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年級作文> 北師大版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

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

北師大版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1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地球的驕子。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自己的身軀養育了千千萬萬的子孫後代。原來的她被孩子們打扮得亭亭玉立,楚楚動人。可是,現在的人類不但沒有愛護她,還將她折磨得不堪入目。

  我的小區邊,原來有一片清香四溢的花叢,蝴蝶們在那裡翩翩起舞,歡快的嬉戲。清晨,我哼著歡快的歌來到花叢中散步,白紗般的雲霧柔柔地飄在空中。我吮吸著花草的清香,欣享著陽光的沐浴,陶醉在這美好安靜的早晨中;夜晚,親吻著每一朵嬌嫩的小花,然後悄然離去。但是,近來花叢變得又髒又醜,上面滿是花花綠綠塑膠袋,美麗的花蝴蝶再也沒有光臨過這裡。那綠油油的草地上到處都是深深的腳印。一眼望去,小草再也沒有以前的精神抖擻,而是耷拉著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人們將花叢當成了垃圾場,將大大小小的垃圾無情的丟在了花叢中,不幾天,花叢就像變了個樣似的,奇臭無比。看著這髒兮兮的花叢,我感到心痛不已。

  以前,家門口小河是清澈見底的,那“嘩啦啦”的水聲,似悅耳動聽的樂曲,使人陶醉其中。那高大挺拔的樹木倒映在水裡,好像是一幅倒映在水裡的山水畫,美不勝收。可是現在,小河變得又臭又髒,河面上滿是細細碎碎的小垃圾,河水變得渾濁不堪,小魚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又是為什麼呢?我仔細觀察,原來,是那廢水處理廠,將那些散發著惡臭的廢水排到了小河裡,才使這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河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我真為小河感到憤憤不平。

  根據我收集到的資料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臨的汙染主要有: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噪聲汙染、室內空氣汙染和食品汙染。它們像惡魔般地吞噬著人類寶貴的生命。它們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只要有它的存在,我們就不會幸福,為此我向所有人呼籲:“只要我們時刻牢記環境意識,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不亂砍亂伐。地球村就一定能成為充滿幸福的人類家園。”

  讓我們都來愛護地球吧,只要我們不懈努力,就能鑄起一道環保的大堤,讓我們向著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理想前進,把我們的幸福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給我們的後代留下一片綠色的天地。

北師大版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2

  彩色氣球升上藍天,我的記憶也隨氣球一樣離我漸行漸遠。但那幾段愛的記憶並沒有消散,像點綴在藍天中的影子般,留在我心裡。讓我明白,愛就在我身邊。

  愛,就在媽媽的手套裡。窗外下著鵝毛的大雪,正值隆冬,我與幾個小夥伴在雪地裡打著雪仗。我們都沒有戴手套。這時,一聲輕柔的胡話傳入耳畔。我抬頭一看是媽媽,媽媽快步走到我身邊。看見我凍得通紅僵硬的小手,紅彤彤的臉蛋,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手套摘了下來,遞給了我。媽媽對我說:“天氣這樣冷,快把手套戴上,別凍壞了。”我戴上了手套,手暖暖的。我深深地知道這就是媽媽愛的溫度。愛就在我身邊。

  愛,藏在爸爸的綠豆湯裡。太陽炙烤著大地,草兒不再跳舞,花兒不再搖擺,沒有一絲微風拂過。我正端坐於桌前,被一道繁瑣的數學題弄得頭昏腦漲。這時,門被輕輕地推開了。爸爸手裡拿著一碗綠豆湯向我走來,笑盈盈地對我說:“孩子,把綠豆湯喝了吧,解暑!”我抬起頭,看向爸爸手中的綠豆湯。潔白的瓷碗裡盛著豆沙色的綠豆湯,用湯匙攪拌一下,開花的綠豆浮上來,綠豆湯特有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散開來。我拿起碗一口氣都喝了進去,一股甜意盈滿口腔,整個人都感到涼爽不少。喝了湯,頭腦清醒多了,我很快做出了那道題目。綠豆湯裡是爸爸愛的味道。愛就在我身邊。

  愛,含在姥姥的'叮囑裡。早上起床,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從床上爬起來,迷迷糊糊地收拾好了書包。姥姥皺著眉頭,手裡拿著我的校服對我說:“好好看看你的書包,眼鏡帶沒帶,文具盒帶沒帶,你這丟三落四的習慣真讓人頭疼。”我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了。”話雖這樣說,還是又檢查了一遍書包,把眼鏡盒裝進書包,才走出家門。這一天聽課看黑板都沒受到影響,多虧姥姥早上的提醒。細想一想,姥姥的叮囑裡蘊含了她對我的愛。愛就在我身邊。

  當陽光普照,清泉流淌時,當花香瀰漫,思緒翱翔時,合上畫冊輕嘆著,我一直被愛包圍。愛就在我身邊。

北師大版初三年級九單元作文3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學生也許每日只需扎進課本,“兩耳不聞窗外事”,父母也常說,只要考進大學,就不愁沒有飯吃。因而,那時的中學生書包一天比一天沉,眼鏡片一天比一天厚,整日掙扎於枯燥的公式裡,只為熬過考試。

  可事實上,像這樣學出來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多半沒有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只會死守教條,毫無應變能力。經濟體制一改革,“鐵飯碗”被打破,他們就成批成批地失業了,只能再學習,尋找再就業的機會。究其根源,原因至少有三點。第一,是學生、家長的觀念陳舊,從未考慮創新的價值,認為只要死讀課本就夠了。事實上,中國現代150年來,正是這一思想作祟,才逐漸落後於西方。第二,教育體制的陳舊,過去一味強調應試教育,大大扼殺學生的創新機會,以致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新社會的要求。第三,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價值導向有偏差。認為好學生就是“高分”,一味追求片面成績,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高分低能”。正因為這些,國家也看到教育的問題,大膽而及時地改革,“減負”出臺,創新教育的推行,都反映出社會對中學生新的要求。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首要的就是要富有創造性,要培養創新精神。事物的更新,歷史的推進都離不開創新。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都離不開創新。創新能帶來鮮活的動力,能掃除迂腐的陳見,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課本是基礎,紮實的課堂學習是孕育創新的搖籃。有了一些知識和思維方法,我們才能去思考去創造。每年,全國都有數千件發明出自中學生之手,這正是他們創造的結晶,且不論其自身的價值,這種創新意識正是社會大力提倡的。20世紀初,熱血沸騰的中國青年發動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吹響時代進步的號角。我們處在2l世紀之初,應繼承這種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學習中培養創新精神,在以後工作中創造更大的價值。

  創新,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發展的靈魂。我們要抓住時代給我們的機遇,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自主地去創造,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嘗試,都會讓我們體會到創新的樂趣。我們要讓創新成為新時代中學生的“形象代言人”。