上溯宋代名家蘇軾,以長短句為世人熟知,但蘇軾的才情遠不侷限於此。東坡善文、善畫,能御、能曲。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了宋至後世最受推崇的典型文人。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性格也被塑造的圓潤飽滿,不缺於事。在朝野便竭力盡瘁,被貶謫時則放情山水,在自然中追求那平衡而豐盛的生活。

  簞食瓢飲不美,美的是居陋室不改其樂的人;竹篁短籬不美,美的是採菊東籬下的人。若陶潛,若梅妻鶴子的林逋,無不是把握了生活的平衡,心淡下來不生豔想,欲寡下來不生競心,自在隨性,伴著苦菊寒梅收穫了人生的豐盛。

  生是紅塵過客,免不了世事的關卡。縱使不做那在自然中擁抱平衡生活的隱士,人們也能跳出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力求生活的平衡自在。

  印度詩豪泰戈爾作為亞洲第一位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文學造詣自然不在話下,但最能感染我們的,是他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對真我的追求。我們忘不了他苦思冥想的樣子,更忘不了他在芒果樹下為孩子們朗誦詩篇時欣然的神情。我想他深諳此道——在生活狀態的不斷變化下力求平衡。

  你聽,那個捷克人說——生活在別處。生活不應只有單薄的一種,它理應以多種形態在我們的四周活躍著。這樣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才是平衡而豐盛的人生。

  印度思想家奧修說,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但我更願意說:儘管去做,儘管比較。因為只有千姿百態才能夠構成平衡的生活,而平衡的生活更應該囊括這千姿百態。

  五味相調,五音齊全。生活越是平衡越是豐盛。

  【篇三:幸福是心靈的平衡】

  幸福僅僅是一種個人感受,一些人追求都市的繁華,另一些人則嚮往鄉村的寧靜;一些人沉湎於紙醉金迷,另一些人則崇尚恬淡人生。其實真正的幸福應當是人性的迴歸,是一種心態的平衡,只有心靈的平和才是幸福的真諦。那種以權力和金錢換來的“幸福”,必將成為心靈的負擔。即使“幸福”成為現實,也一定是暫時的、曇花一現的幻覺,終究必將會破滅。

  幸福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憧憬,也是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標。由於各人生活環境、道德素養的差異,決定了各自迥異的幸福認知標準。然而心情舒暢、生活快樂則是幸福的共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並不懂得什麼叫幸福,但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就是他們快樂的源泉。為生活所累的早熟孩子,為知識所累的少年神童,不會有幸福的感覺。老人經歷了人生滄桑,他們對幸福已沒有苛求,子女的親情、社會的理解也許就是他們晚年幸福的唯一追求。蜜月中的青年情侶可能是最能感受幸福的,他們早已心無旁鶩,只希望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成為人生的永恆。公務員期望的是加官進爵、仕途通達;企業家追求的是做大做強、佔有市場;普通百姓盼望的則是物價少漲點,工資多漲點。各個不同群體,有著各自不同的幸福感受。

  奧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首腦,他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最近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照例他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阿富汗局勢繼續惡化、世界反恐形勢更趨嚴峻、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他的民意支援率迅速下滑,此時此刻,他焦頭爛額,也一定沒有幸福感。

  金錢和權力也許能滿足一時的慾望,但不一定能締造幸福。當一個原來貧困的人,有了十萬元存款時,他衣食無憂,可能會感到那種享受幸福之後的滿足;當他的存款增加到百萬元時,他感到他的家庭已經富裕,便不再滿足原來的生活狀態。房子、車子、子女教育、醫療保險又會一一困擾著他,他必須繼續努力。當他的存款繼續增至千萬元時,他面對的已不是家庭問題,而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他要絞盡腦汁,他必須加倍努力才能保住他的財產不縮水。他會把辦公室當成家,那種溫馨的家庭幸福享受,對於他可能已成奢望。如果他的財富再增加至上億元,那麼他的錢實際上已經不再屬於他的私有。如果他再想獲取幸福,那麼將他的財富迴歸社會,以換取心靈的安慰,也許就是唯一的途徑了。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富翁雖然擁有龐大的財富,但他從來也沒有感到過幸福。他揹著一口袋金幣外出尋找幸福。走遍了萬水千山,看到的只是忙忙碌碌的人群,他失望了,他想也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幸福。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快樂的朝他走來。他連忙走了過去,恭恭敬敬的說,看來你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人,只要你能告訴我幸福的秘訣,這袋金幣就是你的了。農夫說:這太簡單了,只要放下你的包袱就可以了。富翁忽然領悟自己揹著沉重的金幣,一路走來,白天怕搶劫,晚上怕偷盜,成天憂心忡忡,膽戰心驚,怎麼能夠快樂呢。於是他把金幣分給了過路的窮人,當他看到一張張笑臉時,他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看來不是幸福離我們太遙遠,而是我們揹負的慾望包袱太沉重。其實幸福也是一種心靈負擔,沒有時拼命去追求,有了又怕失去,形成了永久困擾人生的怪圈。若想擺脫這個怪圈,只需放下心靈的負擔,那麼快樂和幸福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